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体现了“以习惯助学习”、“由学习到运用”的教材编写思路。本册教材在前五册的基础上,安排了“自主预习和复习”和“认真完成作业”两个主题,意在让老师按规范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预习复习的方法和完成作业的要求,养成自主预习复习和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本册书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所选课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注意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注意展示时代风貌。 【课程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乡的可爱;了解周围环境,为保护家乡环境出谋献计;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理解亲情、友情的可贵,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阅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想象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有所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 200个字,会写16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课程内容】 单元 序号 | | | | | | 1 燕子 3 课时 2 古诗两首 2 课时 3 荷花 3 课时 4 珍珠泉 1 课时 语文园地一 5 课时 | | | | 5 翠鸟 3 课时 6 燕子列车 3 课时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3 课时 8 路旁的橡树 1 课时 语文园地二 6 课时 | | | | 9 寓言两则 3 课时 10 惊弓之鸟 2 课时 11 画杨桃 3 课时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1课时 语文园地园地三 5 课时 | | | | 13 和时间赛跑 3 课时 14 检阅 3 课时 15 争吵 3 课时 16 绝招 1 课时 语文园地四 4 课时 | | | | 17 可贵的沉默 3 课时 18 他是什么 3 课时 19 七颗钻石 3课时 20 妈妈的账单 1 课时 语文园地五 6 课时 | | | | 21 太阳 3 课时 22 月球之谜 3 课时 23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3 课时 24 果园机器人 1 课时 语文园地六 4 课时 | | | | 25 太阳是大家的 3 课时 26 一面五星红旗 3课时 27 买木雕的少年 3 课时 28 中国国际救援队 1 课时 语文园地七 4 课时 | | | | 29 古诗两首 2 课时 30 西门豹 3 课时 31 女娲补天 3 课时 32 夸父追日 1 课时 语文园地八 5 课时 | | | | 《安徒生童话》《稻草人》《让太阳长上翅膀》(诗歌)《鼹鼠的月亮河》《天气》《洋葱头历险记》《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小乔治的神奇魔药》《亲爱的汉修先生》《吹牛大王历险记》《西顿动物故事集》《生命的故事》《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系列《水妖喀喀莎》《石头汤》《时节之美:朱爱朝给孩子讲二十四节气》《伊索寓言》 | | |
【课程实施】 1.课程资源: 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综合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教材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所以,教师要从学生兴趣与经验出发,及时把握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尝试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育内容,并且能够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2.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图引趣、谜引趣 、奖引趣及其他教学手段,给学生丰富的视觉感受,多种形式反映文本。其实,不管课堂形式如何千变万化,实质只有一条,那就是教师应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弘扬学生的特质、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内驱,让他们始终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之中,从而最大限度的培养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力! 【课程评价】 1.过程性评价(70%) (1)参与态度:正确的态度决定活动的成败。如学生是否参加对活动主题的选择;有否主动搜集信息;能否评价自己对活动成果的满意度,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等。 (2)探究能力:可以通过对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及其对探究结果的表达来评价。如是否敢于提出问题,以独特和新颖的方式着手解决问题和表达自己的学习结果;是否善于观察记录、能够综合运用相关的资料、积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调查问卷、实践小日记、调查报告等)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等。 (3)合作精神:主要对学生在参与小组及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如你帮助谁解决了什么问题;你主动和谁配合完成了什么任务;你认真倾听并采纳了谁的意见;在主题活动中最大的贡献是什么等。 (4)社会实践、交往能力:可通过学生是否主动与他人交往,有否与人沟通、合作的技巧、愿望;是否能协调各种关系等方面进行评价。 (5)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有否亲自参与,有否动脑去认识,有否动手去实践,有否自主获取知识,有否运用语文知识等。 2.学期结束评价(30%) 考查:用八十分钟完成一份试卷,成绩评定为优秀、良好、合格、尚需努力四个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