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郭振洲

2021下半年机场北郡教师专业阅读

  [复制链接]

5

主题

50

帖子

2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4
发表于 2021-12-9 13: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为我们青年教师打开了一扇智慧的窗户。我边读边反思自己,从中受益匪浅。
      在近四年的实际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工作中,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如吴非先生所说的要做到“二者一家”,即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教育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在阅读中,我明白了“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下面就以下几点谈一谈我我的阅读体会。
      一、“做个有胸襟的教师”。只有教师胸襟辽阔,她的学生才会大气,才能顶天立地。我们为了我们的学生,让我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因为教育者的胸襟,是学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教师胸怀博大,他的学生才能面朝大海,才能仰望星空。的确,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方法。
      二、“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在教学中,我很容易“急”,有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每上完一节课,都很希望所有的学生能接受传授给他们的知识,都能独立、正确地完成作业,但往往是事与愿违。于是我就会觉得是他们不够认真和努力。现在想想,就连我自己对任何事情也会有自己的思考,甚至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更何况是学生呢?因此,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在于有耐心。作为教育者,要有种树人的耐心,在平静中等待。
      三、“作业评价未必要用统一标准”。在坚持一碗水端平的教育原则下,我们还应个别对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亮点,不要以某一标准去评价,断定一个人的成败,这样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我们要以同样的眼光对待每个学生。
      四、关注学生的点滴事 。我们常说,教育无小事,我们也都懂得要心里装着学生,但对学生的关注角度不同,对事件的考量不同,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对学生的爱也会显得不同。作为老师,我们不能溺爱、纵容学生,也不能过于严苛。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身处地地思考学生的真正需求,真正做到——“心里装着学生”。 要想心中有学生,首先眼中要有学生。有时间了多和学生交流,听听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他们偶尔快乐的感受。有时候常常想,如果我有时间,我一定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说个够,听他们说话,了解他们。
      五、关注教师自己的点滴事 。为了让孩子有更大的发展,我们自己就要不断学习和发展,不断提升自己修养;钻研业务、学无止境、追求发展和进步;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把给学生的要求也给自己一份。吴非先生认为,相对于专业、业务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品德、素质的提高。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努力学习,我们自己首先就不能怠惰,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大方得体,我们自己首先就得大方得体。
     书中的故事还有很多,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作为青年教师,我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6

帖子

33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8
发表于 2021-12-9 16: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本平淡而又真挚的书,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却让从事教育的我重拾了教育的激情,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
主人公雷夫·艾斯奎斯老师在洛杉矶一个充斥着贫穷与暴力的地区的小学——霍巴特大道小学里任教,教育着一群又穷又淘气的孩子,很多孩子的家庭都有问题,他们的母语甚至都不是英语,但是,雷夫老师用他的教育激情、教育理念,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使他们步入成功,终生受益。“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是——无限”,一间教室的容量,从空间上来讲一定是有限的,但从它所创造的价值上来讲,是无限的。雷夫在他的第56号教室中创造的价值就是无限的,因为这里每天都在上演成功、喜悦,并诞生着奇迹。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我们看到了太多太多的可能性。从雷夫老师的教学中,我看到了几点切实有用的经验:
  1、以信任取代恐惧。
为人父母、师长的我们,总会忍不住对孩子发火,往往也气的很有理由。然而,孩子的世界有许多我们不理解的内容,这种时候我们不应该感到生气和沮丧。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拥有我们的信任会让孩子感到自豪,他们不想失去这份信任。同时我们也要反求诸己,维持向他们要求这份信任的资格。
 2.做孩子的榜样
雷夫老师说:“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犹如培育树木,一切皆由种子开始。孩子的心灵是一片广袤的土地,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则是播种培育的过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学生做到的事,自己首先要做到。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我们的工作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要时时刻刻做学生的榜样,需要时时提高警惕,我们的一举一动在潜移默化着影响孩子,我们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3.失败是好事
雷夫老师善于反思,善于接受意见,对于孩子们来说失败是好事。雷夫老师能接受女儿对自己的批判,及时改变了自己的课堂,把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我们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也应该警醒。孩子们都还小,他们的所见所知都是有限的,在面对一件事或者一个问题,可能会错误百出,没有关系,学习正是从不断地失败和错误中汲取经验的过程。面对失败和错误,我们应该保持正确的心态,在孩子们不断的失败过程中,帮他们及时的纠正方向,及时鼓励,让孩子们有足够的勇气前进。
4.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疲的一项活动。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的基础。雷夫在书中提到:“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乐于阅读的孩子能和身旁的世界产生联系,最后具备超越现阶段想象范围的思考能力。他们会在角色、情境和自我之间建立联系,并且把它当做决定时的参考。
雷夫老师为了提高班上学生的阅读,他做了很多:指导孩子进行阅读;善用学校图书馆;引导不会阅读的学生;挑选适合孩子阅读的文学作品;让孩子们透过阅读来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
雷夫老师做的太多太多了,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太多太多了,他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特立独行而又别出心裁的创意使我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有差异性的,我们不能用等同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作为教育者,我们更要有足够的耐心,沉住气,去等待孩子的成长,耐心等待也是一种智慧,因为教育蕴含着无限的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67

帖子

47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71
发表于 2021-12-9 17: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燃热情 勇于向前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多数人们出于情感的原因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他们深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程。但是,我们看到了因为教学上的种种要求常常使得许多教师感到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心教学。在《教学勇气》中,帕尔默带领教师们,为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
      我们发现优秀的教师尽管尽管表现形式不一,但他们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这样的人是拥有教学勇气的,但勇气是来自哪呢?帕尔默用文字告诉了我们:“优秀教学不能被降格为技术,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
      一、教学勇气源自对恐惧的直面
     承认自己的恐惧是接近勇气的第一步。恐惧无处不在,教师恐惧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恐惧老师的问题太难等等,帕尔默说到“走进教室,恐惧在那里,我直觉得陷入恐惧恶浪中;我问个问题,而我的学生像石头一样保持沉默—恐惧在那里,好像我逼他们去背叛他们的朋友。”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惧,如果我们变得冷漠,变得麻木,变得无视,我们以厚重的盔甲保护起自己,我们其实是怯懦的,因为我们选择了逃避。只有直面恐惧,承认我们害怕,才开始推动我们学习与思考。所有伟大的精神传统都起源于这样的努力:克服恐惧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恐惧不会消失,我们只能消除它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而学习是唯一途径。在书的第六章帕尔默阐述到,只有学习能令你的思维永不枯竭,永不孤立,永不受折磨,永不恐惧或怀疑,也永不会起后悔的念头。学习这东西最适合你。
      二、教学勇气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完整
      在前言,作者提出了一个看似平常却意味深长的问题:“教导自己认识自我”。他提出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困惑和问题,摆脱的唯一途径是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对学科认识不足;第二是对学生认识不足;第三是对自我认识不足。其中第三个原因是最根本的。第三个原因是最根本原因的理由是:就优秀的教学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学生和学科同样重要。而且认识学生和学科主要依赖于关于自我的认识。当我们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们的学生是谁,也不能懂得自己所教的学科。学科和学生都远离了自我的本真。
      所以,教师需要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景观,这是解决教师灵魂孤独和分离问题的根本方法。具体来说,解决教师灵魂的孤独和分离问题,进行教育改革,需要探讨教育是什么、如何做和为什么做好的三个问题。但这三个问题的根源是关于教师自我的追问,清晰认识教学的自我内部景观。教学的自我内部景观有三种渠道可以把握:智能的、情感的和精神的。
      “教师自身的内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是《教学勇气》一书的核心问题,帕尔默博士执著于“谁”的问题,这是探究教育改革问题中少人踏足的小径,他充满勇气坚持啃这块硬骨头,希望提高我们自己的幸福感,更充满信念地为学生服务。帕尔默博士提出的内在心灵互动方式能帮助教师联结我们的学生并且赋予正能量,以抵制损害真正教学的威胁。重拾心灵,拥有完整的心灵向他人敞开。
      希望在读完这本教学勇气你也能拥有教学勇气,成为教育的勇士,勇敢地跋涉在教育的长途中,以一颗炙热的心灵唤醒一群渴望知识的心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76

帖子

39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91
发表于 2021-12-10 08: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传》读后感
利用几日的闲暇,我读了鲍鹏山的作品《孔子传》,书中罗列了很多的历史人物,读起来常常念及年少读书时的一些心境,感慨那“逝者如斯夫”的时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短短三十八个字,概括了孔子的一生,有人说这是历史上最短的一篇自传,但是,这何尝不是每一个中国人心向往之的完美人生!
孔子是一位好老师,他“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这次阅读,他对子路的教育方法尤其值得我们反复地揣摩,认真的学习。
子路是跟随孔子时间最长的学生之一,四十多年来,忠心耿耿,孔子周游列国,子路一直跟随在身边,即是学生,又是保镖,他只比孔子小九岁,实际上,二人的关系亦师亦友,颜回死后,子路更是孔子心中最重要的人。
但即便是这样,在《论语》中,孔子对于子路几乎全是批评,甚至是打击,而且是无情打击。
这和子路好逞勇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子路就像现在班上的某些男生,血气方刚,满身的力气无处发泄,需要给他指出一个挥洒汗水的正确方向,方能帮助他安静下来。
对子路最初的印象,还停留在高中时学习的那篇文言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率尔而对曰",与之对应的是,"夫子哂之”,子路冒冒失失的回答孔子的问题,孔子听了仅仅是微微一笑。老师的这种反应,对子路来说,未免是有些失望的。他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勇敢,但是孔子自始至终对“勇”保持了高度警惕。
子路问孔子:“君子是不是最崇尚勇啊?”这实际上就是问老师要表扬,可是孔子就偏不表扬,他提醒子路:勇是危险品。在人生旅程中,要多带 “义”。
孔子为什么老是打击子路呢?实际上,孔子是爱惜他,希望他有所改变,摧刚为柔,从而能在当时的乱世之中容身,这是孔子对子路的爱啊,当然,子路是有优点的,老师也想夸他,但是他经不起表扬,一表扬就骄傲。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子路最大的一次表扬。有一天,孔子说:“我的道行不通了,我乘上小木筏漂流到海外去,到时能跟随我的,可能只有仲由了吧?”子路一听,高兴的很,因为这对他来说是很高的道德褒奖,子路有点沾沾自喜,他高兴的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孔子一看,得赶紧让他好好冷静一番,于是毫不客气的又说:“仲由啊,太好勇了,也就这超过了我,但其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
还有一次,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同穿着狐貉皮袍子的人在一起站着,而不觉得羞惭的人,大概只有仲由吧?又不嫉妒又不贪,他凭这点儿就会好。”受到老师的夸奖,子路马上得意起来了。见到这种情况,孔子马上收拾他:“又不嫉妒又不贪,光凭这点儿哪会好?”子路又蔫儿了。
孔子的教育方法是循循善诱,因人施教,他对子路的教育,每每读到,都会令人禁不住会心一笑。是的,学生性格不同,教育方法自然也是千差万别。现在的孩子们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作为一名老师,更应该对他们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才能使孩子们更加全面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49

帖子

19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2
发表于 2021-12-10 09: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哲学》读书感悟
  这段时间天读了《教育哲学》,这本书的逻辑性是很强的,从什么是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的历史,从人生与教育,知识与教育,理性与教育,自由与教育,民主与教育,公正与教育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其实,我也不是很明白里面讲的东西,主要的体会就是:教育哲学是个力量学科,研究人的发展问题,比如人生:书中讲了很多的人生观,宗教人,自然人,社会人,理性人等,可以讲是用哲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的问题,用教育来扩展哲学的界限。记得最早的时候教育学是从哲学中分出的一门学科。康德最早在大学里讲授这门课,随后赫尔巴特在大学里教授教育学。
  (1)缩短师生距离,建立自信心。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在体育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度及时间。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主动在体育课堂主动提问胆怯的学生,缩短与他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为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创造条件。      (2)给予学生安全感,培养自信心。绝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为了使学生主动地、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首先使学生从心理上感到是安全的,回答问题不论对错,都不会影响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回答错误时不会受到批评与嘲笑,那么,即使没把握回答的问题,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参与,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其创造性也会大大增强了。       (3)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巩固自信心。
  教育与人生,教育可以提高人生的境界,可以从一般接受很好教育的人都有很好的素质和宽广的胸怀。接受过教育的人遇事冷静,沉着,认真地思考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而没有接受很好教育的人会遇事冲动或盲从,他们更容易被感情所辖制。由此定义可知,教育哲学涵盖的层面十分广阔。在《教育哲学》这本书中,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的品味、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53

帖子

24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9
发表于 2021-12-10 09: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我分享的教育专著是《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书中作者以“建议”的新颖形式,真诚地与读者谈心,使人听起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
阅读完此书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请相信一切孩子都能被教育好
在苏霍姆林斯基领导的巴甫雷什中学中形成这样一个观念“相信一切的孩子都能被教育好”,不管多么调皮捣蛋的学生,身上总会有闪光点,如果我们把握好,这将是学生进步的起点。这点让我感触很深,当我给3年级学生上课时,有这样一名学生,上课铃声响起,他还要趴在地上看七星瓢虫,经常与周围的学生窃窃私语,上课也总是站不好队,是让我非常头疼的学生,他课上的“活跃”让我慢慢关注了他,但在接触中我发现,他虽然课上调皮,但是课下每次和老师见面都会热情打招呼,有时还会积极帮我拿体育器材,原来他的内心是那么的炙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要使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使学生的心灵变得温存、善良,于是,在一次体育课上,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赞扬了他的热情与助人为乐,虽然他表面上表现的满不在乎,但是我发现这节体育课,他的表现比以往都要好,在以后的体育课上,当他有一点点微小的进步,我就立马表扬他“今天你的站姿特别像一名军人”“刚刚你的动作做得真标准”,慢慢的,他就有了变化,能够听到我的指令了,也能像大家一样开始认真上课。

2.教师要学会用幽默感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碰到生气的事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我们教师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一个消除激动和气愤的方法--幽默。他这样说道:如果你具有幽默感,那么,最紧张,有时能引起很长时间气愤的局面就可以得到缓和。比如,有一次我在上课的时候,有两名学生一直在后面窃窃私语,偶尔发出阵阵的笑声,我不由的停了下来,和气的说:“今天这两名同学一定是遇到了很开心的事情,要不要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啊?”这时候其他同学也都投来了目光,他俩涨红了脸说“没有,没有”。他俩上课说话无疑干扰了教学,如果停下来狠批一顿,更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会让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隔阂,而这妥帖自然,不事雕琢的三言两语,既风趣幽默,还起到委婉含蓄的批评效果。
事实上,作为一名教师,很少会有人不爱自己的学生,但是在教育学生时,尽管有时付出很多心血,可他们并不领情,甚至常常事与愿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把他们当做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而且一点都不比大人少。教师只有关怀学生人格尊严时,我们的教导才能称之为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76

帖子

2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0
发表于 2021-12-10 11: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要快乐,先要培养正当有益的爱好。好学是一种爱好,好学更是一种素质,好学才能有所成就。而且,好学才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读书不仅仅是长知识,它还能够让我们度过一些无聊寂寞的时光。很多快乐都需要他人在场,有一种快乐却不需要,只要有书就行,那就是读书!所以好学之人,等于给自己找到一条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快乐之道。”这段激励人读书、好学的文字出自鲍鹏山老师的《孔子传》一书。这段话告诉我,要想时时刻刻快乐,就要坚持天天读书,做一个好学之人。这一点我要向孔子学习,他老人家最好学。好学,给他带来了随时随地的快乐。尽管他学识渊博,仍不断完善自己,在他二十岁时,就成了“六艺”专家,成为国家最需要的人才了。孔子以他的学问,获得了人们的尊重。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受人尊敬,一定是有原因的;一个人受人尊敬,一定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一
个人受人尊敬,一定有让别人尊敬的理由。孔子本来一无所有,到二十岁时,就得到国君的认可,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通过自己努力达到的学问的水准。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都这么好学,我有什么理由不去读书,不去学习呢?
孔子的好学还体现在他的“实事求是”,这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他老人家尽管已经很优秀了,但仍然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并没有觉得不知道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遇到问题时,应该向孔子学习,不要不懂装懂,要及时地向有经验的老师提出自己不清楚的地方,给自己解惑。不要为了所谓的面子,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耽误所有。
孔子不愧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指出的许多做人的道理,也正是我所要学习的地方,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印象最深的就是“损之又损之道”。他告诉我们,人生要学会做减法。我们总是想着往我们的人生中填充什么,务求填满,做加法;实际上人生更重要的是做减法。一个完满的人生,幸福的人生,不是看你有了什么,更多的是看你没有了什么?一个人有了钱就幸福吗?有了权就幸福吗?
这些东西有了未必就幸福。如果除去我们内心的“浮躁、焦虑、贪欲、嗔怪,蝇头小利”,我们的内心达到一种平静,那就是真幸福。因此,接下来的日子,我要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不再那么冲动、浮躁。要想改变这一点,唯有读书。读书,使人归于宁静和淡泊,体现出生命的价值,所以我要坚持读书。
最近,我过得很快乐,也很充实,那是因为读了《孔子传》这本书。如果不是读它,我怎能从这本书当中重新认识了孔子,了解了孔子,并读懂了孔子。如果不是读书,我怎能知道是孔子给我们传下来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他对学生能耐心诱导,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确实收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作为老师,我觉得我们应该善于引导我们的学生发现他们的兴趣,并积极培养,才能树立学习的自觉性,从而产生学习的热情,以至学而不厌。如果不是读这本书,我怎么能知道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孜孜以求,不耻下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54

帖子

2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2
发表于 2021-12-10 12: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从中选出这几个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一、教师,珍惜儿童对你的信任
教师面对的是儿童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融洽的,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看学生,使他们感觉到你对他是公平的,信任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贵之处,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学生做好的大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在学生做的不好的时候,我们更要关心和指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使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不要加以指责,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很脆弱的地方,孩子也是一样。其实他们也很痛苦,作为教师就是要时刻给他们启发和鼓舞,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有自豪感和尊严感。
二、教学相长,取长补短
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级里学生可以学到许多东西。
练习本就是学生习惯养成的一面镜子,也反映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对于新教师而言,学生习惯的养成是今后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要时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更省力更有效。
要对同事们的经验加以研究和观察,并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学习优秀经验,并不是把个别的方法和方式机械的搬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而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优秀教师学习应当取得某种信念。
三、教师的教育素养
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的事业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可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其实,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读书,读书,再读书。面对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说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了,我们不得不时刻要求自己要走在前面,那么惟有读书才能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63

帖子

2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5
发表于 2021-12-10 14: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分享《第56号教室的奇迹》  
      阅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让我获得了一场意外的心灵之旅。
      书中雷夫老师提倡的“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教室的口号:“成功无捷径”是教室里每个孩子的信念,在他看来教育应该是没有害怕和彼此的互相信任:雷夫老师还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他更看重孩子们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这也是我对这本书印象深刻的原因。想着阅读对现在的孩子是多么的重要,可碍于缺乏一定的方法或者是阅读的环境,让很多孩子变得不喜欢读书了,当然不爱读书的孩子,写作起来就变得困难多了。雷夫老师在针对孩子阅读和写作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法,也是值得学习和尝试的。他将许多有趣的游戏、带领学生组建乐团、非演戏剧等独入学习,让孩子们爱上学习、爱上艺术,让他们明白有效字习才是最重要的。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来自于一年普通的教师对发子们无比的爱,更是让我看到了一位对教育满怀沉情的领路人,也许这种爱和对教育的热情本身就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76

帖子

2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0
发表于 2021-12-10 14: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要快乐,先要培养正当有益的爱好。好学是一种爱好,好学更是一种素质,好学才能有所成就。而且,好学才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读书不仅仅是长知识,它还能够让我们度过一些无聊寂寞的时光。很多快乐都需要他人在场,有一种快乐却不需要,只要有书就行,那就是读书!所以好学之人,等于给自己找到一条不需要外在条件的快乐之道。”这段激励人读书、好学的文字出自鲍鹏山老师的《孔子传》一书。这段话告诉我,要想时时刻刻快乐,就要坚持天天读书,做一个好学之人。
这一点我要向孔子学习,他老人家最好学。好学,给他带来了随时随地的快乐。尽管他学识渊博,仍不断完善自己,在他二十岁时,就成了“六艺”专家,成为国家最需要的人才了。孔子以他的学问,获得了人们的尊重。正如书上所说:一个人受人尊敬,一定是有原因的;一个人受人尊敬,一定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一个人受人尊敬,一定有让别人尊敬的理由。
孔子本来一无所有,到二十岁时,就得到国君的认可,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通过自己努力达到的学问的水准。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都这么好学,我有什么理由不去读书,不去学习呢?
孔子的好学还体现在他的“实事求是”,这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他老人家尽管已经很优秀了,但仍然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并没有觉得不知道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遇到问题时,应该向孔子学习,不要不懂装懂,要及时地向有经验的老师提出自己不清楚的地方,给自己解惑。不要为了所谓的面子,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耽误所有。
孔子不愧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指出的许多做人的道理,也正是我所要学习的地方,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印象最深的就是“损之又损之道”。他告诉我们,人生要学会做减法。我们总是想着往我们的人生中填充什么,务求填满,做加法;实际上人生更重要的是做减法。一个完满的人生,幸福的人生,不是看你有了什么,更多的是看你没有了什么?一个人有了钱就幸福吗?有了权就幸福吗?
这些东西有了未必就幸福。如果除去我们内心的“浮躁、焦虑、贪欲、嗔怪,蝇头小利”,我们的内心达到一种平静,那就是真幸福。因此,接下来的日子,我要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不再那么冲动、浮躁。要想改变这一点,唯有读书。读书,使人归于宁静和淡泊,体现出生命的价值,所以我要坚持读书。
最近,我过得很快乐,也很充实,那是因为读了《孔子传》这本书。如果不是读它,我怎能从这本书当中重新认识了孔子,了解了孔子,并读懂了孔子。如果不是读书,我怎能知道是孔子给我们传下来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他对学生能耐心诱导,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确实收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作为老师,我觉得我们应该善于引导我们的学生发现他们的兴趣,并积极培养,才能树立学习的自觉性,从而产生学习的热情,以至学而不厌。如果不是读这本书,我怎么能知道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孜孜以求,不耻下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12 18:14 , Processed in 0.07829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