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自己在课堂改革方面探索到的有效性做法。 一、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课堂教学也要找准学生的“穴位”,找准一触即感的“点”。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确实存在一些关键“点”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当学生有兴趣的时候,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望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二、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目标需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它在教学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美国学者马杰指出:教学设计一般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目标—我要到哪里去?方法/途径—我怎样到那里去?结果认可—我是否真的到了那里?教学目标发挥着明确的导向功能,目标不明就会导致教学因此迷失方向而无效。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呈现方式 有项经典的实验表明:人对信息的接受,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其中视听结合可达94%。而人对信息的记忆保存,单凭视觉为25%,单凭听觉为15%,视听结合可达65%。还有研究表明:人对音响语言信息的接受能力为4.4比特/秒,而对画面构图信息的接受能力为46比特/秒,人们用一般方法接受信息的速度为25比特/秒,而电视教材的通道容量最佳约为70比特/秒。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善于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以适应学生的需要,更要善于优化组合教学的呈现方式,使其在整体上发挥最优的功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使用一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的技巧来开始一节课,比如挑战性的问题、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欢快的声音、神秘的奖励等。 四、把握好教学时间 高效利用教学时间可以在单位时间内收到最大的教学效果。 1.在正确的时间里做正确的事。 2.在重要的时间里做重要的事。 3.在集中的时间里做大事。 4.在分散的时间里做小事。 5.在不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 6.在同一时间里做不同的事。 五、掌握教学提问的方法 1.微解答距提问。学生只要参照学过的例题、例文即可回答。 2.短解答距提问。虽然并无现成的“套子”可以依傍,但可以依据现成“套子”进行变化与翻新。 3.长解答距提问。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而不是简单地依傍或变通。 4.新解答距提问。要求学生能采用特有的方式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调配提问中四个等级的问题梯度,为学生架设从已知通向未知的阶梯,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妥善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好的管理可以出高的效益。研究表明,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有助于学生有效的学习;反之,如果班级秩序不佳,则会影响多数人上课的专心程度及学习气氛。高效能的教师会尽量减少学生的偏差行为;低效能的教师则会执着于纠正学生的偏差行为。凯恩斯在《课堂中的问题行为》一文中谈到:一个学生的问题行为,可以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诱发另一个学生不听讲,甚至其他问题行为的蔓延。 七、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1.学习指导要分层、分类、分科进行。 2.学习指导要采取多样化的指导方式。 3.学习指导要致力于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