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五) 《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教材66页、67页 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提示: 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正确算法,本课时主要安排了怎样将分步计算转化为综合算式,综合算式中的运算。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综合算式计算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归纳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简单的两级混合运算,感受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将分步计算改写成综合算式计算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两级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超市货架上摆放的是什么? 生:饮料 师:对,许多同学都喜欢喝饮料,但专家研究表明,每天多喝半杯饮料,就能导致儿童肥胖。所以说,饮料好喝,也别多喝。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老师这里也呈现了一道关于饮料的练习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有3箱多饮料。 生2:每箱饮料24瓶。 生3:不够一箱的是12瓶。 师: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学生自己尝试算一算。 展示成果: 生1:用连加法计算24+24+24+12=84(瓶) 生2:先算3箱的瓶数,再加箱外的12瓶。我先算三箱一共多少瓶?24×3=72(瓶)再加上12瓶72+12=84(瓶) 师:同学们,你能把这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吗,练习本上试着写一写? 生1:24×3+12 生2:12+24×3 师:如果计算24×3+12这个综合算式,你认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出自己的理由。 生1:先算生24×3,再算+12 生2:因为我们分步计算时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师:同学们刚才很准确的说出了运算顺序,那么同学们能算出12+24×3的结果呢? 生完成,师指导有困难的同学。 教师小结:在上面的算式中,我们知道了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孩子们喜欢喝饮料,很多成人喜欢喝酒,老师这里呈现了一道关于葡萄酒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出示课件(67页的情景图)请同学们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生1:我知道了一瓶葡萄酒的价钱是86元。 生2:我能求出买整箱的葡萄酒每瓶应多少钱? 生3:我知道买整箱的葡萄酒,平均每瓶比零售价便宜多少,应用减法。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我们下面来比一比看谁能先算出买整箱的葡萄酒,平均每瓶比零售价便宜多少? 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交流算法 生1:480÷6=80(元)86-80=6(元) 生2:86-480÷6=86-80=6(元) 师:同学们很聪明,有的同学分步解答,有的同学列的综合算式。我们看看综合算式86-480÷6,谁能说一说列综合算式为什么把86写在前面呢?写在后面行吗?她的计算方法对吗? 生1:不能写在后面,因为零售价贵,所以应写在前面。 生2:我们不能用价钱少的减价钱多的。 生3:计算方法是对的,我们应先求买整箱葡萄酒的单价,才能再求便宜多少元。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例1和例2两个算式中有什么运算?我们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1:例1中有加法和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升2:例2中有减法和除法,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师生共同归纳: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除法,又有加法、减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提供情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练习,巩固知新。 1、教材67页练一练第一题。共同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结果。 2、教材67页练一练第二题。 (1)读题,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2)在练习本上完成。 (3)订正,投影展示两名同学的计算过程。说说易错点,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数学思考能力。 四、归纳小结,总结知识。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谁能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生1:我学会了将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 生2:我知道了计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师生共同概括: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除法,又有加法、减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 课本剩余题目 2.《基本功训练》P46-47练习一 六、板书设计 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 24×3+12 86-480÷6 = 72+12 =86-80 = 84(瓶) =6(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