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无疑占据着核心且关键的地位。它宛如一盏明灯,不仅照亮学生成长的道路,更塑造着他们的灵魂与品格。学校所倡导的高层次道德教育六个层次,从避免麻烦、得到回报,到取悦他人、遵守规则,再到顾及他人以及达到内在天性的自我规范,为我们的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清晰且系统的指引。这六个层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生动且准确地映射出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道德认知水平与行为发展轨迹。从开学之初到现在,我们在班级自主管理课以及处理学生矛盾后的即时教育中,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有机渗透 为深度激发学生的自我认知与内省意识,我们精心设计并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详细回答五个极具启发性的关键问题: 1.“我现在处于什么阶段?”促使学生对自身当下的道德行为模式进行审视,例如有些学生意识到自己常常因为害怕老师惩罚而遵守纪律,处于 “避免麻烦” 的层次;而有些学生发现自己努力表现是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处于 “得到回报” 的阶段。 2.“我想要达到什么层次”,激发学生对更高道德层次的向往。不少学生表示希望能够达到 “顾及他人” 甚至 “内在天性” 的层次,展现出他们积极向上的态度。 3.“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道德理想。有的学生希望成为遵守规则、善良、有爱心、能为他人带来帮助的人,这种思考为他们的行为提供了内在动力。 4.“我的言行举止是否受到其他人的尊敬”,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开始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许多学生意识到只有提升自己的道德层次,才能赢得他人真正的尊重。 5.“我对自己还有哪些规则要求”,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我约束的标准。学生们制定了诸如 “认真听讲”“不说脏话” “换位思考”等个性化的规则,加强了自我管理。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学生们的自我认知得到了显著提升,开始主动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朝着更高的道德层次努力。 与此同时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榜样,学习身边人。在班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令人感动的场景:有的同学主动帮助其他同学讲解难题,这一行为被其他同学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有的同学在班级卫生打扫中总是积极主动,不怕脏、不怕累,他的认真负责也带动了更多同学参与到班级事务中来。 我们将这些榜样事迹落实在文字上,在自主拓展课进行诵读,并公开表扬对方。这种方式不仅让榜样同学获得了成就感,也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清晰的学习目标。同学们纷纷表示,看到身边的同学能够做到如此优秀的行为,自己也更有动力去学习和模仿。通过榜样的力量,班级中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道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有效推进。 通过开学几周的不懈努力与积极的探索,我们在班级道德教育方面取得了小小成果。学生们的道德认知水平有所提高,行为习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班级中洋溢着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在一次课间活动中,三位同学不小心碰撞,找到我来处理问题,在询问中,一学生说“老师,我没有换位思考”,在那一瞬间,我深知前期的努力没有白费,然而,我也清醒地认识到,道德教育路程漫长,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