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艳芳 于 2022-6-29 15:20 编辑
这两天在樊登读书上听了《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本书,特别受益。其中里面有一个案例,听完后让我对项目式学习的又有了新的认识。 这是一个商业案例。有一个地方卖奶昔,就是美国那种插管喝的奶昔。他们做了大量的调研:您觉得需要再加更多的果粒吗?您觉得果粒大颗一点好不好?您觉得浓还是淡?做了很多这样的研究后,不断地调整奶昔的口味、口感。结果最后发现对奶昔的销量影响不大。 后来有一位咨询人员就研究这个奶昔的销售。他真的去问那些买奶昔的人说:你们买奶昔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他要了解这些人买奶昔来到底干什么用的。结果后来就发现,买奶昔的人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方便。每次来买奶昔的人很少,有好几次都是一个人,他每次买完拿着就走,为什么呢?因为他要一边开车一边喝。 曾有人买过一个汉堡包,一边吃一边开,结果弄的一身都脏兮兮的,这肯定不方便。而这个奶昔的作用,不是因为它的口感,不是因为它浓还是稀,而是因为它能够顶饱,而且一个手拿着就能够开车,很方便,这才是人们买奶昔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如果要想让这个奶昔的销量提高,就得想办法在“方便”这件事上下功夫。 通过这个案例,我想到了项目式学习的目的:从学生真正的需求出发。我觉得这是开展项目式学习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出发点没有满足学生的真正的需求,那么不论我们花多少心思,下多大功夫,学生很可能都不怎么感兴趣。 我在班里开展了三次项目式学习活动,第一次最成功,后两次孩子们就不是特别感兴趣。通过对学生的谈话了解,我发现原因就是我的出发点就不对,所以没有引起孩子们足够的兴趣。 比如,我在樊登读书里听到了《考试脑科学》这本书,觉得特别好,就买了一本。我从里面学到了很多关于提高记忆的方法,自己也亲身体验了,感觉很有效果,就想告诉孩子们。我在班里给孩子们讲这些方法,让他们在平时的背诵中去实践,然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记忆法。我还有意往项目式学习靠拢,让他们给自己的记忆法取个名称、再找一找还有哪些有效的提高记忆力的方法、这些方法的原理是什么、自己平时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可以分享给大家等等。 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还是挺感兴趣的,但是慢慢的就兴趣缺缺了。后来我才发现,是因为我在引导孩子们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掌握了这些有效的记忆方法后,上了初中我们就不怕背诵那么多知识了”。也就是孩子们在尝试这些方法的时候,是带着目的去做的;而这个目的恰恰不是他们感兴趣的,甚至会让部分孩子有压力或是反感的;而且我让孩子们背的都是书上要求背诵最后会考的内容。在这样的问题驱动下,孩子们怎么会有兴趣去做呢? 后来我问过一些孩子,他们喜不喜欢这些记忆法,对他们有没有帮助?他们说挺好的,但是还是喜欢用以前的背诵方式。当时我很困惑,孩子们也说不出什么。但是现在想想,应该就是我没有找到他们真正的需求。“掌握了这些有效的记忆方法后,上了初中我们就不怕背诵那么多知识了”这个观念,是我自己认为的他们的需求,但不是他们真正的需求。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领导给你一篇一万字的稿子,告诉你这两天必须背过,后天要代表学校到教育局发言,脱稿,你会怎么做?肯定是想着这两天赶紧背过,可能茶也不思饭也不想了;如果这个时候有人跟你说有一种记忆法特别好,你可以试试。你会去试试吗?大部人应该不会,因为这个时候他有压力。他现在只想着用以前熟悉的办法把稿子尽快背过,谁管你这个新方法好不好用。 学生也是如此呀,当他们背诵的都是要考试的内容或是将来要考试的内容,谁还有兴趣去用这些方法背诵呢? 所以现在我一直再考虑,对于提高记忆力这方面,哪些内容才是孩子们真正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