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C:/Users/a/AppData/Local/Temp/ksohtml8736/wps1.jpg5.《雾和云》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各种气候和天气变化,学习了风的形成、露和霜的形成原因之后,进一步认识雾和云的形成过程。本课以科学探究为主线通过假设雾和云的形成原因、设计实验模型、操作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等活动,指导学生认识雾和云是怎样形成的。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学生学习了水的三种状态,知道他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对雾和云的认识停留在现象层面,对雾和云的形成条件缺乏思考。 实践基础: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且在实验时能进行仔细地观察,细致的讨论,在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上相对较弱。 思维基础:学生处于直观形象思维,更多的是通过感觉器官和工具对事物进行感知获得直接经验。 教学目标 核心概念:(一)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十)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与要求: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5-6年级 ①知道雨、雪、雾等天气现象的成因。 科学观念 知道雾和云都是气态水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本质一样,只是距离地表的远近不同。 科学思维 能运用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雾和云的形成原因。 探究实践 1. 能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模拟雾的形成过程。 2. 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方式记录并整理实验现象,描述雾和云的形成原因。 态度责任 对雾和云的形成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反思,调整自己的实验方案。 重点:知道雾和云的形成原因。 难点:设计实验模拟雾的形成过程。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烧杯、温水、冰块、夹子。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探究雾的形成 1.依据事实,做出假设 (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雾和云》(板书:雾和云)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雾中行走的经历? (2)师:大家跟他的感受一样吗?那你们有没有留意过在雾出现之前有什么景象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请大家仔细观察:“出现雾之前又有什么样的景象呢?” 生:下雨、地面很湿,天气很冷。 师:下雨和地面积水都会造成空气中的什么变多了? 生:水蒸气。 师:那下雨后地面积水,空气潮湿和天气冷与出现雾有什么关系呢? 生:雨后空气中的水蒸气比较多,遇冷的环境就变成了雾。 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嗯,这是你们的假设。 2.设计方案,建构模型 (1)师:今天我们要在实验室模拟雾的形成。根据我们的假设想要模拟雾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 生:加热冷水,用热水或温水…… 师:第一个条件我们解决了,那如何在实验室中制造冷空气呢? 生:冰块,冰箱,空调…… (2)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制造水蒸气和冷空气的方法,考虑到实验室现有的实验条件,你们觉得哪种方法制造水蒸气和冷空气比较科学、简便、安全、可行呢?(课件) 生:采用温水和冰块比较好。 (3)师:我们用温水制造水蒸气,用冰块制造冷空气。具备了这两个条件以后,那怎样才能让我们制造的水蒸气和冷空气相遇,看看是否产生雾呢?下面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小组交流讨论,思考如何让我们制造的水蒸气与冷空气相遇呢?并把示意图画在学习单上,计时四分钟,开始。 (4)师:好,时间到,请大家坐好,我们有请( )组来分享一下他们设计方案。 学生分享交流。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个小组设计的方案是否可行? 师总结:只要制造了这两个关键条件,这个方案就是可行。根据这个方法,大家可以判断一下,你们组设计的方案是否可行呢? (5)师:接下来我们开始进行实验,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些实验材料。有烧杯、温水、冰块、夹子。这是实验方法,请同学们默读实验步骤。谁来说一下这个实验如何进行操作的呢?你觉得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吗? 预设:注意夹子水平放置紧贴烧杯杯口(教师演示) 师:老师温馨提示一下,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观察烧杯杯口上方的现象,同时做好记录,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推想实验现象的成因填写在验报告单中,并完成小组自评。下面请大家从桌斗里拿出实验材料。计时六分钟,开始。 3.分组实验,得出结论 (1)师:时间到,请同学们将实验材料归位。通过实验,你们小组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 生:当冰块靠近烧杯,烧杯上方有白色的雾。拿走冰块烧杯上的雾消失。(板书) 师:你们同意他们组的观点吗?下面我们通过视频来回顾一下实验过程。同学们,你们都看到这样的实验现象了吗?那就证明我们的实验成功了! (2)师:谁能解释一下,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杯子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块周围的冷空气形成了雾。(板书) (3)师:说得很清楚,那你能评价一下你们组在实验过程中合作得怎么样呢? 生:积极讨论、操作正确、分工合理…… 师:嗯!这些都是我们实验成功的前提。 (4)师:下面找人来说一说实验中的温水和冰块分别模拟了自然界中雾形成时的什么条件呢? 生:温水模拟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冰块模拟的是低温的环境。(板书) (5)师:根据刚才模拟雾形成的实验,你们能推想一下自然界中的雾是怎样形成的吗? 生: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雾。(板书) (引导自然界的水是如何变成水蒸气的:地表水不断地蒸发发形成水蒸气) 师:接下来我再找一名同学说一下雾的形成。 生: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低空遇冷形成雾。 师总结:看来我们的假设是正确的。 二、探究云的形成 (1)师:课前我们还提到了另一种天气现象——云。大家比较一下,雾和云出现的高度有什么不同? 生:雾出现在低空,云出现在高空。 (2)师:如果水蒸气升到高空又会怎样呢?小鼠标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重要提示:它说科学家发现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会降低6℃。你能不能结合雾形成的原因以及小鼠标的提示,推想一下云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达到一定的数量就形成了云。(板书)(引导:地球表面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变成水蒸气,水蒸气越往上气温越低,凝结成了小水滴,再冷一点就变成了小冰晶,上升到高空中就形成了云。) 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雾和云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只不过高度不同——雾是悬浮在近地面上的小水滴,而云是漂浮在高空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板书) (4)师:今天,大家根据模拟实验推理推理出了自然界中雾和云的形成过程。真了不起呢!这节课()组获得了()颗星,下节课,其他小组也要加油哦! 三、
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