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项目式学习之导入式学习分享 本学期我们班围绕《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这本书,开展了寓言故事的项目式学习。其中的第一项环节为导入式学习。寓言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讲解寓言故事之前,我会先带孩子们了解关于某个寓言故事的相关背景。 例如,在带孩子们学习鹬蚌相争这一寓言故事前,我并没有在一开始围绕着鹬和蚌这两个动物展开,而是先带学生了解了战国七雄,出示图片,让学生清楚这七个国家都在地图的哪些方位。通过地图,让学生清楚,我们之所以被称为燕赵大地,是因为在那时燕国和赵国的大部分领土就属于现在的河北。之后,我告诉学生,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实力是最强的,而且想要吞并掉其他六个国家。而赵国在这个时候要去攻打楚国,两国实力相当,让学生说一说赵国能否去攻打赵国?可能产生什么结果?学生的回答,基本围绕着两国一胜一败来说,没有考虑到实力强大的秦国。 在我告诉学生,赵国不应该去攻打燕国,最后他们两个国家都将被灭亡,学生感到不理解,我接着引导学生,赵国的皇上也不理解,而燕国一位游说之士,他将前往赵国的都城——邯郸解答这一困惑。之后,我再带领学生正式进入这一故事的展开学习。通过导入背景的学习,学生们很快就能将不松嘴的鹬、蚌和赵国、燕国相对应,渔夫与秦国相对应,两者斗争的后果,就是秦国——渔夫最后获利了,也就自然明白了为什么最后将会是秦国获利。 这种导入式学习让学生不仅仅停留在寓言故事的表面学习,而对寓言故事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并且通过一个寓言故事,能够向各个方面延伸开去,与多个学科之间搭建起了桥梁,就像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寓言故事,通过导入式的学习,让学生既了解了历史,也学到了一点地理小常识,进行了跨学科的交叉学习,比单纯地讲解故事本身,学生的收获会更多,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在接下来的的项目式学习中,我将继续开展导入式学习这一环节,让学生学得更透,学得更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