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传说—导读课 教学目标: 1.阅读书中有关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借助插图,用视觉化策略激发学生阅读《中国神话传说》的兴趣。 2.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把握故事的情节并尝试运用到以后的阅读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这三篇神话故事,除了课文中学到的神话,你们肯定还知道些别的神话故事。我们来做个游戏———看图猜神话。(出示《女娲造人》《羿射九日》《嫦娥奔月》等故事插图,引导学生猜一猜。) 这些神话故事都出自我们这本书《中国神话传说》,这节课我们就从这本书出发,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二、提供“视觉化”支架,让阅读插上想象之翼 1. 聚焦形象,初探“神奇” (1)提到神话故事,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那充满神奇的想象。接下来我们一起读文字想象画面。想一想该展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读文字想象画面,引出阅读策略。 忽然,愤怒的刑天身上散发着红光,只见他撕开盔甲,赤裸着上身,双乳化作了眼睛,肚脐变成了嘴巴,他的身躯变成了新的头颅。看到这些文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形象的人物?我们可以试着用画笔画下来(简笔画) 画完之后展示出来。之后出示相应的图片,验证大家的想象。 共工还有两个部下,一个叫相柳,一个叫蜉蝣。相柳的长相更加恐怖,他人面蛇身,还长了九个脑袋,而且全身青色,一看就让人觉得阴森森的。 从这段话你又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着说一说。 (预设:我看到了一个长着人的脑袋,蛇的身体,并且有九个脑袋的浑身是青色的一个人,非常可怕。) 展示图片。 在阅读书中描述神灵外貌的语句时,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文字图像化将书中的人物形象以照片的形式展现在你的眼前,这种阅读策略叫作“视觉化”,我们也可以巧记为照相机法。(板书:视觉化) (3)下面请大家从书中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试着说一说。 (预设:学生们找出相应的文字,学生们说画面) (设计意图:此板块教学,给学生们讲授了视觉化这一阅读策略,让学生通过文字想象画面,再将这一阅读策略通过练习进行巩固,在今后的阅读中可以灵活运用这一方法。) 2. 运用导图,理清脉络 (1)神话故事中不仅给我们刻画了神奇的人物形象,还向我们展现了跌宕起伏的,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要想把握故事情节,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预设:我们可以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梳理) 那我们下面来看几幅图,他们有什么特点?(见图1): file:///C:/Users/ym/AppData/Local/Temp/ksohtml2528/wps1.png file:///C:/Users/ym/AppData/Local/Temp/ksohtml2528/wps2.pngfile:///C:/Users/ym/AppData/Local/Temp/ksohtml2528/wps3.png 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图形称之为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故事的情节和脉络,并且不同的故事,可以用不用类型的思维导图来梳理。有的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可以用山形图(见图2)来表示;有的故事线索众多、错综复杂,可以用鱼骨图(见图3)来整理。 下面我们从本书中找出燧人氏钻木取火这一文章,展示它的思维导图。(课下设计的)并按照你设计的说说它讲了个什么故事。 小组展示,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此板块教学设计运用思维导图,对神话传说中的故事内容进行梳理,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走向理性,从混沌走向清明,从困惑走向顿悟。并能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够运用思维导图。) 三、结语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阅读策略:展开想象,将文字视觉化;利用思维导图理清故事情节。接下来我们将利用这两种方法开展阅读活动,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四、板书 中国神话传说 人物形象:视觉化 故事情节:思维导图 五.反思 1.上课时出现PPT和讲课环节衔接不上的问题,可见准备不充分不熟练,在以后的教学中上课之前要有充分准备,将课件熟练把握。 2.提问题时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提问,不要以成人的思想去选择问题,另外不要留复式结构的问题,把问题的范围缩小,尽可能的具体详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更便于他们理解问题。 3.在讲述课堂内容时,阅读策略选择一个就行,单将“视觉化”或者“思维导图”,两个阅读策略都讲会发生学生理解不深刻,掌握不牢,从深处挖掘,进一步掌握阅读方法。 4.在上阅读课之前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支架,导读课之前要帮助学生关注封皮,目录等内容,对这本书有一个详细了解,在孩子们都不熟悉内容的情况下开展内容会使学生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要注意。 5.在上课时,要多让学生读,让学生说,并且要尝试让学生说完整的一段话,不要让他们说半截话。四年级学生完全有能力表达出来,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 6.在画简笔画的同时,不要给学生出示范例,不要框住学生的想象力,发散他们的思维,激发想象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关注这些问题,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