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郭振洲

2021下半年机场北郡教师专业阅读

  [复制链接]

4

主题

33

帖子

37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74
发表于 2021-12-14 13:3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玉玲 于 2021-12-15 08:21 编辑

将教育归于自然之道

——读《爱弥儿》

          浅薄而有限的阅读经验告诉我,有些书,一遍读过不会有再次翻动的欲念;而有些书,确实要用时光和生命历程去慢慢读。《爱弥儿》就是这样一本书,值得生活在孩子们中间的我们,边走边读,一边行动,一边借鉴,一边思考。
  《爱弥儿》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让·雅克·卢梭的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它系统、深邃、深入浅出的呈现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卢梭因这本书被誉为“新时代的苏格拉底”,无数教育大家高度评价了《爱弥儿》的教育思想和价值。
   卢梭
针对虚构的主人公爱弥儿,设计了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四个阶段的教育过程,分别阐述了其体育、感观教育、智育、德育和爱情教育的方法,对家长和教师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他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独立精神,追求平等自由,能够自食其力的“自然人”,提倡教师应正确看待自然教育观,深入挖掘内在天赋,为尽量孩子提供更多的亲近自然的机会,使其自由成长。  《爱弥儿》还是一部关于人性教育的作品,卢梭在书中指出,收获幸福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唯一目标。他提倡自主教学,教师应一边传授知识,一边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自主性。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
   卢梭认为,教育应尊重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适应孩子的天性,不允许妄加干涉,更不允许将成人思维生硬地添加到孩子中。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家长为让自己的孩子不被残酷的社会击退,以免输在起跑线,赋予孩子过高的期望,害怕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便为孩子报各种特长和补习班,钢琴、舞蹈、画画等占据了孩子的业余时间,无暇玩耍,剥夺了孩子的选择权。这种做法不仅不会达到预期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扭曲孩子的性格,产生过多的负面情绪。
   恰巧从樊登读书中听到了另外一本书关于卢梭的书《浪漫之魂》,对卢梭的坎坷人生、心路历程、理论矛盾、浪漫情怀、政治宗教观点及其双重性的历史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揭示了卢梭思想与19世纪风靡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之间的渊源关系。将《爱弥儿》这本书以及书中的观点放到卢梭的人生大背景下去看,你会发现,教育的真谛,或许就是认真而庄严地回归生命的本源,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顺势而为。从小缺乏父母之爱的卢梭遇到了影响其一生的华伦夫人,接受系统的教育,接收情感与美的熏陶,但愿我们也能成为孩子们生命中的“华伦夫人”,懂爱,会爱,尊重生命本来的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23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35
发表于 2021-12-14 15: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聚焦教育专著
利用闲暇时间,我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怀揣梦想和激情,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走上教师这个岗位后,我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对这份职业负责,对学生负责,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
教育是一份美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我们建立美好的人格。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行走的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之于"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教师"说明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说明要努力超越,以至拥有精湛的传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负责,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而且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
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如果爱的暖流在心中不断地涌动,就能像甘泉那样滋润身边的孩子们及家人们。每天到校,我们都应用自己充满爱的笑容给予孩子们一份好心情,并用爱的魅力将教育教学工作干得出色,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份快乐! 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但愿我会做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9

帖子

32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1
发表于 2021-12-14 17: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辈子学做教师

——《岁月如歌》读书心得

        于漪老师在岁月如歌里写道:““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句话最好的说明了于漪老师对教育事业的强烈的责任感和执着的追求。
         “一辈子学做教师” 既是于老师从教事业历程的真实写照,更体现着于老师对于教育事业的忠诚、执着和追求完善的精神。真所谓“隔行如隔山”,对于不是中文系毕业的于老师,却教起了语文,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有点难度,但是于老师做到了,从开始教学时的辞不达意,到用语言“粘”住学生;从开始时“语文教学的大门在哪里”都不知道,到成为语文教学的行家里手;从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到“离开了‘人’的培养去讲‘文’的教学,就失去了教师工作的至高点”等等,无一不说明于老师治学的严谨、对事业执着的追求、积极进取的精神。于老师说,教育事业真正遗憾的是事业,教师责任大如天,追求永无止境,她如此而言,是因为在不断地探索教育的新思路时,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所以,教育永远是有缺陷的。
       轻轻合上《岁月如歌》,无论是于老师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还是一名语文特级教师,还是作为一名学校领导;无论她屈居于低贱的牛棚里,还是站在那神圣的讲台上,在于老师的生命
里,弥漫着的总是不变的大爱光芒,这既是对事业追求的一种境界,更是做人的境界。我坚信,在于老师高贵的大爱光芒照耀下,定能激发我们这辈年轻人更健康的成长。
       于漪老师回忆录,回顾这位优秀老师的成长经历和毕生从事语文教育的思想轨迹,为我们每一位教师、为我们的教育事业留下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63

帖子

4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34
发表于 2021-12-14 17: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们,你们好》这本书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所着,这也是他的教育自传。教育无小事。对成人来说不值一提的小事,对孩子来说也许就是天大的事。教育家阿莫纳什么维利把孩子们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得如此精细,如此投入,让我感动。
在开学的前夜,他把即将成为他的学生的孩子们的照片拿到家里,排放在桌子上,一张一张地看,一一看每张照片后面写的名字,看着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在心中默默地和他们对话,并记住了每个孩子的长相和每个孩子的姓名,这都为了在开学的第一天能叫上每个孩子的姓名。想一想,我们一个学期下来,能记住每个孩子的姓名吗?当我们记不住孩子的名字时,提问题的时候,只能:“你来”,“你回答”或者说“某排第几个同学”,但是,如果在开学的第一天,你就能叫出学生的姓名,他的内心该是多么惊奇,多么每堂课开始时,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都会向孩子问好,说:“孩子们,你们好”。也许,我们也会说这样的话,但是就是这样一句平常的问候语,教育家却费了很大的功夫,他反复练习,反复推敲每个字应如何说,这句话的语气应该怎样。为此,他在回家的路上练习,在家里练习,在别的老师的课时学习、揣摸。最后,教育家才觉得满意。教育家认为说这句话时要有丰富的表情,要充满爱与热情,让每个孩子听了要觉得温暖。想一想,上课前我们如何给孩子问好的呢?当学生向我们问好时,我们是如何应付的呢?我们上课时,学生会起立并齐声说:“老师好”,我们一般是例行公式地说:“同学们好,请坐。"说这样的话时我们是否充满感情,充满对学生的爱呢?
教育家还有很多教育细节让我们感动,他把每个细节,把每件“小事”演绎得如此精彩,做得如此精致,让我们感动。事实上,关注细节,是发自内心世界的一种深层次的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爱,是滋润大地的春雨,是温暖心灵的阳光,是幻化明媚春天的鲜花。这种爱与关怀更能引起学生心灵世界的共鸣,更容易走近学生的心灵。在这样的老师面前,没有好学生,没有差学生,只有差别,没有差生;在这样的老师面前,每个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教育是一项艺术,更是关注细节的艺术,把孩子的每件“小事”当作一件大事来处理吧,教育无小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5

帖子

20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0
发表于 2021-12-14 17: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使我受益非浅。总观全书,我将一些读书体会归纳为以下几点:
1.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
  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真正会去反思还比较少。我们做为一名教师需要不断地终身地学习。只有自己以身作则了,才能把更多的东西交给孩子们。

2.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
  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
  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面前露拙。殊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如果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可以调走得找不着了,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许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诵,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老师的好感马上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3.终身学习。
  我们教师离不开终身的学习,一旦自己停止了学习,那么工作如同机械的运作,便毫无意义,没有活力。真正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人关起来苦读,或如古人那样需要悬梁刺股地读死书和死读书。真正的学习借助于有效的表达和倾听,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而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
4.做一个有情趣的人。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指出,要做一个有情趣的老师。在这点上魏书生做的很好,他就是一个有情趣的人,他的教育思想和课堂艺术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上,还体现在课前、课后和课外所以,他的课堂艺术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效果的检测上。 是一种普普实实的教学组织环节和组织形式。所以做一个有情趣的人,不只是体现在生活中,在教学工作中也是可以运用到的!在潜移默化中把学生也培养成有情趣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64

帖子

2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2
发表于 2021-12-14 20: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该书是由“全美最好老师”雷夫.艾斯奎斯所著。在这本书里,要学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但给我感触最深,最让我受用的还是以下几点:
一、让教室像家一样温暖。
第五十六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风雨的天堂。在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依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所以无论是走出去的还是呆在里面的孩子,都认为这里是最温暖的地方。
雷夫和他的学生发生在第56号教室的“真相”告诉我只有把心用在教育事业上用在学生身上,追求“更好的教学”,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管是教育学生还是孩子,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教师的义务就是对他们进行完善和雕琢。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让孩子去怕你,因为怕挨你的骂而学习。这不是我们教育本身的目的。
二、学会面对学生的失败,允许他们失败
在第八章中,雷夫老师说:“失败是好事一文中。”他允许孩子失败,允许孩子犯错。他认为:“失败是由身为教师的我们自行认定的。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不管是课堂上回答问题还是学生做作业,都会遇到回答错误。读了这本书后,我从中领悟到了“成功无捷径”,只有坚持并不断付出才能磨炼出卓越的成果。所以对于学生,我们一样应该抱着不怕有错误,不怕有失败的决心,找出问题根源,引导让学生在失败中逐步成长才是一个成功的老师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让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允许孩子犯一些错误。知识的学习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去充分发展他们的自我,健全他们的人格和心理,让他们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时刻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
把学习看作是快乐的事,并不是让孩子们觉得学习是轻松的就行了,而更应该让孩子们觉得在班级里他是有尊严的的人。
孩子越小,心灵越不设防,越容易受伤害。老师就需要给予小心呵护。例如:多关心学生内心的冷暖;上课时多给他一些微笑和关怀的眼神;多给他一些理解和支持。
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说成败体验。要时刻让孩子感到老师的爱,不要仅仅只对成绩好的孩子笑逐颜开,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冷言冷语。多给孩子留面子,不要当着大多数同学的面大声训斥、指责学生;不要当着父母的面责怪孩子犯的错误,使他感到难堪。每个人都有自尊,老师就不应该剥夺孩子们的自尊,要让他们自信地做人、做事。
读了这本《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之后,我被雷夫.艾斯奎斯的教育激情打动了,他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特立独行而又别出心裁的创意使我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有差异性的,我们不能用等同的目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作为教育者我们更要有足够的耐心,沉住气,去等待孩子的成长。做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时间表,做事情需要克服急躁,耐心等待也是一种智慧,耐心等待将会创造更大的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51

帖子

182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2
发表于 2021-12-14 21:31:31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弥儿》
我们究竟应该趁早向孩子们阐明他们好奇的事情呢,还是用得体的谎言敷衍过去更好呢?我认为这些我们都不应该做。首先,除非我们给好奇心机会,否则它是不会产生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小心,不要给好奇心产生的机会。其次,碰到不是非回答不可的问题时,我们不要欺骗提问题的人;宁可不让孩子提问也不要欺骗他。如果你已经让他习惯对于不重要的问题不予回答,他是不会因为受到这样的待遇而大为惊讶的。最后,如果你决心要回答他的问题,那么就用最直白的语言回答,不要留下任何模棱两可或令人疑惑之处,也不要笑。满足一个孩子的好奇心,远没有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危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2

帖子

13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38
发表于 2021-12-15 00:2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皮亚杰《儿童心理学》有感
 最近一直在读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
        皮亚杰在《儿童心理学》中提出了儿童发展的认知要经历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发展任务都不一样,儿童应当顺着这四个阶段的顺序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这启示我要在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施教,不能低于或高于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认知水平去安排教育教学任务。比如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学习,他们从三年级下学期才开始逐渐接触文言文,而文言文作为古人表达的一种方式离现代生活很远,学生也没有当时的社会背景,所以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向他们逐渐渗透古诗,从简单的到难的,学生对于古诗并不陌生,而古诗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让他们在日常学习中注意积累古诗和古代汉语的表达。另外就是会在日常学习中给他们渗透一些简单的文言文,有可能是一个词,或者一句话。通过这样逐渐地、有层次地学习和渗透,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接受就没有那么难了。
二、透过学生的表面行为看本质
        任何一个孩子,他的任何一种言行,你再无法理解,他的背后必定存在某种原因。我们班有个孩子,学习习惯非常不好,自控性很差,总是会在上课的时候说话,作业完成的也不好。通过和他以及他父母的谈话,我了解到这个孩子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婚,平常对他的关注和关爱不够,所以孩子很渴望父母、老师、同学们的关注和关爱,所以有的时候才会故意做出一些怪异的行为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了解到这些原因后,我和他的父母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也正确积极地引导孩子,给他充分的关注和肯定,让他知道自己也非常地重要,现在这个孩子进步很大,也会主动地表达自己。
    对于我这样一个缺乏经验的新手老师来说,通过阅读《儿童心理学》,我学习到很多,它帮助和指导我更好地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对症下药,采取正确积极的教育方法,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思考的书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9

帖子

15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5
发表于 2021-12-15 00: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拜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下面简要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首先,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传递给学生一份爱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真挚的师爱。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给我很大的启示:我们也要像陶先生那样,用伟大的爱心去滋润无数颗童心,培养出无数颗爱心。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他们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来判断一个学生,把“差生”视为“朽木”,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老师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师也想到了。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关心学生的每一个部分。当然,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先生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绝不可浪费,看到学生出现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多教给孩子一点谦让、宽容、仁爱;多灌输一点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种找到前进的路,学会爱父母、爱他人、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心中充满爱。
其次,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让每个孩子受益!“教的方法必须根据学的学法”,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从实际出发,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个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才能和各年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受益。正像陶先生说的那样“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必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补偏救弊,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就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
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71

帖子

27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7
发表于 2021-12-15 09: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封笔之作”——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在文中,于老师用最朴素、真挚的语言详细分享了他在教坛五十多个春秋里的鲜活故事和深刻感悟。而这些宝贵的心得无疑对我们年轻老师来说就像一盏启明灯,照亮着我们不断前进的从教之路!

        很喜欢于老师的一句话:教了五十多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这和陶行知先生的“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如出一辙。是啊!作为一名教师,尤其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只有保持一颗永不褪色的童心,才能拥有永不枯竭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能加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平日,于老师总是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之间大大小小的矛盾,学生也因为老师的平和而平和,这就是理解和体贴。此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善待后进生,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育最根本的力量就是“情”。有时候老师的一句关心或者鼓励的话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甚至发生根本的变化。

        在每个人漫长的求学生涯里,最离不开的就是老师的谆谆教诲,最难忘的不仅是老师带来的知识财富,更是老师对自己品德上的深远影响。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时常也在反思:如何做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最重要的一点又是什么?于老师给我们了答案,那就是一定要让每个孩子都感到你很喜欢他。是呀!任何一份感情都是互相的,我们希望学生喜欢自己,而每个学生都同时很在意也很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虽然对我们来说要喜欢每一个学生有些难度。不,其实也很简单,就如同美国教育家托德所说,“做出喜欢他的样子”。想想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方法,亦是一种别样的境界啊!在教学中,于老师善长用简单的肢体语言和幽默风趣的话语表达对学生的喜欢。他从不吝啬表扬和掌声,对学生心存期待,也总是默默地为学生提供帮助。正是因为这些平凡的举止,无老师赢得了学生的尊重与喜爱。这就叫做“以真情换真情”。

        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可能在学习上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他们的内心确是单纯美好的。正是这份难得的单纯无时无刻不感染者我们,提醒着我们真情相对。想起自己曾经带的一个班,一段时间成绩有些下滑,主要因为是上课纪律比较糟糕。那段时间我也些焦躁不安,又一遍遍告诉自己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后来我用了整节课时间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们分析了班上的学情。我这样做比喻:父母经常会心疼自己生病的孩子,也因为孩子的身体健康而愁眉苦脸。如今你们也如同我的孩子,而最近的你们有点浮躁,好像要生病了一般。我特别担忧你们的状态,也因为你们的不稳定而夜不能寐。期间,我走下讲台,温柔地摸摸后进生的脑袋,轻轻拍拍上课中“调皮大王”的肩膀。我发现孩子们都安静下来了,有些孩子的眼睛里还闪着泪光。大概是真情的作用吧,他们感受到了我的关爱,今后的课堂纪律果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又趁机表扬他们,班上很快恢复到了一往勤思乐学的学风。

        大德无形,大教无痕。老师从根本上就是一本教科书。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身教的作用更显得尤其重要。于老师不管是仪表、书写、行为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学生。正如他的小学老师喜欢柳公权的字,于老师便深受影响,并把这种教育传承到了自己的教学中。他重视字体的间架结构,琢磨每个字的细节笔划。而他的学生在书写上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就有所变化和提高。此外,他还花费了更多时间在朗读上,并做到“见文生情”,他的学生也是非常喜欢朗读,水平也很高。这就是“向师性”的力量!于老师用自己的行为激励着学生的行为,他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就像他所说,正确处理错误亦是一种可贵的教育资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语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作用在学生成长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于老师至今还记得小学老师对他的鼓励话语,他将自己的每一次进步都归功于老师的激励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他尊重、赏识每一个孩子,总是不吝啬自己的表扬,而这些都源于他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热爱。他认为爱是赏识、激励的前提,并总结出了激励的五大原则,那就是:针对性原则、实指性原则、引领性原则、及时与重复性原则、鼓动性原则。而对于后进生,他总是以平常心对待,谨记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他善于蹲下来看学生,努力发现、制造学生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用激励促进学生的成长!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不仅是对自己职业的敬畏,也包含了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于老师用行动告诉我们:用童心润童心,用真情换真情、用行动推动行动,用激励促进成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以于老师为导向,作一味“甘草”,争做一名温和、智慧的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12 18:20 , Processed in 0.07793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