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宏艳 于 2023-9-26 16:00 编辑
《花婆婆》读书分享 初识花婆婆这本书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孩子在一所名叫花婆婆的幼儿园上学。有一次在当当买书时无意中发现了这本书。很好奇,心里寻思着幼儿园的名字是不是也是从这来的。抱着这份好奇心,我买了这本书。 《花婆婆》这本书是由美国作家芭芭拉·库尼创作的绘本故事。这本书以人生作为跨度,给人带来了巨大的收获,让孩子理解责任感,获取人生的意义,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一生中,应该是以追求和传播爱为主,要热爱生活、热爱他人。 故事的主人公“花婆婆”名叫艾莉丝,当她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就对爷爷说自己长大后要做两件事——第一是去很远的地方旅行,第二是住在大海边。爷爷提醒她,还要记得做第三件事,那应该是件能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艾莉丝答应了。时间过得很快,艾莉丝变成了一位老奶奶,她在完成旅行和住在海边的愿望后,着手做第三件事。艾莉丝衣服口袋里装满了鲁冰花的种子,走到哪儿撒到哪儿。人们很不理解,叫她“又老又疯的怪婆婆”。到了第二年春天,漫山遍野开出了美丽的鲁冰花,大家终于理解了,亲切地称她为“花婆婆”。故事最后,艾莉丝对自己的小孙女说,将来也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 艾莉丝对小孙女说的这句话,是一种“心灵教育”。怎么才能实现这种“心灵教育”?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教孩子。 首先,教孩子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 绘本中“让世界变得更美丽”这个概念,听上去很宏大,但内涵很简单——那就是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就能有美好的变化。艾莉丝做的小事就是每天出门散步的时候,沿途撒下鲁冰花的种子,第二年春天花朵开放,世界不就变得美丽一些了吗?父母也可以让孩子讲件他能做的,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小事。比如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吃饭的时时候不浪费食物等。 其次,引导孩子把“让世界变得更美丽”内化为自主行为,从“要他做”变成“他要做”。 当然,这需要言传身教。在故事的结尾,艾莉丝告诉小孙女,长大了要做“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小孙女从小就看着艾莉斯一点一滴的行动,看到了世界变美丽的过程,心灵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不需要说教和唠叨。 最后,教导孩子坚持自我。 故事中,艾莉丝漫山遍野地撒鲁冰花的种子,所有人都觉得她是个“疯婆婆”, 艾莉丝并没有理会,继续做这件她认为正确的事;鲁冰花开放时,大家改变了对她的看法,亲切地称呼她为“花婆婆”。通过这个情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有的时候,别人不理解、不赞同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表象。坚持自己可能会遭受到很多人的反对、质疑,但坚持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 到此,《花婆婆》这本书的介绍就结束了。最后,想要告诉各位老师和家长朋友,让孩子理解责任感,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孩子才会变得更加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