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放矢 取舍分明 ——以《小英雄雨来》为例谈长文章阅读的教学策略 摘要:统编教材在“长文章”的选编上具有创新和发展的价值意义。其中,“聚焦目标,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取舍分明;观照整体,把握联系”应是“长文短教”实践的基本应用策略。同时,“长文短教”的过程,也是不断过滤、不断凝练、不断升华的过程,深入研究与实践,其作用和意义将不言而喻。 关键词:长文短教 有的放矢 取舍分明 把握联系 一、 统编教材“长文章”选编的价值与创新 所谓“长文章”,是指教材中那些文字多、篇幅长、容量大、训练点多的文章。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不同年段都适度选编了部分长文章,体现了教科书选文的发展性,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促进语言与思维更好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首先,针对当下学生习惯于微信、图像文本的阅读,不太爱读长文章的现象,教科书适度选编“长文章”的阅读显然具有现实意义。其次,“长文章”阅读对于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如小学中高年段概括能力、浏览能力、检索关键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等。再次,统编教材“三位一体”的阅读课程设计,将课外阅读纳入了课内指导的范畴,而“长文章”的阅读可以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奠定重要的方法基础。 为实现“长文章”的教学功能,教科书在编排上也做了创新:一是在选文上充分关照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认知水平,体裁多为童话或故事,文本结构特征鲜明,易于学生积极主动、更快更好地阅读;二是通过单元导读页和课后助学系统明确了阅读目标与要求,提示了阅读方法和策略。这些编排上的创新,极大地增强了教材向学材转化的可行性,是教科书在阅读课程建设上的一种进步。 二、 例谈“长文短教”策略的实践应用 如何上好“长文章”阅读课呢?陈先云先生给我们提出了“长文短教”的教学建议,即“领会编写理念,理解编排意图;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把教科书中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提炼出来”,实施“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把厚书“读薄”,即读书要抓住书的要点,把握书的精髓,这样才算读懂了整本书。笔者理解的“长文短教”,正是培养把“厚书读薄”真功夫的有效路径。下面以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一课为例,谈谈“长文短教”的策略实践。 (一) 透析教材编排意图,准确把握核心教学目标 《小英雄雨来》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首篇课文,节选自管桦的同名小说。全文3350字,是本册教材中篇幅最长的课文。该单元围绕“儿童成长”的主题,选编了三篇长课文,分别是《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单元导读页也首次提到了“长文章”的概念,语文要素为“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三篇课文的课后助学部分,都提出了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要求,提示了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小英雄雨来》用序号标示每个部分的内容,课后练习2示范给出了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小标题,要求学生“照样子给其它四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编者在课后还设置了两个阅读题:一是“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带着这个问题,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二是“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找出来读一读,再说说这些景色有什么作用”。两个阅读要求,一个指向人物形象的感悟,一个指向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 根据教材解读,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助学系统,我们便可以确定《小英雄雨来》一课教学目标的定位点:除了识字写字等常规学习目标外,本课核心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能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能通过品析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感受雨来的英雄品质;三是能通过品味描写还乡河景色的语句,体会环境描写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三个目标分别指向语文要素、人文主题以及小说表达的文学性启蒙,清晰构筑了本课教学的定位系统。 (二) 以核心目标为教学主线,实施“长文短教”策略 在精准定位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将核心目标作为教学的主线,有的放矢地实施“长文短教”的策略实践。 1.化整为零,学列小标题,落实工具性目标 作为单元首篇精读的长文章,如何把握主要内容?教材的设计可谓是独具匠心:课文用序号将文本划分成了六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的结尾处用泡泡提示了“每读完一部分要想一想这部分的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课后练习提供了前两部分的小标题,要求学生仿照范例学列小标题,再借助小标题由分到和把握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比较:本篇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课文很长”“课文用序号分成了六部分”等具象特征。接着,教师让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泡泡提示,也试着边读边想: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归纳出了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雨来的游泳本领高超,妈妈总是抓不住他。 第二部分 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 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 雨来与鬼子展开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 雨来被鬼子拉出去枪毙,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五部分 雨来没有死,他凭借高超的游泳本领脱险了。 通过这样的梳理归纳,学生发现文章六个部分的内容都是围绕雨来写的,因为篇幅长,内容多,很难一下子把握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适时出示课后练习的两个小标题范例,让学生回读课文的前两部分,再说说这两个小标题在概括主要内容上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比较前面自己对主要内容的概括,就会发现小标题“语言精练,只抓要点”的特点。接着,教师就让学生小组合作,试着给课文的后四个部分编写小标题,并思考这样拟小标题的理由。教学过程中我们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学生推敲词句编拟小标题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回文阅读,不断筛选信息、舍次取主、把握要点的过程。例如,学生在给课文第四部分拟标题时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答案,一个是“勇斗鬼子”,另一个是“智勇斗鬼子”。教师让学生回读课文的第四部分,在此基础上比较两个小标题哪一个概括内容更精准。经过讨论和交流,学生认识到:在与鬼子作斗争的过程中,雨来面对鬼子开始时的哄骗和利诱,不上当、不动摇,除了体现出雨来有一颗勇敢坚定的心,更体现出了雨来还有一个机智的脑。于是,“智勇斗鬼子”就被学生确定为第四部分最恰当的标题。 2.聚焦重点,品析人物品质,落实人文性目标 本单元入选的三篇课文都是儿童小说的典范,既负载着工具属性,也散发着人文气息,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具有不可或缺的育人价值。《小英雄雨来》的第二个核心教学目标就是聚焦人物形象,感悟人物品质和文本的思想内涵。课后练习提出了“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的阅读要求。按照教师的经验习惯,一般会以“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个‘小英雄’?”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全篇品词析句。通常,一篇入选教材的文本中可以学习的内容就很多,而长文章的阅读训练点就更多,何况这些文章还都是名家作品。面对尤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课堂40分钟的有限时间,如果把所有“可学的内容”都作为“应学的内容”,那么,长文章的教学势必就会变得更加繁杂和冗长。因此,“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其核心要义就是要我们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聚焦关键问题,找准教学的着力点。实践中,我们对课后问题进行了重新设计,提出了“课文的哪些部分最能体现雨来的英雄品质?”的问题,将品读和思考的重心放在了课文的第四部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雨来“智勇斗鬼子”这一重点段落,关注雨来说的三次“没看见”,并推动学生继续探究雨来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三句话,提示学生联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细节描写感悟人物品质,也可以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自己的阅读理解和体会批注在课文旁。通过深入地品读和交流,一位“鬼子哄骗不上当”,“鬼子利诱不动摇”,“鬼子毒打不屈服”的小英雄形象就鲜活地矗立在学生的心中了。 3.关注“景语”,品味“情语”,落实文学性目标 本篇课文中多处描写了还乡河的景色,整个故事在环境描写中开篇,又在环境描写中结束,不仅为我们展现了还乡河美丽的风景,还有效地连接了上下文,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形象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围绕本课的第三个教学目标,教师先出示课后题中三处描写还乡河景色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让学生回到课文中找出这三处句子,再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些景物描写中的情感。例如,文中第二处还乡河景色描写,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上文语句“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品读体会,当时的乡亲们一定以为雨来牺牲了,此时,傍晚的浮云好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和“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映照着还乡河,在乡亲们的眼中那分明就是雨来的鲜血染成的,美丽而悲壮。“芦花飘飘悠悠地飞着”,那是乡亲们对雨来的不舍与怀念啊!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能从景物中读出情感,从而初步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表达。 在《小英雄雨来》一课的“长文短教”实践中,还有一点体会特别值得指出:我们通过化整为零列小标题的方式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又通过突出重点大胆取舍教学内容的方式解读人物形象和文本思想内涵,这些“化整为零”、“取主舍次”的“短教”,正是为了降低长文章阅读的难度和防止教学中的面面俱到,但它绝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文章整体的存在!要关注部分与整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长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体会雨来面对敌人的毒打,咬着牙说“没看见”时,就要联系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所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使学生体会到雨来在民族大义面前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才是真正的英雄品质,英雄气概。 总之,“长文短教”有意义,其中,“聚焦目标,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取舍分明;观照整体,把握联系”应是“长文短教”实践的基本应用策略。同时,“长文短教”也不容易,“短教”的过程,是不断过滤、不断凝练、不断升华的过程,深入实践与研究,其作用和意义将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