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郭振洲

2022上半年校本课程《人生幸福课》

  [复制链接]

3

主题

49

帖子

23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5
发表于 2022-6-29 09: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非暴力沟通》读后感
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身体暴力都源干语言,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带来的不同感受,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的确伤人竟然不自知,这些伤害不露声色,仅用只言片语便使我们遍体鳞伤,进而激怒受害者时,马上将小问题发展成“身体的暴力",使他们情绪失控、难以自己,做出无法挽回的事。
对方的“暴力”反击时,让我们才觉悟到自己说话的得失,伤害了对方自尊、面子、情感,同时也造成了自己情感和精神上的伤害,彼此之间变得冷漠、隔阂、敌视。真是说者无心听者难受,不会表达真实感受和愿望,不能倾听对方的需求,本于暴力沟通之中,百思不得其解,令人痛苦不堪。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让我们学会转变谈话和聆听方式,不再条件反射地说出伤害人的话,学会了好好说话温柔以待,言语上不再批判、指责、诋毁、猜忌、比较、命令、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口不择言等无心或有意的暴力,刺穿我们坚硬的盔甲,直至内心深外。
非暴力学会创始人阿伦.甘地说,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它的无情。而改变沟通方式则是转变生活方式,改变无情世界的最佳途径。
《非暴力沟通》教给了我们一种沟通方式,通过表达与体会观察、感受、需要,以及作出具体请求,明确表达内心,提醒我们觉察和内省,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与需要。
只说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事实,不要妄加评判,不要用有色眼镜看人看事,凭主观意识下定义: 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连同自然而来的情绪,不要试图影响他人判断,而将感受与想法混为一谈;在表达需要之前,先摈弃自己的情绪因素,不要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刻意扭曲他人行为,明确表达自己的需要。出于自己的感受与需要,希望对方做些什么,清楚表达出来,请求而不要命令。用心倾听他人的感受与需要,询问和反馈,有效地帮助对方。不要吝于表达感谢与赞美,大方表达与接受。
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天性都是友善的,那些看似不友善的沟通方式,多来自于生活中的不经意的习惯。非暴力沟通源于爱,让我们用非暴力的沟通方式迎刃而解遇到的难题,让爱、关怀与欢乐融入我们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63

帖子

2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5
发表于 2022-6-29 15: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暴力沟通》一种生命的语言。这本书首先让我产生的第一个印象,第一个让我觉得,嗯,值得一读的印象,是源于樊登读书会中,樊登介绍时举得例子。那个例子讲的是他朋友与妻子的沟通。很多时候,我不会表达需求,或者是表达的是自己对一件事情的评价,而不是真的去解决问题,更多的是发泄。以至于夫妻间、母女间、上下级间、同事间,很多沟通不止无效,甚至是暴力的宣泄。当我对这本书感兴趣后,我开始思考,这本书中所讲的内容,能不能为我所用。我在与孩子,与家人沟通的时候,我的目的是什么?不是宣泄,是解决问题,是探寻对方的需求,是表达自己的需求。不评价、不宣泄、不指责。可能我还没有真正的消化这本书,但是我觉得,这个理念很值得我去学习,争取学以致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3

帖子

20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7
发表于 2022-6-29 15: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倩倩 于 2022-6-29 15:37 编辑

读《大脑幸福密码有感

                                            ——脑科学新知带给我们平静、自信、满足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大脑的内部运作情况决定了我们的所思所感。许多研究表明,人的经历和体验会持续不断地以各种方式改变着我们的大脑。本书的目的便是教给了我如何更好地改进大脑。
     大脑是神奇的,通过本书我对这一点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前三章,本书概述了人类大脑的运作原理,解释人为什么要做大脑的主人以及人类如何回归美好的本质。接下来,介绍了一些内化积极体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我们如何熟练掌握这些技巧。读者不需要有神经科学或心理学的知识背景,也能理解这些观点。作者从中提炼出四个简单的步骤,并将其首字母缩写为“HEAL”:拥有(Have)一种积极体验;丰富(Enrich)其内涵;吸收(Absorb):将积极素材和消极素材联系(Link)起来,使积极素材缓和甚至取代消极素材(第四步是非强制的)。我们可以从中学到许多切切实实、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帮助我们在繁忙的一天当中,留意或者创造一些积极体验,并将它们融入思维、大脑以及生活之中。
    作为一个老师,我已经意识到真正改变世界的既是我们对思维内部的改造,也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改造。在本书中,我看到一些将短暂的精神状态转化成持久的神经结构的实验性方法,更加相信自己可以将这些积极体验内化成自己身上的善,去感染我可爱的孩子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63

帖子

2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5
发表于 2022-6-29 16: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把“谈话”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显示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确实伤人。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不断的调整,反省,运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60

帖子

29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6
发表于 2022-6-29 17: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驱型成长》
     “一个鸡蛋,从外部打开,是食物,从内部啄开,是生命。”在内卷严重的当下,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决断、为自己负责的能力,过上有控制感的人生,显得尤为重要。《自驱型成长》一书,主要讲述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旨在帮助焦虑的父母们学会放手,变得得体清醒;让经受繁重的课业压力影响的孩子,能灵活应对压力和挑战,获得更好的身心健康成长。这本书语言通俗有趣、简洁流畅;方法实用,指导性强,让人受益匪浅。一,它助于优化亲子关系 它给亲子关系搭建了一个合理的框架:让孩子成为真正的决策者,父母要做孩子最坚定的支持者,让家成为孩子的安全港湾。生活中我们总是会为孩子做作业拖拉磨蹭,与同学关系不和,不会规划时间等等问题着急上火,但往往发现,越是着急,越无济于事;越想让孩子按我们认为的有效方法去做,孩子往往越抗拒。关于这种现状,本书给出了答案,我们所做的这一切,让孩子感到降低或丧失了自己对生活的控制感,我们在用自己的方式代替孩子做主,才有了诸多磕磕绊绊,不尽人意。那么,请放松下来,让孩子自己去决定吧!哪怕他的决定有时候看起来不那么明智,那恰恰是他大脑的决策机能在越变越强,他面对压力的韧性也越来越强。无条件的爱孩子,让家成为孩子的避风港,永远为他兜底,才是正解。想起去年,儿子要放弃坚持了一年的书法训练,虽觉遗憾,但我还是尊重了他的选择,后来他的书法水平一度下滑 ,但却保护了他对自己生活的控制感。实践证明,书写变差只是暂时的,重要的是,他实现了对自己生活的当家做主。二,它能有效减轻父母的焦虑。作者从心理学、神经科学的视角出发,将深奥难懂的专业知识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又辅以各种真实可信的案例,犹如一剂及时的清醒药,让人意识到: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事,不是让孩子取得所谓的成功 ,而是让孩子努力活出自己人生的意愿。这并不是让孩子放任自流,而是在“你来定”的前提下,为孩子设立安全边界,做“顾问”,而非“警察”。作者将时间线拉长,通过一些案例,告诉父母,他们退后一步,孩子在短期内可能出现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长久来看,大都得到了有效解决。我曾经也为孩子的教育倍感焦虑,“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却并不属于你。”不过度养育,不包办代替,不着急发火……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愿所有的父母都能跟子女和谐相处,让孩子自律自信,让家庭风调雨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

帖子

14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0
发表于 2022-6-29 18: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终身成长》读后感
最近读了《终身成长》这本书,感受颇深。这是一本心理学范畴的书本,核心就是相信明天的自己,比今天更优秀,便为之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在这个世界上有八十岁的“常青树”,也有二十岁的“朽木”,我想这就是终身成长最好的诠释了。
作者在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固定性思维,一种是成长型思维。
第一种固定型思维: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时刻想向人证明自己的能力、价值感和存在感。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自己有固定的水平,讨厌别人挑战自己的权威,喜欢把一切责任推脱给别人,这种思维模式带来的结果是极力掩饰自己的不足,最后变成不爱学习的人。
第二种成长型思维: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虽然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来改变。成长型思维的人会认为自身没有成长或者没有尽到最大努力,才意味着失败。遇到挫折和挑战,会看做是提高自己的机会,不断改善和进步。这种思维模式带来的结果是可以规避错误,一直成长。
虽然很不愿意承认,大多数时我是第一种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每日重复做同样的工作,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去证明:我能!惧怕失败,恐惧批评,只愿意承担自己确定性的工作,而不愿意尝试任何有挑战性的任务,很多事情还没有做可能就会说:我不行!长此以往,在一个固定岗位上干很多年可能也得不到晋升机会。
固定思维模式者在生活中也时常会产生消极想法,比如上学时不敢上台举手发言,怕说错了被他人嘲笑、周一早起堵车迟到、开会与别人发生争执、自己的意见被领导否掉、晚上回家跟老公大吵一架,会认为今天真是太倒霉了,我这个人就不会跟别人沟通,是不是不能胜任这个工作,老公为什么不包容我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产生,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觉得都是别人的错。而成长型思维会怎么想呢?以后要管理自己的时间,闹钟定的早一点,开会时为什么领导否掉我的意见,是不是我表达的不够清楚,用不用我找个机会跟领导再表达一下,或者我从领导身上能够学到什么样的更重要或者更正确的想法,这才是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两种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会造就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你喜欢自己做一个消极的人,还是喜欢做一个有积极性,会带来正能量的人?以后如果再面对未知的挑战,我会把我不行换成:我现在可能做不好,但没关系,不断挑战和学习后会越来越擅长。
那么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呢?这本书给了四个步骤:接受—观察—命名—教育。
第一步:接受
我们要拥抱自己固定型思维模式,面对这样的事实,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部分固定型思维模式。
第二步:观察
我们要明确是什么激发了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那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什么时候回来?可能是自己面对巨大挑战的时候,可能是为某件事奋斗但是进入死胡同的时候固定型人格可能会来到你的身边,建议你说:“放弃吧,这让你感到沮丧和难为情,还是做些简单的事吧。”
第三步:命名
给自己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起个名字,提醒自己它的出现
第四步:教育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格是为了保护你,让你感到安全才存在的,但是他却没能找到什么方法去做到这一点,所以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新方法去教育他,他就可以帮你和支持你:让他接受挑战,不要放弃,在受到存折后卷土重来,并帮助和支持他人成长。你要理解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的特点,但也要慢慢地去教他用不同的方法去想问题,带他一起踏上你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
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我们学习走路,说话,跌倒了,说错了,不会害怕和丢脸,后来我们懂的越来越多了,反而怕这怕那了。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它无关年龄。无论何时,停止成长才是最可怕的衰老。
改变是不易的,有些想法和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在我们的脑海中;
改变是痛苦的,我们要和自己的局限,脆弱,恐惧以及和未知作斗争;
改变也许艰难,但从来没人说不值得,更何况你我都是有梦想的人。
认真决定眼界,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选择,选择影响命运,终身,唯成长不可辜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89

帖子

59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93
发表于 2022-6-29 23: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吴旭 于 2022-6-29 23:14 编辑

        1.幸福是一种感知力
       “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看过一个短片,一张屏幕一分为二,同时短片向我们发出疑问:你是在轮椅上开始新的一天还是在自己舒服的床上开始新的一天?你靠各类药品维持生命还是可以享受美食?你在医院的病床上挨过一日又一日还是在家里和亲人愉快地度过一天又一天?到底哪种生活方式幸福一目了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拥有的这种幸福,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知到幸福。
      在《幸福的方法》这本书里提供给我们一个幸福四象限:现在幸福、现在不幸、未来幸福、未来不幸。只有现在幸福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未来的幸福。如果我们连当下的幸福都无法感知,如何能在未来感知到幸福。幸福是一种能力,当我们能锻炼出自己幸福的感知能力的时候,我们才会变得更加的幸福。更幸福不来自于我们挣了更多钱,或者我们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升。而是来自于我们在追求这些东西的同时,还能随时感受到快乐,而不是被欲望所折磨,在得不到的痛苦中挣扎。
     2.非暴力沟通
     造成暴力沟通的因素有三个:道德评判、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要想避免暴力沟通,我们可以尝试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是,当一个人觉得情绪受伤的时候,都是因为某一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寻找这个需求,而不是发泄情绪。
     非暴力沟通分为四步:第一,观察,也就是看事实,在这个过程中只陈述事实而不添加任何评论。第二,要体会和表达感受,只有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去跟别人沟通自己的真实想法。第三,找到感受的根源。也就是体会自己和他人的需求。第四,请求帮助,也就是说出我们的真实想法,直接说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
     举例: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费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接着,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

帖子

24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5
发表于 2022-6-30 09: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思维的囚徒》的心得
作者是亚历克斯·佩塔克斯和伊莱恩·丹顿,他们是师从维克多·弗兰克尔,所以也可以说这本书是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一个延续,根据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七个原则,可以让我们找到人生的意义。我们生活愉快不愉快决定因素,并不在于是否成功和失败,而是你能不能够找到人生的意义。
这本书的作者总结出了寻找生命意义的七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叫作“自由地选择你的态度”。我们现在经常说的我想有“车厘子自由”、“宵夜自由”、“旅游自由”等等,但并不是人人都嗯能够拥有这些自由。每一个人这一辈子当中有一个非常终极的自由,在任何情况之下,没有人可以剥夺得掉的自由,就是选择的自由,因为随时随地,你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这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快乐,如果我没有了选择的自由,就可能会产生我只是为了活下去或别的现实无奈,才不得不做,这就陷入了思维惯式,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依然可以作出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选择更积极的选择,才有可能找到我们思维的弹性,从而走出思维的囚牢。做一个真正的乐观主义者,你就永远都能够自由地选择你的态度。
第二个原则叫作“实现有意义的目标”。马斯洛的七个需要层次,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在满足我们的基本需求之后,我们可以追寻自己更高的人生目标。人生很有可能没有意义,但是寻找人生的意义,本身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 
第三个原则,叫作“发现生命瞬间的意义”。 我们经常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我们就用忙碌来替代。每天让自己不要闲下来,只要足够忙,我就不需要思考意义这件事。只要一有空,赶紧看手机,赶紧看短视频。其实我们应该有大量的空隙去体会,去思考,去感知,这就是发现瞬间的意义。 
第四个原则,叫作“千万别做违心的事”。当你在做违心的事,但这件事情其实根本不是你本心想要的东西,但因为你被欲望所驱使,你觉得自己特别想要得到那个东西,导致的结果是你做了违心的事。做了违心的事的结果就是,你反而跟意义离得越来越远,事后再看它的时候,你会觉得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生命。我们在做违心的事的时候,也是在回避恐惧和矛盾,我们尽量不提那个事,我们假装自己一切都好,所以这时候你做得越来越不自然。而如果我们能够面对那些恐惧,我们就不再做违心的事,我们就在直面我们所遇到的困难,就会过得更从容。
第五个原则,叫作“从远处审视自己”。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打一场生命的硬仗,当你能够从远处看自己的生活,你才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否则的话你是孤军奋战。但是当你能够看到自己的生活,关怀自己、爱惜自己的时候,你的心情就会好很多。我们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体内,可以成为一个墙上的摄像头,来看自己的生活,给自己找明方向。 
第六个原则叫作“改变你的关注焦点”,就是想想别的事。想想别的事,转移一下这种注意力,改变人生关注的焦点,面对冲突的时候不要过度地执着于自我,不要总是想着生气和反抗,而是想想看,这个问题的别的视角在哪儿。
第七个原则,叫作“要敢于超越自己”。 如果你心中没有那么多的自我,你能够超越它,这时候你没有太多的忧愁,我们过度的忧愁就在于我们总是思考自己的这个身体,思考自己的情绪。我们要跳出自己的思维牢笼,就可以超越自己了。
最后周星驰说的那句话,“一个人如果活得没有梦想,那跟咸鱼又有什么区别”。 
努力去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追寻最高自己的需求,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

帖子

14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0
发表于 2022-6-30 10: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选择》读后感
思想巨匠斯蒂芬柯维在他的《第三选择》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思维,即:面对两难困境,不妨考虑超越两者的方法,让双方能从冲突中找到互相协同的出路,这就是“第三选择”。
它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我看到自己”,即将自己视为独立判断和行为能力的独一无二的个体,而不受情绪控制。
第二步是”我看到你”,即视他人为人而非物。每个人都需要尊重,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
第三步是“我找到你”,这一步的关键是找出冲突,而非回避。回避往往是忍受或认同,这样就达不到双方的预期。
第四步是 “我和你协同”,也就是找出一种更好的从未想到过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相互攻击的循环。
书中父亲处理女儿和吸毒者交往的事情使我感触颇深。这个女儿跟很多吸毒的人交往,这是一件很令人担心的事,所以这个父亲就跑去跟女儿谈话。如果这个父亲直接要求女儿远离他的吸毒者朋友,一定会引发大量的争吵,因为孩子很叛逆。而父亲先让自己冷静下来,说真难为你了。这才叫作强大,这才叫作悲天悯人。因此这个父亲这样讲了以后,女儿说我觉得很孤独,你们都很忙,我没有朋友,他俩是我唯一可以说话的人。然后这个父亲说所以你真的很依赖他们俩,对吗?女儿接着说了自己对于吸毒的看法,说他们吸毒的样子真的很可怕,我很担心他们。父亲说看到你朋友受苦,你一定很难受。 这个父亲从头到尾没有用过别的招,就是不停地反映情感。这个女孩什么道理都明白,所以当父亲不断这样做下去的时候,父亲和女儿逐渐达成了协同。因为女儿说,我不知道如果我也这样会怎么样。女儿是很害怕这件事,所以孩子有时候说话会很伤人,但你要知道他们的伤害只是针对他们的情绪而并非针对你。如果你针锋相对地反击,就会丧失获得第三选择的机会。这是很常见的一个情景,在我教育孩子的时候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选择的处理方式就很极端,导致孩子经常争吵。
听完此书,闭上眼睛回想和反省生活中的诸多经历,才意识到当时有些没有处理得更好的问题,多是因为自己不内省、不倾听、不耐心、少了些同理心,坚持自己的所谓的完美却狭隘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定势造成。
生命不是球赛,其赢才是更好的人生。当我们冲破 “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进入“第三选择”时,解决问题的方案就己不止一个,它会带我们走进一个全新的领域,创造出一种新的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39

帖子

14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9
发表于 2022-6-30 10: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幸福的方法》感悟
      在没有阅读过《幸福的方法》前,我本人对幸福也没有明确的定义,那么幸福是什么呢,怎样才能拥有幸福呢?
      书中说道:所有的人都能够分成四种,第一种是忙碌型,第二种是享乐型,第三种是虚无型,第四种是幸福型。我们需要确立了怎样的生活态度才能离幸福更近或者拥有幸福。书中举例说到,一个作恶多端的人死后到了一个不用工作,整天吃、喝、玩、乐的地方,他以为自己到了天堂,在他庆幸着自己到了天堂不久,他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空虚和寂寞,此时,上帝出现了,上帝告诉他,其实你此刻是在地狱。另外一个故事说到,有一个年轻人和一群老人一齐去登山,年轻人十分迫切的期望登到山顶,去欣赏美丽的风景,并没有时间和情绪去欣赏沿途的风景,结果他并没有在老人们前面登上山顶这两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幸福并非是每一天要做有好处的事情,结果并非是最重要的,过程才就应是接近和体会幸福的捷径。
      如何实现幸福,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幸福的方法》中,他自己以为能拿到世界冠军就是他最大的幸福,当他自己拿到世界冠军的那一刻,他却并不感觉自己幸福,反而是迷茫,为什么会这样?这引起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深思,作者到处寻求答案,他发现幸福并非是短暂的、单一的,而是长远的,多样的。幸福是相对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籍、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学历、不同的阅历,幸福感是不一样的,能给他们带来幸福的事情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幸福没有固定的公式和统一的标准。因为幸福是相对,所以就引出了一个惯性,习惯和他人比较。为什么以前的人容易感到幸福,那是因为普遍的贫穷,大家没有比较就没有失落。我想幸不幸福的参照不应是任何外在的东西,参照就应是过去的自己。当渐行渐远的时候,不要忘记自己刚刚出发的样貌,这样我才能始终记得出发的原因,才能始终怀有感恩之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12 09:02 , Processed in 0.15862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