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赵璐瑶 于 2025-3-19 08:35 编辑
探索无限可能:班级自主拓展课程的实践与启示 我将和大家分享我们班开展班级自主拓展课程的一些尝试,不过与其说是尝试,我觉得它更像是一个个充满活力与惊喜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见证了学生们的无限可能,也收获了满满的教育启示。 我先来说说对班级自主课程的理解,我想可以先从课程的设置初衷来考量。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常常按照既定的课程标准进行授课,虽然能保证知识的系统性传授,但难免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兴趣和需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天赋潜能和学习风格。因此我认为,学校开设班级自主拓展课程,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也由此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可以先试着围绕兴趣结组,接着小组内共同探究活动,最后进行预约制的展示。 活动开始,我只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流程,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结组。短短十几分钟,教室里就热闹非凡,同学们迅速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 其中一组同学对中国近代美食的发展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围坐一起,热烈讨论着各自的想法。有同学提到:“我听说以前物资匮乏,人们的饮食和现在差别特别大,好想知道近代不同时期的人都吃些什么。”这个话题立刻引发了大家的共鸣。这个小组成员比较多,但是他们很快明确分工,谁去查找什么资料,谁负责画些什么内容等等。到下课的时候这个小组就向我发出“预约”,“老师我们下一次班级自主拓展课程要去讲”。在他们真正开始之前,我还有点犯嘀咕,这个小组这么多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准备,能讲好吗?等到预约的那节课到了,我来到教室的时候小组成员已经手拿资料站在讲台上了。 他们准备的是投屏资料,标题是“中国近代美食”,目录分为近代美食历史、传入中国的美食、八大菜系、中华美食、提问环节。接下来是小组成员分别上去讲解相关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小组还画了一些美食相关的小卡片,由一个小组成员分发。通过询问得知,原来这个成员会将小卡片发给认真听讲的同学,还有最后提问环节回答正确的同学。在讲解过程中,其他孩子参与度很高,而且提问环节他们回答也很踊跃。最后这个小组还带来了他们自己制作的幸运转盘,运用这个转盘给前边得到小卡片的孩子分发了小奖品。等到他们小组结束分享之后,我心里一直感慨,原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的能量真的超乎想象。 接下来预约的小组越来越多,有讲唐朝历史知识的,这个小组试着自己动手制作了ppt 。这个小组对羊的知识很感兴趣,他们从说文解字讲起,介绍了羊的分类、美好寓意、羊的图鉴,甚至还有羊的一百种吃法。这个小组对“辫子”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他们以“回溯八九十年代 探寻辫子时尚史”为题,给大家讲解了辫子的魅力、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辫子新风尚、九十年代港风来袭辫子新潮流、八九十年代辫子文化的影响、辫子时尚的传承与创新。这个小组准备的主题很夺人眼球,到最后提问环节,连班里男孩子都能回答出来某个年代发型的标志特点。他们分享完之后,小组成员告诉我,她在家先跟AI说了自己的想法,然后让AI帮助她们形成稿子和PPT,听到这里,我又不禁感叹,孩子们的潜力真的无限的。 通过这段时间的自主拓展课程,给我带来一些启示。 首先,自由结组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兴趣和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点,当他们能够根据兴趣选择小组时,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他们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对自己选择的话题充满热情,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 其次,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倾听他人的观点,分享自己的想法,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他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提出许多有创意的想法和观点。 最后,展示环节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每个小组都需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清晰地展示给大家,这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是一个挑战。在准备展示的过程中,他们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展示技巧。当他们成功地完成展示,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时,自信心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回顾这几次班级自主拓展课程的实践,我想作为教师,我们要勇于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机会。我也深感教育的魅力在于发现和激发学生的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