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谢波 于 2023-5-31 17:00 编辑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版 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 课 时:3课时 设 计 者:谢波 陈婧 苏毅 徐双美 一、背 景: ★2022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内容要求: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19页) 学业要求: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19页) 教学提示:通过创设简单的情境,提出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20页) ★单元教材整体解读: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物品大小和轻重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并会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基于此本单元最重要的核心素养是量感,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从整个小学阶段来说,质量单位只需要让学生认识三个:克、千克、吨。纵向来看,二年级下册认识《千克和克》,三年级上册认识《吨》,连续两个学期就要将这三个质量单位弄清楚,时间紧凑,所以第一阶段《千克和克》的认识显得至关重要。横向来看,冀教版数学教材将《千克和克》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用玻璃球测量物品的质量作为起始课,设计了三个用天平测量的活动。对比本册第一单元不难发现,通过设计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不仅体会到统一质量单位的重要性,还能进一步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第二课时通过各种感知活动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这样既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运算能力,和估计意识,又能培养学生解决一些与“量感”有关的实际问题。“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学会用克与千克的关系解决生活的问题。又因在日常生活中,我国大部分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是使用“斤”这一质量单位,所以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于用千克和克做质量单位体验不多。基于这两点,我们在原有两课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课时的综合实践课——超市购物。小组合作,记录购买物品的数量、质量、价钱等,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去生活中触摸质量,丰富“量感”体验,同时也加强了学科间的融合。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与质量有关的事实,已经有了初步的物体轻重的观念,但是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学生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身体的感觉感知,因此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所以本单元要课堂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 二、目 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会用字母表示,知道1千克=1000克。(重点培养的核心素养是:量感,符号意识) 2.在用玻璃球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会用语言描述测量的过程和结果。(重点培养的核心素养是:量感,推理意识) 3.对测量活动有好奇心,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体会质量单位和测量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重点培养的核心素养是:量感,应用意识) 单元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会用字母表示,知道1千克=1000克。 单元难点:能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质量。 三、内 容: 单元内容 | | | | | 1.认识天平,用玻璃球做单位测量物品的质量,并用语言描述测量结果。 2.会使用测量工具比较物品的轻重。 | | |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认识天平和常用的各种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称量和计算。并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 | | 1.在探究过程中感受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2.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
file:///C:/Users/0/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 四、实 施 (一)课程资源 1.冀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2.冀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3.课外资源: ①本单元提供的课程纲要及教学案例。 ②课外资源补充:电子秤的来源、千克的由来。 ③跨学科(科学)资源补充: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建议 1.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主,所以本单元我们设计的起始课、探究课、综合实践课都要直观、浅显、易懂,不能太快上升到抽象的理论。 2.天平的操作也是很难、很费时间的,可以与科学老师沟通,在科学课上先提前认识天平,上数学课时学生就不会觉得过于新奇而总是去看、去摸天平了。 3.各种秤的介绍不能只放一个视频播放就完事,如此多的秤放在一起认识,学生们记不住,只是走马观灯看了个热闹,效果不明显,只有在情境中去认识秤,才能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自然就记住了,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4.练习题的设计形式要多样、有趣,包括填合适的单位,估计物体的重量,判断对错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和升华质量概念、感受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评 价 单元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调控学生学习过程,为进一步的教学做指导。因此评价方式选择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客观全面地进行评价,评价的维度注重多元化,从多角度全面的分析学生,在评价结果方面,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