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
|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1、数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
| 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
|
|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分数和小数的过程;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分数、小数的简单加减计算;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以及运算定律的过程;会用字母表示数和运算定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技能。 2.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基本特征,探索多边形的边数与分割成三角形个数的关系,能把组合图形分割成简单图形,能用简单图形拼图。 3.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会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4.能借助计算器探索,乘法运算中的规律。 |
| 1. 在乘法估算、简便运算、探索乘法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形成数感;在探索多边形的图形特征中形成空间观念;在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形成符号意识;在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感受几何直观的作用。 2.在从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
| 1. 尝试从教材的问题情景和现实社会的统计数据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一些数学知识解答或作出分析。 2.探索并获得把五个数组成乘积最大或最小数的有效方法,体会验证数学结论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
|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信息,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帮助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认识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
|
| 1.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形状图。 2.经历按要求用小正方体搭立体的过程,能按要求用若干个小正方体搭成立体,能描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3.在判断平面图形的观察方向、用语言描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根据平面图形搭立体的过程中,获得立体与平面视图的直观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挑战性,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
| 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结合简单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能用字母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以及加法运算定律。 2.在解释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意思、探索用字母表示公式、总结归纳运算定律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表达探索问题的思考过程和结果,培养符号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能说明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思;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并可以借助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交流,发展数感。 4.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感受用字母表示数、公式、运算定律的意义,初步体会数学建模思想,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
| [size=12.0000pt]1.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探索并了解乘法运算律和积的变化规律,会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size=12.0000pt]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size=12.0000pt]3.在观察、交流、验证、探索运算规律及应用规律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能说明所得结论和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size=12.0000pt]4.结合实际情况,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size=12.0000pt]5.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
| 1. 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 2. 在探索平面图形基本特征、分割图形、拼图等活动中,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3. 在观察、操作、测量等探索数学结论的活动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探索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经验。 4. 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愿意了解生活中与多边形相关的事物,体会图形特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感受丰富的图形美。 |
| [size=12.0000pt]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一些具体的事物,能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size=12.0000pt]2. 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约分、最简分数,能把一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size=12.0000pt]3. 在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化简分数等数学活动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说明。 [size=12.0000pt]4. 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分数问题能力,能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和计算过程。 [size=12.0000pt]5. 对与分数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
| 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了解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化。 2. 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把一些较大的数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 3. 在探索小数、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小数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结果。 4. 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小数有关的信息,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小数表示,感受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
| [size=12.0000pt]1.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size=12.0000pt]2. 能从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获得数据,体验数据中蕴含着信息,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统计图表达的意思,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size=12.0000pt]3.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信息发现、提出简单问题,并尝试分析,然后解答,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size=12.0000pt]4. 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用统计图表示出来。对各种条形统计图感兴趣,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和情况都可以用复式统计图表示和交流,初步养成独立思考、言必有据的良好品质。 |
| 1. 能进行小数加减及两步混合运算,能应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 在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小数加法估算、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应用运算定律进行加法简便运算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数感,形成运算能力。 3. 能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4. 积极参加数学活动,感受小数加减计算与整数加减计算之间的联系,获得自主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
| 1.探索并发现多边形的边数与分割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以及内角和之间隐含的规律,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2.能用计算器探索乘法运算中的数学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写出相关计算的结果。 3.在用不同的数字组数、探索怎样组合乘积最大或最小以及总结特殊乘法运算规律的过程中,体会乘法运算中有许多奥秘,发展数感。 4.在探索规律、发现规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规律以及运用规律解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述自己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5.了解用计算器探索运算规律的作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自信心。 |
|
| 数的认识 1. 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1至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会进行简单小数和分数的转化。 3. 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数的运算 1. 能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进行乘法估算。 2. 探索并了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3. 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4. 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 5. 能解决小数和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6.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7.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述自己的想法。 8.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9. 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式与方程 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 探索规律 探索多边形中隐含的规律,以及乘法运算中的数学规律。 |
| 图形的认识 1.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组合图形。 2. 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3. 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4. 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
| 简单数据统计过程 1. 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可使用计算器)。 2.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用复式条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 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条形统计图。 4. 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
| 1.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创造的动手拼图实践活动。 2.结合“驾车旅游”的实际情境,体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施方法 | |
|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认识数学知识 | 1、在不同位置“画暖瓶和杯子”的活动,亲身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件事物,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通过讨论自行车三脚架、斜拉大桥的拉绳等三角形的作用,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 |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数据,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广泛联系 | 选择“北京到郑州和青岛两条铁路线路”示意图和真实数据,感受线路图、路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
在了解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 通过解决“150人吃自助餐”的问题,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竖式及口算。 |
| 在已有数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 通过丫丫和妞妞的年龄关系让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
在熟悉的问题情境中,总结抽象数量关系 | 选用一张购物发票,首先让学生了解发票中购物数量、单价、总价等数学信息,接着,讨论发票中的“名称”各表示什么意思,写出计算每种物品总价的乘法算式,然后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式 |
经历归纳、抽象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表示的数学化过程 | 探索加法交换律时,设计三个环节:(1)给出交换了两个加数位置的两组算式,要求“不计算,直接比较并用符号表示两个式子的结果”(2)给出用图形表示两个加数,并且交换位置的式子,提出“在圈里应该填什么符号”的问题(3)介绍用字母表示两个式子的结果 |
经历发展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 | 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之前,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把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运算与数学的运算规律融合在一起 |
| 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方法认识图形的特征 | 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首先让学生观察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猜测他们的角有什么特点,接着用量角器测量,并得出两种特殊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然后,让每个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测量并计算出三个内角和。 |
通过具体事物,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 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用“1”作为单位描述这些物品,使学生初步感悟“1”表示整体,然后把一捆小棒和一筐西红柿平均分成若干份,并用分数表示一份或几份的过程。 |
在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 在学生认识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之后,设计了“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18/24化简成比较简单的分数”的活动,在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化简并交流不同的做法的基础上,引出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需求,进而学习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
| 动手操作使学生体验数学、探索数学问题的基本活动。 | 1、用小正方体搭立体,并从不同角度观察、描述看到的形状图。 2、用木条制作三角形、四边形木架,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
| 1.教材:除情景导入、学习新知、练一练、议一议、等内容外,教材中安排的兔博士网站等拓展内容,都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握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充分、灵活运用教材资源。 2.导学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出适合自己学生的导学案。 |
| 1、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日常生活,并通过观察、访问、调查、自主学习,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2、学生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 3、学生或家长提供的有关数学的书籍 4、内容与数学有关的家长课堂 |
|
| 1、与课程目标匹配,以获得学生实现目标的证据,包括过程作业与模块、单元测试。 2、课程评价方式包括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则要力求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
| 评价内容 | |
|
1、关于数的认识的评价,主要是看学生对数的认识、理解、掌握和应用如何。 2、关于计算的评价主要是看学生在某一学习期是否能够达到这一学习期的速度要求。 | 1、计算的评价方式可分为平时的练习评价和竞赛式的评价,评价既要有横向的比较,也要看个人纵向的发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2、其他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基本体现在练习中:包括课堂练习与课后练习、平时测验等。 3、在期末的纸笔测验中,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基本技能的应用等。 |
| 1、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组合图形;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3、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 对空间与图形的评价要结合直观素材和生活情境评价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1、通过认一认、说一说、画一画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学生对测量及计算的掌握。 3、通过纸笔测验,了解学生的全方面的学习水平。 |
|
结合课堂交流讨论活动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能否倾听别人意见,尊重调查结果。 | 结合生活情境考察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1、通过根据具体数据填写统计表来评价; 2、通过对统计表的分析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评价其分析、解决能力;
|
| 关于综合与实践的评价主要是看学生能否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反之是能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与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 1、在具体的生活活动中,发现数学、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评价学生能否把握数学与生活的简单联系。 2、在小组的合作交流中,评价学生是否具有自主探索和协作的能力,是否学会初步用数学 |
| 综合评价应该分为很多方面:学习兴趣及状态的评价、学习自主性的评价、操作实践活动的评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指平时的考察和期末的测试)等;评价的方式也应是多种评价相结合: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实践活动等。本学期要进一步锻炼小组合作,做好对小组的评价,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做好生本课堂的评价。口算和笔算、综合实践性学习的考察可以在平时进行,期末测试可以包括计算、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空间与图形、解决问题等几项内容,建议测试可以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用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评价结果,关注学生的纵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