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润泽 于 2023-5-19 15:45 编辑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的转变,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我的日常工作中,如何对待处理师生关系,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此记录分享一下。孩子们在上学时期,一天的大多数时间会和同学、老师一起度过成长。老师的一言一行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如何让自己的学生先做到不反感老师,信任老师,最后再做到对这一学科产生兴趣或是学习态度的转变。我想从两方面进行讲述。 一,课下。在课上,有些学生或许因为规则意识亦或是老师的威严,不敢做出一些表达真实自我的事情,就是在静默地听课。这样,老师并不能了解最真实的学生情况。所以,从课下入手,可以最快了解每一位学生。既然是课下,老师就不要再有课上的严肃和一板一眼。放低姿态,用一些幽默诙谐的语言和沟通方式,谈论一些孩子们想知道或是感兴趣的事情,哪怕是开个小玩笑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能让学生们觉着,老师不再是除了上课,只会大发脾气,不能轻易靠近的人。有时,学生们跟我闲谈时,会说到xxx老师在办公室和上课就和两个人一样。我个人认为,这样会让学生们觉得,是因为我们不够优秀,不够乖,又让老师生气了吗。让他们有一种心理负担,从而导致课上氛围死气沉沉,一起沉默无语。所以,如果老师们觉着上课氛围死气沉沉,请不要怪孩子们一言不发,请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和自己的学生建立起一种“亲密”关系。希望老师们可以在课下放低姿态,以一种地位相同互相尊重的语气和态度来沟通交流。比如,学生来到办公室。本身学生进到办公室都会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老师要批评我。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细节来改善学生的紧张感。比如,柔和诙谐的语气,轻松自在的面目表情,俯首侧耳的聆听神态,都会让学生减少心理负担,更好的进行沟通。 二,课上。如果课下已经做到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这个时候老师们可能会说,学生对于老师没有了之前的尊重或是课上开始随意讲话,不再“怕”老师了,学生不服管了。我在课上确实遇到这种情况。这个时候,需要老师做出引导和立规定。我通常做法是和孩子们灌输一个概念“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即分清上课和下课。这种立规矩当然需要不断的重复,不要想着说一遍就能起到效果。单纯的说教不会起到多大的效果,这时就要“杀鸡儆猴”了。但是在“杀鸡”时,也要注意方法和引导。不管学生是课上说闲话,或是玩东西等之类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我都会给1-2次的改正机会,不会立即让其起立或是没收。我的做法是采取旁敲侧击,不指名道姓,用眼神盯着那位同学所在的方向,描述出他刚刚做的事情,再加上一句“给你一次改正机会,注意认真上课”。基本上这位同学也能明白刚才老师是在说自己了。在1-2次之后,还是没有改正就不要再留情面,直接起立。但是他的起立不能白白起立,要用他的罚站给其他同学一个信号。要让其他同学明白,老师给过改正机会,但是这位同学没有听进去,是他没有做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所以这么做是错误的,就算我和老师课下再怎么熟悉、打闹,也不能在课上目无纪律不认真听课,因为现在是上课。这样来引导学生,即拉进了课下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能做到课上尊重老师,认真听讲。 以上是个人的体会和见解,在此与大家分享,多有不当之处望各位及时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