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数学课堂的“微创意” 情境创设:比如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商店中进行货币计算和交易。 动手操作:利用积木、拼图等教具,让学生在搭建、拼合过程中理解几何形状和空间概念。 数学绘画:鼓励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数学知识,如让数字开花。 生活实践: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找一找校园中的平面图形,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多媒体运用:通过动画短片、互动课件等展示数学知识,增加趣味性和直观性。 以下是我对冀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的教学活动 一、摸——感知“面在体上” 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老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年龄特点,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上的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初步感知这些物体的表面,注重了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孩子们手持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圆柱等形状的积木,轻轻地摸一摸这些积木上的面,原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就藏在就些物体上,这些平面图形原来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 二、描——体验“面在体上” 为了让学生体验“面由体得”,在学生初步弄清“面”与“体”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立体图形上的平面图形“搬”到白纸上,孩子们有的小心翼翼地描,有的用印泥或彩泥印,一个个平面图形像小精灵一样从孩子们的手中“跳”了出来,实现由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体检到“面在体上”“面由体得”,厘清了“面”与“体”的关系。 三、折——勾连图形关系 每一个平面图形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孩子们用正方形彩纸对折两次,不同的折法,折出的图形也不一样。通过折一折,孩子们感受到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勾连了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更好地帮助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四、找——体会图形价值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莱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用于现实。”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认识了平面图形以后,让孩子们生活中找一找平面图形,孩子们发现原来平面图形并不陌生,它就在自己身边,无所不在,孩子们从中也而体会到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五、 玩——创造图形之美 弗莱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让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单个儿的平面图形比较枯燥,但将多个不同的平面图形拼在一起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案。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自主设计,积极动手,创造出一幅幅创意独特、色彩艳丽的拼图。为孩子们奇趣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