本帖最后由 吴旭 于 2023-6-24 00:26 编辑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问题学生诊疗手册》。 这本书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总论,主要是理论知识;第二章专题研究,通过“同学冲突”等18个专题,研究问题出现的各种原因,寻找解决办法。第三章是案例,借助一线教师提出的十一个案例,进行研究指导,旨在增强教师们的教育诊疗意识。 一、什么是问题生? 提到问题生三个字,我们经常想到的是那些成绩不好,还一个劲儿惹麻烦的学生,这些孩子是问题生,但是他们不是问题生的全部,只是狭义上的问题生。 作者在书中对问题生下了一个定义:问题生是指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而且用常规教育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需要进行个案诊疗的学生。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问题生与学习成绩无关。 二、问题生的类型 书中将问题生分为了五大类。 (一)行为习惯型问题生:这种问题生的毛病突出表现为在行为习惯方面,很刺眼,对班级纪律有破坏性。他们品德不差,也不算厌学,心理也健康,但就是不停的出状况,而且屡教不改。这种问题生给老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个字:赖。无论在小学还是中学,这种问题生都是问题生大军中的主力,在小学尤其如此。 (二)厌学型问题生:这种学生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厌倦学习。他们品德不坏,心理也基本健康,除了学习习惯之外,其他方面的行为习惯也还可以,只是死活不学习。他们给教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个字——怠,懈怠。这种学生,年级越高,比例越大,中学就比小学多。 (三)心理型问题生:这种学生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个性方面,其言行大大偏离正规,常常让人不可思议。有些心理性问题生很像品德不良,其实细分析不是。他们也会有行为习惯问题,但那习惯与其说让人讨厌,不如说让人吃惊。他们给教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个字:怪。这种问题生比例不大,但近年有增加的趋势。 (四)品德型问题生:这种学生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品德方面,总是冒坏水,让人感觉其价值观和人生观明显偏离正轨。他们的行为习惯多数不好,但也有的表面上问题不大。这种学生多数厌学,但也有学习不错的。他们给教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个字:坏。这种问题生,在小学可以说没有或者很少,初中会增加,高中比例会更大一些。 (五)“好学生”型问题生:这种学生的问题,教师没有相当的水平和经验是看不出来的,他们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可是会突然出状况,而且一出事儿就是大事儿。这种问题声给教师最直接的观感是:骇。惊骇,吓你一跳,甚至让你不敢相信。他们的问题多数其实是心理问题,可以说这种问题生是心理性问题生的一个特殊变种。这种问题生很少,但是现在也有增加的趋势,值得注意 其中,行为习惯型问题生,对班级纪律有破坏性,是问题生大军中的主力。“好学生”型问题生各方面表现都很好,但是会突然出现状况,而且一出事就是大事,让人大吃一惊。 书中对教育每一类问题生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详细说明,比如对于行为习惯型问题生,我们要拉长评估的时间;还可以把学生的毛病列出清单,抓住对集体破坏性大的和改起来容易见效的进行纠正。 三、教育问题生的对策 (一)教育问题生,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由线性思维向网状思维的转变。 我们的传统思维是线性思维:比如:你犯错了——我给你讲道理了——你认错了——于是你就应该改正。其实,一个人犯错和改错,都是网上的一个点,这个网上有很多变量,互相影响、非常复杂,我们要综合考虑,多方分析。 书中对教育问题生给出了三条思路,下策、中策和上策。 上策是通过优化班级教育生态系统间接治疗问题生。比方说,琢磨如何把课上得尽可能吸引学生,这是一种很积极的对策,但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非常高。 中策是个案诊疗,相对容易实行,但有一些注意事项。 1.遇到问题,我们先稳住事态。人在激动的时候,很难理智地思考问题,可以等学生冷静下来后再处理,我们教师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2.不急于做是非判断和道德归因。 3.先问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解决问题生的问题,当然要分个是非,但是不可以从分清是非入手,正确的做法是:他犯了错误,我先不说他的对错,而是研究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是什么力量推动他非这样做不可。通过一连串“为什么”的追问探究事情发生的根源。 4.诊断前,多提几种假设;诊断后要有具体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措施,并且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然后及时修正。 (二)还可以参考郭校长上次例会给出的犯错学生教育清单。 把清单作为教育问题生的大的原则,在自己的实践中补充和完善。 1.容纳学生犯错,使其免于恐惧。 2.把教育犯错学生当成培养其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的过程,和善而坚定。 3.让每一个学生明白谁都会犯错,犯错并知错改错是一种美德。 4.把学会道歉作为能力来培养,三部曲:认错、和好、解决。 5.去教导,不要评判。 6.问题尽快解决,不让受伤害学生带着委屈回家,教育其宽容大度。 7.批评学生应是建设性批评,避免侮辱恐吓,吓唬或者体罚,应与其商量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三)在具体操作时,可以借鉴魏书生老师教育犯错学生的两个方法。 1.写“犯错误说明书”(而不是检讨书)。说明书不同于检讨书,要让学生写出犯错前、犯错时、犯错后的心理活动,写出在三个阶段思想斗争。说明书和检讨书的不同结果是:写检讨时学生经常写别的同学,很少写自己,并对老师怀有敌意;写说明书时,写的是自己的举止和感受,更容易冷静下来反思。 2.如果学生犯错误的反复率高,单写说明书不能解决问题,可以让他写心理“病历”,写出自己的毛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需要多少疗程。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病历和治疗方法,有利于学生站在客观、实际的角度看到自己的错误、选择改正自己错误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