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思维活动。小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都很畏惧,担心写不好,从思想上就怕了,怎么写好?可见,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很差,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虽然语文教师花费了大量精力,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目前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从指导到学生习作,再到教师批改,最后到教师讲评,历经两周才能完成,这样将战线拉得过长,反馈信息慢,作文效率必然很低。另外,作文的批改总是由教师单方面完成,几乎没有学生的参与,这样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教师以自己心目中的“标准”要求学生,常常不尽人意,使学生很少能在写作过程中体验到愉悦和成功。那么,作文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写出真情呢?
首先要创设作文情境,拓展学生想象空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学生对对新鲜事物好奇与好问,是儿童的天性。作文教学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演等途径,创设丰富的、形象生动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细致观察。这样,既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又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充满情趣的活动情境,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手、脑、口,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活动过程中。利用“猜谜语”等游戏或开展说说“我的生日”“我的名字”等语言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对说话、写话产生兴趣。同时,积极探究教学情境。如,新年快到了,让学生回忆过年的情境――收压岁钱、贴春联、穿新衣、放鞭炮……然后产生一个个小问题,如:你知道哪些春联?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新年拿压岁钱、穿新衣有什么寓意?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调查探究,用日记的形式写下自己的调查过程和结果。另外,还可以创设想象情境,让学生放飞想象,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在想象中快乐地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