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37|回复: 4

2021年上半年教师研修反馈单“优秀帖”汇总(北郡校区)

[复制链接]

70

主题

181

帖子

97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9
发表于 2021-9-9 09: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分享
今天我是小老师
梁欣
把讲台开放给学生,使它变成师生共同的活动场所,让学生把“教”作为一种特殊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验一下站在讲台上的滋味,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作用。
1、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
让学生当“小老师”,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虽然走上讲台离他们的座位只有几步之遥,可它却在他们人生的路上却是一级至关重要的跨越。在同学面前,老师面前,他们站在讲台上敢说话了,他们觉得自己一切都能做好,在这个位置上,他们找到了自信。三(3)班的王同学,数学成绩很好,脑子很灵活。可平时表达能力不是很强。虽然,第一次他是红着脸当完“小老师”的,但从课后的了解来看,对于上课的表现,他是很兴奋的。他说:“我开始怕不好,但同学们表扬了我,我觉得自己当‘小老师’很成功。”而且还会要求老师能多给他这样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激励了大多数没有上讲台的学生,使他们增强信心、激发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2、便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运用了学生做“小老师”的方法,从而能加速学生与教师的双向交流、沟通和理解,有利于营造宽松、活泼、和谐的学习气氛。尝试发现,这样的角色换位方法,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新鲜感和吸引力,因而学会聚精会神地关注“小老师”的讲课内容和表达,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我们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能进一步了解学生想法。学生也乐意接受。

寻找大自然的花————趣课题
祁培峰春天是一年的开始,经过三个月寒冬的封闭,学生期待春天的到来,最早迎接春天的是花朵,梅花,迎春花,桃花,杏花,樱花,海棠花,梨花,牡丹花,兰花,水仙花等迎来春天又送走春天,所以我开展的有趣课题活动是寻找大自然盛开的花,活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观察小区 、校园、公园等盛开的花,可询问家长或者查手机书籍了解花的名称,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花,做手抄报对其外形、习性进行简单的介绍,第二个阶段为分享阶段,在课堂上展示及自己的观察结果,选择几种花有不同的学生讲解补充,让全班同学一起学习,第三个阶段为转化语言的阶段,学生在日记本上描写自己熟悉的花,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有关花卉植物的知识,同时学生在观察学习中感受到美和花卉的意义,明白花不仅美化生活环境,还改善生态调节气温,一部分同学观察能力得到提升,对于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有极大的热情,从而到校园里能更加爱护校园的花草和环境。除了人文意义,孩子在写作中注重使用成语好词好句,提升了孩
子的写作能力。


我们平时教学时不仅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活跃的前台,还应该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与发展的丰富后台。使其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教学中从数学史的领域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会到数学的博大精深和人类的智慧与文明,让数学文化滋润学生的幼小心田,成为数学学习的不竭动力和源泉。比如《自然数》一课,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数的起源,今天我们所认识的自然数是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追根溯源,让学生对数的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时,也可以拓展有关分数产生的情况。分数是在分物体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产生的。我国古代用算筹表示分数,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和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后,分数就变成现在的表示方式了。这足以说明有了数学家的不懈努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分数的表达方法也就愈来愈简洁。而接下来在学习小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延伸介绍,分数虽然直观,但表达不唯一,分数单位太多,从而体现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小数和之前的自然数都是十进位值制的,进而对引出十进制的我国数学家刘徽进行介绍,提出我国早在1700多年前就开始使用十进制计数法。让学生在数的世界学习的同时感受其文化魅力,从而进一步地理解数学喜欢数学。马双苗)






《剪影创意课》主题课程
李志英
本学期我参加了新华区的美术素质赛,设计了,本次主题课程改变了以往课本上较为分散的课程内容,把有关美术书上和课外有关剪影系列的创意课进行整合和创新,形成一系列的剪影创意课程和作品,并在美术课堂上实施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意,制作出更多关于剪影的不同类型作品。
从疫情期间孩子们上网课开始,是第一次接触剪影课程——剪影海报,由于孩子们居家上课,家里的蔬菜水果食物工具等便成了我们制作剪影的主要材料来源。这种剪影效果的海报制作方法:是利用生活中的物品,结合剪纸和手工,手机的手电筒打光,拍摄逆光效果,最后完成剪影的效果。最后进行修图加上文字就是完整的作品。在本学期的美术课上继续加入剪影元素让孩子们进行创作,在绘画手工摄影作品中都可以加入剪影的元素在里面。例如,在美术课堂上孩子们运用熟悉的水彩笔、彩铅、彩纸等工具绘制剪影效果。同学们采用多种颜色进行尝试,不只是黑色剪影。有一节美术课叫《灵巧的手》,孩子们也用到了光影技法,拍摄出了各种动物手影。五六年级的摄影作品,贴合剪影主题,培养了孩子们的选角度、构图、运用现代技术等技巧。
下学期我将继续拓展有关剪影的创意课程,再进行多方面的尝试,让孩子们做出更有趣的作品。


课题串文写话
王洁
一、游戏目的:
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提高学生异中求同以及寻找事物普遍联系的能力。
二、游戏场景:
此游戏是针对小学各年级学生的,需要控制好课堂纪律,在老师的配合下完成游戏。
三、游戏时间:
1节课。
四、游戏难度:中级
适合年级:适用于各年级期末复习时练笔
五、游戏准备:
熟读课题,了解课文内容。
六、游戏人数:全班
七、游戏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有超人的想象力吗?
今天,我就来考考你们,看谁的想象力更丰富
(二)游戏过程
1.出示3至4个词语,叫学生用上这些词,发挥想象写一小段话。
2教师选择几篇学生的写话练习,师生一起评议。(从意思连贯、语句生动优美、想象合理等方面进行评议。)
3课文标题大串联,就是让学生将一册书中几篇(或全部)课题串成一段话。
老师先出示已学过的某册课文的全部课题,叫学生尝试口头串联。稍后出示例文,如:一年级下册课题的串联
1:《我多想去看看》《操场上》的《小公鸡和小鸭子》它们在《动物王国开大会》,《一分钟》后,《要下雨》了,《小青蛙》《一个接一个》跟着《小猴子下山》了…
现在请同学们也来串联一下我们这一册课题。
4,选择优秀作业进行讲评。

《我与蔬菜交朋友——蔬菜王国》趣活动总结
苏曼华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餐桌食品变得越来越丰富,然而调查研究发现,少年儿童肥胖率逐年升高、由于肥胖引起疾病的情况也越来越多。经过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发现,很多孩子表示不喜欢吃菜,挑食现象在孩子们中十分普遍,而且孩子们在食物选择上更加倾向于口味浓郁、热量较高的肉类和垃圾食品。
针对我校的现有资源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学期我和孩子们一起完成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与蔬菜交朋友,其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蔬菜、认识蔬菜在日常饮食中的重要作用,纠正学生厌食、偏食的不良习惯,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使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学习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我和孩子们一起参观菜园、体验种植、研究各种蔬菜、制作蔬菜盘、手抄报还亲手做了一些简单的菜肴,活动过程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大家带着好奇与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许多孩子们对做菜也产生了兴趣,主动向爸爸妈妈提出了学习做菜的要求,主动参与到家务活动中,这也是孩子们很大的进步。
寓教于乐、寓教于趣,这样的活动以趣味来带动孩子们的求知欲,让孩子们主动探索学习,这样的学习更有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181

帖子

97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9
 楼主| 发表于 2021-9-9 09: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让我做个明白人分享

永远相信爱
——《外婆的道歉信》读书推荐
田晓溪
合上这本书,我感觉自己浸泡在爱里,就像冬天里喝完一杯热奶茶,又暖又甜。这是一本能让人看到希望的书,提醒我们永远相信爱,在爱的包裹下,现实可以比童话更美。
这本书的作者是弗雷德里克•巴克曼,近年欧美畅销书榜单上当之无愧的金字招牌。成名作《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让他一炮而红。而《外婆的道歉信》则将巴克曼稳稳推上顶尖畅销作家之列。
推荐理由:
这是一个关于爱、守护和原谅的故事
一个早熟、聪慧的七岁女孩与一个古怪疯狂的七十七岁外婆的组合温情幽默又催泪。作者巴克曼以撰写专栏和博客起家,对日常极具洞察力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情节描写,都很贴近生活。
童心不能眠
一部诚意满满的作品,一本据说仍有童心的人才读的进去的一本书。书中金句和人物塑造很贴切,故事情节推进也比较具有节奏感,呈现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充满幻想、温暖而有力的世界。
走进故事  
书的开篇就写到"每个七岁的小孩都应该拥有一位超级英雄。" 爱莎的外婆是个古怪又疯狂的老人,她会躺在雪地里好几个小时只为吓唬坏脾气的邻居,也会半夜从医院溜出来带着爱莎翻墙爬进动物园,但外婆所有怪异的行为,都是为了安慰外孙女爱莎。
爱莎的父母离异,都重组了家庭。所以爱莎性格孤僻、敏感、不合群,在学校里总被其他小朋友追赶和打骂。幸好爱莎有一个永远站在她身边的外婆。外婆经常给她讲自己编的童话故事,在艾莎眼里,外婆就是自己的超级英雄,简直无所不能。
    可是超级英雄也有老去的一天,外婆因为癌症去世了,在临死前留给艾莎一场寻宝游戏——给邻居送道歉信,在这个过程中外婆想告诉艾莎,也提醒我们——“我们是在爱里长大的。”
我的思考:
学会感知爱
感知爱是一种能力,感知爱的能力越强,人的幸福感就越强。爱不是空洞的,是具体的细节,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暖心的问候。
我发现低年级的孩子们这种能力超强,记得有节道法课《家人的爱藏在哪里》,几个孩子的回答让我记忆深刻。 “我奶奶身体不好,我嘱咐她按时吃药,我的爱是不是藏在药里?”“我爸爸每天骑自行车送我上下学,我爸爸的爱藏在车轮里”“我回答不上来问题老师的眼睛很温柔,老师的爱藏在眼睛里” 。感受身边人的善意,整个世界都变得温柔了。
学会爱别人
去爱别人,自己才更幸福。每个班里都有像爱莎一样的孩子吧,我们班有一对双胞胎,其中妹妹在出生的时候由于缺氧造成脑瘫,腿脚有残疾,相信很多老师都见过她。她成绩很好,开朗乐观,我们班的每一项集体活动她从来没有缺席过。因为每个带过她的老师都给了她很多的爱,才能让我们班里的爱莎健康成长。
“每个七岁的小孩都应该拥有一位超级英雄”,在你感到无助的时候这位英雄会及时出现。这是多幸福的一件事呀,如果很遗憾我们没有遇到的话,就不要再把这份遗憾带给孩子们了。做家里的孩子和学校里孩子们的超级英雄吧,去爱去包容他们。
我们可能不会拥有很多的钱,但是我们能拥有很多孩子的爱,毕竟不是每个人身后都有55个铁杆小粉丝的,对吧?感受爱,懂知足,我们就是幸福的。
  

《平凡的世界》阅读分享
张晓阳

还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大学,至今想起黄土高原那片土地还记忆犹新,如今重读《平凡的世界》,又再一次为劳动人民的坚韧善良所感动。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所作的长篇小说。它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为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物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信和自强,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少平,是家中的二小子,高中毕业的他回村当了教师。在那个时代,教师已经是份不错的职业了。但他不甘于眼前的平静,满怀着自己的梦想,选择了出门闯荡。他去了黄原城打工,不畏艰苦,最终凭着自己的努力进了矿场工作,还与省报的女记者田晓霞谈起了恋爱。但令人遗憾的是,他的师傅和晓霞都为了救人和他阴阳两隔,而他自己也为了救人毁了容。但是他并没有被重重困难打倒,坚持着希望,努力生活着。
哥哥孙少安是奋斗精神的另一个代表,与孙少平追求飞扬的生活不同,他的沉稳和精明都是内敛的。长子的家庭责任和过早地承担世事,使得孙少安难以走出土地和家族的束缚,变成了农村变革的先觉者。然而,他的爱情和婚姻都遭遇了挫折。最终,孙少安在初尝成功滋味的时候不得不面对妻子的去世,正如孙少平在享受爱情甜蜜的时候不得不接受田晓霞的突然死亡一样,唾手可得的完美生活消失殆尽。
人生的多雨期免不了有暴风巨浪。它如一条抛物线,即使站到最高点也会摔入深谷。也许你会感到绝望、无助,但是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冷静,平凡的内心世界会为你排除万难,走出深渊,有朝一日卷土重来。波折重重,路途坎坷并不意味你就要低头。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年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但一定要勇于进取,即使忍受着痛苦也要坚持下去,痛苦不是白受的,它使我们伟大。我们要做一个外表平凡,但精神层面不平凡的人,铸就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分享
王彬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虽然记录的都是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些小事,但每件事都像一束灿烂的阳光,释放着教育神奇的能量,温暖着我们的心灵。这本书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讲述的一个关于自己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从故事中,可以感受到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将更加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以及健康成长。
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巴学园里,废弃的电车是孩子们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小豆豆说:“在这里,简直就像一边学习,一边旅行一样!” 能够有巴学园这样一所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的学校,不能不提到小林宗作先生的辛劳。
小豆豆有很多怪异的行为,如先打开书桌盖取出笔记本,然后立刻“啪嗒”一声关上盖子,接着马上又打开盖子,从文具盒里取出铅笔,匆匆关上盖子,写得不好或写错了,她又打开书桌盖找到橡皮……可是,小豆豆为什么要这样呢?老师为此感到非常生气,因为这影响了其他孩子的正常学习。可是只有妈妈明白,因为小豆豆从来没有见过那样的桌子,觉得特别有趣就不停地开开关关。面对小豆豆的出格行为,小林校长没有呵斥、没有批评,仅仅是轻描淡写地告诉她应该怎么做。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理解和信任,所以小豆豆学会了尊重他人、尊重秩序。在小林校长的呵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巴学园还有许多这样特别的孩子,小林校长细心地呵护每一个孩子,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信心。泰明是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孩子,但是小林校长从来没有让孩子们感到他的缺陷而嘲笑他,也没有让泰明感到过难堪;高桥是个侏儒,当他站在比自己还要高的跳马面前而不知所措时,小林校长鼓励他说:“没关系,你能跳过去的,绝对能跳过去的!”,以此来增加他的信心,在学校召开的运动会上,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却总是第一名,使他成为了每一年运动会中的明星,原来校长先生就是为了高桥这样的孩子而设立各种各样比赛项目的,这些都大大的鼓舞了高桥战胜自己的信心。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明治大学的电气工学系毕业,并且有一个明朗而富有魅力的性格。
有人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黑柳彻子就生活在这样一个被表扬、被接受的幸福的环境中。在她的孩提时代,她非常幸运地遇到了小林宗作老师,这位巴学园的校长在今天看来,也是个极其伟大的教育家。小林宗作老师对学生的爱是真诚的,那种爱不是无原则的溺爱,也不是望子成龙般急切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时时处处为孩子们着想的爱。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极富爱心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如此富有爱心的学生,他用爱去照亮每一个心灵,并将爱传递下去。
在教育的海洋中,我们应该有一双慧眼和一颗童心,俯下身来关注身边的每一颗小豆豆,发现教育时机,用那束温暖的爱的光芒,照亮每个守候在窗边的小豆豆们,对于身边的“小豆豆”,不期待他们个个优秀,但求个个有所进步。


读苏轼《黄州突围》有感
李付娥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述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
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我很喜欢苏轼,无论是其黄州前豁达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是黄州后成熟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乌台诗案的过程,不必赘述。无论有多么复杂的政治与文化原因,在我看来,这都是一桩子虚乌有的迫害。好事之徒的嫉妒催发出恶意,不幸的是更多的人落井下石,乘人之危。“寂寞沙洲冷。”于是,那个千年之后的我们还需要敬仰膜拜的文学之魂,就那样被一群小人无耻的践踏,禁锢在黄州这不毛之地。文学,从未如此一文不值。
    “不识庐山真面目。”我们总是对从前的伟大宽容尊重,却对处于同一时代的高贵嗤之以鼻,苛刻而刁难,这是人性的弱点。而人性的可悲之处还在于,我们始终做不到“以史为鉴”。孔夫子奔波各地,游说诸侯,无人理解,郁郁而不得志;余秋雨先生亲历的文化大革命,多少孱弱无辜的文人遭受迫害。他们都与苏轼一样,经历了自己的“乌台诗案”,经历了那一段“黄州”。一幕幕异曲同工的悲剧,在历史的长河中上演,没有闭幕。
   “一蓑烟雨任平生。”幸好,那是苏轼。黄州的苏轼坐了下来,在简陋的屋舍内,现实政治活动的失败孕育出理想文学创作活动的春天。“休将白发唱黄鸡。”余秋雨先生笔下的子瞻成熟了,觉醒了,甚至于脱胎换骨了,他渐渐回归于清纯与空灵,淡泊与安静。苦难,没有打垮他,反而打磨了他,使他的光芒熠熠而不刺眼。
   “庭下如积水空明。”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正是因为那些必不可少的人生苦难,恰恰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成就了其不朽的作为,像锋利的刀刃雕琢着不成型的璞玉,越残酷苛刻,越完美无暇。孔子著五经而流芳百世,文化大苦旅后的诸多文人也如余秋雨先生般在文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人生的意义似杯中的清水,必经苦难的蒸馏。他们都成功实现了“黄州突围”。有时我也做不切实际的幻想,若历史能经我手,乌台诗案这一章必先抹去,让苏轼做回以前那个天真豁达,心直口快的子瞻,那样的诗词圣手,也许更加熠熠生辉。但是历史,不容改变。也罢,“多情却被无情恼”,天真也罢,成熟也罢,只要是苏轼,便满心欢喜了。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溪流汇成了湖。”于是,苏轼也便成了苏轼。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侯芬

2003年的时候看过一个电影,被里面的情感所感染,当时哭得稀里哗啦的。后来在学校的图书馆借来同名书读,再后来买来此书于家中再读。现在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总时不时地翻一翻此书,这本书就是张洁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是当代女作家张洁的长篇散文。张洁幼年丧父,自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度过了几十年坎坷的岁月。最困难的时候,母亲甚至上街卖冰棍贴补家用。后来家境好转,张洁一心期望给母亲一个舒适幸福的晚年,不想因为脑垂体瘤手术后引起血栓,母亲丢下张洁,离开了人世。
      “一个人在五十四岁的时候成为孤儿,要比在四岁的时候成为孤儿苦多了”!母亲去后,张洁大病。一年多痛苦挣扎,几度命运捉弄,她终于写完了这些不能不写的文字,“了了一份心债”。她追念最后的日子里,宽仁的母亲对女儿的顺从、依赖、忍让,刚强率真的女儿对母亲的体贴、埋怨、痛悔……所有的磕碰、琐碎、缠绵,一夜之间都不复存在,只有这些椎心泣血的文字,诉说着永远的母女之情。
      “我算是大不孝了。妈年事渐高以后,我并没有经常守在她的身旁,而是把她丢给小阿姨,或游走异国他乡、或应酬交际、或忙于写作、或去陪伴我的先生……以为有小阿姨陪伴,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尽管现在我不论走到什么地方都把妈的一点骨灰带上,可这还有什么用呢?在她老迈力衰,最需要我在她左右的时候,我却把她远远地丢下了。” “人人都说我是个孝女,其实我让妈伤了一辈子的心,让妈为我劳累了一辈子。就在她已经没有几日可留的情况下,我还逼着她一会儿起来,一会儿坐下地锻炼……是我把妈累死了。这,谁又能看得见呢?”
张洁是孝顺的,但为了让母亲多活哪怕一天,有对母亲的迁怒,也有对母亲的“恨”,有愤怒也有恐惧,可这仅仅是因为母亲的不配合,怕母亲就这样自暴自弃,怕母亲丧失战胜疾病的勇气……张洁一个人默默承受着所有的一切,甚至宁肯有不孝之罪也要树立让母亲活下去的信心。而母亲为了不给女儿添麻烦,忍受着病痛带来的折磨,一次又一次的练习着从椅子上起立坐下的动作;为了让女儿高兴一点,她甚至放弃了对女儿的守护,免得她的“提醒”与女儿的意见相左而伤了她们的感情。母亲与女儿都隐忍着,只为了让对方过得更好。人世间最伟大的感情,就是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
     十几万字、七十几幅图片,详尽记录了母亲生命中最后的八十多个日夜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透漏着对母亲的愧疚之情和自己的悔恨。书中更是充满了浓浓的母女之情、祖孙之情,感受着那份浓浓的亲情,让我们都不会不想到自己的亲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似乎更能体会张洁的那份对母亲的歉疚和思念之情。自己从上中学就住校读书,初中、高中、大学一直在外读书,陪伴父母的时间只有假期。大学毕业后,工作在外,回家依然很少。再后来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老人就从一边变成了两边,回家的次数就又少了,陪伴父母的时间就少至又少了。每想起张洁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就感觉自己应该趁父母健在,多尽尽孝。父母需要的其实并不多,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儿女过得好。而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自己的生活过好了让父母看,让父母放心,同时尽自己所能地多陪伴父母。也许现在不能时时陪伴,但至少可以常打电话问候吧。所以现在我养成了几乎每天给父母打电话的习惯。电话中跟父母聊一聊工作中的开心事,聊一聊小儿子,聊一聊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不要觉得无聊,他们每次都会津津有味地听,也会和我聊一聊家里的人和事。每天的电话聊天让我感觉似乎和父母一直这样近。偶尔特别忙,有几天忘记给父母去电话,父母就会打电话过来问:“怎么这几天也没电话了?”父母有时候还会闹一下小情绪,以前总习惯跟妈打电话,后来爸就不乐意了,总给你妈打,就忘记你爸了吗?没有啊,不是和妈说完了也和您说了嘛!爸爸的小情绪让我知道了电话要换着打,这次打给妈,下次打给爸。呵呵,两位老人挺有意思的吧!
     我的这个习惯还影响了自己的老公。老公的父母也没在身边,在老家。结婚之后,我发现他很少给父母打电话问候,所以就时不时地提醒他:该给家里打电话问候问候了。
     每到假期,不管来回奔波多累,我们都愿意回到老人身边,干点力所能及的活,聊聊天。就像歌曲《常回家看看》里唱的一样“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回到家里,老人们似乎更忙活了,恨不得把家里的好吃的都做了让我们吃。每每和他们说不用这样,家常便饭就好,可父母就是不听,依然一桌子菜地做。无奈之下,我们只有尽力地吃,让他们觉得这饭是我们吃过的最美味的。
     这种和父母更亲近互动在自己有了孩子之后体会似乎更深了。有句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还真是这样,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能更深地体会到父母也是这样一把屎一把尿地把自己拉扯大,供自己读书,读完书又操心自己的工作,有了工作,开始挂念我们的婚事,婚事完了又为我们的儿女……真是操不完的心。有人说,中国的父母不都这样的嘛。是的,可是我觉得父母并不欠我们的,比如他们没有义务帮我们带孩子。如果他们愿意,那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对待他们,所以当婆婆给我们看孩子的四年里,我直到现在都是感激的。没有她,就没有孩子的成长;没有她,我就不会有踏实的心去工作;没有她,就没有现在自己的一切。所以不管是哪边的父母,我们都该心怀感恩。
     是啊,父母一天一天在变老,陪伴我们的日子一天少过一天,我想作者还想告诉我们:好好陪陪自己的父母,时间匆匆流过,他们一天天在变老不要像自己一样只留下深深的回忆。
     这本书影响了我近二十年,并且现在还在影响着我,反而是年龄越大,感觉越能理解作者的那份疼,那份不舍,那份无奈,那份化不开的情。唯愿自己在生命中尽自己所能去多陪伴父母,陪伴身边应该陪伴之人。

毕淑敏《你要好好爱自己》读后感
张晓花

    在这个日渐趋于权利、金钱的社会中,我们不断衰老,不断认识到社会的黑暗与命运的不公,但仔细想想,岁月给我苦难,也随赠我清醒。我也已渐渐明白,有些东西,倾我毕生之力,我也无法挽回,有些差距,耗我一生时间,我也无法追赶。但这本书,让我恍然大悟,人生就该如毕淑敏所说:如果愤怒,你就呐喊;如果你束伤,你就哭泣;如果你热爱,你就表达;如果你喜欢,你就追求。无论结果如何,自己都将问心无愧。因为,我们信奉
自己,做到了爱自己。
“你要好好爱自己”最早来自出嫁时,父母对自己的叮嘱,但日常生活中它可能转化为,冷了要添衣,热了要洗脸,不要熬夜,不要一忙就忘了吃饭,要和大家伙搞好关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早睡早……但这些我们又能做到多少,做好多少。我总认为自己己到中年,上有父母,下有子女。 我要负责任,我要挑担子。但却忘记了我们的肩膀,希望能负担一定的担子, 不要太轻,那样就失去了肩负的责任,也不能太重,超过了负荷,肩周会发炎,到那时我们如何去完成担子。如果这一世,你能珍爱自己,你才会成为一个身心平和的人,一步步安然向前。哦,到这,倒想起毕淑敏所说:精神比肉体更重要。所以当我们在面临选择时,要以心为准,要以开心为准,可陷入诱惑之中。"只有爱自己的人,才有可能爱别人”也是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身为一名教师,身为一名母亲,在我眼中,孩子和学生都比我自己更重要。不得不承认,我喜欢做一名慈母,也喜欢做一名慈师” ,可能是我天性的问题,成不了一个严师,但我相信自己。自己的爱,自己的心总能换回他们的尊敬与敬爱。毕淑敏说,”爱己爱人都是一 种能量, 它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通过感知和模仿,通过领悟和学习,才慢慢积聚起来,直至蔚然成风。这世上太多人不爱自己,但还自以为是的去爱别人,真是可笑之至。想想也是,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的确没能力去爱他人。不禁反思。那我对孩子和学生发自肺腑的爱到底是他们进步的阶梯还是绊脚石。现在明白了,那是他们进步的阶梯。因为在他们面前,我是爱他们的,而他们也爱我,因为两份爱都很沉重,所以才会有错觉。“如果有可能,请将面具减到最少”在 节奏纷繁的现代社会,每个人每天面对不同人,遇事或多或少都带有面具,但却意识不到这种面具阻隔了人心,阻碍了心的交流。所以请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情,痛则大哭,喜则大笑,人类的表情肌除了笑容,还用以表达愤怒、悲哀思索、惆怅以至绝望。它就像天空中的七彩虹,相辅相成,但请在忧伤的日子里经常看看太阳。女人一定要爱自己,勇气并不储存在脸庞里,而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可以不倾城倾国,但一定要拥有一颗优等的心, 不比华丽,但必须坚强。
请好好爱自己,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为相己创造出最精彩的世界。这个世界不一定都充满快乐,但一定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活着,痛着,成长着,才是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181

帖子

97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9
 楼主| 发表于 2021-9-9 09: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专著分享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张冬燕
     近日,读到了《静悄悄的革命》第一章第五节“以学为中心的教学”,里面有这样一些话,值得我们咀嚼深思。
     1.要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既不是追求“自学自习”,也不是让教室解体为零零散散的个体。
     2.在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中,有不少教师认为自身的作用是很消极的。而实际上,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较之集体划一的教学来讲,恰恰需要教师更积极地与每个学生更复杂的互动,在划一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精力是用在让全体学生集中听讲,一起思考问题,维持教室良好的秩序,把活动控制在一个方向上。
     3.在学校里的学习既不是学生一个人一个人的孤立的活动,也不是没有教师介入而进行的活动。它是在教师的介入下,学生自立地、合作地进行的活动,这才是学校中“学习”的本质。
     经过十年课改,现在的我们都很清楚教学是以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回到日常课堂,更多时候还是以教师为主体。读了这一章节,我更加清楚了教师的主导引领地位如何发挥?从教学目标内容而言,“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一定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时时处处为方便学生的“学”而设计,以“学”的基础定教的起点,以“学”的规律定教的内容,以“学”的目的定教的活动,以“学”的需要定教的策略,而不是为彰显“教”的精彩而设计。从教师本身而言,“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追求简洁明了。教学环节简要,一课一得;教学语言简洁,评价导向;组织形式简便,引领学习。本学期,我们的教研主题之一就是“简简单单备课,简简单单教学”,摒弃繁文缛节,教师在如何指向一个教学目标,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如何更好的设计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串,如何让评价导向学生深入思考上下功夫,这与本章节的内容不谋而合。我想说,我们的改革不是轰轰烈烈,而是细水长流,只要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就是有价值的教学实践。我们会为建构师生与生生在相互交往中共同成长的关系而努力!



读《静悄悄的革命》所感
李彦
首先最打动我的是静悄悄的这几个字,最喜欢静悄悄的感觉。我经历的课堂,静悄悄的感觉着实不多。静悄悄,它不是死气沉沉。死气沉沉让人压抑、乏味、倦怠甚至讨厌!静悄悄,怎么说呢?它像是静听春雨沙沙----惬意、满足、喜悦、惊讶,想象花重锦官城的渴望;又像是独感冬风怒号----温暖、安全、幸福、踏实,产生能饮一杯无的相邀。课堂要是这样有静悄悄在生发,那是多么幸福的啊!所以要革命。
他极其深刻的指出: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发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的变化。仅此而言,它就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我由此想到了历史的变革与革命,轰轰烈烈也许是一个关键事件吧,也许是一个导火索吧,也许反正一个良好的长久的生态的呈现都会伴随着一种旷日持久的革命在悄悄的进行。这或许就是现在最流行的一句在路上吧,我们只要一直虔诚的在追求的路上,就好!
这里面有些理念和观点我还很费解,但也有让我豁然开朗的顿悟,成为一个关键的拐点,由此解开了心中多年的困惑,走出一个瓶颈后便有一个迅速丰富的成长。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的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倾听的教室由此,我的课堂设计理念在拐点处重生,多年的纠结获释。我发现每届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两个小女孩或者小男孩说话声音不大而且边说边思的样子,每次矫正他们的发言我都很费力气,他们的声音真的就不能做到宏亮有力,一直觉得遗憾。读了佐藤学的这本书,那里有句话让我回想到我自己做学生时的发言现场。他这样说对清楚、明确的要求深信不疑的老师是不可能理解学生那些踌躇不定的,没有把握的发言的价值的,是不可能理解那些孕育着微妙的、不确定的、模糊暧昧的思考、矛盾、冲突的复杂情感的价值的。在这些老师的教室里,那些慢慢思考问题的或者用不明确语言描述自己并进行思考的学生,都会被贴上理解迟缓、发言不积极的标签而被撇到一边,被老师以达不到要求的明晰的语言和表达力而善意的撇到一边。这是多么人性的关注和呵护啊。正真的素质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全面而主动发展的教育。李镇西老师的一段话在素质教育的原野上,每一粒种子都能破土发芽,每一株幼苗都能茁壮成长,每一朵鲜花都能自由开放,每一个果实都能散发芬芳!
教为行,育为心。教育该是朴素而温暖的,不仅有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远不失脚下的朴素的起点。


读《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有感
李梦姣
      作为一名教师,每天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与学生的相处,但是有时却因缺乏有效的沟通而导致工作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斯蒂夫·格伦在书中描述了阻碍和促进沟通的五组因素使我受益匪浅,我们经常运用阻碍沟通的方式,却认为自己在促进沟通。
    1.假定与核实。我们往往很容易在不询问学生的情况下,就假定自己知道他们的想法与感受,而这样的做法往往会错失了解学生的机会;而正面管教的方法鼓励老师们去发现学生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可以通过询问启发式的问题来促进沟通,而不是仅凭
一己之见去定义一个人。
    2.解救和解释与探询。解救和解释是沟通的障碍,当我们在替学生做事情,而不是允许他们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时,你会认为自己是在关爱或帮助他们,但实际上你可能错失了了解学生的良机。学生并不会对我们的说教感兴趣,我们最好永远不要为一个孩子做他或她自己能做的事情。   探询则会促进沟通,例如:“多告诉我一些 ” “你还可以接着说,然后呢?”孩子们不需很多鼓励 就会告诉你他们的想法 ,他们需要的是你对他们的观点真正感兴趣,只要你不评判、打断或纠正他们,他们就会告诉你很多。
    3.指挥与邀请和鼓励。过多的指令会增强孩子的依赖性,消除主动性和合作意愿,并会鼓励被动的攻击行为。如果你注意到自己经常重复说过的话,并且抱怨学生不听话,那么你可能是给予了孩子太多的指令,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试着邀请和鼓励来促进沟通。例如:“上课铃马上响了,老师会特别喜欢那些提前做好上课准备并且现在端身正坐的孩子”,而不是一味强调“坐端正,别说话”,指挥会导致被动或主动的抵抗,邀请则会鼓励合作。
    4.期望与肯定
5.“成人主义”与尊重
      同时作者也强调了几个赋予力量的沟通小技巧,我认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可以加以运用。
    (1)说到做到。在生活中我们都讨厌说话不算数的人,尤其是在年纪比较小的时候,对于大人可能只是随口所说的一个小承诺就能耿耿于怀很久。孩子们是非常科学的,他们会更多“听”你的行动,而不是听你的言语,如果我们只是用大量的时间去命令与要求,却不用行动执行,那么最终学生会对老师的话充耳不闻。相反,如果你把事情只说一遍并且执行,学生就会知道你是说话算话的。但困难之处在于在你说之前,你必须认真考虑,以确保你的行动执行到底。
    (2)少即是多。如果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并且情况变得越来越失控,就要努力做到说话简短。试着只说一个词或短句,然后静静的等待学生们理解并开始行动。本学期伊始,我就和班里的学生们约定了一个暗号,每当我念起这个暗号,那么孩子们就停止讨论停止小动作,使得课堂回归平静,帮助我能够把控住整个课堂。
      总而言之,所有的观点从提出者的角度来看都是正确的,我们在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中,也要时刻去尊重对方,思考对方真正的诉求与想法,只有相互尊重的沟通才是更有效的沟通。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陈嘉
     最近,我跟随着叙事者的脚步,拜读了佐藤薛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在书中,我第一次走进了异国教室,发现原来那里的教育者也面临着和我们同样的问题。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佐藤学先生别样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他平易、深刻、务实的研究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我的心中眼中也进行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佐藤学先生所进行的教室里的“静悄悄的革命”即是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创造以相互倾听为基础的教室里的交流;是那些力图实现创造性的、合作性学习的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也是让家长参与学校改革,使相互合作得以具体化的联系载体,最终将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本书共分为四个章节:1、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2、改变教学 ——学校改变3、设计课程 4、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
的实践。
     本书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佐藤学先生对于倾听的独到见解,在书中第一、二章节里对此都有详尽的阐述。对于教师“倾听”的意义,为便于读者理解,佐藤学先生做了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倾听学生的发言就好比是老师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联系。如果老师能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接住,投球的学生心情是势必愉悦的。如果老师还能接住学生投偏或投得很差的球,就会激发学生的奋起之心,学生后来就会投出更好的球。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只注意自己的教学进度,并没有去向准确“接住”每个学生的发言,也未能与“投球“学生的想法产生共鸣,由此导致“学生”投球纷纷落地。从中我看到了自己课堂的影子,很多时候我并没能做到很好地去倾听学生的发言。在课堂交流中,有时我一旦发现孩子的回答偏离了我的预设方向时,我会极力地把他的回答扭转向我铺就的“轨道”,或是请其他孩子来回答。其实,孩子的每一个发言都有他独特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强行改变或中断他的思路,就像佐藤学先生说的会使那些投不好球、投偏球的学生讨厌投球,甚至还会讨厌自己。认真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不管学生的回答是精彩的、片面的、还是错误的,我们都要做出积极的应对。不光要听学生发言的内容,更要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是的,我们应去追求“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而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
     在第二章“改变教学-学校改变”中,佐藤学先生提出了校内教研活动的三原则,其中之一便是创设以听为中心的教室。佐藤学先生认为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作为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指导,远比前者更为重要。我们经常看到踊跃发言的热闹场面,高高举起的小手焦急地等待着,老师对于学生的发言仅以“嗯、不错、很好、继续”等简单词语来来应对学生的回答,看似在热心地倾听学生的回答,其实很多时候为了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学生发言中很有价值的东西,没能就此展开进行指导,师生之间相互倾听的关系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倾听这一行为,是学生学习中最重要行为。佐藤学先生在书中写道:“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人)是不可能学得好的。”这不禁让我想到了班中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显示了他超常的语言天赋,思维敏捷,视野开阔,按理说他的成绩应该相当优异。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他的成绩却一直差强人意。为此,我百思不得其解。读到这段话时,我豁然开朗。是的,这个孩子最不擅长的就是用心倾听。当老师讲课时,特别是讲到他可能认为自己已经理解的地方时,他经常会不合时宜地插嘴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是跟周围的同学窃窃私语。当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他也时常等不及同学回答完毕而忍不住补充一两句。对他而言,与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的关系是不可能产生的,这一切都源于他对别人的漠不关心,没有学会倾听。
     当然,要创设以听为中心的教室,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相互倾听的关系,光靠说一句”喂,注意听呀“是不够的,需要教师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翼翼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发言的态度。除此以外,别无他法。在教室里,凡有不好好听别人发言的学生,肯定有不认真地倾听每个学生的一言一词的教师。这也让我反思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世界上从来没有完全相同的两间教室,每间教室都有别样的风景,都有不同的问题。我们可能不会从书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现成答案,但它总会给我们一些启示,《静悄悄的革命》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在静静地阅读中,我的心底也悄悄地泛起了涟漪,不自觉地进行了反思。凭个人微薄之力,任何一位教师无法改变大的教育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思维方式,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让我们所处的这间教室发生静悄悄的革命。

《儿童技能教养法》
李旭红
     闭上眼睛,听口令:你千万不要去想红色的大象啊;不许想两只红色的大象啊,一只大的,一只小的;绝对不许去想那两只长着长长的象牙的大象啊。睁开眼睛,我们会发现,脑子里想的是什么?是红色的大象。其实我们人类的大脑,是不会执行“不”的。同样的道理,如果老师说;“孩子们,千万不要紧张啊”,那他们就会把所有紧张的画面调出来:比如一紧张就忘了背过的古诗;比如一紧张就想上厕所,一紧张就手抖等等,这些画面在他考试的时候都想起来了。正确的方法是告诉他:孩子放松,孩
子镇定,老师相信你!
    《儿童技能教养法》共有15个步骤,我把它概括成四个部分在我们班实践了一下,分别是:一、问题变技能;二、建立自信;三、练习技能;四、庆祝成功。刚刚说的那些其实就是第一个步骤:
    一、问题变技能
    当我们希望孩子“不要做什么”时,把它转换成“希望孩子去做什么。”不信来看这几组对话,把自己想象成那个孩子,你更愿意去听哪一句:
    “你要是不吃西兰花,就长不高了。”
    “你要是多吃西兰花,就可以长得更高。”
    “你的3写的还是不对,这个圈总是不圆。”
    “你的3写的越来越好了,尤其是这个圈,写的越来越圆了。”
     其实这两种不同的话想要达成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孩子能变得更好一点。但是第二种会更容易让人接受,愿意去改变。在班里,我让孩子们自己写下来了一条问题,以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习的技能。
  




二、建立自信
     我相信很多老师,都是在一种打压式的教育下长大的,前几个月小舍得这部剧也带给我很多思考:唯分数论真的能让这个孩子的一生都圆满吗?颜子悠看到足球眼睛里是会发光的,欢欢主持节目的时候是最自信的。上次教师例会播放的北郡教师宣言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我们要做的是,拂其尘埃,显其光芒。我们要努力找到能让孩子自信的那个点,朗朗小时候很自卑,但是他一弹钢琴,马上就自信起来;迈克尔杰克逊不敢和人交流,但是他一拿起麦克风,马上自信起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信的点,找到它,找到那种感觉,用那种自信的心态去做事,才能做成。在班里,我让孩子们写下来自己的三条优点,并试着去解决刚刚写过的那一条问题。
   
  





三、练习技能
     让孩子们体会到以下三点,这个技能就会保持的长久:1、重复的成功;2、“努力”带来的成功;3、“我”带来的成功。我做了一个技能行为检查表,让孩子们用笑脸和哭脸记录自己每天的行为,一共记录了两周。
      四、庆祝成功
      如果一周以上,得到了笑脸,我就会按照约定给孩子们颁发奖状。事实证明,大多数同学都可以做到。
我们可以发现,有些技能和学习有关,有些和学习并没有关系。每个孩子都不一定非要长成玫瑰,如果他们愿意的话,可以做茉莉、做雏菊、做无名小花。而我要做的是,尽我所能,拂其尘埃,显其光芒。


        做学生的倾听者——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崔立媛
  我总是在想,对于我们来说课堂最主要的应该是什么?我们总是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以学生为主。那么怎么才能让学
生真正的得益于我们的课堂呢?这其中最关键的应该是什么呢?
     阅读《静悄悄的革命》,似乎让我找到的问题的症结所在,那就是——倾听。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因倾听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重要行为。而学生能倾听源于教师的倾听。《静悄悄的革命》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样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像这样的精辟之言让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
     而在我的教学活动中,是否认真倾听了呢?课堂上虽然认真讲授每一个环节,脑海中思考着该怎样把学生引到自己要走的路上来,该开展哪个活动,而对于学生说的每一话,甚至于学生那些无声的语言我是否认真倾听了呢?佐藤学先生提到:“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的好的。……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行为’来实现的行为。”这个提示,让我意识到: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要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发言的态度。学生虽需要鼓励,但教师应该认真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并做出敏感的对应,应能慎重地选用每个学生都能理解的词语讲话,这样,学生之间才会开始互相倾听,才能在教室里形成仔细倾听别人的讲话、互相交换意见的关系。就如佐藤学先生所说的“在以自然的轻声细语来交往的教室环境里,更能培养自立、合作的学习者”,只有在“用心地互相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互相交流。许多时候,我们急于完成“教教课本”的任务,将时间紧紧地攥在自己的手中,担心学生会走向自己没有预设的那一条路上,于是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发言,心安理得地做一个骄傲的传授者。   
  对于倾听,佐藤学先生对老师的要求是“教师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孩子,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他指出老师要做到两点:一是理解孩子言语所表达的意思;二是理解对方话语中渗入却又没有明说的想法。这种倾听方式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
  关于孩子们的倾听,佐藤学先生指出:告诉孩子们,倾听就要用好自己的耳朵,但并不仅仅指用耳朵,有时候我们还要用眼睛,用心灵,去感受和体验。就像一只小鸟在向我们说话,我们听不明白它的叫声,如何去了解它此刻的心情呢?就要用眼睛去“听”。   
  倾听实际是一切教育的开始。美国的创意教学,有专门的培养学生倾听的训练中心。美国教学研究协会研究发现:传统教育的最大失误之一,就是在孩子还没学会如何听课时,讲课就开始了。倾听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品质。而在这其中我想最应该学习倾听的应该是我自己,让自己成为倾听学生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181

帖子

97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9
 楼主| 发表于 2021-9-9 09: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王活动分享
王文韬:音乐与色彩游戏
孩子们对音乐非常喜爱,在音乐作品中运用不同的音色与在美术作品中运用不同颜色是极为相似的。有许多音乐家把音乐与颜色相比拟,把它们分别联系起来,1876年,当时著名音乐家波萨科特提出了一个音乐家们可以接受的比拟:弦乐、人声——黑色。铜管、鼓——红色;木管——蓝色。而指挥家高得弗来提出的见解是: 长笛——蓝色。单簧管——玫瑰色。铜管——红色。这种比拟得到更多人的赞同。因此在很多节课的最后,都会给孩子们展示一段音乐,请孩子们在纸上用自己的画笔涂写出他们感受到的音乐颜色,通过展示发现共性与个性,加深孩子们对音乐欣赏的理解与感悟。


陆军红:和孩子们一起“8”字跳长绳。
跳绳是一项全身运动,对全身整体都有提拉锻炼的作用,能够让肌肉得到进一步的拉伸,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能促进儿童健康发育。
     “8”字跳长绳是一个集体项目,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跑跳能力,身体的协调性;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快速反应、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开学之初,我计划在班里组织一个“8”字跳长绳队,充分利用学生的天性——好动好玩的特性,带着学生一起练习“8”字跳长绳的活动。
      由于这项活动场地的局限性,我们的教室在教学三楼,不能随时随地去练习。于是,我们利用自由活动、大课间的时间开始练习跳大绳。最开始练习时,有的学生怕甩起来的绳子打到自己,就不敢往绳子里跳,当看到胆子稍微大一点儿的学生冲进甩起的绳子里时,心中十分羡慕,觉得同学们特别勇敢,然后自己小心翼翼地等大绳甩了好几下,才跑进大绳子里去,有时跳过去了,心中十分惊喜,有时绳子绊住了脚,就觉得有点难过。
      在跳绳前,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注意力高度集中,容不得一人马虎,一人失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出现断绳是难免的,此时要培养他们的大局意识、团结意识,不要埋怨。我仔细观察着每个学生的动作,鼓励孩子们互相学习,争取跳过去。我教给学生:前面跳了你要马上跟上去,别怕绳子打到你。跳的时候要有个节奏,你可心里默念节奏,多尝试。最后不要怕,放自然心态去试试,仔细观察绳子的速度、起落,配上节奏。不要让队伍适应你的速度,要让自己适应队伍速度节奏。在这样逐步的练习后,一些孩子跳得越来越熟练了。
      跳“8”字长绳,不仅考验了跳绳人的技巧,还要看看摇绳人的技巧,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只有团结,“8”字长绳才能跳得好。
     成长就是在一次一次的勇于挑战中,成长就是在一次一次克服困难中,成长就是在一次一次战胜胆怯中。长绳舞动起来,和孩子们一起跳起来,我是快乐的“孩子王”。


张莉莉:手指相碰游戏
在“手指相碰”这样一个充满趣味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20以内的加法,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在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初步感受“倒推”的策略,培养推理能力,发展数感。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发现、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对数学的良好情感。
游戏规则
参与游戏的两名同学都伸出两只手,比出数字1.为了公平起见,我们在玩之前用“石头剪子布”来决定谁先开始。先碰的人用自己的任意一只手去碰对方的任意一只手。谁先凑到10谁就贏了。


李思纯:笔拍
我分享的“孩子王行动”的名字叫做笔拍。顾名思义,就是用笔和手的不同部位在桌面敲击产生节奏的音乐,来模仿架子鼓点的音乐形式。
笔拍共分为六个动作:1、手腕压桌;2、笔尖点桌;3、笔杆压桌;4、笔尖划桌;5、指骨击桌;6、笔尾捶桌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只需要一支签字笔和桌子,非常方便就可以参与到练习中去,通过练习,他们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歌曲的节奏特点,创作加入六个动作,达到既可以锻炼手脑协调能力、激发学生创作热情的目的,同时也能放松身心。


小王倩:孩子王行动之手势舞
    在我看来,孩子王是一种美称,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老师的能力优秀。与“教”相比,“育”则更有难度。当好孩子王,可以说是为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增加对学生的了解,亦或是为了赢得学生的信任、喜爱和尊重,但总而言之是为了更好地
“教书育人”。
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而手势舞用手来表现
节奏,节奏感强烈,很是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特性。

此外,学习手势舞还有很多好处,如:
1.开发右脑潜能,使大脑更加聪明、活跃,更加有创造力,记忆力也会显著提高;
    2.训练手、眼、大脑同时协调运动和发展,对于孩子的视觉、听觉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让孩子的十指更加灵活,触觉更加灵敏。
    4.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长期练习手指舞,孩子表现力增强,镜头感十足,手指舞也越来越得心应手,无形之中也会让他更有自信!
5.培养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让孩子充满正能量。
    不同的手指舞表达的意义不同,通过学习不同题材的作品,可以让孩子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更好的与人相处。
    因此,上周我在班级里让孩子们学习了“踏山河”的手势舞,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叶芝曾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身为执火把的人,我们的职责就是在尊重儿童天性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和帮助,让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

张丽琳:孩子王行动之自制哑铃举重训练
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成绩,还要让学生积极锻炼身体。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就是这样做的。他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每天带领学生跑步,坚持锻炼身体,他认为体育锻炼也是育人的重要载体,也是生命成长的需要,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健康、自信、强大、积极向上的个体。配合学校教育,我们班开展了“举重训练营”。
一、练习举重的好处
可以促进小学生体格健壮,发展体能,增进健康。尤其是针对当今小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下降,肥胖儿增多的现状下,来开设适当的举重活动对小学生的心血管、肌肉锻炼等起到积极作用。
二、在器械准备
我们进行了热烈讨论。是买举重器材还是自己制作?有的孩子说买现成的吧,那样很省事,拿起来就可以锻炼了。但是大部分孩子都期待自己动手做器材。问题来了?我们用什么做?哪里去寻找合适的器材?还要坚持环保不浪费的原则。有一个孩子说号召大家拿来500ml的矿泉水瓶子,里面装上沙土。每天在下午大课间进行锻炼。
接下来的几天是准备时间,有的孩子找不到合适的沙土,家住农村的孩子可以提供帮助。同学们互相帮扶,共同解决困难。有的瓶盖不紧,有的瓶子容量不够……不管出现什么问题,大家都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三、锻炼方法
关于锻炼方法,我们也采取了民主的方式。喜欢单独锻炼的可以自己监督自己,喜欢跟朋友一起锻炼的可以互相数一数举起的次数。举起来的高度也要按照自己能够承受的限度,可以举到腋下,可以举到与肩同高,还可以高过头顶。不管哪种锻炼方式,都要做到安全,最好有人陪伴。
四、锻炼效果
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们都很兴奋。有的孩子说,现在感觉自己劲儿大了,两个同学都能往饮水机上搬水了,以前可以需要三四个同学一起发力合作才可以。有的同学说,锻炼完后出一身汗,觉得特别舒服,干别的事情都有劲儿了。
我的孩子王行动成功了,让孩子们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帮助他们体验成长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和不断战胜自己的自豪感,把一颗颗习惯的种子种在学生内心,期待他们生根发芽、开枝散叶,逐渐长成参天大树。教育真的需要用心去做,只要把心思放在孩子们身上,就会收获更多的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181

帖子

97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79
 楼主| 发表于 2021-9-9 09: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的思考及有效性做法分享


管理班级小妙招
------巧用心愿券
王俊萍

六年级的学生是什么样呢?思维较为成熟,心眼开始向藕眼靠近;男生很讲兄弟义气,老师很难再从他们那里得到班里的小道消息;女生则开始八卦起来,三五一堆,说说这个,谈谈那个。面对这样的一群学生,老师没点招数,还真难管理,这不,心愿券应运而生了。(插图:两张心愿券,并做简单说明)
心愿券最开始使用是在课堂上,六年级的学生脸皮越来越薄了,很怕回答错问题,因此即使会也不愿意站起来,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老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认为自己讲得到位极了,但一问问题,学生立刻沉默一片,有的甚至把头缩进桌子里,这不仅打击了老师上课的信心,也让老师无法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鉴于此,我想到了心愿券,学生只要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就给一张普通心愿券,学生凭借心愿券让老师满足一个合理的愿望。如果回答质量很高,可以得到一张高级心愿券,他们凭借高级心愿券可以提两个合理愿望。这种方式一经使用,立刻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上课,他们的脑袋都开启了思考模式,有几个平时回答问题很肤浅的学生竟也能回答的那么好,这太令人欣喜了,而且我也能根据他们的学习程度明确我的不足之处。我们师生相互提高,真好!
在课堂上使用成功后,我开始扩展它的范围,比如利用它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提高他们劳动的积极性,提升他们读书的积极性等等。当然,心愿券的使用也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一、不能使用太频繁,太频繁的使用会让学生觉得习以为常了,那它就没有了效果;二、它的使用解释权完全归老师所有,不过老师要提前说明它的有效期,及监督学生使用完后的效果,比如有学生会用心愿券调位置,那我一定会提前告诉他,调位置一定要以学习为目的。
高年级的学生不一样,就需要老师用不一样的方法对待他们,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他们成长。

对于班里有特殊情况的个别问题孩子的管理
刘倩
首先,在我们班里有一个“把教室当游乐场,把校园当成随意走动的街道”的孩子。他对于老师的教育充耳不闻,只做自己想做的,如果别人不让他做,他会躺在地上嚎啕大哭。
后来在与他交谈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认知问题。他说他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坏学生,本来就不会听老师的话。原来这个孩子自己都这么感觉,所以他是不会听话的。于是我要先从他的思想上去改变他。我对他说,“你是一个好学生,是听老师话的好学生”。
后来每次他有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时,我都会这样告诉他,渐渐地我发现他变得越来越听话了,我又开始给他安排一些班里任务,让他参与到班级建设中去,他变了,这种变化让我很有成就感。我又联合家长,让他在家里也被改变,家长用“积分”吸引的形式来让他在学校在家里好好表现。
虽然有时候他也还是会犯错,但他的确进步很大,我觉得长期下去,他一定会更加优秀。对于任何孩子,都不要放弃他,他们只是一个孩子,我们只管去爱,剩下的交给时间去验证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连志强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实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论题,几十年来它一直引导着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教师来说,是既十分熟悉又颇感困惑的一个话题:教师在课堂上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传统的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教师置学生于不顾,课堂成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生成、利用生成,导致教学过程“机械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不够,提出问题后很快以暗示性的语言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标准答案;因课堂管理不当而导致教学秩序失控,教学低效或者失效;还有课前没有充分准备导致教学目标片面化、教学内容宽泛化、教学活动形式化;等等.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中最根本的要素,它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但首先必须弄清课堂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高效的?余文森先生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讲了一个隐喻:有效性就好比是去穿越一块玉米地,第一个要比谁穿越得快;第二个要比在穿越的过程当中谁掰的玉米多;第三个是比的过程当中,玉米叶子可能会刮伤皮肤,穿越过去看谁身上的伤口少.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3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3个指标.第一,课堂教学除了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还必须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第二,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学习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和提高.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第三,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它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对一堂课效果得出以下结沦:课堂教学效果应该是在规定的时间中三维目标达成度的高低,达成度越高效果就越好,反之就是低效的.由此可见,有效课堂教学必须解决3个问题:1)正确定位目标,解决教什么的问题;2)优化教学设计,活用教学方法;3)凸显学生主体,关注生命成长,引导学生主动地学。如何准确定位目标,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目标规定教学内容的设计,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基础。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注意3点.1)增强目标意识,把握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而教学目标作为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体现,既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素质,又必须具体、可操作、可检测。2)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增强目标的针对性。教师要做到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从心灵上读懂学生、贴近学生.3)加强目标整合,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三维目标不是3个独立的成分,而是共同支撑起人的素养与智慧的一个整体。

我的思考
王萱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评价,获得有差异的成功”成为我本学期重点探索的目标,不再大面积评价不再想当然的评价,而是创新评价形式,真正发挥评价的诊断、引领、促进作用,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能闪闪发光。
读懂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有洞察学生的能力。面对有差异、独立的学生个体,熟练运用教学观察、教育会诊、量表评估等工具和技术,通过深入观察和了解去读懂每一个孩子。因为每个学生走进校园的时候,他们带着自身成长的复杂因子,我们只有深度了解学生才能发现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进行有效评价。
本学期在我的数学课上我真去做到“不同标准不同评价”强调纵向比较,以孩子的发展现状和过去的历史作比较,不再简单的进行全班横向比较。不断的个性化评价,看到学生的进步和有差异的收获,同时让学生不断自我完善。
在期末乐考中,也不单单看中某一项乐考的得失,而是引入七巧板、天秤、台秤、直尺、米尺、算盘等学习工具,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些学习特别优异的孩子在数学闯关的某些关卡直接拿到“免试通关”的机会。  
一直以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过度强调“看得见”、方便“统一计量”的外延型评价,对“看不见”的内在评价所占比重较少。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本学期我尝试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优点和特长,并在小组内合作性学习增加了自主评价的环节,比如在共同测量并说一说平面图形的特点环节,学生自我选择后在组内完整表达。小组分享时就有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如“我对四边形的认识不够同学们认为我表达不足,但是我对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充分。”在最后的总结评价中,我也会根据学生学习基础,个人特点等进行分层次不同评价。比如“听课时坐姿非常端正,这点很重要让XX同学进步明显”“XX同学的字迹越来越工整了,让老师看起来赏心悦目”……
记得一位老师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欣赏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
教育就像培育一株绚丽的花、一颗饱满丰润的珍珠,过程很艰辛,有需要点艺术,心急、挑剔都是在帮倒忙。悦纳之心不可或缺,作为孩子的领路人,我们必须怀着一颗充满爱的心,从不同角度给孩子恰当的评价,让这几句评价成为滋润孩子心灵的露珠,让孩子成长的更加茁壮。


语文中的舍与得
张爱玲
在这一学期初,校长说语文就是要简简单单教,学生快快乐乐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学会取舍,学会“减法思维”。我们使用着先进的科技软件:多媒体、电脑、PPT等等,形式很多样,老师准备的很多,但学生的收获又有多少?让我想到两年前去北京听的“真语文”培训,课堂上要求一位老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还有一群学生。没有花里胡哨地展示,只有扎扎实实地教与学。
从某种角度来说,舍与得是两个补课分割得整体,舍离不开得,得离不开舍。语文教学中的舍,即是放弃、抛弃一些看似重要,实则琐碎得语言知识点得讲解,而注重方法的传授。方法可以说是个广义词,既可指学生的学习方法,又可指学生运用语言的方法,积累知识点的方法等,这些方法的传授我觉得至关重要。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看学生掌握到了知识点,还要看学生从这节课中学会了什么学习方法,学生是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法来掌握这个知识点的?比如做一道组词题,有的学生凭记忆记住这个字;而有的学生则是通过形近字相互比较来记住这一两字……方法很多,但不尽相同,它都有其自身的科学性的。
语文教学中的得,即是语文能力的养成,语文素养的养成。教育改革是要回归教学的本真,是要扎实培养一定量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量的积累会达到质的飞跃,每天一点点的收获最终会有大的丰收!
舍弃也是一种智慧,有“舍”才能有“得”。
我的有效做法
薛杰
语文教学上摸索简简单单教语文,减少课件的运用,因此图片和视频运用的也较少,除了从人民日报上下载的关于实事的视频,基本上不用课件等,尽可能以语言来激励语言,用语言来激励引导学生的语文思维,很难,但一直在努力摸索和实践。为了调动更多的学生上课思考、紧跟老师的步伐,采取了鼓励为主的回答问题策略,简单的问题找程度相对差的,以此类推,以《在教室里说错了没关系》鼓励学生不怕说错,独立思考就会有收获,此外还采取了小组讨论、小小辩论赛等形式尽可能调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班级管理上,实行“好习惯养成记录表”,鼓励学生一个月坚持养成一个好习惯,对于个别学生单独指导:比如课上不搞小动作专心听讲好习惯、坚持练字好习惯、坚持阅读好习惯、不吃手好习惯等等,根据学生情况制定专门的个性化的好习惯养成记录表,许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改掉了坏习惯,养成了好习惯。实行积分制,小印章制,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为自己赢得印章,比如为班集体服务,比如得到老师的表扬,比如有创造性的表现等,用印章换取奖品,可以是非物质的,比如老师的拥抱、为班级搬课间奶的机会,总是想用各种方式鼓励孩子们进步,实现自己的价值,找到成就感,但是对于个别学生还是很难带动,因此也是很烦恼,而且找不到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总是换各种方法不知道这样好不好,且行且摸索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12 10:45 , Processed in 0.1840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