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一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没有信息科技的课程标准,也就是说,信息科技课程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之后有一个讲话,强调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全民、全社会都要加强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信息科技课程从指导性课程到国家课程的变化,将给信息科技课程的定位、内容和实施带来重大变化。信息科技课程将成为“科学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且独特的部分。 这次将课程定名为“信息科技”,把“科学”放进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信息科技本身就是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会打字、会操作、会编程,不表示仅仅会利用信息科学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更无法上升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层面。我们要面向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要求,吸纳国内外信息科技的前沿成果,基于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育要求,遴选课程内容。从信息科技实践应用出发,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认识信息科技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与挑战,提升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思维水平,体现“科”与“技”并重。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 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全面更新。采用融合+独立的方式,3-8年级独立开课;1-2年级、9年级相关内容融入到语文、道法、数学、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中。 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的变化有哪些? 1.课程属性有所更改。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显著变化,课程总目标定位由原来的信息素养变为数字素养。 2.采用课程主线替代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大概念,课程主线为: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主线。六条主线贯穿全学段,9个内容模块组成内容体系。 3.“跨学科主题”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共设计了17个跨学科主题强化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落实,进一步凸显课程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4.突出人工智能作为主线地位,强调科学原理、科学规律、科学方法(过程)、科学应用、科学评价、技术服务于整体目标。 5.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