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教材边界,开启小学英语学习新视野 在AI迅速发展的当下,小学英语教育的革新迫在眉睫。传统的英语教学常把学生束缚在教材里,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我们必须打破这种局限,为学生打开充满无限可能的学习世界,培养他们的探究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接下来,我想分享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拓展学生学习边界的一些实践。 一、整合单元内容,开展大课时主题教学 小学英语教材内容丰富但课时有限,分散的小课时让学生难以深入理解和运用知识。这学期学校增加大课时,我尝试整合单元内容,开展大课时主题教学。例如,在教授“Family”这一主题相关单元时,我把原本分散在几个小课时的词汇、对话、阅读等内容融合,安排了一个两课时连堂的大课。 上课前,我让学生回家收集自己家庭成员的照片,并尝试用简单英语标注身份和特点。大课开始,先给15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照片,用英语介绍家人,锻炼口语表达。接着20分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家庭介绍的短文,圈出不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小组讨论交流。之后,我针对普遍问题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最后3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家庭主题手抄报,用英语介绍家庭成员、爱好等,课堂结束后进行展示。 通过大课时主题教学,学生对知识理解更透彻,口语表达和合作能力也显著提升。看到学生能自信地用英语介绍家庭,我深感这种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意义。 二、举办班级英语文化节,开展系列趣味活动 为了让学生感受英语魅力,拓宽国际视野,我们在班级内开展一系列趣味活动。活动一:英语歌曲大赛。提前几周公布歌曲清单,学生自主选择练习。比赛时,学生们不仅要唱准歌词,还要展现舞台表现力。活动二:英语戏剧、故事表演。学生分组选择经典英语童话或故事,如《小红帽》《三只小猪》等,进行改编和排练。从剧本编写、角色分配到服装道具准备,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活动三:英语文化知识竞赛。涵盖西方节日、名胜古迹、名人轶事等知识,以小组抢答形式进行。 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原本觉得英语学习枯燥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在组织过程中,提升了活动策划和组织能力,也加深了对学生兴趣爱好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了解。 三、鼓励学生自主出题,巩固英语知识 每个单元结束后,我会安排学生自主出一份英语试卷。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单元单词、句型、语法等知识点,梳理知识框架。然后,让学生根据知识点设计题目,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阅读理解和写作。要求学生给出答案和评分标准。完成后,学生交换试卷测试,出题者批改并讲解。 这一方式让学生从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构建者。他们更深入理解知识点,学会从出题角度思考,把握考查重点。从学生出的试卷中,我能精准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点,为后续教学提供方向。 四、开发英语绘本阅读拓展课程 考虑到学生对故事的喜爱和阅读能力提升的需求,我开发了英语绘本阅读拓展课程。挑选如《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等经典绘本。每次课程,先花10分钟介绍绘本背景和关键词汇,然后2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观察图片猜测故事内容。接着15分钟小组讨论,分享故事理解和疑问。最后15分钟,我带领学生完整阅读,讲解难点,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寓意。 通过绘本阅读课程,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大幅提升,词汇量增加,能用英语简单讲述绘本故事。对我来说,开发和实施课程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我学会根据学生兴趣和水平筛选合适教学资源,提升课程设计能力。 在AI时代,小学英语教学需要不断创新。通过以上实践,我在打开学生学习世界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未来,我将继续探索,结合AI技术,为学生创造更丰富、高效的英语学习环境,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