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轻黏土之“七彩虹”摆件 一、课程目标 1.学生了解超轻粘土特性,掌握搓条、压扁、拼接等基本操作方法,学会运用色彩搭配知识制作彩虹造型。 2.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空间造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与细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促进学生小组协作与交流。 二、课程准备 1.材料:不同颜色超轻粘土、塑料小刀、剪刀、彩笔、木棍。 2.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彩虹相关图片和视频。 三、课程内容与实施过程 (一)趣味导入 1.播放视频:播放一段雨后彩虹出现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彩虹的颜色构成。 2.提问互动:“同学们,彩虹有哪几种颜色呀?要是能亲手做出彩虹,你们想不想试试?”由此引出本节课用超轻粘土制作彩虹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 1.彩虹科普:通过图片向学生介绍彩虹形成原理、形状特征,加深学生对彩虹的认识。 (三)制作示范 1.色彩准备:挑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超轻粘土,依次排列展示。 2.搓条操作:取适量红色粘土,搓成粗细均匀长条,注意两端保持圆润。依照同样方法,搓出其他六种颜色长条。 3.彩虹拼接:将搓好的彩条从下往上,按红、橙、黄、绿、青、蓝、紫顺序,依次弯曲排列成彩虹形状,用工具适当调整弧度,使其自然流畅。 4.细节装饰: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用剩余粘土制作云朵、太阳等小装饰,丰富作品内容。 (四)学生实践 1.分组制作:学生分组,每组4 人。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及时提供帮助与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色彩搭配和造型。 2.创意启发:鼓励学生突破常规,大胆创新,如改变彩虹形状,添加独特装饰元素,制作出个性作品。 (五)展示评价 1.作品展示:学生将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向大家介绍作品设计思路与特色。 2.多元评价:先让学生自评,分享制作过程的心得与体会;再开展同学互评,提出优点与建议;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创意与努力,从色彩搭配、造型设计、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方向。 (六)课堂总结 1.回顾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回顾超轻粘土制作彩虹的方法与步骤,强调色彩搭配和创意的重要性。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用超轻粘土制作更多与自然现象相关的作品,如雪花、闪电等,进一步提升动手能力与创造力。 四、课程评价 1.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操作熟练程度、团队协作能力,及时给予鼓励与指导。 2.作品评价:从色彩运用、造型设计、创意独特性、制作精细度等方面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评选出“最佳色彩奖”“最具创意奖”“巧手制作奖”等,拍照留念,激发学生积极性。 最佳色彩奖 最具创意奖 巧手制作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