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例会随笔 追寻高贵的灵魂————南仁东 这位用一生仰望苍穹的人是中国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主要研究领域为射电天体物理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科学技术工作。 1945年南仁东出生于吉林辽源,小时候父亲由于工作的缘故长期在外奔波,所以他和家人就经常寄居在外婆家里。艰苦的环境最能磨炼人的心智,南仁东的学习热情很高,对新事物充满了求知欲。18岁那年,南仁东参加了高考,分数比录取线高了50多分,如愿以偿考入了清华大学,并且成为当年吉林省的理科状元。进入大学后,他被调剂到了无线电科学系的真空超高频技术专业。 在那个大学生包分配的年代,毕业后的南仁东,被分配到了通化市的无线电厂工作。从工作一开始,南仁东就表现出了过人的能力,而且他在工作中求实事求是,对领导制定的规划不合理,也敢大胆地指正。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想要深造的南仁东,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而后又顺利读完了博士。还到荷兰做了两年的访问学者,1990年之后,他又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 1993年,当年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东京召开。多国商讨合力建设新一代射电望远镜。那时候,中国在这一学科领域是没有任何发言权的。南仁东通过这场大会,深切地感受到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落后。为此,他心中萌发了建造属于我国的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想法,让我国也能拥有话语权。就因为内心的一个想法,南仁东放弃了国外的高薪和优越的环境,决心回国去实施自己的这个想法。这就是中国贵州FAST项目的雏形。 这一奔波就是12年,南仁东和他的团队,先后在贵州的山里筛选出了391个比较合适的洼地。此后又经过一个个的剔除,最终确立了平塘县克度镇的大窝凼洼地最合适建造。那一年,南仁东60岁,老当益壮的他知道一切才刚刚开始。 在外界看来,这就是在一个巨大的洼地里建造一个大锅,可事实上,背后是多个学科的牵扯,在建造的过程中,要涉及到天文学、力学、工程学等几乎每个理工学科领域。再加上口径巨大,全世界以往都没有可以参考和借鉴的经验,一切宛如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不知道碰到的是刺还是墙。这一切对南仁东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术业有专攻,南仁东的专业虽是无线电方面,可是为了“天眼”的建造,在这前后22年的时间里,南仁东又学习了地质、水文、力学、测控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凭借着这股精神和毅力,在南仁东的主持和带领下,中国天眼的建造才能克服一道又一道的艰难险阻。 2015年,南仁东迎来了自己70岁的生日,天眼工程也接近收尾到了关键的时刻,南仁东依旧每天奔波在现场。就在这一年,他查出了肺癌,而且还是晚期。奋斗了二十多年,眼看着成功在望,南仁东决心要亲自见证这份喜悦。所以,他向家人、朋友和同事们隐瞒了病情。在工程的收尾阶段,南仁东依旧是如此的专注,紧盯着任何一处细节。 2016年9月15日,我国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终于建成落幕。奔波了22年的南仁东总算可以喘口气了,然而,病情已经不给他这个机会。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南仁东是在病床上度过的。而他所牵头建造的天眼,也开启了调试和运行。 天眼落成之后,它先后发现了近200颗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并且还第一次捕捉到了重复爆发的快速射电暴,对于未来天文学的发展以及对宇宙的探索,天眼将发挥巨大的优势作用。 南仁东虽然走了,但是天眼已经睁开,它将成为南仁东新的眼睛,代替他仰望星空。他燃尽余生,照亮了无尽的天幕。用生命去探寻科技和宇宙,用理想去铸就辉煌。为了表彰南仁东的突出贡献,2018年,天空中多了一颗“南仁东星”,这是国家天文台,以一颗国际永久编号的小行星命名的。夜幕中的那颗星,将一直守护着南仁东的赤子之心。 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大?大到可以直抵苍穹。一个人的梦想能有多久?久到能够穿越一生。当个人名利和报效祖国不可兼得时,南仁东用他的选择告诉了我们何为爱国,何为奉献;当事业面临艰难险阻,目标看上去遥不可及时,南仁东用他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何为梦想,何为坚守。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一个为了心中的梦想而一路勇往无前的勇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