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许璐 于 2023-5-31 14:37 编辑
心有真善美 快乐人世间 ——喜马拉雅听《人世间》有感 一部巨作展现一段历史, 一部佳作成就一世经典, 生于这天地之间, 你我皆是匆匆而过的旅客, 既是无能带来什么, 又是无力带走什么。 但是我们所能贡献出的最大价值, 就是让自身的价值最大化的体现, 梁晓声一生便是如此, 当然,他笔下的人物也不例外。
《人世间》以北方省会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艺术而雄辩地展现了平民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努力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 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人世间》给我最大的感悟是每一个孩子都是来报恩的。 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我是从人生的角度来思考这句话的。 《人世间》中的大儿子周秉义,从小学霸,北京大字,国营大厂一把手,后来又调到中央机关工作,一生风光,因此他注定是不可能留在父母身边的;二女儿周容,从小学霸,北京大字,后来做了大学的教授,再后来旅居法国十多年,她这种成功的孩子,注定也是不可能长期陪伴在父母身边的;三儿子周秉坤,从小读书就不太灵光,比较憨厚,他这样的人注定飞不远,从木材厂到酱油厂都是做小工人,后来又开了一家面食店,他虽然没法给爸爸妈妈挣面子,但是父母有事的时候,只有他能鞍前马后的伺候,忙前忙后的照顾。如果你在生活当中细心的专观察,你会发现老了能照顾自己的,往往真的是那个没有多大出息、却能时刻见到的孩子,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但可能是大多数的情况,其实大多数的人,最终都是资质平平的普通人,周丙坤这样的孩子,没能考上名牌大字,没能当上一方大员,没能进入大厂牛企,但是他勤劳上进。善良孝顺,对父母而言,也是一个很不错的结果。他的真诚忠义,工人骨子里的刚正不阿,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为朋友愿意付出一切,为邻里时刻操心,活在人世间,就该相互给予温暖。展现出真诚和善良的品质。 《人世间》中有这样一段话:常常听人说:这个人没文化,文化到底是什么?一个很靠谱的解释——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 ;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周秉坤都做到了,他是一个最有文化的人。 同时,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深有体悟。 我们要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早已注定,我们不必太过强求。一个天赋过人的孩子,有天赋过人的好;一个资质平平的孩子,也有资质平平的好。希望人世间对好孩子的定义越来越具有包容性。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来分享一个班级里的“周秉坤”。 我们班有这样一个男孩子,他成绩不算突出,但是充满了人格魅力。当同学忘了带文具的时候,他主动把自己的文具递过去。当班级垃圾桶变满的时候,他虽不是值日生,但主动去倒垃圾。还有一次上体育课时,一位同学的鞋带儿开了,别人提醒后这位同学说自己不会系,话音刚落,他二话不说直接蹲下去帮同学认真地系起了鞋带儿。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发卷子,那天有个同学请假了,所以剩出了一张卷子。但在传递的过程中,剩出的卷子上出现了破损,这个男孩在传递时发现了情况,主动举起手对我说:“老师,卷子不小心破了,把这张卷子给我吧,我知道缺少的字是什么,把我手里这张完整的留给同学,他来了之后就可以直接做了。”稚嫩的声音,小小的身躯,却让我感受到大大的能量! 《人世间》让世间更多的父母懂得评价一个孩子,不能只看学习成绩,只要他热爱工作、勤奋上进、善良孝顺,他就是一个好孩子,他甚至可以是一个更好的孩子。 在教育中也是如此。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就像一粒粒种子。教育是土壤,爱和尊重永远都是最好的滋养。一个孩子无论成绩高低,只要心有真善美,就是他成长中最大的收获。 我们会用一颗包容的心,接纳每一个独特的孩子,帮助孩子创造出适合生长的环境和养分,用心呵护、用爱陪伴,愿每一粒种子都能幸福快乐地成长为他自己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