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一年级上《游动物园》86、87页 一、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通过创作数学连环画,提升图文表达能力,能将数学故事用简洁的画面和文字呈现。 2,经历观察、思考、讨论、创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捕捉数学信息,将生活场景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解决。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构思并创作数学连环画,掌握连环画图文结合的基本创作方法。 2,难点:设计出情节连贯、富有创意且蕴含数学问题的连环画内容,合理安排画面布局和文字表述,清晰准确地表达数学故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一段动画视频,视频中展示动物园里几种动物玩耍的场景。 教师提问引导:小朋友们,看了这个动物园的视频,是不是特别想去玩?在动物园里,藏着好多小秘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动物园,看看能发现哪些数学知识,还要把这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画成连环画,好不好?” (二)探究新知,小组合作 1,初识数学连环画 (1)展示几幅简单的数学连环画作品,边展示边讲解。如第一幅画:画面上有4只小兔子在草地上玩耍,第二幅画:又跑来3只小兔子,文字标注“原来有4只兔子,又跑来3只”;第三幅画:草地上一共有7只兔子,文字写“一共有几只兔子?4 + 3 = 7”。(2)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这些连环画是怎么讲故事的?画面和文字是怎么搭配的?都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2,小组创作数学连环画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 - 5人。 (2). 提出创作要求:小组讨论确定一个游动物园的数学故事主题,如动物喂食、观看动物表演等。根据主题构思3 - 4幅画面,每幅画面要包含一个数学问题,并用简单的文字标注。画面要简洁明了,突出数学信息。 (3)小组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各小组讨论和创作情况,适时给予建议和帮助,如提醒画面布局、色彩搭配,引导解决数学问题表述不清等问题。 3.展示评价 (1)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数学连环画作品,一边展示一边讲解故事内容和数学问题。 (2) 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引导从数学问题是否正确、画面是否美观、故事是否连贯等方面进行评价,先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优点和建议,最后教师总结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4.课堂总结 (1)总结本节课内容:“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游了动物园,还创作了有趣的数学连环画。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仅复习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还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数学知识变成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希望大家以后能继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完善自己小组的数学连环画,给家人讲述其中的数学故事,并且尝试再创作一个新的数学连环画。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小组合作的参与度和交流效果,对于讨论不积极或偏离主题的小组及时引导。评价环节注重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以鼓励为主,同时给出具体、有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促进学生在数学表达和创作能力上不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