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刘月芳

【必修一】打开学生学习世界——不把学生拘泥于教材中。

[复制链接]

5

主题

74

帖子

3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4
发表于 2025-4-27 11: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糕”启新程 “尺”绽光芒——
以学科融合为契机,开启多元学习新体验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基于学校课程改革背景下,劳动与综合实践项目式学习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将传统40分钟课堂细分为大课和小课,小课里设置了这一极具创新意义的项目式学习课程。我将以学科融合为契机,开启多元学习新体验的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介绍。
   一、真实情境与问题
新学期,学校推行课程改革,增设劳动与综实项目式学习课程,这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借这个机会融合学科知识,点燃学生探索热情。
在语文课堂学习《千人糕》时,我们深入剖析其复杂制作流程,感受劳动者的辛勤付出。讨论环节,我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像千人糕一样,凝聚无数人的心血?”这时,有同学联想到数学课上学的尺子运用,提出“制作尺子肯定也不容易,能叫‘千人尺’吗?”这一想法巧妙串联起语文和数学知识,让我看到学科融合的可能,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
   二、理论依据
这一课程的开展,主要基于学校章程相关内容。
章程第二十四条提到,课程改革重点是以兴趣为前提的创意教学,让学习真实发生,以学生团结合作学习为基点,培养合作与创新意识。
章程第二十七条强调改变以知识学习为主的低效课堂,将培育自由独立的头脑作为智育目标,从“教”转向“学”,关注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知识产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实践验证的过程中,获得追求真理的勇气、养成智性生活习惯,提升独立思考与合作能力。
   三、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之初,我布置了以 “千人” 为主题的小作文任务。孩子们思维活跃,作文内容精彩纷呈,有的写“千人衣”,把棉花到成衣的工序描述得细致入微;有的写“千人饭”,生动展现众人协作的情景。
作文分享时,孩子们积极发言,讨论热烈。有同学结合尺子运用提出制作“千人尺”,这一创意点燃大家热情,考虑到尺子常用且能融合多学科知识,我们确定以此为课程主题。
根据二年级孩子特点,我将性格、能力互补的孩子分成小组。他们迅速围坐,选出小组长,满怀期待开启学习之旅。资料收集阶段,孩子们运用语文阅读技巧查阅绘本、上网搜索,了解各类尺子;用数学测量、数数知识规划刻度。
为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劳动,我们邀请家长进课堂制作蛋糕。家长带来食材,孩子们好奇观看分离蛋清蛋黄、搅拌面糊、烤制蛋糕等过程,还动手参与打奶油、装饰水果。等待时,家长讲述食材从种植到加工,再到蛋糕制作的艰辛,孩子们听得认真,真切体会到劳动不易。
制作“千人尺”时,美术学科融入其中。孩子们先用数学知识确定尺子长度和刻度,再用彩色画笔创作,有的画动画角色,有的画语文课本里的名胜古迹,还有的写鼓励话语配小图案。制作中遇到裁剪不直、贴纸不够等问题,小组齐心协力,换剪刀、用彩笔画刻度解决。大家分工明确,共同完成独一无二的“千人尺”。这次课程融合多学科知识,孩子们收获知识、锻炼劳动技能,学会合作,快乐成长。
   四、总结反思
实践中,课程虽有成效,但也存在问题。
一时间把控上,资料收集与讨论耗时久,制作环节时间紧张,导致部分学生作品细节欠佳。
二小组协作方面,小组间表现差异大,有的配合默契,有的因内部矛盾进展缓慢。课堂参与度上,性格外向学生主导讨论,内向学生参与少,想法易被忽略。
后续,我会合理规划时间,加强小组建设,关注每个学生,改进教学策略,让项目式学习更符合学生需求,提升学生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6

帖子

29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2
发表于 2025-4-27 16: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开学生学习世界——不把学生拘泥于教材中大课时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本学期我们学校在课程改革中有一个大动作——每天为学生增加一节大课。充足的时间避免传统短课时“知识点零散、练习仓促”的弊端,实现当节课“学透-练熟-用活”。当然这节大课不仅仅是课程时间的延长,更重要的是可以融入游戏、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互动环节,提升课堂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基于此我们四年级数学组开始了对大课时的实践与思考。
为了打破教材局限性,我们开展大课时教学研究的第一步就是学情调查。先向学生征集,希望在大课时中增加哪些项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数学。
                                                     
因为我们在低年级做过数学游戏、读书分享、我是小老师等活动,所以孩子们写的最多的还是这几项,除此之外比较新颖的还有辩论赛、数学电影等等。然后让学生们利用上学期所学的统计,把我们的调查结果以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我们首先想要做的就是孩子们投票中的第一名——数学游戏。但是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之前的在电脑上做的数学游戏略显幼稚。我将这个找游戏的任务就交给了学生们。于是学生们开始从生活中、身边寻找数学游戏。很快孩子们从综艺节目中找到了他们感兴趣的数学游戏。
                     
下课后我听到这名学生特别自信的说:我今天说的真好!通过上台展示学生们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当我告诉学生们又可以报名参加我是小老师的当天,就有学生找到我要报名,他们的积极和热情感染了我,我趁机提出要求一定要认真准备,可以自己一人分享,也可以几人结伴,内容要与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相关。
图片中的第一个男孩从磕磕绊绊开始,紧张到没有写计算过程,但就是这样,他下课后还是第一时间找到了我说:陈老师我今天做的不好,我太紧张了,我能不能再报名一次,我还想再试试。我鼓励他,每个勇敢站上台的学生都是最棒的,只要你想做,老师永远支持你,给你机会去展示,去成长。
            
一次次超乎预期的课堂生成,不断颠覆着我们的认知:那个总爱走神的孩子在辩论赛中化身逻辑达人,沉默寡言的女生用严谨数学语言惊艳全场。这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所谓"做不好",往往是"没给够成长的空间"。这或许正是大课时教学最动人的价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4

帖子

10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09
发表于 2025-4-27 22:3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AI为翼,为学生打开春天的学习世界

  在AI浪潮席卷教育领域的今天,如何借助技术力量革新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材的桎梏,为学生构建更广阔的学习天地,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亟待探索的课题。本学期,我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天”为突破口,在大课时教学中融入AI技术,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惊喜的教学探索之旅,现将实践过程、收获与思考分享如下。
一、创新教学实践:AI赋能大课时教学
  55分钟的大课时,为我们整合教学内容、拓展学习空间提供了更充足的时间保障。在执教“春天”这一单元时,我充分借助AI技术,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环节,力求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丰富而多元的学习体验。
  在学习第一课《古诗二首》时,我利用网络AI搜索了大量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关于春天的古诗。这些古诗不仅与教材中的古诗在主题上相呼应,而且在语言风格和难易程度上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中筛选出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在课堂上通过配乐朗诵、画面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描绘的春天美景,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对比不同古诗中描写春天的角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学习《找春天》这篇课文时,我通过AI搜索了多篇关于春天的小短文,并利用AI技术生成了阅读学习单。学习单上设置了层次分明的问题,如“短文中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短文中描写的哪个画面?为什么?”等。学习完《找春天》这篇课文后,学生们自主阅读拓展短文,完成学习单上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调动联想与想象能力,将文字描述转化为鲜活的画面,仿佛置身于文中描绘的春日场景。比如在分析“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像少女柔软的发丝在春风中轻舞”这样的语句时,学生不仅能理解比喻手法的精妙,更能通过想象感受柳树的柔美姿态,审美感知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在学习《开满鲜花的小路》后,我利用AI查询了许多关于春天的童话故事。在课堂上,我为学生播放了《小兔子皮皮的包裹》这一童话故事的音频,并展示了精美的插图,将学生带入一个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春天世界。接着,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故事表演,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对故事进行适当的改编和创新。学生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在表演中加深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除了在课堂上借助AI拓展学习内容,我还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去真正用五官感触春天。在学完本单元后,我引导学生在放学路上、公园等地方寻找春天,让他们观察春天的植物、动物,聆听鸟儿的歌声,感受春风的吹拂,闻一闻花朵的芬芳。然后,我引导学生用文字、绘画等方式描绘自己心中的春天。学生们的作品丰富多彩,有的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春天的美景,有的用绚丽的色彩画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二、教学实践的收获
  通过这次大课时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我和学生都收获满满。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打破了教材的局限,接触到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表演等活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同时,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通过阅读拓展短文、表演童话故事等活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在观察大自然并描绘春天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对我而言,这次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AI技术在教学中的巨大潜力。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还帮助我更高效地设计教学活动,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大课时教学的尝试也让我学会了如何整合教学内容,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这些经验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教学实践的思考
  在这次大课时教学实践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首先,虽然AI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适合学生的内容,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教学经验。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利用AI技术服务教学。
其次,大课时教学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课堂时间较长,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活动较多,如何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也是我需要不断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总之,这次大课时教学研究的探索与实践,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不断改进,充分发挥大课时教学的优势,借助AI技术的力量,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学习世界,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探究性思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74

帖子

30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5
发表于 2025-4-29 09: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结合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教材,开展大课时教学,第二单元为“五十六朵花”,全部是有关于民族的音乐,但在第一单元中《美丽的家乡》和《鸿雁》也是民族类歌曲,所以我将这六首音乐统一为“民族音乐魅力探索与创新表达”,以此为主题设计跨课时项目。一、课程设计:紧扣教材内容,确立学习目标​
我将 7个连续课时整合为大课时单元,融合教材中的音乐鉴赏、演唱、演奏、创编等内容。确立三大学习目标:一是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中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与文化内涵;二是提升学生演唱、演奏等音乐表现能力;三是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流程:分阶段教学,深化学习体验​
第一阶段:文化导入与教材曲目鉴赏(第 1 - 2 课时)​
播放教材配套光盘中的音乐,从哔哩哔哩中找到对应音乐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豪放与热情,从旋律起伏、节奏韵律、歌词内容等方面进行鉴赏,并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歌曲情感的理解。教师适时补充民族音乐背后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文化认知。​
第二阶段:技能学习与实践拓展(第 3 - 5课时)​
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进行分组。演唱组学习演唱教材中的歌曲,教师指导学生把握民歌的演唱风格,如装饰音的运用、方言特色等;乐器演奏组利用课堂小乐器,如铃鼓、碰铃、双响筒等,演奏《瑶族舞曲》,体会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发的歌舞场面。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在音准、节奏、动作编排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纠正,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提升音乐表现能力。​
第三阶段:创编展示与多元评价(第 6-7课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在教材中学到的音乐元素进行创编。创编完成后,各小组依次展示作品,其他小组从音乐创意、是否体现教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艺术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建议。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创新思维,指出不足之处。
三、实施效果与反思​
通过基于教材的大课时教学实践,学生对课本中的民族音乐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在大课时教学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深入探究,音乐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锻炼。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教材中一些较难的音乐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后续教学中需要采用更生动、直观的方式进行讲解;同时,在小组合作中,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还需进一步优化分组策略和激励机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60

帖子

26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2
发表于 2025-4-29 10: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面向未来构建英语课堂
以《The Tortoise and the Hare》为例
一、关于本课
《龟兔赛跑》故事耳熟能详,孩子们对于故事情节早已知晓,本课故事配图简单无新意,用词简单。老故事老学,孩子收获的只是语言能力。但面向未来,孩子们需要提升的是核心素养,是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通过这节课,我想挖一些“新”东西出来,孩子们的收获应远大于那些简单的词汇以及他们早已滚瓜烂熟的故事道理。
二、老故事新讲思路
①课前调查:鼓励多角度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story?
What I want to know(one question)?
了解孩子的已知和想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文本分析。
孩子们在以前学习此故事时,收获的更多是乌龟和兔子品质上的,比如:Dont be arrogant. Dont look down others. Keep going, be brave.也做过续写故事,例如,如果再进行一场比赛,会怎么样呢,回答往往更多的是站兔子角度:比如,兔子这次没睡觉,被胡萝卜吸引住了,又输了比赛等;这节课,我想更多的站在乌龟的角度,聚焦于“解决问题”。
②确定本课“新”立意
基于:促进语言学习、现实生活和学生成长的高度融合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确定: If you face the difficulties, be brave,clever and confident.
③故事文本学习的过程
  过程我在这就不多赘述了,就是常态学习,基于语篇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一些阅读策略,比如精读,泛读,以及根据图片获取信息,快速捕捉所需信息等方法;以及思维品质:分析:How did the tortoise run past the hare/Why lose\win\How do we treat a race?推断:What will the hare say批判与评价: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ortoise\hare? Why?\Is the failure a really bad thing? Why?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度分析兔子和乌龟的心理活动、行为表现以及原因,以此深刻理解本故事。
④故事创编
  前面提到了,本课孩子们对于乌龟和兔子的品质在语文课上已经学习的很深刻了,所以我想换个路子,在分析文本时,我认为这场比赛对于乌龟来说并不是公平的,甚至是非常困难的,这场比赛如果兔子没有睡觉,也许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想如果站在乌龟的角度来说,面对这样的困难,它应如何取胜?其实是想迁移到孩子们自己的生活中来,面对困难,我们应如何应对?如何解决?所以我在本课的最后,对于龟兔赛跑进行了小创编,改编了四个故事让孩子们选择一个喜欢的故事并分享。分享后引导孩子对这四个故事中乌龟如何取胜作了总结。
Asked for the help 寻求帮助           Made good tools 利用适合的工具
Found self advantage 寻找自身优势    Used information gap 利用信息差
通过总结,知晓在面临困难/境时,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样迁移到孩子们的生活中。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我给孩子们的这四个故事只是一个引子,希望能引导他们发散思维,找到更多合理的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接下来是孩子们自己发散思维的时刻。

总结:我的老故事新讲的思路就是在了解孩子的已知后挖一些“新东西”出来,而“新东西”应是面向未来孩子们必备的。我们的孩子将会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问题都拥有这不确定性。而一个人最大的底气往往源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面对和解决问题,就能够实现自信和成长,从而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问题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问题的本质在于它们需要被解决,所以面向未来,孩子们需要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应是他们的必备技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4

帖子

5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9
发表于 2025-4-29 22: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破教材边界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实践探索​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以 “想象” 为主题,收录了《彩色的梦》《枫树上的喜鹊》等充满童趣与想象力的课文。在 AI 时代,为了不将学生拘泥于教材之中,我围绕单元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旨在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发展探究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以下分享具体做法、收获与思考。​
      一、“梦幻想象岛” 大课时教学:构建沉浸式学习体验​
      整合单元课文与课外资源,设计 “梦幻想象岛” 大课时教学。用 3 - 4 个课时,先带领学生学习《彩色的梦》,通过配乐朗读、绘制思维导图,梳理诗歌中描绘的彩色梦境,如 “大块的草坪,绿了;大朵的野花,红了”。引入同类型的儿童诗绘本《梦的颜色》,让学生感受更多充满想象力的文字表达。​
      接着,开展 “梦境创作工坊” 实践活动。利用 2 - 3 个课时,引导学生以 “我的奇妙梦境” 为主题进行创作。学生可以选择用绘画、文字、手工搭建等多种形式呈现自己的梦境。有的学生用彩笔画出会飞的房子,在天空中自由穿梭;有的学生用彩纸、棉花等材料,制作出云朵上的糖果城堡,并附上简短的文字说明。最后,组织 “梦境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创作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突破了教材文本的限制,通过多形式的创作,锻炼了想象力与表达能力。我也认识到,大课时教学需要更精准地把控各环节时间,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创作与交流时间。​
      二、“童话角色奇遇记” 学科系列活动:拓展想象与表达空间​
      围绕单元课文中丰富的童话角色,开展 “童话角色奇遇记” 系列活动。第一阶段 “角色大搜索”,让学生回顾教材中出现的角色,如《沙滩上的童话》里的 “公主”“魔王”,同时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课外童话书籍、观看动画,收集更多童话角色,制作成 “角色卡片”,标注角色特点。​
第二阶段 “角色对话创作”,学生自主选择两个童话角色,想象它们相遇后的对话与故事,编写简短的童话剧本。例如,有学生让《枫树上的喜鹊》中的 “喜鹊阿姨” 和《白雪公主》里的 “小矮人” 相遇,创作了一段关于分享森林趣事的对话。​
第三阶段 “童话剧场表演”,学生分组将创作的剧本进行排练和表演,自制道具和服装。通过系列活动,学生从教材角色出发,拓展到更广阔的童话世界,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还提升了文学创作与表演能力。但在活动组织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剧本创作的逻辑性上有所欠缺,后续需要加强引导。​
      三、“想象创意卷” 学生自命题设计:激发自主学习潜能​
      在单元学习结束后,引导学生自主设计 “想象创意卷”。先带领学生回顾单元知识点,如字词运用、句子仿写、想象类阅读等。展示不同题型示例,如 “词语接龙,用‘梦’字开头,接出 5 个词语”“仿照课文句子,写一写你心中的彩色铅笔能画出什么” 。​
学生们积极参与命题,有的设计了 “童话角色猜猜猜” 的填空题,给出角色特点让同学填写角色名称;有的设计了 “想象大挑战” 的看图写话题,给出充满奇幻色彩的图片,让同学展开想象写作。完成命题后,学生交换试卷作答、批改,教师点评。通过自命题,学生主动梳理知识,从出题角度思考学习重点,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从学生命题中能发现他们对想象类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依据,但在命题难度分层设计上还需进一步优化。​
      通过这些教学实践,学生在突破教材边界的学习过程中,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未来,我将继续探索更多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广阔的学习世界中,不断发展探究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在语文学习中收获更多成长与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71

帖子

37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5
发表于 2025-4-30 12: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丽娜 于 2025-4-30 12:58 编辑

短课时教学新探索

                      —让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同频共振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第一个板块打开学生学习世界——不把学生拘泥于教材中,基于学校课程改革的背景,针对最后一节15分钟短课时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接下来,我将以短课时教学新探索—让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同频共振为主题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展开介绍。
一、真实情境与问题
  新学期,学校进行了大规模课程改革的尝试,其中一个显著变化就是最后一节课的课时缩短为15分钟。以往,40分钟的长课时,让道法、安全心理这类课程显得沉闷又单调,教学形式比较固定,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
现在改成短课时,每天有两节课,灵活性大大提高。这让教学不再受限于传统模式,我们能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状态,随时调整教学方式。
二 理论依据:
(一)基于学校章程第二十四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兴趣为前提的创意教学,让学习真实发生,用探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章程第三十一条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作用,坚守儿童立场,注重面向每一个学生个体,引领学生责任意识,自主发展,主动发展。
三、课程实施
  基于以上的思考,在15分钟短课时里,我做了以下课程探索与尝试——同学们既可以从德育入手,也可以普及安全和心理知识。在做选择时,一方面,大家可以围绕道法课本,另一方面,也可以依据日常生活中看到和发现的问题,选定内容并进行呈现。学生按照自己的性格和兴趣爱好自由结组,每组4~5人,他们可以选择喜欢的形式来呈现以上内容。
下面我就孩子们选择的内容及展示方式,和大家做个简单的分享。
这是我们班第6小组,他们在学校“爱护环境、不丢垃圾”主题教育活动的倡议下选定了道法课本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单元主题下《我是一张纸》的内容,他们选择以情景演绎的方式来呈现。我们一起来看看(播视频)
表演结束后我留了3 - 4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剧情里浪费与节约用纸的行为,浪费纸张对环境的危害,以及主动捡拾垃圾的美好品德,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环保与美德的种子。
下面是我们第3小组他们聚焦校园内的一些安全问题以主持人播报的形式来呈现:小组成员利用课下时间,在班级和校园里仔细观察,共同整理出平时看到的不安全的行为或游戏,并推荐1~2名主持人上台进行播报。播报完毕后,孩子们会针对以上内容一起讨论这些游戏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如何正确安全的玩。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大家共同商量探讨出很多有趣且安全的游戏玩法。

除此之外还有的小组选择分享的是自主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困惑,他们以班级志愿者分享的形式来呈现。
()
这样的交流让志愿者更好地解决了工作中的问题,也让其他同学更理解志愿者的工作,懂得互相配合。
经过以上活动的开展,班级环境更好了,因玩儿产生的摩擦变少了,志愿者岗位工作也越来越顺畅……班级氛围越来越友爱和谐。
为了激励更多的孩子积极参与展示,我在每次活动的最后一两分钟,设置了爱心抽盲盒环节,参与展示的小组成员可以依次抽取。这个环节不仅让学生得到了鼓励,也为课堂营造了轻松愉快氛围,孩子们对每天的这一节课充满期待。
四、总结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些教学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时间把控
   15分钟的时间非常紧张,小组展示超时导致后面的讨论环节不能充分地展开,后来我提醒学生准备的时候要注意时长。
(二)学生参与度
   虽然大部分学生都很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但还是有个别性格内向或者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表现不够主动,参与度不高。针对这个问题,在自愿结组的基础上我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微调,同伴带动同伴。
   总之,在这15分钟短课时的教学实践中,我和学生们都在不断地探索和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改进,一定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为学生创造出更加精彩、高效的课堂。以上是我的分享,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或者建议可以随时跟我交流探讨。   
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91

帖子

32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9
发表于 2025-4-30 16: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梁蓓 于 2025-4-30 16:38 编辑

致敬英雄
                                                     ——六年级整本书阅读项目化活动
项目背景
      "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先烈们在为国家解放,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道路上,不畏牺牲,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彪炳史册的壮丽诗篇。瑞安市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在学校“项目化”特色学习的引领下,跟随“课内+ 课外”联读形式,再次走进艰辛历程,重温峥嵘岁月。
  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属于“革命岁月”单元,革命情感升华悲壮、雄浑。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采用或回忆式,或故事讲述式,或诗歌等形式,描述了抗战到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长河中呈现的典型事例,表达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为国舍身取义的革命情感。
      带领学生由课本学习开始,延伸阅读《红岩》,探讨红岩精神,并结合古今的不同英雄故事,来定义不同的英雄人物,懂得崇敬英雄,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爱国主义觉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项目目标
1.总目标。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爱国主义,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2.学段目标。
    阅读: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习作: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综合性学习: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项目实施
一、入项活动:合作探究,提出问题驱动性问题:为《谁是英雄》杂志投稿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一直是我们崇拜的象。时代的进步,离不开英雄们的无私奉献。“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值此二十大召开之际,班级将办一期《谁是英雄》杂志,请同学们踊跃参加,积极投稿,给二十大献礼。
二、实施探索,寻找答案
1.立足教材,定义“英雄”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五篇课文。文章以老一辈无产积极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人物的生平传记、故事等作品为载体,反映了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传统。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先对“英雄”有所定义。
2.阅读《红岩》,感受“英雄”
  全班同学共读红色书籍《红岩》,开展七天挑战《红岩》(594)阅读打卡,并完成“致敬英雄”阅读项目化学习任务单。孩子们认真阅读,积极参与,有的孩子甚至读了多次
命英雄崇高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孩子们的心,他们的英勇事迹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项目反思
()方法引路,提高阅读效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提示”中明确出:“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所以,学生将阅读之后的个体理解、思考感悟与同学交流,是最有价值的,能打开思维,产生“1+1>2”的效果。
     本次阅读项目化活动通过三个阶段活动,层层递进,由课内到课。外,由一本书带动多本书阅读,由浅层阅读到入心,给学生开启一次别开生面的阅读之旅。
1.依托“学习单”:任务驱动,植入思辨因子
  引入英雄主题,反馈前期阅读。教师围绕整本书预设具有目标指向的思考性话题,并设计“学习单”,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集中目标(谁是英雄?),深入探究,顺利展开有迹可循的思考过程,于无痕中植入思辨因子。
2.依托“读书法”:多元联结,感悟人物形象
  聚焦江姐篇章,理解英雄定义。通过聚焦批注、联系全书、结合影视、查找资料等方式来进行多元联结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成从一个人的英雄形象到一群人的英雄群像的转变。通过多元阅读,让学生更多感悟“革命英雄”人物形象,丰富“革命英雄”人物定义。
3.依托“圆桌会”:群文联读,丰富英雄定义
  小组联读交流,丰富英雄定义。通过“圆桌会”,让学生对现代英雄的文本阅读,开展“谁是英雄”的讨论,具有现实意义。
4.依托“朋友圈”:书写表达,阅读项目沉淀
  课堂“英雄朋友圈”的表达开始,引导学生写一句话、画手思维导图、写读书札记、读后感,到《给英雄的一封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在表达的训练中,积累项目化学习的阅读沉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0

帖子

13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7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探秘DeepSeek,开启AI之旅》
一、 课程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
认识DeepSeek平台,了解其功能和简单使用方法。
体验AI技术带来的便利和乐趣,激发对AI的兴趣。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锻炼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科技的魅力,树立科技强国的信念。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尝试的精神。
二、 课程对象
小学六年级学生
三、 课程安排
模块一:初识AI世界
活动1:AI知多少?
观看AI科普视频,例如机器人、自动驾驶等。
分组讨论:你眼中的AI是什么?它有哪些应用?
教师总结:AI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活动2:AI在身边
寻找生活中的AI应用,例如人脸识别、语音助手等。
分享交流:你使用过哪些AI产品?它们给你带来了哪些便利?
教师引导:AI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模块二:走进DeepSeek
活动1:认识DeepSeek
教师演示:登录DeepSeek平台,介绍界面布局和功能模块。
学生操作:注册账号,熟悉平台基本操作。
活动2:体验DeepSeek
任务驱动:设置简单任务,例如使用DeepSeek搜索信息、翻译文本等。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并分享使用体验,探讨DeepSeek的优势和不足。
教师点评:总结DeepSeek的功能特点和使用技巧。
模块三:玩转DeepSeek
活动1:我是小小程序员
学习使用DeepSeek的简单编程功能,例如图形化编程、代码块拼接等。
动手实践:编写简单程序,例如控制机器人行走、绘制图形等。
作品展示:分享编程作品,体验编程的乐趣。
活动2:AI创意无限
头脑风暴:结合DeepSeek的功能,设计创意应用方案,例如智能垃圾分类、AI绘画等。
方案设计:小组合作,完成方案设计,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成果展示:展示设计方案,并进行模拟演示。
模块四:畅想AI未来
活动1:AI未来畅想曲
观看科幻电影片段,例如《机器人总动员》、《超能陆战队》等。
分组讨论:你想象中的未来AI世界是什么样子?
绘画创作:用画笔描绘心中的未来AI世界。
活动2:我的AI梦想
分享交流:你的AI梦想是什么?你想用AI技术解决什么问题?
教师寄语: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为实现AI梦想而奋斗。
四、 课程评价
过程性评价: 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等。
成果性评价: 编程作品、设计方案、绘画作品等。
自我评价: 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和成果的反思和评价。
五、 课程资源
DeepSeek平台
AI科普视频
编程学习软件
绘画工具
六、 课程特色
趣味性: 以游戏化、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性: 注重学生动手实践,体验AI技术的应用。
创新性: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AI应用方案。
合作性: 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七、 预期成果
学生对人工智能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DeepSeek平台进行信息搜索、文本翻译等操作。
学生能够使用DeepSeek的简单编程功能完成简单任务。
学生对AI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66

帖子

3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4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闯关《西游记》:取经路上的成长密码

课程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西游记》核心情节与人物特点,理解"成长型团队"概念。  
2. 能力目标:通过合作任务提升批判性思维、创意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感悟"坚持与协作"的意义,联系现实学习生活。
课程准备  
- 物料包:  
- 角色卡(孙悟空、唐僧等5人+空白卡)、"通关文牒"手册(任务记录本)  
- 道具:金箍棒(纸卷)、紧箍咒(发箍)、妖怪头饰(打印版)  
- 多媒体:  
- 动画片段(如"三打白骨精")、《云宫迅音》背景音乐  
课程流程
第一课时:取经团队诞生记  
1. 激趣导入
- "妖怪档案"竞猜:  
  播放经典妖怪片段(如红孩儿、金角大王),学生根据特征猜妖怪名,答对者获得"火眼金睛"贴纸。  
- 核心问题:  
  "如果没有孙悟空,唐僧能走到第几难?" 引发讨论。  
2. 角色深度解析  
- "团队DNA测试":  
  每组抽取一个角色(悟空/八戒/沙僧/白龙马/唐僧),分析:  
  【孙悟空】优势:_________ 短板:_________  
  【唐僧】如果生活在现代,适合什么职业?_________  
-跨界辩论:  
"八戒的懒惰是缺点还是生存智慧?"(正反方各3人发言)  
3. 创意工坊  
- 设计你的"西游新角色":  
  在空白角色卡上绘制新队友(如"AI导航仪精"),说明其特殊技能如何帮助团队。  

---

第二课时:八十一难挑战赛
1. 情境任务
- "闯关三选一"(小组任选1项完成):  
- 文学关:改编"真假美猴王"结局(剧本写作+3分钟表演)  
- 艺术关:用废旧材料制作"法宝"(如用矿泉水瓶做观音玉净瓶)  
- 逻辑关:设计"火焰山灭火方案"思维导图(允许科幻思路)  

2. 现实联结
- "我的取经路":  
  学生在"通关文牒"上写下:   
  当前遇到的"妖怪"(困难):_________  
  需要的"法宝"(解决方法):_________  
  谁是你的"孙悟空"(帮助者):_________  
3. 总结升华
- 团队勋章墙:  
  每组将作品贴在黑板"西游地图"上,用一句话总结收获(如"八戒教会我接纳不完美")。  
- 教师金句:  
  "取经的真经不在西天,而在路上——你们的每一次合作都是'真经'。"
差异化设计  
- 基础层:提供情节流程图(如"三调芭蕉扇"步骤图)辅助理解。  
- 进阶层:对比原著与动画台词差异(如86版电视剧对八戒的形象改编)。  
评价方式  
1. 过程性评价:  
   - "法宝"创意度(是否突破原著思维)  
   - 角色辩论中的逻辑清晰度  
2. 成果评价:  
   - 将最佳剧本纳入班级《西游新编》合集  
   - 颁发"最佳协作奖""最强大脑奖"等特色奖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5-12 12:25 , Processed in 0.0933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