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25|回复: 5

工作随笔 王萱主题帖

[复制链接]

18

主题

56

帖子

44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0
发表于 2022-10-9 11:5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个新的帖子~记录随手想记
2022.10.9 想要扎在一个班级内做一天的“旁听生”真正站在孩子的视角感受一天学习的状态。
上午第一节随机听六年级的一节语文课。老师的板书工整,设计合理。在整节课上都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并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从甲骨文的“典”入手,有趣的从外在字形讲到竹简。揭开课题开国大典。从解字 联系到“典”含义的延伸,以及“大典”的庄严隆重。
从整体默读全文到按照叙事划分两个部分。从简单明了的导读单,自主阅读填写,到需要归纳总结的“时间轴”
可见,老师是费了心思设计和准备这节课的。而且,难度并不深。
反观我们的孩子们。眼神空洞,低头的低头。连一支笔都懒得拿出来。书上更是空空如也。我忍不住站起身来,看了看后两排孩子们的语文书,除了机械的标识段落数字,再没有其他了
我们的老师使劲儿想到调动,努力抛出问题,启发引导,甚至手舞足蹈~ 却得到寥寥回应。
确实难受,孩子难受,老师更是难受。
单纯的孩子们,仿佛被快速发展的社会带的“跑的过快了” 缺乏探索的单纯的求知的积极的眼神。
好像没有到该长大的年龄,却想极力拥有看似成熟的反应。
回想我在六年级上课的情形,和孩子们聊天他们用的网络用语,新的梗都是我所不知晓的。
不过也有闪光点,他们懂得比我同年龄时 ,多的多。。。。
想起若干年前看黄帝内经里谈到。城市的气场或者无形的网络电压航线等等,看不到的事物带来的环境变化,是急躁的,是激进的,是充满短促竞争的。
就像是无形的大手扼杀住你的静,你的慧,你的慢。
可教育不就需要这些吗?在安静的午后捧起书读一读,那感觉就像干燥秋日里的温暖水汽一样浸润心灵。在反复思考后解得一难题答案遇到的快乐增长的智慧,那感觉就像是登上一座高耸峻峭的大山。
慢慢的长大,甚至不想听到所谓拔节的声音,只是质朴的慢慢的,用属于自己的节奏让自己进步。
而不是过早的失去了学习的气力,变得看起来焦躁不安,甚至连耐心书写的那一点点精力都不想付出。

教育之路道阻且长,必须要时刻警醒自己,疗愈自己,才能慢慢的带动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56

帖子

44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0
 楼主| 发表于 2023-3-6 15: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一个“有个性”的老师
------关于备课的一点思考
我们强调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这也是民族发展的动力,而创新力和创造精神从哪儿而来?应该是源自生命体的个性。
其实归根结底跟教育息息相关,首先我们要做一个教学上有个性的老师。突出自身特长、优势、风格。通过探索、积累、反思、提升、凝练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和风格。
避免教学趋同化,更避免简单粗暴没有智慧的教学方法。
对于我校宽松且多种方式的教研而言,我们更希望通过工作坊、课题坊、项目工作坊、名师工作坊等给青年教师带来更多综合思考的空间以及多个专业成长的维度。

通过“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自主实践反思”带来教学研讨新的样态。
关注教研备课这一环节,我发现大家常采取各自独立备课然后集体教研,再根据集体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同的教学设计或者教案、课件,大家带着统一教案上课的模式。

随着近三年来网络教学资源爆炸式生长,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绝佳的资源,不加修改拿来即用。这样的“备课”看似给新老师带来便捷,省去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艰难,
还确保普通的班级和学生不至于在“贫困线”下折腾和徘徊。这样看来似乎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我认为问题和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
前几天网上热议的ChatGPT让我再次思考到底什么是备课?什么样的备课是网络资源乃至人工智能无法达到的?我想应该是“个性”的,是教师对个体教育、教学、课程标准的独到理解,

对教材的个性化解读和运用,对教学方法路径的独特探寻,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富于生机活力的课前准备。
除了独立解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意图,依据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融入自己的理解、教学爱好结合个人风格,确立教学目标和任务,设计教学思路和过程,安排教学重点和方法。

可见,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最具有独立性和创造精神的工作。是一个教师个体心理活动和创作,也是个性精神体现,是人工智能发展所无法替代的。如果这一阵地失守,备课变得集体化、雷同化、
标准化,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在课上播放中小学智慧平台中名师的课程……教育便不再是教育,人的生长也就变成流水线上物的产出。
作为教学管理人员,近几年来我们不再热衷去翻看教案。因为绝大部分教案是拿来主义。一类是电子稿,百度复制,全篇雷同,只动动ctrlC即可完成;

另一类把教师用书中编者的思路原封不动抄写在备课本上,这样“费时费力”之事大可不看。我更想看到的应该是体现教师研究活动过程的记录,比如经过自己的阅读学习、材料搜集、分析理论,
以及对所教授班级学生的分析(绝不是某某学段大概特质),经过思索、考量、比较才有了对知识点产出、课堂教学流程的真正设计。这样的操作后有着实实在在的反思和提升。相信教师的学科素养、
教学素养和其他综合素养也会因为扎实备课而提升。
很多老师在职业认知上出的偏颇,也是需要教学领导反思的地方,为什么老师们更想把精力放在评优课、素质赛、精品课、评优评先上而不放在每一节扎扎实实的课程实施上呢?究其原因不是功利心太重,

而是平凡的课堂常常不被人可见。更不被领导可见,教师也需要“认同感”和“成就感”。人们在选择时往往喜欢选择回馈更快,更激励自己的路径。比如学生打游戏就是简单的例子,十几分钟得到虚拟的认可。
教师呢?长期精细化投入课程中去,当然这过程抛去试错成长的过程,那“见成效”确实不快。这就需要教学引领了。引领老师们对自我职业认同和对教学科研的兴趣。带着老师们做事,才是我当下要务。
昨天丽霞老师的培训会起名叫做“教改先行”多好的词!是啊,新课标出来了,课本没变,如果我不动,我不引那老师们需要多大的动力才会动起来呢?前几天的校内素质赛,很多学科还在谈三维目标……
不是学的机会少,是真正能学肯学的太少,是领导团队引领不够。
在学校教研中我们不妨也用项目式学习的模式一起开张,可以尝试“确立教研主题---自主认领分工---各自思考探索完成任务---共享实施并反思---沙龙研讨”(需要再详尽一些)借助同伴智慧,

来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行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主张和方案。在教师的精神层面树立实践自信和经验自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56

帖子

44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0
 楼主| 发表于 2023-5-4 14: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芭学园的教育理念“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这句话让我感慨颇深,因为二儿子的缘故,慢慢随意读了这本《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很感慨,很多美好的教育理念都能在芭学园找到现实。
其实父母最大的心愿不就是孩子能幸福一生吗?芭学园的教育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天性,以孩子天性为蓝本,帮助孩子把天性建构成对人类社会具有建设性作用的人格。

帮助孩子把人类的本质保持在优良的状态之中。修这条路的过程也是芭学园教育耕耘的过程,芭学园人在这条道路上把自己修炼成为君子。
  是啊,孩子将来要面对至少十几年的文化知识学习,然后还有几十年的人类生活。所以文化课考了多少分将来拿到什么学位,都不是六岁前需要关注的。

所以,幼儿教育不是协助儿童进行人格建构和心理健康的护理,那就不应该叫幼儿教育。
(咱们小学阶段也需要捉摸捉摸,是不是很好的进行人格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了,是不是和孩子有足够的情感链接?为什么小学阶段问题孩子越来越多?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芭学园所有员工都在尽心做一件事,那就是帮助孩子形成能够使他一生幸福的人格特质和健康心理,让孩子有自然的人的感受力,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有自己的立场、观点和自己的态度。如果孩子没有质疑能力,没有解决疑惑的能力,不会感知自己,也不会探究和思考,那么,孩子一生将会感到非常自卑,没有价值感,因为她没有自我。
读完这本书,因为是随意翻翻 挺快就像读故事一样读完了,可我却无法平静,我在想,如果芭学园的孩子来我的班级读书,我应该做些什么?我应该提升自己的那些素养?是不是会扼杀很多孩子的天性?
这个话题深远且值得每个人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56

帖子

44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0
 楼主| 发表于 2023-5-9 08: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萱 于 2023-5-9 08:55 编辑

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事实上,人类和其他的物种相比较而言,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就是人类能够通过教育来分享生存智慧,使得智慧不断地累积,越来越强大,从直到在万物当中脱颖而出,成为万物的主宰。

所以,不管你秉持着什么教育理念、什么理论,有一点必须认识到,那就是教育不能把孩子教傻,不能够把孩子变得狭隘,而是应该是让他变得更有智慧、更加开放,我觉得这是对教育本质的一个起码的思考。

《学会生存》:“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他必须集中更多精力和时间,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比如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每个学科的目的是什么?

语文究竟要教学生什么?数学要教学生什么?每个学科要有每个学科的反省。就我们的历史学科来说,历史上一直强调其借鉴功能和目的——以史为鉴。

正因为有了对学科目的的思考,我才对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我看来,所有教材上的内容,无非都是知识长河中的一隅,我们就是要和学生一道,通过分析这些知识,提炼出学科思想、学科思维,令学生养成一种批判性的思考习惯。

不同之处只在于素材而已。学生可能最后都会忘掉这些素材,但是他会沉淀、留下一种思维方式。

若要让学生喜爱自己的课堂,教师还要力争每节课都带给学生惊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56

帖子

44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0
 楼主| 发表于 2023-6-14 15: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回归教育本质的前提上,要坚持“长期主义”稻盛和夫说过,他不太想用“天才”而是更喜欢平凡的但能扎根下来长期做某件事的普通人。
激活每位教师的活力,让学校朝着高质量教育的美好未来展开实际行动,在行稳致远中致力于真正培养立得正、站得稳,行得远的学生。
“做的哲学”如何落地呢?

在一起做、做起来、做出来的过程中始终关注着“为何做”的追问。
始终贯穿着“持续做”的内生动力激发,在“做”中更是把唤醒教师自我领导的内在动力
作为提升现代学校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
不只顾眼前来回摇摆或者纠结局限于某个任务、某项要求、某件事情的完成,

而是本着长远目标和全面远景而行,始终坚持“要事第一”
教育的要事就是不能把孩子当做产品来培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56

帖子

44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40
 楼主| 发表于 2023-6-20 10: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萱 于 2023-6-20 10:23 编辑

    临期期末,看到各位老师们近乎陀螺式的“恶补”……补“阅读成果” 补“教研记录”补“绘本指导教案”补各个口需要上交的材料……不仅手忙脚乱,导致孩子们家长们也跟着忙活。我在想,是“布置”的问题吗?是“学生不配合”的问题吗?不然。老师们一旦开始
应付式“补”那我们的孩子们呢?期末大家追求的耐心精心从何而来?
   我曾在例会上说过,教育和农业很像啊,咱们也是在小小的心灵播种的行业。那,只在学期初大张旗鼓的“播种”中途再也不浇

水施肥,再也不除草除虫,待到收获的季节,对比别人家满载而归,你却只能望洋兴叹,找几句“我的种子不行,不如你家质量高
”“你们外援给力,我这无人帮忙”……类似这样的话来找找丢失的“面子”……长此以往,你的种子确实蔫了,你的土地也不再肥沃……       总结出来一句话:想要长期坚持并收获那么,就不能做“只播种 等抢收”的老师。
       这让我不禁想起前阵子听四十班李欣上的一节阅读指导课(推进课)让我深受感动。并不是感动这节课多么精彩完美,也不

是感动于课件的精美设计。而是看到孩子们的状态而感动。
        我们也知道,在阅读的路上最让孩子激动的时候是新书买回来撕去外薄膜的瞬间,但无论程度好坏,每本书对个性化的孩子

来说吸引力是不同的,如何让孩子们保持阅读兴趣培养好的阅读习惯汲取阅读的力量呢?如果咱们只播种来一句“读吧”到期末教学处
要大家“交成果”大家再反过来要求孩子,那本就不旺的阅读小火苗就熄灭了。
      李欣老师这节阅读推进课真的就像激起孩子们阅读兴趣的强心针,孩子的热情被同伴点燃,被老师的引导点燃,整节课没有一个

孩子在“走私跑偏”都想激动的分享自己读《十万个为什么》带来的奇妙体验。这不就像是在“浇水施肥”增添动力吗?有时候,我们可能
对一本书的深入阅读不如学生,但我们要学会点燃学生阅读的激情,并引导孩子们深入阅读。阅读的成果绝不只几张精美的手抄报,
几张形式新颖的思维导图,也不只“秀”给我们的“成果”而是养成像刷牙一样的阅读习惯,像看个小视频那样的读书性质,培养孩子拿到
书能够读懂读透,能够流利的阅读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反思孩子们越来越不想写“读书记录卡”原因是把这事儿当成了应付家长和班主任的“工作”而不是分享阅读喜悦,记录瞬间思考的“方法”。

作为教师,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吧。哪怕每天的十分钟,每周的阅读课,和孩子们用阅读推进课,阅读分享课,读书梳理课……用上我们
的任务驱动项目式等教学方法。质和量相辅相成。
如《十万个为什么》小项目,就可以结合科学课、劳动课、历史人文等等,进行分组分类的深度阅读学习。
点燃自己,点燃学生,用阅读的光和热滋养小学生涯吧!播种,浇水,施肥的路上还要丰富田园,这样才能收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27 09:50 , Processed in 0.07950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