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91|回复: 111

【必修第一项】我最得意的一节课

  [复制链接]

145

主题

172

帖子

82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29
发表于 2024-9-3 10: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最得意的一节课(或一个教学片段)——“从教走向学”的课堂微变革。
发帖要求:在论坛“主题教研”相应的帖子下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最得意的一节课例(或一个教学片段),重点对比课堂微变革前后的成效,阐述自己的收获与启发。
发帖情况总结说明发帖时间和帖子的具体位置):
如:
1.时间:2024-9-98:30
2.位置:主题教研——“我最得意的一节课”——88# (帖子右上角显示帖子楼层:沙发、板凳、地板、5#、6#......以此类推,请务必标明帖子楼层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40

帖子

1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3
发表于 2024-9-25 10: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背景分析
《坐井观天》是一篇十分幽默的寓言,文章透过生动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就应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
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样呢?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它会看看到处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
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超多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超多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伴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就应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仅自己要明白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没有按照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简单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会根据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直接教学生读课文、带读生字,直至学生读熟,并告诉学生各个生字的音、形、义,学生通过不断的重复记住了这些知识。由于在掌握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缺少了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学到的知识不但容易遗忘,而且没有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积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还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教走向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使教师着眼于学生发展,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实际来确定自己的教学,答疑解惑,指导方法。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练习。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可以发现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学生根据教师预设的学习提纲,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学生之间的自主交流与自主合作,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辩论,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现在我教学一课时,我就可以让学生自主观察插图,与同桌交流插图内容;自主读课文,划出生字自主拼读,与同桌互读,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多种方式反复读课文,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的。学生在自我实践后,必然有各种发现、各种结论。这时候,教师的作用是:让学生充分展示各种不同的成果,不仅要展示正确的、优秀的一面,还要展示不同结论、不同发现的成果。同时,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时时思考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过程,时时加以点拨和引导,促进学生的发展。教是为了不教,课堂上以很好的氛围,让学生想说敢说,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不同的意见,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形成有效的多向交流,让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教学不再单调,这样的课堂是学生的,学生的思维灵感在不知不觉中显现。
总之,在当前新形势下合理的开展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83

帖子

5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2
发表于 2024-9-26 10: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佳鑫 于 2024-10-8 11:28 编辑

10的加减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小动物啊?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群可爱的小猴子。(播放视频)
二、探求新知
师:从大家的表情中,老师就看出来了你们特别喜欢这群小猴子,那现在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呢?
生:有棕色的猴子,黄色的猴子。
师:有几只呢?
师:像这样和数有关的信息就是数学信息,你还能找到其他的数学信息吗?
师:谁还发现了不一样的信息?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信息!
师:屏幕上又有一条信息,谁来给大家念一念?(一共有几只猴子?)
师:老师发现他读的“一共”用劲比较大,那一共是什么意思呢?
师:大家解释的都很准确,就像大家说的这样,一共就是把它们合起来。
师:一共有几只猴子?可以怎样算呢?
师:我们先不着急,大家手里都有一张学习单,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谁知道这是让你干什么呢?
师:大家都会画猴子吗?
师: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会画猴子,猴子画起来太麻烦了,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
生: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来代替。
师:那你能举个例子吗?(问2-3个)
师:你真机智呀!
师:大家现在都知道学习单怎么用了。接下来,请大家完成手中的学习单。(5分钟)
师:老师这里有几张特别有意思的学习单,我们来看看吧。(看着学生放投影)
师:把两部分合在一起就能得到一共有10只猴子。那现在我们反过来,根据一共有10只猴子,怎么提减法问题呢?老师先给大家示范一下。一共有10只猴子,其中2只是棕猴,黄猴有几只呢?怎样列式计算呢?
生:10-2=8
师:你这为什么用减法,不用加法了呢?
生:因为知道一共10只,棕猴2只,相减就是黄猴。
师:我们也像刚才一样,用图形表示一下吧。
师:已知整体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
师:照这个样子,根据一共有10只猴子,你也来提一个减法问题吧。
师:大家先不着急说,你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小组讨论2分钟)
生:一共有10只猴子,树上6只,地上有几只?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10-6=4
师:我们知道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知道整体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今天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学习了这些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10的加减。
三、巩固新知
师:同学们,都学会了吗?那我们赶紧试一试吧,请同学们拿出神秘的信封,取出里面的纸条,完成练一练。
师:看来同学们都学得很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个游戏吧!我先请一名同学随便拿出一个数,再请一名同学找到和它合起来是10的那个数,谁想来试试?(举手)
四、课堂小结
师:老师给大家推荐一个有意思的绘本《10只小鸭嘎嘎嘎》这么多的鸭宝宝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大家课后可以找来这本书看一看,相信大家读完会更喜欢数学。
收获与启发:
   这节课是新教材第一单元第四小节第三课时的内容。由于一年级刚入学不久,到目前只学习完本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虽然学生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并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对于数是数量的抽象、加减运算的意义以及数与运算的关系还缺乏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调动学生已有经验,从不同角度思考,选择相关信息用画图的方法表述,并列式计算;二是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减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计算。其中,提出减法计算的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
   首先在处理“一共有几只猴子”的问题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并交流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再对学生提出“先画图表示,再列算式”的要求,这是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抽象成数学图形,再进一步抽象成数学符号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使学生感悟到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意义。我选择利用学习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让老师的教变成学生的学,让学习真实发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真正地从教走向学,改变了教学方式,突出了学习重点。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课堂上这些上小学还不到一个月的孩子们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比我预设的做法要丰富很多,在以后上课的过程中,一定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发挥和展现自己的机会。
   然后对于本节课的难点提出减法问题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困难,于是我先给学生做示范提出“一共有10只猴子,其中2只是棕猴,黄猴有几只?”解决完这个问题之后,再请同学们仿照刚才这样,根据一共有10只猴子,再提出一个减法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借助这样一个过程,给学生一个思维的坡度,进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自己的语言表达还有改进的空间,特别是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富有激情和丰富多彩的语言更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和积极性,从而使孩子们喜欢上数学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75

帖子

40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5
发表于 2024-9-30 13: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学生们往往对声音的传播原理知之甚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我采用微变革的教学方式,通过直观的实验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探索声音的奥秘。

教学目标:
理解声音是通过振动传播的。
认识不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
音叉、小锤、细线、纸杯(或塑料杯)、水、真空泵(或吸管和橡皮泥)、手机(用于播放声音或录音)。
声音传播示意图和相关视频资料。
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自然界中各种声音(如鸟鸣、风声、水声等)的录音,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朵里的?”然后,出示声音传播示意图,简要介绍声音的传播原理。
学生活动:聆听录音,观看示意图,对声音的传播产生好奇心。
二、动手实验,探索原理
分组实验:
振动产生声音实验:
学生用小锤轻轻敲击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并聆听产生的声音。
讨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与振动有什么关系?

介质传播声音实验:
将细线一端系在音叉上,另一端系在纸杯底部。轻轻敲击音叉,让学生将耳朵贴近纸杯口,聆听声音。
然后,将纸杯换成装有水的塑料杯,重复实验。
讨论:声音在不同介质(空气、细线、水)中的传播效果有何不同?

真空不传播声音实验(可选,根据条件调整):
使用真空泵(或吸管和橡皮泥)将塑料杯内的空气抽出,形成真空环境。然后,再次敲击音叉,让学生聆听声音的变化。
讨论:为什么真空环境下声音无法传播?
教师引导: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细心观察,并适时解释声音传播的原理。
三、总结交流,深化理解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实验现象,讨论声音传播的原理及不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
全班分享: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强调声音传播的重要性和科学原理的普遍性。
四、拓展应用,提升技能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通话、听诊器的工作原理等。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应用场景,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在本次《声音的传播》科学课程中,我采用了微变革的教学方式,旨在通过直观的实验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声音的传播原理。以下是我对本次课程的反思:
一、教学亮点
实验设计巧妙:我设计了多个实验,如振动产生声音实验、介质传播声音实验以及真空不传播声音实验(根据条件调整),这些实验既简单又直观,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学生参与度高: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强,他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记录实验数据。这种参与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讨论氛围热烈:在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环节,学生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这种互动讨论的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共享,还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存在的不足
实验材料准备不足:在某些实验中,由于材料准备不足或不够精细,导致实验效果不够明显。例如,在真空不传播声音实验中,由于真空泵的使用不够熟练或吸管和橡皮泥的密封性不够好,导致实验效果不够理想。
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在实验环节,我给予学生的时间可能有些紧张,导致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匆忙完成,没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和思考。这可能会影响学生对实验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引导深度有待提升:在讨论环节,虽然学生们积极发言,但有时候他们的讨论可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没有深入挖掘背后的科学原理。这可能需要我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科学现象的本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76

帖子

6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0
发表于 2024-10-3 15: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3

帖子

799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9
发表于 2024-10-10 09: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艳梅 于 2024-10-10 09:11 编辑

图片版面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聚焦于网络下载图片及利用“图片格式工厂”进行版面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与处理能力,以及基本的图像编辑与设计技能。通过网络下载图片,学生将学会筛选、获取所需素材;而使用“图片格式工厂”进行版面设计,则能锻炼他们的审美意识、布局能力及软件操作能力。此教学内容不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为后续的信息技术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处于小学中年级阶段,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对网络世界充满探索欲。对于网络下载图片,他们已具备一定的鼠标操作能力和基本的网络搜索技巧,但筛选合适图片的能力尚需培养。在使用“图片格式工厂”进行版面设计时,学生可能对图像编辑软件感到新奇,但受限于认知水平和操作经验,需要教师在操作步骤和创意设计上给予引导和启发。通过本课学习,旨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网络搜索引擎下载符合主题的图片。
(2)掌握“图片格式工厂”版面设计基础操作。
(3)能够运用所学技能,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美观的版面。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反思等过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鼓励个性化表达。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网络图片的筛选与下载技巧。
2.“图片格式工厂”软件的基本操作与图片处理技巧。
3.版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布局方法。
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根据主题筛选合适的图片,避免版权问题。
2.在“图片格式工厂”中灵活应用各种工具,实现创意版面设计。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设计出既美观又富有创意的版面。
教学准备:
1.技术准备
网络环境:确保教室内的每台电脑都能稳定连接互联网,便于学生搜索和下载图片。
软件安装:在每台电脑上安装“图片格式工厂”软件,并确保软件版本兼容且功能正常。
教学平台:准备一个教学用的多媒体平台,用于展示教师演示和学生作品。
2.教学资源准备
图片素材:预先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素材,作为示例或备用素材,供学生参考或选择。
教学PPT:制作一份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操作步骤和示例图片的PPT,用于辅助教学。
学习任务单:设计一份学习任务单,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操作步骤,帮助学生有序地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展示优秀的版面设计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这些版面设计是如何制作的?我们需要哪些工具和技能?”
自主学习与探索(15分钟)        
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独立学习网络图片的搜索与下载方法。
教师提供关键词和搜索技巧提示,鼓励学生尝试并分享搜索结果。
小组合作探究(25分钟)
小组内讨论并确定版面设计主题和风格。
分工合作,使用“图片格式工厂”对下载的图片进行版面设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观察小组合作情况,适时提供建议。
创意设计与展示(20分钟)
小组合作完成版面设计,注意布局、色彩搭配和创意表达。
使用教学平台展示各组成果,鼓励学生分享设计思路和遇到的挑战。
评价反馈与总结(10分钟)
采用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版面设计作品进行点评。
教师总结本课学习要点,强调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将所学技能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反思:
    改革前: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实践的机会。学生在网络图片搜索和版面设计方面,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作品往往缺乏个性和创意。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成员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难以形成合力。
    改革后:课堂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性和参与度显著提高。学生在网络图片搜索和版面设计过程中,展现出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个性。小组合作得到有效实施,成员间分工明确,沟通顺畅,共同解决问题,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本次改革,我深刻认识到,教学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激发。从教走向学,不仅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更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在改革过程中,我尝试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改革后的课堂,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和创造者。他们展现出惊人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让我更加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能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挖掘。本次改革也促使我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更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以及如何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实践,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潜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总之,从教走向学的课堂改革,不仅带来了教学成效的显著提升,更让我在教学理念、方法和技能上获得了全面的提升和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37

帖子

1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3
发表于 2024-10-12 14: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得意的一节课
自从我们科学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紧跟改革的步伐,仔细研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不断调整课堂教学设计使学生越来越多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通过改革,我从越来越多的学生眼中感受带了他们发自的喜悦和好奇,下面是我课堂变革前后的一些心得。
之前的课堂也会设计一些活动,比如在讲《通过感官来发现》这一课时会让学生知道感觉器官在认识事物感触世界中的作用但没有让他们去认识体验自己的感觉器官,这次我比较得意的这节课在讲授时做到了把铅笔、音乐盒、苹果、暖宝宝带到课堂让学生用他们的眼睛去观察,耳朵去听,鼻子去闻,舌头去尝,皮肤去感觉;然后让学生分享观察结果,又请他们把观察到的事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来体会感官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之后又设置感官大陷阱情境让学生体会并抢答怎样保护耳朵、鼻子、眼睛、舌头、皮肤,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了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并发现了每个器官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我发现他们更愿意参加研究活动了,这让课堂充分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中心。
最后设置了了解残障人士因感觉器官功能障碍导致的部分困扰,使同学们从内心更加爱自己的身体,了解了技术发明为残障人士改善生活提供帮助,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助人为乐和责任的种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7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7
发表于 2024-10-17 16: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上 Lesson 2 《Jenny's House》
一、本课简介。本节课的内容选自冀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围绕Li Ming goes to Canada 这一话题展开,共六课时。本课内容主要描述李明到达加拿大后,即将住在Jenny家里,Jenny向李明介绍家里的房间,让李明了解西方国家的居住环境。本课语篇为日常对话,比较简单,贴合学生实际生活,涉及介绍房间的核心语言,如house, floor, kitchen, study, toilet, apartment;on the_____floor,Here’s...,There is...,There are...。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在对本课文本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发现它缺少学生真实生活经验的情景,所以我对于本课增加了Li Ming参观完Jenny家后简单进行评价并介绍自己家的场景。对话聚焦于本课的核心语言,贴合学生的真实生活,更加情境化与生活化,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并为介绍自己的家做铺垫。
二、本课亮点。
课前(利用vr拍摄全景)课上(利用vr展示自己家的全景)(利用ai生成dream house) 课后(指向个性的ai)
三、教学活动
首先,在学习理解环节中进行文本学习时,我们通过听音回答问题、快速阅读回答问题、跟读等进行学习,我讲课本静态的图片制成连续的动画,并加入了一些小场景,让文本变得更加直观与生动,既方便了学生们的学习,也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在应用实践环节,通过观看李明介绍自己的家了解李明的住宅情况,对比Li Ming家和Jenny家的不同,理解apartment 和house的区别。在认识完李明家后,学生会利用自己手中的pad向同桌介绍自己的家。这里孩子在家提前用vr软件拍摄制作自己家的全景,拍摄以及制作方法是在本节课之前让学生进行学习的,学生通过VR展示自己真实的家,以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产生真实的表达欲望,从而运用核心语言进行有效交流。
接下来,在迁移创新环节,我引导学生大胆畅想未来的梦想房子 在讨论完毕后 语音对ai进行输入,让ai现场生成他们所想的房子,并对ai产生的结果进行评价,同时锻炼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表达能力。让学生明白人工智能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变化以及便利,但是它代替不了人类,我们要善用人工智能,把它作为我们学习生活的好工具。
本课的英语学习有效的融入了信息技术,将英语学科与学生的生活高度融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习有效发生,并以真实问题和任务驱动展开教学活动,让英语学习回归儿童完整真实生活。学以致用,综合育人。
我的这节课依据巴蜀理念,基于学科、重视学科、依托学科,从学科出发,以适合儿童学习内容和综合化方式展开学习,将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7

帖子

15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8
发表于 2024-10-18 17: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田 于 2024-10-18 17:09 编辑

《语文课堂 “微变革”:学生当小老师的魅力》
课例:《一封信》的课堂环节分享: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封信》这篇课文。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生字 ——“珠”。
二、教师讲解
师:(出示 “珠” 字卡片)大家看这个字,认领这个字的两位小老师是谁呢?
生:刘宇泰和崔恒毅
师:那就先请我们刘宇泰小刘老师吧,请他来为大家讲解。
三、学生教授环节
学生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小老师。“珠” 字左边是 “王” 字旁,说明和玉石有关。它可以组词 “珍珠”“珠宝”“珠子”。我还知道一个成语叫 “珠圆玉润”,形容珍珠很圆,玉石很光滑。在课文中,“圆珠笔” 的 “珠” 也是这个字。我的讲解完     毕,谢谢大家!
师:非常棒!讲得很清楚。崔老师有补充吗?
学生 :我觉得还可以用 “珠” 字造句,比如 “妈妈的项链上有很多漂亮的珠子。”
师:很好!崔同学的补充让我们对 “珠” 字的理解更深刻了。它的左边是一个 “王” 字旁,右边是一个 “朱” 字。“王” 字旁通常与玉石有关,所以 “珠” 字的本义是珍珠,一种美丽的宝石。
师:我们可以通过组词来更好地理解这个字。谁能给 “珠” 字组词呢?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珍珠”“珠宝”“珠子”“珠串” 等。
师:非常好!大家组的词都很正确。现在我们来看一看 “珠” 字在课文中的句子:“露西拿出一沓纸,一支圆珠笔。” 这里的 “圆珠笔” 中的 “珠” 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生字。圆珠笔的笔尖有一个小珠子,在纸上滚动就能写出字来。
四、巩固练习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些练习,巩固一下对 “珠” 字的认识。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写出 “珠” 字的笔顺,并分别用 “珠” 字组词和造句。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挑选几位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生字 “珠”,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教授的方式,大家对这个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字,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在语文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在座位上被动接受。然而,如今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这种方法与传统教师教授方式相比,有着诸多独特的好处。
学生当小老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当学生站在讲台上,他们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了主动的传授者。为了当好小老师,他们会更加认真地预习生字,主动去查阅资料,了解生字的读音、写法、含义及用法等。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会延伸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中,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同时在准备当小老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组织语言、理清思路、克服紧张情绪等。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胆量。当他们成功地为同学们讲解生字后,会获得满满的成就感。相比之下,我觉得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相对有限。
学生当小老师还能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台下的学生在听同学讲解时,会感到更加亲切,更容易产生共鸣。他们可以随时提问、交流,共同探讨生字的学习。这种互动氛围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而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相对单一,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较少。
总之,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讲生字,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课堂微变革。它与传统教师教授方式相比,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综合能力、促进交流合作以及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这种变革不仅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些语文课堂微变革的相关文章: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微创新与大变革》
这篇文章探讨了语文课堂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呈现以及师生互动等方面的微创新举措,以及这些微创新如何引发语文教学的大变革。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阐述了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活动设计等方式提升语文课堂的活力和教学效果。

二、《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微变革的力量》
文章聚焦于语文课堂的微变革如何让原本可能沉闷的课堂变得充满生机。从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创意写作等角度出发,展示了微变革给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果带来的积极影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6

帖子

11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4
发表于 2024-10-21 14: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课 设计识物小助手
课程概述:
本节课以问题的形式导入,通过对图像识别技术介绍,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实物小助手的识别流程,激发学生对实物小助手的探索兴趣。课堂中通过设计实物小助手的任务活动,提升学生对人工智能产品的感知能力和设计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图像识别原理及其在识物小助手中的应用,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2.能列举出不同形式和用途的识物小助手。
3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够掌握图像识别原理,能利用所学设计一款智能识物小助手。
难点:识物小助手的实用性和功能设计。
教学方法: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评价单等。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活动设计:问题导入
教师提问:认识图片中的人物吗?
学生回答:我认识第二幅图是易烊千玺。
学生回答:都不认识。
教师提问:你呢?
学生回答:认识易烊千玺。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猜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认出易烊千玺的吗?
学生:电视剧、电影、广告等,见过他。
学生:大脑中有对易烊千玺的印象、记忆。
教师:总之,我们大脑中都有和他相关的印象或是记忆,才能认出他。
2.知识讲解:接下来,我们就将眼睛识别易烊千玺的过程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示出来。
图一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人工智能也能识别人脸,比如说小区门禁,你还知道其他的吗?
学生:刷脸支付
学生:人脸解锁
学生:智能门锁
教师:像这样人工智能学习人类人眼识别人脸的技术,就叫做图像识别技术。
接下来请同学们仿照人眼识别人脸的流程图,小组内说一说人工智能识别人眼的流程图。
小组活动:
教师:谁来尝试说说人工智能识别人脸的流程?
学生:
图二
教师:人眼识别人脸是与大脑记忆中的人脸进行对比,人工智能是与数据库中的人脸进行对比。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数据吗?今天我们请AI给我们讲解一下
教师操作AI助教解释
其实刚才我们使用AI讲解也用到了图像识别技术,首先我们框选文字是图像采取,然后人工智能将图片识别成文字,并在数据库中进行搜索,最后讲相关的知识以文字和语言的形式显示出来。
教师:介绍常使用的百度网页识物,并找一名学生操作。(单击图片超链接打开百度识图网页,识别课件中的第一张图片,学生按指示操作,识别结果为鲁迅先生。)其他学生观察并解决教师提出的网页识物操作流程?使用图表辅助说明,使抽象概念具体化。
图三
学生说出百度识物操作流程。
教师结合实例,详细讲解识物小助手如何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实现物品识别。
展示不同形式的识物小助手(如手机APP、、小程序、智能机器人等)及其应用。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或想象中的识物小助手,并讨论其优缺点。
三、实践探索
活动设计:你想设计一款识物小助手吗?
先要明确设计识物小助手的几个问题。设计那种形式、识别那种物体、具有哪些具体功能以及外形设计等。
教师展示设计的识物小助手案例供参考。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先讨论并确定一款识物小助手的设计方案。
要求明确小助手的名称、目标用户、主要功能、使用场景等,小组内明确分工,记录员记录内容,外观设计师设计草图,宣传员交流宣传识物小助手。
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建议。
汇报展示:
小组宣传员先走动交流,向其他小组宣传介绍本组设计的识物小助手。
教师选取优秀设计,并使用助教软件中课堂作品展示,展示设计方案,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点评。
图四
强调识物小助手的实用性和功能设计的合理性。
四、总结提升
回顾知识点: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像识别技术,以及图像识别在识物助手方向的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问题导入的形式,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对图像识别技术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了不同形式实物小助手的识别流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等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优点:一是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如易烊千玺的人脸识别、百度网页识物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图像识别技术的神奇和实用;二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三是通过课堂展示和点评,让学生及时发现了自己设计中的不足,并学会了从他人的设计中汲取灵感。
不足:在时间分配上,实践探索环节略显紧张,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在教学内容上,对于图像识别技术的原理讲解还可以更加深入细致,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这些不足进行改进和优化,力求使每一节课都能更加完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12 01:53 , Processed in 0.08601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