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生的自主管理
学校实施自主管理,目的在于构建“学生主体性”自我管理、自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和基本操作体系,使学校班级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从而提高教师的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使班主任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形成科学的自主管理研究策略,精心设计,缜密实施(一)构建“学生主体性”自主管理模式学校建立的“学生主体性”自主管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与“三个做好”,即:班主任导管阶段主体性定位,师生共管阶段主体性锻炼,学生自管阶段-主体性发挥。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操作办法。
(二)实施多元评价
1.学生之间的评价。在学生之间开展评价,每人准备专项检查记录本,对自主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及时反馈;并于周五放学前由值日班长将情况进行汇总,每周一召开班级例会,由各项负责人自主管理的实施情况,针对一周内班级内存在的问题总结反馈,提出本周要求。
2.督查教师的评价。在每个周五下班之前,督查教师将检查结果登记在学校自主管理公示栏中,并召开自主管理督查教师会议,汇报一周以来在自主管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取得的成绩。反馈机制的建立,便于学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本文由联照收集整理的建立,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3.学校的全面考核评价。学校建立健全对学生的评价考核机制,班级可参评学生“自主管理”示范班,被评为示范班的给予挂牌,学校对自主管理示范班实行动态管理,如有退步,学校随时摘牌。获得“自主管理”示范班的班级,在当月工作量化考核中奖励10分。奖励机制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二、探索学生自主管理发展渠道,确定学生自主管理实施内容(一)针对问题,找准切入点,确立“自主管理”思路自主管理是解决当前教师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的需要。如今,教师独揽大权,对学生不信任;班主任临时性要求多,性要求少。自主管理是落实好教师管理能力和执行力的需要;自主管理是减轻教师负担的需要;自主管理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需要;因此,学校要形成民主、科学的自主管理研究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二)根据班级工作、学校要求,提出基本管理要求和方法
1.文明礼仪。学校以学生“做文明人、行文明事”为宗旨,要求学生在佩戴、问好、上课、行走、下课、待人接物等方面进行自我管理,提升文明意识和道德水准。在文明礼仪教育中采取最有成效的是班级“文明礼仪监督岗”的建立,发挥了它的检查、监督作用。
2.班级日常管理。一是建立学生出勤制。每班的值日班长对卫生晨检和出勤做到认真检查,及时。二是实施科学有效的课堂评价。从预习、自习、课前准备、课堂学习、作业进行考核,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三是加强课间纪律管理与监督。轮流设值日班长,按照实施办法完成各项工作。四是保证三操质量。做三操时,每个班级设自主领操员1名,带领学生有序有质地完成三操。
3.课堂教学。构建自主学习下的“一点五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一点”是指教师针对学科课程内容点拨课前预习要求,提倡四字口诀:一读、二记、三查、四写,让每个学生记住基本步骤。“五自主”,指学生“自主反馈-自主探究-自主展示-自主提高-自主价”。采取“一点五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把更多的课堂时间和空间交给了学生,教师做得更多的是引导和点权。
(三)确立自主管理分工原则,建立逐层递进管理模式
构建一个金字塔式的管理体系,实施分层管理,分块负责,分类考核,实施条线管理和分块管理的有机结合的分层管理机制,从而实行管理重心下移,权力下移,责任下移,形成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的职、权、责相统一的管理机制。
三、自主管理的实施,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向纵深发展
1.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实现了班级工作“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良好氛围。在“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下,班级管理得到了良性循环,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2.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素养。广大教师在实施自主管理过程中,,边总结,更新了观念,不仅班级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素养也得到了提升,仅在《安图教育》杂志上,曾两次开设专栏,学校教师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