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郭振洲

2022上半年校本课程《人生幸福课》

  [复制链接]

4

主题

56

帖子

20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4
发表于 2022-6-20 13: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读《正面管教》心得二
    这次读完《正面管教》后,我尝试着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我选择了两个不听话、不配合的学生来尝试。这两个孩子总是在上课时打嘴仗,无视我在讲台上的讲解,无视课堂,从不完成课堂内容,总是肆无忌惮。小A最近特别爱说不雅的话,总和小B有仇似的!而小B也绝不会示弱,来来往往没几次就动手动脚,太让我崩溃!每次上课,次次如此,很显然,这是每个老师最最不愿意发生的事情。我开始责怪我自己,再次阅读《正面管教》,寻找妙招,我开始这样尝试。
   1、减少摩擦。 小A和小B刚好在教室后排,虽然中间隔了几个同学,仍然冲突不断最终我决定把他们换开,换到看不见对方的位置。这样能减少双方的摩擦。
   2、鼓励。 事先和小A、小B约定,这节课哪位同学守纪律,讲的话少,声音轻,对同学有礼貌,老师就给那位同学加花。一开始,他们还是会很吵,两个都会讲话,但是下课后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鼓励了讲话稍少的小A,给小A扣小奖章,很显然,小A有点难为情。我也给小B加了小奖章一个,小B也很诧异,“因为你有进步啊!”我笑着说,小B也脸红的低下了头。看来鼓励是有效的。
   3、合作。 之前我会请纪律和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我做一些小事情。这次我尝试让小A和小B帮助我做事。我对他们说:“我可以请你们帮助老师做些事情吗?我很需要你们两个合作帮老师登记上课情况!”他们听了,很配合的帮我做登记,一个报学号,一个做记录。两人的关系得到了缓和。        
   4、给学生选择。小A不听讲,还打扰旁边认真学习的同学。我对小A说:“我给你几个建议,好不好?你可以请一位好朋友来帮助你!要么” 不要参与课堂活动,你只能在座位上坐着,也许你坐不住,还要打扰其他同学,其他同学又会告状。小A很识趣的选择了第一个建议。
   这些,都是我接触正面管教的学习之后的一些教学片断,一些我的改变和学生的改变。或许总结得不系统,但是很真实,就是我现在的教学现状。相比以前而言,我现在轻松了很多。我知道,未来,还有很多可以提升、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6

帖子

25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6
发表于 2022-6-20 13: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孟丽佳 于 2022-6-20 13:56 编辑

   《身体从未忘记》心得体会

   巴塞尔 范德考克是世界知名心理创伤治疗大师,位于布鲁克林的创伤中心的创始人和医疗主管。他也是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科教授、国家创伤综合征治疗联盟主任。
   通过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关于创伤和疗愈的基本知识,当一个人受到心理创伤时,在他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什么样的治疗或干预能够真正帮助他们疗愈?答案就在这本《身体从未忘记》。
   美国疾病与控制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们离创伤并不遥远,或许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亲人,乃至我们自己升上。它们中的某些会随着时间流逝掉,而有些却被“烙”进了大脑和身体里。
   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导致“强烈的害怕、无助或恐慌”。通常有以下几种主要症状:反复受到事件相关的回忆侵扰(闪回、噩梦、感到事件似乎正在重现);持续且极力回避(与创伤相关的人、地点、思想、感受,有时甚至遗忘创伤的重要部分);警觉性的提高(遗忘、过分警觉或易激惹)。
   大脑如何辨别危险:当外界的感官信息通过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皮肤察觉到后,会集中到位于边缘系统的丘脑之中,丘脑会将感官混合的信息变成统一连贯的叙述:“这事是发生在我身上的“。
   信息传递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向下传递到杏仁核(能飞速出结果,但容易误判),一个是向上传递到前额叶(让我们能够从高处看的更远,判断危险情况的状态,再做出决定,相对花费时间多)。
   应对危险的方式:一、社会参与:我们会向周围的人求助,呼救,寻求慰藉。二、战斗或逃跑:若没有人相应我们,而我们面临着危险,我们身体会换到更古老的求生方式,我们击退攻击,或者逃到一个更安全的地方去。三、惊呆或崩溃:我们无法逃脱或被抓住,身体会为了保存自己而尽量节约能量,关闭一切不必要的功能。
   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过往经历对同样危险的反应是不同的,如书中提到的案例斯坦和乌特,场景重现后,斯坦的感觉仍处于那场激烈的车祸现场中,而乌特却是什么都感觉不到,思维一片空白,大脑几乎所有的部位都停止了活动,医学名词称为“人格解离“,其后续追究原因为乌特小时候经常受母亲的责骂和吼叫,那时她就发现了她可以让目前吼叫时脑子一片空白。
   
   读这本书时我最关注童年这一部分内容,书中提到童年时候遭遇的创伤,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乃至身体健康。
   3+1种依恋模式:玛丽·安斯沃斯和玛丽·梅因以及她们的同事多年来做了数千小时的母婴行为观察。安斯沃斯基于此前的观察创造了一个实验程序,叫做“陌生情景”,用来观察母婴短暂分离时婴儿的反应。正如约翰·鲍尔比观察到的那样:
   1.安全依恋的婴儿表现:母亲离开,痛苦;母亲回来,继续玩耍。
   2.回避依恋的婴儿表现:母亲离开,不痛苦;母亲回来,忽略她。
   3.焦虑或矛盾依恋的婴儿表现:持续地哭闹来引起注意。
   4.混乱依恋的婴儿表现:母亲既提供他们生存的需要,又是他们恐惧的来源。
   儿童时期不良经验研究(ACE研究)显示心理疾病真的与身体疾病正相关,长期抑郁会让我们的身体付出代价。
   儿童虐待预测成年功能:艾伦·苏劳菲和他的同事通过明尼苏达风险和适应生涯研究追踪了180名儿童和他们的家庭。苏劳菲和他的同事发现,照顾的质量与生理因素密切相关:
   1.婴儿出生后头6个月时,给予密集的、强迫性的和入侵性的照顾可以预测幼儿园及之后的过度活跃或注意力问题。
   2.早期父母的忽视或严苛的对待会导致学校中的行为问题,也能预测同辈之间的问题,以及缺乏对他人痛苦的同情。
   3.能否成功应对生活中难以避免的挫折,关键在于人生中的头两年中与主要的养育者建立足够的安全感。
几种疗愈创伤的方法:
一、边缘系统的治疗
   修复警觉系统,恢复情绪脑的正常工作,让它安静地在背景中,照顾身体功能,确保你的进食、睡眠、与亲密伴侣的联系、保护你的孩子,以及在面对危险时进行自卫。
   而创伤康复的根本工具之一,就是学习做到即使是在接触痛苦和可怕的回忆时,都能平静地呼吸,而且有意识地保持一定程度的身体放松。
二、人际关系
   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是心理创伤最有效的预防因素,而受过创伤的人们都是在人际关系中康复的。我们的大脑回路是为了和其他人保持和谐和联系而设计的。在创伤中康复需要与其他人类产生联系。这就是为什么发生在人际关系之中的创伤,比发生在车祸或自然灾害中的创伤更难以治疗。
三、选择专业的治疗师
   创伤治疗师的训练包括学习创伤、虐待和忽视的影响,掌握大量的技术,用来:
   1.帮助患者的情绪变得稳定和平静下来;
   2.帮助他们放下创伤性记忆、停止创伤的重演;
   3.帮助病人与其他人联系起来。
   治疗是一种合作性的过程,是治疗师和患者双方合作来探索一个人自我的过程。因此,如何选择一名适合的治疗师,对于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
四、谈话治疗
   弗洛伊德写道:“我们一旦成功地将那些会激发事件发生当时感情的记忆恢复,让病人以巨大的努力将事件的细节尽可能以语言方式描述出来,(创伤)立刻以及永久性地消失了。”但不幸的是,这并没有那么简单,创伤性事件让我们有口难言!
五、眼动脱敏和再加工(EMDR)治疗
   EMDR是一种整合创伤性材料的治疗方式,几乎不需要自我意识的参与,疗法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在病人眼前不断晃动手指。它不仅仅着重于调整强烈的创伤性记忆,也专注于通过重新掌握身体和思维恢复自主性、参与感和责任感。
六、药物治疗
   人们总是用药物来应对创伤性压力,然而药物不能教会人们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只能缓解不舒服的生理感觉。
   药物通过阻断我们的化学平衡系统,调整我们体会积极性、痛苦和快乐的能力。换言之,药物使我们对痛苦感到麻木的同时,也让我们对快乐感到麻木。
   另外,有一项研究结果表明,EMDR的效果优于百忧解(一种著名的抗抑郁药)。
   作者还提到,自从他开始使用正念方式和瑜伽进行治疗,他越来越少利用药物,除了有时候为了帮助病人能睡个好觉。
   显然,作者认为,药物并不是唯一的治疗方式,其它疗法可以替代药物的治疗。
   除了上面提到的谈话治疗、眼动脱敏、药物之外,本书作者还提到了瑜伽疗法、自我领导力疗法、重建内在地图疗法、神经反馈治疗、韵律和戏剧疗法等。
   读完这本书,我逐渐地像了解器官一样,了解我们的心理健康;像治愈感冒咳嗽一样,有理有据地治愈我们的心理创伤。
   心理学对我们大众不再是神秘的学问,它所提及的伤痛、疗愈、温暖都有着扎实的理论依据!了解心理学知识,不仅让我认识自己、疗愈自己,还能减少对家人、同事和学生的偏见与刻薄,今后我希望能多给他人一些温暖与爱。
   读这本书时,我观看了樊登读书的节目——对话《身体从未忘记》作者,摘录了节目中的一些话语,与大家分享:
   人类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是从苦难来的,关键是你不要被苦难卡住,要把它变成结去化解。
   最好的挫折教育是好好去爱你的孩子,克服挫折的核心力量是他有感觉被支持被爱。
   所谓叛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技能赶不上孩子的成长,家长要成长,要倾听孩子的需求,成为孩子的筑梦人。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犯错。
   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教育学生如何管理情绪,如何与人交往。不要把学生的问题当作惩罚他的理由,而是帮助他的理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3

帖子

20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6
发表于 2022-6-20 15: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选择
这是斯蒂芬柯维先生在79岁高龄写就的巅峰之作,也是他最后一本著作。如果不是骑车摔倒,我也十分相信他"有最佳的作品还在未来"。因为在这位耄耋老人的眼中,没有什么矛盾不能被化解,没有什么关系不能被改善,也没有什么苦难不能被承受。只要活着,就"活在高潮",永远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始终用热情、微笑和勇敢去面对生活,解决问题,用第3选择的思维模式去正面积极的给予、付出和贡献。这是他充满使命感的人生信条,也是他终其一生的坚守。非常令人佩服和感动。

而柯维先生用一生践行的第3选择理论,其精髓其实与马斯洛需求层次金字塔类似,有某种递进和共生关系。最基础的第一层级就是"我看到自己",是自己认识到:我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是我改变不了周围的人和发生的事,"但我有能力决定如何思考、如何感受以及如何采取措施"。而这,就是冰山理论中隐藏在水下,深不可测却又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的思维方式。如果这部分已然被固化,第3选择便如同镜中花水中月,只是曾经在你的思想里构建的空中楼阁而已。所以懂得并实践积极心理学的ABC理论其实是第3选择的基础。就如同人只有在生存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才能谈安全、情感、尊重⋯⋯

"第3选择需要你认清自我,在挑衅和愤怒之间,我可以有权利决定自我,选择自己想要的自我"。而当你从"奴隶心态转化为自主心态"时,你自然可以看到他人,这就是第二层级"我看到你",学会认同他人的个性,欣赏、尊重、包容个体的差异,体会同理心带来的智慧和平静。这就是自我丰盈、充实、温暖的基础上,你有能力给到他人力量。

而当你面对问题时,使用"发言权杖"沟通法,做一个同理心的耐心倾听者,"把防御性的负能量化为创造性的正能量便是第三层级"我找到你"的关键。

对于第四层级"我与你协同",便是一种双赢的思路。这其中需要创造力或者创新去推动协同,也是想办法解决问题、消除矛盾、化解纠纷的利器。

所以我理解的第3选择思维模式,一是积极的心态,二是同理心,三是非暴力沟通,四是双赢格局。每一个层次都离不开自己对待人和事的看法和感受,离不开自我调整与改变,离不开生活的智慧与从容。而这一切,似乎没有捷径,唯有多读一些书,多看一点世界,再多经历一些事,才能真正与自己和解、与关系自洽,才能在生命里点燃微光,照亮前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7

帖子

20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0
发表于 2022-6-20 16: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出思维泥潭》有感


       初次看到这本书,就被这本书的题目所吸引,走出思维的泥潭。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当你长时间不得法,以至于在坏的情绪中循环而找不到出口,我想这本书会带给你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所处的情境,走出原来的思维模式,说不定会有别样的风景。
      本书的作者是罗伯塔.乃斯,这是一本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开卷有益的宝藏书,每一个期望提升工作能力、改善社交状态、稳固亲情纽带的人都能从中获得裨益。你有没有被“认知框架”蒙住双眼的时候?这本书介绍了“泥潭之猪”(Pig In MuD)六部创新法,不仅让我们意识到那些刻板的认知框架,还给出了创新思维的训练模式。用对了方法,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创造力,为美好生活增砖添瓦。本书可以让你通过有效且简单的训练来改变多年形成的几乎已经固化的思维模式,从而让你能有更富有洞察力和创新力的方式方法去面对和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首先,理解并克服创新的障碍。认知框架几乎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我们的所见所想,并且能够影响创新。首先,认知框架不是永恒的,它会随着时间和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对创新是有利的。第二,打破它会激起激烈的情绪波动。这对创新是不利的
       其次,要学会跳出框架,解放自己的思想。提高对当前认知框架的认识,考虑当前认知框架的结果,设计一个新的认知框架,考虑新认知框架的结果,包括利和蔽两个方面。这些有助于我们发现那些隐藏的概念。隐喻是认知框架在语言中传递的要素,几乎像认知框架一样无处不在,影响也无处不在。
       对于创造力来说,幸运的是,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隐喻随心所欲地改变认知框架。生活中很少有什么能比阅读更能拓展思维。经常广泛地阅读可以让你接触到更多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拓宽视角、缩小视角、反向思维、重新组织与重新排列都迫使你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会是你跳出熟悉的决策框架和模式,让你自由地进入新的想法空间。通过不断的训练,是可以打破习惯性思维的泥潭的。创新产生的第一步,或许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承认人类思维的局限性。跳出认知框架需要集体的意志来认识到边界,并找到创造性的替代方案。请重新找回蹒跚学步时的内心世界,重新点燃你的好奇心,追逐梦想,提出最大胆的问题。
         我们经常会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产生无力感,仿佛生活在流水线上,按照既定的模式运作,不会出错,却也没有惊喜。法国诗人弗朗西斯.瑾热说:"不会再生的石头是自然界中唯一永远死亡的东西。“一成不变不会是生活的最优解,创新不只存在于科学创造中,它也是普通人生活中不一样的可能性。那我们如何在生活乃至科学研究中如何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呢?“泥潭之猪”(Pig In MuD)----这个拥有着特别名字的创新工具箱将引导你,逐步找到打开创新之门的钥匙。而你需要做的,仅仅只是按照书中提示来一步步的完成。      第一步,在兴趣、观察和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正确的问题并将它表述出来;      第二步,通过辨认认知框架,并且寻找可替代的框架;      第三步,迭代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      第四步,需要借助冥想,进行充分酝酿;      第五步,融合一个你的最好的想法到常规科学的过程中;      最后一步,传播你的创新发现。      那么,抓到这只泥潭中的猪,是否就意味着已经掌握持续创新的方法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创新思维技能还必须能够与日常的科学思维过程结合起来方能奏效,你仍然需要按照本书每一章节给出的方法,进行不断的思维训练——毕竟,科学是一片充满了谨慎与创造的奇幻森林,这片森林曾经并且正在铸就人类历史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繁荣与辉煌,唯有深入这片森林,方能一探究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7

帖子

20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0
发表于 2022-6-20 16: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幸福,触手可及

--《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读后感

       幸福就在你⾝边,幸福是⼀种有意义的快乐。“有意义的快乐”离不开⽬标与创造,当我们为⽣活设定积极的⽬标,勤于创造⽽⾮消耗时,我们就能在向⽬标前进的过程中体验到⼀种温暖⽽持久的幸福。当然,⽣活不总是阳光灿烂的,⼀定有挫折、痛苦,我们该如何控制负⾯情绪,享受有意义的快乐呢?第⼀是⾔施——积极的表达和交流可以让⼈产⽣⼼花怒放的感受。第⼆是⾝施——⿎掌、拥抱、击掌、运动、闻⾹味等会使⼈产⽣幸福感。第三是眼施——幸福需要我们有⼀双慧眼,去关注、发现⽣活中的美,去表达、传递我们的爱。第四是颜施——经常⾯带微笑。第五是⼼施——⽤⼼感受。

        幸福是可以⽤钱“买”的。第⼀,花钱买时间,避免在⼀些重复琐碎的事情上亲⼒亲为,⽐如家务、购物等。⼀年给⾃⼰安排⼀两个悠闲的假期及时休息、充电感受⽣活乐趣,不要把多出的时间都⽤来宅在家⾥玩电脑、追剧,要舍得花时间和“正确”的⼈(亲⼈、朋友、⽼师、贵⼈等)待在⼀起。第⼆,花钱买体验。⼼情烦躁、情趣不好时,旅游、听⾳乐、看电影等娱乐体验可以带来幸福感。第三,花钱建⽴友好的社会关系。密切关注他⼈的幸福,把闲钱花在别⼈⾝上(聚餐、送礼物、做慈善等),⽐把闲钱花在⾃⼰⾝上更带来幸福感。

       积极的⼒量可以拯救“不开⼼”。乐观能让免疫系统更强健;乐观能使⼈维持良好的健康习惯;乐观的⼈拥有更多的社会⽀持;乐观的⼈离“好事”更近。当然阿Q精神不是乐观主义,乐观也不是成功的保障,要获得成功和幸福,还需要脚踏实地提升⾃⾝实⼒,并不懈地向⽬标奋进,做⼀个⾏动的乐观主义者。

       如何过有效率的⼈⽣?⼀、聆听⼼灵的呼唤——发现热情,找到让⾃⼰激动和兴奋的事;创造价值,做别⼈做不了的事;找到归属,回馈社会以幸福。⼆、寻找⼯作的乐趣——“也许在⼯作中滋⽣的问题并不是⼲扰或侵犯,⽽是⼀种让你得到真正智慧的邀请。”(⼼灵导师和作家迈克尔·卡罗尔)“也许有⼈花钱请你去做你⾃⼰”。“做⾃⼰“不等于任性,需克服困难、接受挑战提升⾃⼰的格局和能⼒。三、⾃信的⼈更快乐。做成事业的⼈⼀定是把⾃⼰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在承认弱点的同时,发扬⾃⼰的优点。四、福流:⼀种奇妙的体验——保持专念,专注地感受当下;善⽤闲暇:培养⾄少⼀个兴趣爱好,给⼼灵打造⼀处静谧之地,亲近⾃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五、拥抱⽣活,不惧改变。思想家斯宾塞·约翰逊曾说:“世界上唯⼀不变的是变化本⾝。”六、在不确定的时代,更要创造未来。既然⼈不能预测未来,那⼈就要敬畏未来,“上善若⽔”,像⽔⼀样迎接变化,适应变化,创造变化。

     如何成为受欢迎的⼈?良好的关系能让⼈们维持快乐和健康。怎样讨⼈喜欢呢?⾸先,多去接触别⼈,积极主动地与⼈交往。其次,把⾃⼰变成⼤家都离不开的、经常要和你打交道的⼈。最后,拓宽社交范围。沟通是有技巧的——信任:维护我们的社会资本。如何做才能让⾃⼰成为⼀个值得信任的⼈呢?尊重事实;保持⾏为前后⼀致;⾏事可靠;理性地做出选择和决定;多为他⼈着想;对他⼈敞开⼼扉。感恩:回馈⽐回报更重要。如何培养感恩之⼼呢?经常记录值得感恩的事情;使⽤正确的语⾔表达;回忆帮助过我们的⼈,以及周围⼈的善良、道德、崇⾼之举;写感恩信或打感恩电话;和拥有积极⼼态的⼈待在⼀起;养成回馈社会的习惯。仁爱:从“适者⽣存”到“仁者⽣存”;宽恕:抱持“如他⼈之⼼”。

       ⽣活不是偶像剧。婚姻伴侣怎么选?嫁⼀个好⼈!⾦钱并⾮婚姻的“特效药”,“亲和性”强的⼈才是适合与你结婚的⼈。维持幸福的婚姻关系,最重要的是双⽅的情感交流,是体贴、宽容、同情、⽀持,是以积极、感恩的⼼态来尊重、欣赏对⽅。

       为孩⼦注⼊王者基因。别⽤表扬“绑架”孩⼦,可以表扬孩⼦努⼒⽤功,但不要夸奖孩⼦聪明。培养孩⼦成长型思维的⽅法:⾸先,多⿎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其次,乐观⾯对失败。最后,在孩⼦⾯前适当“⽰弱”。如何培养和增强孩⼦的⾃控⼒呢?第⼀,⽴志。“⼼学”宗师王阳明曾感叹道:“志不⽴,天下⽆可成之事。第⼆,及时休整,为⾝⼼蓄能。第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主席说“欲⽂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第四,挑战⾃⼰,做不擅长的事。第五,远离诱惑,弱化情绪反应。少见、不见,不念,不想,就能提⾼专注⼒。

       感受知识之乐。知识是⼀种体验。知识存在于⾏为中,表现在⾝体上,蕴藏在体验⾥。正如叶圣陶先⽣提到的“⽣活即教育”“教学做合⼀”,让知识“动”起来!培养孩⼦的想象⼒,呵护孩⼦的好奇⼼,因材施教,让每⼀个孩⼦都能健康成长。教育的最终⽬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是为了幸福,保持积极、阳光、美好、善良的⼼态与他⼈友好交往,活出⼼花怒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

帖子

11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3
发表于 2022-6-20 17: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琛 于 2022-6-20 17:12 编辑

《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有感  

  曾经看过一句话,“人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擦伤。”
  上个月看了《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感触更加深刻。我们穷极一生所追求的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幸福是我们的一种生活状态,也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甚至可以度量的,有很多的科学方法。幸福的时候,有四种神经化学递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的话就开心不起来。分别是多巴胺、催产素、血清素、内啡肽,他们对我们的身心状态的愉悦感受特别重要。你的看法,是你看待事物的能力,而不是那个事本身,那个事本身并不带有什么独特的性质。 的确,生活中其实幸福很简单,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过于物质化的定义为人们所累,幸福变了味,关注内心的真实感受才是幸福的来源,我们是否需要那么多的东西呢,有了是否我们就真的幸福了?还是又被另一种东西所累,又开始追寻? 消极情绪,悲观情绪,愤怒情绪,不好的情绪都是保护机制是有必要的。杏仁核在鼻子后面,当愤怒时可以深呼吸和闻香味。 攀比心理。以自身的短处和别人长处对比,局部和全局的差别。 行为和思维是互通的,性格难改,但行为习惯可以改变。有几个点值得再次提及:
  一、积极心理对幸福会有新的定义,而且是有意义的快乐。平时的快乐建立在自我的满足上,不论是金钱、奖励,还是成就感,我的快乐似乎不具备有意义。这是我在往后的日子里要练习的关卡。从樊登老师和作者的对话中,我感觉有意义的快乐,不仅是对自我有意义,还有对周边的人有意义。让我的积极向上可以影响到周围的人。多维度的来赋予和诠释幸福。
  二、有一个能立马奏效的体验幸福的方式是闻香。这个是很特别的收获。平时有个习惯,睡前喷一个自己喜欢的香水,或者点上一个香薰蜡烛,闻到它的味道,一瞬间觉得神清气爽,听完这本书,便知道这也是一种幸福的理论基础。
  三、多巴胺不需要太多,偶尔的小别,可以再次调动它。这种需求不需要时时刻刻、长长久久。通过陪伴、肢体接触、主动拥抱5分钟等方式可以不断生产,可以让亲密关系更加持久,让我和家人的亲密关系更加亲密。
  四、审美、想象力和同理心是培养孩子未来的王者基因,不要期待孩子能拥有多么伟大成功的能力,至少可以让他在未来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当一个称职的“导游”,让孩子可以活出属于他自己的天赋,让他活出属于他自己的人生。
  书中作者提到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发现,人们喜欢一件事情,和渴望一件事情,是完全不同的神经通道。我们以前老以为,我喜欢的是我渴望的。渴望就是我们喜欢、追求一件事情,往往它不一定是我们生活中间需要的。比如有很多钱,其实不一定真正需要,而是欲望。而人真正需要的是感情,是健康、愉悦、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程度的社会认可,这是很重要的,这才是每个人真正的需要。
  活好当下,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幸福其实每天都与我们相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3

帖子

35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1
发表于 2022-6-21 15: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学期我读了本·沙哈尔的《幸福的方法》,文中中通过大量数据研究显示:经历车祸截肢的人,大概一年时间,这个人的幸福感会回到跟之前一样,而一个中大奖的人,平均一个月时间这个人的幸福感会回到跟之前一样。这项研究证明幸福与状态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就像人的肌肉一样是可以被锻炼的所以,当我们能锻炼出自己幸福的能力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加幸福。幸福不来自于自己的财富,地位甚至不来自于健康,真正的幸福的来源是在于,你在追求这些东西的同时,还能随时感受到快乐。书中指出幸福有四个象限:现在幸福,现在不幸,未来幸福,未来不幸,它们对应着不同类型的人生,第一种,现在幸福,未来不幸福。这属于及时行乐型,比如一些不良习惯,今后会对身体带来不良影响。第二类,现在未来不幸,未来也不幸。这属于无助型,心理学有个名称叫习得性无助,非洲人驯大象,在它很小的时候把一根棍子插在地上,挣脱了一个星期后,就不再挣扎,因为它党得这就是命运,挣脱不了,从至就算它长得那么高大,有能力挣脱它也不去挣脱。第三种,现在不幸,未来幸福,叫忍辱负重型,这类人常会说:等我将来有钱了,有房了,我就幸福了,但实际上这些物质所能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是很短暂的,并不能解决人生中的烦恼。第四类:现在幸福,未来也幸福,这才是真正的幸福,安在当下,享受当下,吃饭时认真吃饭,享受食物冲击味蕾的感觉。工作时认真工作,享受工作带来的快乐,我们的人生国标可能是到达山顶时的快乐,但是在这个路途中,我们更应该随时享受其中的快乐,上山是快乐,下山也是快乐。当你能够感受到每一步的快乐的时候,你的人生所积下来的全是快乐的相册,而不是痛苦的回忆。这就是幸福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4

帖子

17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6
发表于 2022-6-21 16: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读《正面教育》
最近我又读了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是因为我不仅是一位老师,还是一位家长。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 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劢,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
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千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自我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我家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在这种赞扬下,我家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这正是我家孩子为什么没有主见,害怕拒绝别人的原因。
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4

帖子

17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6
发表于 2022-6-21 16:4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读《孩子的品格》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我一直在思考要怎么样才能够教育好我的孩子,让他聪明、善良、有智慧、能干、皮实、温柔善解人意,做个有用的人。毕竟我可是养育着这个世界未来的主人翁、早晨八九点的太阳,可千万不能砸在我手中。
未来是科技的年代,看到现在很多工作岗位都被机器和电脑取代,将来的ai会比我们还要厉害,我不禁陷入沉思,我要究竟怎么培养我的孩子才能成为时代的、科技的弄潮儿,而不是被科技取代呢?
直到我看到了清华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院长兼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与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学习中心副主任闫伟写的《孩子的品格 写给父母的积极心理学》,我明白了孩子的积极的品格才是最重要的培育孩子的抓手,具体可以从这7个方面入手:情绪力——接纳、理解和管理自身的情绪;抗逆力——坚韧,心怀目标不放弃;自控力——自律、自洽,不惧诱惑;天赋优势懂得欣赏自己,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专注力——全情投入,获得巅峰体验;善良,懂得感恩,赢得他的人的信赖与支持。这些优秀的品格最终将造就孩子的创造力,生命力和同理心,让孩子从容应对未来的竞争和机遇。
这是一本即难读又好读的书,难读是因为有很多的专业术语,拥有很多干货,有很多的知识点,需要好好吸收。好读是因为解释很到位而且故事很精彩。书里有一个我最喜欢的小故事,那是彭凯平从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后毕业后,申请求职的时候,因为美国心理学专业名校全部收紧了编制,他发出的16封求职信,迟迟没有收到回复,在内心被焦虑和不安充斥的时候,仍对自己充满了希望,保持了积极的态度,最终等到了16份求职申请100%通过的回复。多年过去,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的心理学负责人聊起他的求职的经历时,他们说因为彭凯平教授的观积极和朝气蓬勃,让他们印象深刻,更愿意和他成为同事。
岁月漫长能拥有稳定的情绪,能够很好地驾驭情绪的能力,也是一个人幸福的能力啊。
也许在孩子成才之前,我们更应该追求成就他美好的品格,也许在教育之前,我们更应该给孩子多一些爱的浇灌,让爱和关系先行,让品格先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5

帖子

21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3
发表于 2022-6-22 0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幸福课——《身体从未忘记》
  前几天在樊登读书会上听了一本书《身体从未忘记》,感觉受益匪浅听这本书之前,看到标题:身体从未忘记,我开始猜测书的内容:
这本书是不是与人们过往的不愉快经历或者心理阴影有关。果不其然,推荐语部分这样写到----我们对心理创伤存在太多误解:时间并不会治愈一切,我们的身体会记住创伤。童年时期受过的忽视或虐待,会在心理和生理层面影响我们的一生。那些困在过去的人,他们并非不想走出来,而是走不出来,因为创伤改变了他们的大脑……
看到这些文字时,我真的很期待读下去。既然身体有记忆,所经历过的心理创伤要伴随我们一生中的很长时间,挥之不去,那么书中人是否有好的建议可以帮帮受过创伤的人呢?于是,我带着疑问读书了。
  "创伤并不遥远,或许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同学、朋友、亲人,乃至我们自己身上。它们中的某些会随着时间流逝掉,而有些却被烙进了大脑和身体里。"上面这段文字,相信大家都赞同。在过往的岁月里,谁或多或少没有点心理创伤呢?绝大多数日常经验会被遗忘,但是我们对于侮辱和伤害的记忆最深,肾上腺素帮助我们对付潜在的威胁,把事件的所有细节都刻在我们的大脑中。但是,如果我们面对的是恐怖---特别是无法逃脱的恐怖,肾上腺素系统会不堪重负,最终崩溃。结果,创伤性经验的印记和体验无法如同叙事性记忆那样组织得前后一致、合乎逻辑,而是以碎片化的感知和情绪痕迹体现:例如图像、声音、感觉。
  那么对于这种伤害,我们可以如何治疗呢,书中也给出了答案,总结起来最简单易行的几点就是:
  1.我们可以选择专业的治疗师。
  2.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要重新认识自己,多给自己心理暗示,让自己积极阳光起来。
  3.多和周围的亲朋好友交流,善于借力,让别人帮自己打开心中的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26 10:46 , Processed in 0.0968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