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王蒙蒙 于 2021-6-28 11:11 编辑
1.隐隐地萌芽
第一次对于“教育"这个词敏感,记得是在某个暑假看一个剧叫《十三天假日》.整体的剧情已经基本模糊了,但有些事件却刻在了自己心里。讲一群中学生一起生活,大家对于同学关系都是自然生长和链接。但有个男生不一样,他有一-个亦师亦友的家长,那人虽然坐着轮椅,可以帮他解答困惑,还帮助他梳理自己的欲望,让后引导他达成自己的目的。内心:我也想一个这样子的人生老师,每当自己在生活中转弯处和分叉口有困惑,他可以想灯塔一样帮我指路。
2.缝隙中的阳光
读小学和初中时,生活中的链接其实绝大部分是和亲人之间的,那时觉得学自己有趣的,而且还能装作自己懂得很多的知识,玩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生活的全部。直到进入高中后成为寄宿生,一个月只有2天回家,生活中绝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同学相处,突然找不准和同学之间的距离,就慢慢变得越来越内向。
直到有一天,语文老师的课堂上说推荐你们一本书是叫《肯定自己》,是台湾的刘墉写的,他把自己对儿子的教育都写在一封封信中,让自己儿子不至于为了反叛而反叛,可以利用书信这种"单向交流"静静地思考和理解爸爸的苦心。当时就去学校外的书摊借来看,- 看啊真是喜欢,大家都有青春期,青春期的苦恼也大致相同,能有一个这样子人给你在青春的苦恼路上送锦囊,还是真是有意思。一直到到多年后,有次刘墉.上中央二套的一个读书节目,支持人阿忆说,虽然我和您年龄差不多少岁,但是读了您的书后,真希望你是我自己的爸爸。
内心:那时那刻,突然觉得好认同阿忆的那句话,谁不希望自己在遇到风雨时,有一-把温柔的伞,帮你遮住风雨,引你遇见阳光。
3.网络是化肥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这样子的情况,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有趣的名词,会勾起我们的好奇心。比如:出去吃火锅时,菜单上有一个项目是叫“牛眼肉”,我就会好奇心爆发,先内心嘀咕,牛眼肉,是牛眼睛里的肉么?不应该啊?牛的眼睛虽然比我们的大,但是应该切切也没有多少肉吧?然后就问服务员,原来牛前腰上方有-一个部位,肉中有块形似眼睛的脂肪,所以叫就牛眼肉。但生活中太多的时候,受制于自己的圈子,我可能想了解的东西,把我所有认识的人都问一圈也解决不了我的问题,还不算就算他懂也未必有时间有精力给你讲解清楚。直到遇到度娘,只要你想要了解任何一个名词,都可以从上面搜出来,真的太爽了。只要给我一台联网的电脑,我就可以跨越人际的圈层,生长成任意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而我基于对影视剧中黑客的好奇,不断地在网络安全的小道上攀爬了进去。直到有一天,我利用中午午休的时间做了一个后台木马,做完了当时主流杀软的免杀(也就是这个病毒让金山毒霸、卡巴斯基、诺顿杀毒、瑞星杀毒检查都是安全的文件) ,利用浏览器的漏洞挂在网上,下班的时候打开一看 ,病毒被我控制的电脑全国各地有40多台,我可以随意查看他的桌面状态,查看他的电脑系统配置,硬盘内容,而且在对方不使用电脑的时候,我还可以截获他的键盘和鼠标,利用他的电脑做我想做的任何事情。内心:我身边没有一个黑客,但是只要我想,我就可以成为一个那样的人,尽管在黑客圈子里不算是高手。但你真的入了那个圈子,不需要物理社会圈层人的指引。
4.电影是个好老师
熟悉了度娘和网络安全,在网络中寻找自己想要的知识就变得相对更容易。但是那时网络上的知识毕竟有限,有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在网络中是找不到答案的。有一天我在网络上瞎逛的时候,看到一-个故事,说美国有个电影从业主的儿子,特别不爱上学,有一天儿子对爸爸说,我太讨厌上学了,我能不能不上学啊?要是在我大天朝,父亲的鞋底子立刻就会想飞刀一样飞过去。但是这个爸爸说可以啊!不过有个条件。儿子就说只要能让我不上学,你说的条件我都能答应。爸爸说我的条件就是让你看电影,咱们先休学一年,你呢每天看一部电影就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去了。不过每天看什么电影必须由我来挑选,你呢,必须认真的看完和我交流。哪个儿子遇到这样子的好机会,必然爽快的答应了。于是就开始愉快的电影之旅。你一定很好奇结果,我也好奇,结果过了半年后,儿子尽然主动要求回去上学了。我找了一本书《100部国内外经典电影解析》,按照书里的顺序先看这个电影的诞生前因后果,再看这个电影之所以经典的意义在哪里。然后带着这个电影的“身世”去观看电影,就在那时候我看了卓别林系列《摩登时代》,看了《乱世佳人》、《音乐之声》 、鲁迅小说改变的《祝福》等等。让我对于电影的认识和理解比很多普通人高那么一点点。
5.爬上墙头看世界
有一次看吴军的分享,当时是高考季,好多家长都为自己孩子的志愿操碎了心。大家就特别想听吴军的分享。如果说吴军是墙头,先看看我们为啥爬他这个墙头。清华毕业、美国留学成为了约翰霍普金森大学的校董、曾谷歌全球副总裁、谷歌中日韩算法主要设计者,现在在美国硅谷做投资。
但是那场分享持续了近两个小时,讲好了好多内容,但是我只记住了一个观点,就是高考挑选大学时,应该第一、看城市:城市决定了你的见识基线;第二、看学校:学校了不光是学知识,还是你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朋友圈。你有一帮清华的校友和你有一帮蓝翔的校友,社会影响力是天壤之别。
第三、看专业:这个时代变化越来越快,举个偏执点的例子,如果你看到BP机大热,报的BP机维修专业,等你毕业时BP机已经被时代拋弃了。我们应该尽量学习那种基础性的学科,这样子你的人生这桶水的水位才足够高,在快速进化的时代中才能利干不败之地。
内心:我们的人生如此的短暂,一晃儿中学毕业,一晃大学毕业,如果时间是艘帆船,格局就是你乘风起航的风浪。多听各行业佼佼者的思考价值观,才可以在这个混沌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6.教育的一阳指
我决定看看社会中的人杰是如何教育自己娃的。我看了刘墉给自己孩子的《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创造自己》,看了《曾国藩家书》,看了《洛克菲勒给孩子的38封信》,看了《傅雷家书》,也想吴军这样子- -位人杰是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于是,买了他的《我的大学》。上下两本书,介绍了世界上所有的世界名校的治学特色和氛围,基本可以理解为吴军带你游览世界名校。还介绍了他是如何陪伴自己女儿去挑选自己的大学等等- -些插曲和故事。简直是超级好父亲,然而可是,我们普通人有几个人有钱、有时间、有知识储备和圈层资源去陪伴自己孩子成长呢?直到吴军和一-个企业家朋友的一段对话,大概内容是说,吴军觉得自己孩子能上世界名校和自己的陪伴和教育当然密不可分,但为什么这个企业家朋友一年都见不到自己的孩子几面,企业家的孩子也非常优秀呢,企业家说:榜样!我是他的榜样。跟着杜月笙混青帮的混混榜样大概率是老大杜月笙;一个拳击选手的榜样大概率是拳王阿里or拳王泰森,他肯定不会选太极雷雷当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如果你是投资爱好者,你的榜样也多半是巴菲特、索罗斯等,当然如果你炒A股,你的偶像也可能是涨停敢死队的头儿徐翔。
内心: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就是把自己塑造的足够优秀,这才是教育的- -阳指神功,说千遍都不如自己身先士卒做一遍。
不管对将来自己的娃,还是身边亲人好友,都是这样子。只要你足够优秀的,你就成为接触到你的这个圈层资源的灯塔,成为他们嘴里和心理的榜样,带给大家积极向上的能量!
写在最后,认知是不断升级的。此时此刻,我认知到此处,这里不是终点,只是一个台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