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54|回复: 3

季建勋 主题帖

[复制链接]

8

主题

25

帖子

2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2
发表于 2023-11-20 08: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季建勋 于 2023-11-27 16:23 编辑

  生动的因材施教
  孩子们在操场有秩序地安静排队。
  **得突然毫无征兆地向前冲,用力推打前面同学。前面孩子毫无防备,瞬间摔倒。看到自己挑衅成功后,**得立刻表演出委屈状:“让你歧视我!”
  被推倒的孩子爬起来原地哭泣,没有还手,因为班里同学一直受到的教育是不和**得一般见识。
  X老师赶忙过来安抚:“碰着没...没事吧...不哭...”
  L老师过来替下X老师,平视着这位无端被欺负的同学,很认真地说:“如果我是你就勇敢地打回去!”
  在那位孩子逐渐停止哭泣后,两位老师先后离开。过了片刻,那位被欺负的同学回身走过去,很认真地打出了回敬的那一拳。
  与我们担心的不同:**得没有任何不适反应,两个孩子自此变得相安无事!
  长期被照顾的**得利用周围人对自己的包容,经常扮以受害者、弱势的样子不断挑战他人和规则的底线,而在遇到有力回应后便很识趣选择遵守规则。
  在孩子内心那架精确天平上,过多的包容会刺激他自私的泛滥;而适时的规则教育则能提醒孩子回归正常,孩子的基础心智是正常的。只不过对于这类孩子,有效规的规则教育往往不是说教。
  对于被无端欺负的孩子,学会辨识团结同学和拒绝霸陵的分寸,学会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学会了站直是他人生中重要的一课!
  好的教育,就是教给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恰当地做好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5

帖子

2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2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7 16: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一个尘封的故事:
一位老师曾经带过的一位学生。一年级时,教过这个班的老师们都判断这个孩子弱智或者患有自闭症。这位老师流水无声地带着他,不打扰、不忽视。
突然有一天孩子送给这位老师一张他亲自手绘的世界地图:经纬线,五大洲的轮廓,各个国家边境,首都的位置清晰准确。
孩子妈妈告诉这位老师:“孩子最喜欢您了,这张地图是孩子用了几个晚上亲手画的,要亲自送给您”
孩子妈妈告诉老师,孩子画的时候根本不看地图,所有的大陆轮廓、国家形状、首都位置、山峦、海沟、经纬度…完全是脑子里的!!!
此时孩子还是一位低年级段小学生!!
老师对这位孩子信息的追踪到孩子大学毕业,他的就读学校是清华大学!
聊起此事老师曾思考,怎样才能尽早地发现天才?
当我们还没有大师的慧眼的时候,能做的就是:不打扰、不忽视,给与孩子们宽松的生长土壤。只要是天才,他一定会发芽生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5

帖子

2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1 21: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内卷想到的舒然


    刷到一个视频,是顾明远先生关于“双减”教育观念的阐述。
    顾先生谈到:学生之间学习不应该是竞争关系,而应是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合作的关系,而非竞争关系。
    但是在目前的教育评价选拔机制下,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扬其所长。学生们最终不得不走向竞争关系。因为公平和内卷是很难调和的矛盾。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的‘阅读经典’一文中,也读到了:“学生之间的差别是头脑敏捷与迟缓之间的差别…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也就是说在国外也存在一把尺子量尽天下众生的现象。
    在选拔制度面前,教育规律显得无可奈何。
    所幸的是我们做的是小学阶段教育,还有条件推行‘低评价、低竞争’的教育理念,有机会做尊重儿童生长规律的教育。
    能为每一位孩子多开辟一条赛道,能帮他认知自己、发现自己,通过共同相处的6年,帮助他们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天地,如此而为,善莫大焉。
    所以和每一个孩子相处的6年是我们之间的缘份,更是我们的幸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5

帖子

2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2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2 20: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聊《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聊两句鲁迅先生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文章本身就不多嘴了,大家都能看到。今天就想从一个俗人视角,通过聊聊鲁迅先生的家长里短,八卦一下他的心路历程。
先说两点
其一:这篇文章的署名应该是唐俟。鲁迅先生在那个时期发表的小说署名都是‘鲁迅’;而杂文则一律署名‘唐俟’。这个笔名也是源于他浑身带刺的性格,不展开了。
其二: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在做父亲之前写成的,如果当他真正成为父亲之后再写这篇文章,我猜想一定会大有不同,后面会聊到。

聊聊他的成长环境
鲁迅先生祖上做官,他爷爷因为科场舞弊案而家道中落。他父亲在鲁迅十几岁时去世,正值青春叛逆期的鲁迅早早地感受到世态凉薄,猜想对他性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直到鲁迅留学回来进入民国教育部工作,日子才逐渐好起来。尤其在北平,鲁迅的收入很高,单身贵族的日子。此时鲁迅的二弟周作人在鲁迅早先安排下也进入北大教书,收入也很高。于是鲁迅和弟弟商量:咱娘一辈子不容易,现在有力量了,不如咱在北平买处宅子把娘接过来,一家人团团圆圆住在一起。
周作人当然同意了,于是鲁迅作为大哥拿的大头,周作人出力也不小,哥俩共同在北平买下了位于八道湾胡同那套四合院。等把宅子收拾利落了,当年冬天鲁迅就回绍兴去接娘。这个过程就是我们熟悉的小说《故乡》里的情节。一同接过来的还有鲁迅的原配夫人以及三弟周建人一家。
你想想:鲁迅那时三十七八岁正当年,在北平买了房、落了户、入了编,有着体面而稳定的工作,正处在人生上升期,对接下来生活满是憧憬,正是这种心气下写成了这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通读下来,是不是感觉少了几许戾气,多了几分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豪情。

换个视角,看看童年经历对他这篇文章的影响
在他《五猖会》一文里记述鲁迅自己小时候去看戏时遇到的情形:当仆人把吃喝点心搬上船,一家人兴致勃勃地就要启程看戏的档,鲁迅被自己的父亲当场擒获,众人眼巴巴地看着他被带回屋里,连学带背一大段文章之后才准放行。
而此时的小鲁迅对看戏、船上的点心、出门的兴致...一切一切都失去了兴趣:你说此时鲁迅心中父亲的形象是怎样的?咱能不能从这篇文章字里行间找到他父亲做派的痕迹?

再换个角度:咱就说鲁迅他父亲当时真的就为了教会孩子那几行字吗?
自问咱对孩子有没有过类似情形?
我有过,所以我特别遗憾自己的成长总是跑不赢年龄的堆积。

回来接着聊鲁迅:当鲁迅把家人接来团聚,就能过上期待的美好生活吗?
鲁迅原配夫人是朱安,他们是被包办的婚姻。鲁迅对此极为抵触,作为抗争,鲁迅一辈子也没碰过朱安。但是他对母亲又是非常传统式的孝顺,于是活得特别拧巴。
举个例子:
在北平鲁迅每天下班进了家门,公文包不离手,先去老太太屋里规规矩矩请安,出来后再去夫人房间问个好,然后才回自己房间。想吃什么点心了,也是一买三份,先让老太太挑一份,再请朱安留一份,最后剩下的才是自己吃的。也就是说鲁迅是把原配夫人像娘一样敬着,但永远不肯亲近。
鲁迅的母亲特别疼爱这个儿媳妇,知道朱安心里苦呀,咱看看老太太怎么做鲁迅的思想工作。
一天老太太给鲁迅讲:
你的女人昨晚又哭了一宿,我问孩子你哭啥呀?
朱安说:娘啊,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小孩儿围着我玩,我一高兴就醒了。
老太太说这多好的梦呀,你哭啥呢?
朱安说:我哭的是这个梦...要是不醒该多好呀

...你说鲁迅在家能舒心的了嘛。


再说鲁迅的三弟周建人。周建人娶的是自己二嫂的妹妹,也就是亲哥俩娶了亲姐俩,也是被包办的婚姻。到了北平,因为家里不差钱,此时周建人岁数也不大,所以就先在北大听课,工作慢慢挑合适的。也就是说,此时周建人在家里是手心朝上的,于是在管家的二嫂和老婆面前很没地位。
鲁迅特别同情三弟的处境。
后来周建人负气离家出走,只身去了上海。作为大哥鲁迅托关系帮着安顿了三弟。不成想胡适跑到周作人那里卖乖:你大哥嘱咐的事安排好了,三弟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您就放心吧。
周作人回来就找鲁迅干架,原话是:你究竟安的什么心!
因为周作人这边考虑着老婆和弟媳妇,想着老三在外面混不下去迟早还得回来,鲁迅这么安排显然打乱了他的算盘。
而这才刚刚是兄弟失和的开始

民国动荡,政府停摆了,就是说公务员班得上,活得干,但是工资不发。而与此鲜明对照的是:民国政府哪怕穷的当裤子,教育经费也是足额发放。反馈在周家就是鲁迅挣不上钱了,家里的支柱就靠周作人的收入了。
一天作为大哥的鲁迅找管家的二弟媳妇商量:现在家里收入不比以前了,咱能节省就省着点花吧。结果遭到老二媳妇直接打脸:我现在花到你一分钱吗?你的钱呢!!从此弟妹就和大伯哥撕破脸掐上了,一定要把鲁迅挤走的架势。而面对自己老婆的闹腾,周作人选择了不做声。
老太太实在看不过眼了,把老二叫过来:你总得说句话吧。
周作人说:我哥这是逼我在夫妻和兄弟之间做选择呢。
最后周做人一纸绝交信递到鲁迅面前,从此兄弟成陌路,鲁迅身心俱疲地搬离了八道湾胡同。
你说鲁迅此刻是什么样的心情
知道了这些,咱们再看看随后那几年鲁迅的作品:《祝福》里祥林嫂凄惨的故事;再看看《故乡》,按理说鲁迅回家的时候可是衣锦还乡啊,可为什么那么用那么灰暗、悲凉的笔调?再看看《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檄文: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此时的鲁迅上怼天下怼地中间怼空气,直接叫板顶头上司张世钊...不能说鲁迅的笔锋就是受到家庭影响的,但一定多少有点关系。直到他带着许广平辗转定居到上海,才有了几年清贫而稳定地生活,也是这时候有了儿子周海婴,婴儿的婴。铁骨铮铮、浑身是刺的鲁迅为儿子起了这么柔软的名字。

早在上学期,张晶就这篇文章征询过我的看法,实话实说,这篇文章没能说服我,不是因为理论水平,而是它缺乏应有的温度。
也就是说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是一个中年愤青,完全不知道当爹的感觉是啥样。
咱看看鲁迅先生亲自当了父亲后是怎样表现。
首先是高调晒娃:那时候没朋友圈,他就把周海婴的照片洗出来一一送给朋友,背面还题上字。
在家里周海婴说声要骑马,鲁迅就往地上一趴。
为周海婴买留声机,要知道当时鲁迅经济上已经很拮据了,相当于现在的低保户为孩子买IP14。
还有...咱就不说了。
你说他这时候再写这篇文章,还会是这般神仙布道的笔调吗?还能说出:“父子之间本没有恩”吗。所以说,鲁迅先生也在不断地成长。
听樊登讲书里有一句话我很有感触:在你不知道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就拿我自己说事
我年轻的时候上好一节课曾美不滋地:上成一节评优课也不是高不可攀嘛;但是你现在问我:老季你真的会当老师吗?
我只能说:我努力吧。因为此时的我已经知道能上成课和做一位合格老师不是一码事了。
谁不是一辈子都在成长呢。
所以咱不仅要学会做父亲、做老师,更要学会做好自己。“人”字两笔,一笔是执着,一笔是放下。放下平庸,迈向精彩。人生哪有那么多岁月静好,不如意随时会来插队,那就把它沉淀成阅历,和自己的生活一起酿成一杯淡而又淡的美酒,和有缘人一起慢慢品、慢慢地醉。
因为生命的意义是咱自己来赋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12 06:04 , Processed in 0.07184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