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姚丽萍

【必修第一项】我最得意的一节课

  [复制链接]

36

主题

87

帖子

81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11
发表于 2025-1-3 08: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民间故事为钥,开启学生思维之门
本学期我任教二年级四个班的安全心理课。
授课主要内容为:校园安全+中国民间故事阅读。本学期主要通过中国民间故事,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民间故事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智慧与深厚的人文底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宝贵资源。以阿凡提的故事为例,我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有效提升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培养。阿凡提智斗巴依老爷的情节充满了严密的推理与论证。例如在“染布”故事中,巴依老爷刁难阿凡提,要求他在既不是星期一、也不是星期二……既不是星期日的日子来取布,阿凡提巧妙回答会在“那一天”来取,看似模糊却又精准地利用了逻辑漏洞。引导学生分析时,学生能明白阿凡提是将巴依老爷的无理要求转化为一个不存在的“特定日子”,这背后是对一周七天概念的清晰逻辑运用。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理解阿凡提是如何通过逻辑推理制服巴依老爷的,从而学会在复杂情境中条理清晰地分析问题,构建起严谨的逻辑思维框架。
创造性思维培养。阿凡提的许多故事都展现出他突破常规的智慧。像“种金子”,阿凡提利用巴依老爷的贪婪,说能种出金子,让巴依老爷提供种子,最后巧妙地惩治了他。课上我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阿凡提,还能想出哪些与众不同的办法来应对巴依老爷的贪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大胆想象、创新构思,打破常规思维定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沃土。
通过深入挖掘阿凡提等民间故事中的教育元素,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讨论,以这些充满魅力的故事为桥梁,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批判和创造等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感受民间故事独特魅力的同时,收获思维发展的硕果,为其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81

帖子

32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0
发表于 2025-1-6 16: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冀教版三年级英语My Family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听、说、认读家庭成员的英文单词,包括 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grandfather、grandmother 等,并能正确拼写部分重点单词。
- 熟练掌握并运用“This is my...”句型介绍家庭成员,能够在真实情境或模拟情境中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家庭人物介绍,描述家庭成员的基本信息,提高英语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 通过项目式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以及动手制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运用英语进行资料查阅、团队协作沟通、展示汇报等技能。
2.- 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观察、游戏互动、小组合作学习以及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理解和运用英语知识。
- 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从明确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操作到展示评价的完整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和方法。
3.- 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
- 通过英语学习活动中的互动与合作,营造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形成积极的英语学习态度和持久的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
- 家庭成员英文单词的认读、拼写与正确发音,如 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grandfather、grandmother 等。
- 熟练运用“This is my...”句型进行家庭成员的介绍,掌握句型的结构和用法,并能结合实际情境灵活运用。
- 在项目式学习中,引导学生用英语准确、流畅地介绍家庭成员的详细信息,包括年龄、职业、外貌特征、兴趣爱好等,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避免出现中式英语的表达习惯。
- 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项目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协调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分工与合作,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项目式学习法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含家庭成员的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料,用于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辅助单词和句型的教学。
2.制作家庭树(Family Tree)所需的各种材料,如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彩笔、照片夹等,为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提供物质保障。
3.学生自带家庭照片,以便在课堂练习和项目制作中更好地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
1.Warming-up(5 分钟)
- 播放欢快的英文歌曲《The Family Song》,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唱跳,同时展示一些家庭团聚的温馨图片,营造轻松愉悦、充满亲情氛围的课堂环境,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family”。
- 教师通过提问:“Boys and girls, do you love your family? What members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引导学生用中文回答,了解学生对家庭的初步认知,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为后续的英语学习做好铺垫。
2.Presentation(10 分钟)
- 利用多媒体课件逐一展示家庭成员的高清图片,每张图片旁边配以相应的英文单词,如展示一位父亲的图片时,教师清晰、缓慢地读出“father”,并重复几遍,同时做出夸张的口型,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发音口型,跟着模仿练习。采用同样的方法教授其他家庭成员的单词,如 mother、sister、brother、grandfather、grandmother 等。在教读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如全班齐读、小组轮流读、个别学生读、高低音读等,帮助学生加深对单词的记忆和发音的掌握。
- 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家庭场景,指着画面中的人物,用“This is my...”句型进行示范介绍,如“This is my father. He is wearing glasses and he likes reading.”,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句型的含义和用法。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句子的语音语调、连读等发音技巧,让学生跟读模仿,初步感知句型结构和英语的表达习惯。
- 开展“单词闪卡游戏”,教师快速展示家庭成员的单词卡片,学生迅速说出对应的英文单词,说得又快又准的学生给予小贴纸奖励,通过游戏的方式进一步巩固所学单词,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单词认读能力。
3.Practice(10 分钟)
- 学生两人一组,拿出自己带来的家庭照片,运用“This is my...”句型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鼓励学生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家庭成员的外貌特征、穿着打扮或正在做的事情等信息,教师巡视各小组,倾听学生的对话,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法错误,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熟练运用所学句型。
- 小组展示环节,邀请几组学生上台,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并介绍家庭成员。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教师引导学生用掌声给予展示的同学鼓励和支持。展示结束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简要点评,再次强调重点单词和句型的正确用法,同时表扬学生在介绍过程中的优点和亮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4.Project-based Learning(15 分钟)
- 项目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精美的家庭树(Family Tree)范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详细介绍项目任务——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棵属于自己小组的家庭树,要求用英文标注出家庭成员的称呼,并用“This is my...”句型以及其他所学的英语知识,详细介绍家庭树上的成员,包括成员的年龄、职业、外貌特征、兴趣爱好等信息,最后每个小组要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汇报,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小组制作的家庭树并介绍家庭成员。
-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项目制作,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讨论制定项目计划,包括分工安排、资料收集途径、制作步骤等。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讨论,如询问“How do we make the leaves?”“Can you find some photos of your grandparents?”等,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运用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彩笔等材料制作出独具特色的家庭树,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展示汇报:各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展示家庭树,介绍家庭成员的详细信息,其他小组的学生认真倾听,可以提问,展示小组的成员进行解答,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氛围。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从项目完成的质量(包括家庭树的制作精美程度、英文标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团队协作(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是否有默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

帖子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5
发表于 2025-2-9 17: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冀教版一年级上《游动物园》86、87页
一、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通过创作数学连环画,提升图文表达能力,能将数学故事用简洁的画面和文字呈现。
2,经历观察、思考、讨论、创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捕捉数学信息,将生活场景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解决。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构思并创作数学连环画,掌握连环画图文结合的基本创作方法。
2,难点:设计出情节连贯、富有创意且蕴含数学问题的连环画内容,合理安排画面布局和文字表述,清晰准确地表达数学故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动画视频,视频中展示动物园里几种动物玩耍的场景。
教师提问引导:小朋友们,看了这个动物园的视频,是不是特别想去玩?在动物园里,藏着好多小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动物园,看看能发现哪些数学知识,还要把这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画成连环画,好不好?”
(二)探究新知,小组合作
1,初识数学连环画
1)展示几幅简单的数学连环画作品,边展示边讲解。如第一幅画:画面上有4只小兔子在草地上玩耍,第二幅画:又跑来3只小兔子,文字标注“原来有4只兔子,又跑来3只”;第三幅画:草地上一共有7只兔子,文字写“一共有几只兔子?4 + 3 = 7”。(2)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这些连环画是怎么讲故事的?画面和文字是怎么搭配的?都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2,小组创作数学连环画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 - 5人。
2). 提出创作要求:小组讨论确定一个游动物园的数学故事主题,如动物喂食、观看动物表演等。根据主题构思3 - 4幅画面,每幅画面要包含一个数学问题,并用简单的文字标注。画面要简洁明了,突出数学信息。
3)小组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各小组讨论和创作情况,适时给予建议和帮助,如提醒画面布局、色彩搭配,引导解决数学问题表述不清等问题。
3.展示评价
(1)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数学连环画作品,一边展示一边讲解故事内容和数学问题。
2) 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引导从数学问题是否正确、画面是否美观、故事是否连贯等方面进行评价,先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优点和建议,最后教师总结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4.课堂总结
1)总结本节课内容:“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游了动物园,还创作了有趣的数学连环画。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仅复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还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数学知识变成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希望大家以后能继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完善自己小组的数学连环画,给家人讲述其中的数学故事,并且尝试再创作一个新的数学连环画。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小组合作的参与度和交流效果,对于讨论不积极或偏离主题的小组及时引导。评价环节注重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以鼓励为主,同时给出具体、有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促进学生在数学表达和创作能力上不断提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4-19 20:19 , Processed in 0.2280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