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有心理研究发现,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以逻辑思维为辅,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逻辑思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能够以学生为主体,以符合形象思维思考特点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1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 小学生年龄是比较小的,再加上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造成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因此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缺乏主观能动性。老师在课堂上怎么说,学生就这么做。一旦离开老师,就会极大地降低学习效率。在课上小学生只是依靠老师来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在课下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几乎很少主动的预习数学功课和复习数学功课。慢慢的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就形成一种被动的意识,这种意识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小学生在学学习数学中只有具有一定的主动意识才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2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抓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游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参加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激发对数学知识学习兴趣。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十分适合正处于成长时期的学生。例如: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学习“物物体和图形”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物质放入一个口袋中,让学生伸手摸口袋的物体,并说出摸到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答对的学生可以选择另一个同学摸口袋的物体,打错的学生要利用摸到为物体为大家做个小表演,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教师也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对学生提出相关的教学问题,引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进而使学生分组研究教师提出的问题,当学生在与同学交流互动时,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并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