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梁蓓 于 2025-4-30 16:38 编辑
致敬英雄 ——六年级整本书阅读项目化活动 项目背景 "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先烈们在为国家解放,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道路上,不畏牺牲,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彪炳史册的壮丽诗篇。瑞安市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在学校“项目化”特色学习的引领下,跟随“课内+ 课外”联读形式,再次走进艰辛历程,重温峥嵘岁月。 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属于“革命岁月”单元,革命情感升华悲壮、雄浑。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采用或回忆式,或故事讲述式,或诗歌等形式,描述了抗战到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长河中呈现的典型事例,表达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为国舍身取义的革命情感。 带领学生由课本学习开始,延伸阅读《红岩》,探讨红岩精神,并结合古今的不同英雄故事,来定义不同的英雄人物,懂得崇敬英雄,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爱国主义觉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项目目标 1.总目标。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爱国主义,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2.学段目标。 阅读: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习作: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综合性学习: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项目实施 一、入项活动:合作探究,提出问题驱动性问题:为《谁是英雄》杂志投稿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一直是我们崇拜的象。时代的进步,离不开英雄们的无私奉献。“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值此二十大召开之际,班级将办一期《谁是英雄》杂志,请同学们踊跃参加,积极投稿,给二十大献礼。 二、实施探索,寻找答案 1.立足教材,定义“英雄”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五篇课文。文章以老一辈无产积极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人物的生平传记、故事等作品为载体,反映了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传统。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先对“英雄”有所定义。 2.阅读《红岩》,感受“英雄” 全班同学共读红色书籍《红岩》,开展七天挑战《红岩》(594页)阅读打卡,并完成“致敬英雄”阅读项目化学习任务单。孩子们认真阅读,积极参与,有的孩子甚至读了多次 命英雄崇高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孩子们的心,他们的英勇事迹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项目反思 (一)方法引路,提高阅读效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提示”中明确出:“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所以,学生将阅读之后的个体理解、思考感悟与同学交流,是最有价值的,能打开思维,产生“1+1>2”的效果。 本次阅读项目化活动通过三个阶段活动,层层递进,由课内到课。外,由一本书带动多本书阅读,由浅层阅读到入心,给学生开启一次别开生面的阅读之旅。 1.依托“学习单”:任务驱动,植入思辨因子 引入英雄主题,反馈前期阅读。教师围绕整本书预设具有目标指向的思考性话题,并设计“学习单”,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集中目标(谁是英雄?),深入探究,顺利展开有迹可循的思考过程,于无痕中植入思辨因子。 2.依托“读书法”:多元联结,感悟人物形象 聚焦江姐篇章,理解英雄定义。通过聚焦批注、联系全书、结合影视、查找资料等方式来进行多元联结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成从一个人的英雄形象到一群人的英雄群像的转变。通过多元阅读,让学生更多感悟“革命英雄”人物形象,丰富“革命英雄”人物定义。 3.依托“圆桌会”:群文联读,丰富英雄定义 小组联读交流,丰富英雄定义。通过“圆桌会”,让学生对现代英雄的文本阅读,开展“谁是英雄”的讨论,具有现实意义。 4.依托“朋友圈”:书写表达,阅读项目沉淀 课堂“英雄朋友圈”的表达开始,引导学生写一句话、画手思维导图、写读书札记、读后感,到《给英雄的一封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表达的训练中,积累项目化学习的阅读沉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