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静敏 于 2024-10-16 09:01 编辑
《教育的减法》启示——结合10.14教师例会谈几点心得 10月14日下午教师例会之后,因时间关系,为了不耽误大家过多下班的时间,我仅做了一个简短的总结。其实,有些内容还是有必要再展开聊一聊。暂且以帖子的形式发在这里,作一分享吧。 一、为什么减? 朱永新教授说,教育的减法目的是让师生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什么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详见上面一个帖子10#) 我校《学校章程》中明确的愿景:面向未来,幸福成长。同样,我们也是将教育的减法与生命的意义结合在一起,我们清楚地知道我们为什么出发,将努力抵达什么地方?我们共同的愿景追求就是基于师生幸福成长,努力让师生都能在校园得到生命成长,成为拥有终身学习能力与幸福生活能力的人。 二、减什么? 书中提到了陶行知先生的“六个解放”,也从学制的减法、内容/文凭/观念/父母/学校/社会的减法几个方面做了分享。三年级级部的老师们在聊书过程中都有涉及,且结合自身的理解和实践经验谈了感受,聊得还是比较全面和深入的。如果来谈“怎么减”,但就例会板块所反映出来的减法思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就当天例会板块内容而言,第一板块“有趣的人”,二年级组充满青春气息、有趣的舞蹈,包括上次例会一年级级部的展示,同样达成的都是一种效果,“减”掉一天的疲惫感、减少烦恼,一起放松、愉悦,感受“有趣的人”的魅力。这期间也是有减法思维的。我们减少一些条条框框,少一些类似“正襟危坐”、刻板统一的东西,多一些有趣的元素,生活就变得不一样了。 第二板块“有趣的课”,欣喜地看到五年级级部老师们在“从教走向学”的探索中又进了一步。学生学习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实践、思考、体验、交流更多了,学习的自主性更强了。从教学内容上来看,老师们的做法已经从传统的一篇课文的单一讲授,走向了“课程教学”,借鉴巴蜀《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成果,尝试了“学科+生活”“学科+学科”等综合性学习,在此期间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得以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在提高,老师们也意识到水到渠成后学科育人功能的实现,难能可贵。 第三板块“有趣的学”,从四年级级部分享的项目式学习案例可以看出老师们一段时间以来对项目式学习持续性研究,是有新的收获的。这一板块和第二板块有异曲同工之处,老师们减少了对学生的把控,转变了观念和教与学的方式,所以学生的收获与成长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惊喜。 第二、三板块都体现了我校教师在“反内卷”行动中的实践,令人欣喜。“减”是行动,“少”是状态。教育的减法,减不是目的,减是手段,减是为了提质增效,提升师生教育的幸福感。古往今来,“少即是多”的哲学思维,也提示我们进一步明确,应该“减什么”从而达到“少即多”的状态。比如,二、三板块涉及到的课堂教学转型、学生学习方式变革,这期间减掉了教师“教”当中过多的话语、过多的时间、呈现的过多的内容、过多的把控等,但是想达成学生好的学习效果,直接做减法恐怕还不够,正如“做加法是人的本能,做减法却是智慧”,这需要“先加后减”,或是“减中有加,加中有减”。 无论是“先加后减”,还是“先减后加”,都是为了达到“更少,但更好”的效果,从而提质增效。加什么?加的是老师们的深入思考、团队的教研、对学情更多的了解、与学生更多的交流、对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更深入的研究,正如四、五年级团队和正在践行“高绩效教练”的老师们,正是大家做了诸多的思考和准备工作,才能更加从容去当“教练”,让学生主动地学。这个过程是需要付出大量精力的。如此说来,有的老师岂不是觉得传统的教学更省心,上课把知识点讲一讲,课下多刷刷题,不是更省心吗?这就是“少即是多”的哲学问题。我们到底应该减什么?一言以蔽之,减掉违背教育本质的事情,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规律做事;遏制学生健康成长的要做减法,促进学生幸福成长的要做加法。 三、怎么减? 应该怎么减?有的直接减,有的先加后减,有的事情甚至需要“加减混合运算”。当然,我们的教育工作许多不是能用简单的加减运算解决问题的,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正本清源,以“减法思维”去抓住教育的本质来做事情,就会少走弯路。 以我校为例,本学期我们开始循序渐进地实施课程改革,从学校课程的整体架构到课改项目的具体落实,从“反内卷”行动的“从教走向学”“实施低竞争、低评价、低管控的善待儿童的教育”,从成长报告册的试行到班级自主管理等等,许多新鲜事物、许多新的做法,或许是之前老师们少有接触的,猛然间接受如此多的改革似乎是“加法”,似乎可能带来负担。但是,这些恰恰是“反内卷”、“教育的减法”涉及到的有效的行动,从长远来看这些都是符合教育规律、能够激发学生成长潜能和内驱力的做法,我们实施得当最终就能达到“减”的目的,老师们也不会再教得那么辛苦,甚至痛苦,而是逐渐从学生的幸福成长中收获价值感。 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回归到我们的初心(第一部分,减的目的---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如果学生学得不快乐、不主动,父母或老师急赤白脸、大吼大叫、焦虑烦恼、痛苦不堪,说明一定有问题了,该用“减法思维”做调整了。《道德经》中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少一些对学生的主宰和把控,解放学生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快乐自主地学习、健康幸福地成长,让花成为花,树成为树,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也终究会收获职业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