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晓思 于 2025-3-18 10:19 编辑
以“爱”为笔,绘成长之路
大家好!今天我分享的是《章程》进行时——大教育理念下的综合性学习。 学校章程第二十七条提出全人教育理念,全程、全方位育人,以 “爱读书、爱运动、爱劳动” 为立德树人的主要载体,将有形德育课程化为无形生命培养课程,关注学生成长,尊重个体价值。这一理念如一盏明灯,指引我在教育中不断探索,而我们班开展的相关活动正是对它的生动实践。 一、以读启智,书香沁心——精心培育学生爱读书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阅读不仅可以积累知识,更能塑造学生的思维与品德,是将有形阅读课程转化为无形生命培养的重要途径。 在我们班,一直开展着班级共读和课下自主阅读的活动。一年级时,考虑到孩子们喜欢画画,我设计了图文并茂的阅读记录单。孩子们读完书以后,画出书中印象深刻的画面,再给自己的阅读过程评星。这种方式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热情,有的画《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大兔子和小兔子比爱的场景,有的画《西游记》里孙悟空勇斗火焰山。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们不仅享受了阅读乐趣,养成了了阅读习惯,更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了自主学习与探索意识,学会从书中汲取正面能量,培养善良、勇敢等美好品德,实现了德育的初步渗透 。 进入二年级后,我们换成了摘抄好词好句的记录单。刚开始,很多孩子不知怎么筛选,我便带着他们一起找。比如,在共读《小猪唏哩呼噜》时, “小猪唏哩呼噜的肚子里,有好多小喇叭在‘咕噜咕噜’地唱歌”, 我就告诉他们这样的描写就值得摘抄。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掌握了摘抄技巧,表达能力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阅读中学会了欣赏文字之美,懂得了积累的意义,培养了专注、坚持等学习品质,慢慢的将阅读中的德育内涵内化为自身素养,明白书中故事传递的道理,比如团结友爱、尊重他人等 。 二、活力课间,运动逐梦——全力激发学生爱运动的热情 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更是培养坚韧毅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手段,是将体育课程这一有形德育载体转化为无形生命成长的关键。 学校体育课程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运动技能的机会,但作为班主任,我们往往更关注课间活动。曾经的课间教室乱作一团,小矛盾频频发生,他们常跑到我面前告状:老师谁谁谁打我了,老师谁谁谁骂我了。这学期,为了让孩子们在课间既能尽情释放精力,又能确保安全,我准备了跳绳、沙包等器材,鼓励大家参与安全健康的课间游戏。起初,有些孩子特别腼腆,不愿意参与,我便带头一起玩。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进来。现在,一到课间就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他们在运动中锻炼了身体,更学会了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包容。曾经爱争吵的孩子,现在懂得了理解和让步,在运动中实现了品德的成长,面对比赛输了不气馁,赢了不骄傲,养成了良好的胜负观 。 三、劳动赋能,担当成长——扎实落实学生爱劳动的教育 劳动教育是培养孩子责任感和自理能力的关键一环,无论是在班级还是家庭环境中,都是将有形劳动课程转化为无形生命担当培养的重要方式。 在班里,每个孩子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岗位,从打扫卫生到整理图书柜。起初,有些孩子不会打扫,也不会打扫,我遍耐心教方法,强调劳动的意义。渐渐地,孩子们的态度发生转变,开始认真对待班务,有了责任意识,懂得为集体贡献力量,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现在一放学,教室里都会有孩子自觉留下打扫卫生。 在家庭里,三八妇女节时,我引导孩子们为家中女性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有的给妈妈捶背,有的为奶奶洗碗。返校后孩子们相互分享。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孩子们认识到自己也是家庭里的一员,应该主动承担责任。现在,很多家长给我反馈孩子回到家中开始主动扫地、洗碗,整理书包和房间,实现了从依赖到担当的德育转变,懂得感恩长辈的付出 。 通过在 “爱读书、爱运动、爱劳动” 方面的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学校章程育人理念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成效。它让我看到了孩子们在知识、身体、品德等方面的巨大进步。在未来的教育中,我将不断地探索创新,深入贯彻章程里的育人理念,激发学生 的“三爱” 热情,为每个孩子营造充满爱与关怀、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全人教育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以上是我的分享,在德育教育的路上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和成长的地方,真诚希望能听到更多老师的宝贵经验,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