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薛明 于 2024-10-22 09:14 编辑
“我们的美好教师”培训心得:打造独特班级文化,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一、遇见机场,遇见美 如果让我用最简短的语言来形容此次培训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我想我会选择“感恩”和“骄傲”这两个词。首先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此次参加培训的宝贵机会,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当下最先进的带班及教育理念,从而关照自身,发现不足,并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为接下来的班主任工作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词的“骄傲”。短短三天的培训和学习,让我们领略并学习了当下最为前沿的带班理念,而这些最先进的理念在我校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都能一一体现,例如主题各异的项目式学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以及走班制的实行、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开启、“低竞争、地评价、地管控”的践行、“家长进课堂”活动的开展、对“家校共遇”的正视和重视、倡导“书香校园”等等,而正是这些丰富多彩元素为我们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教育环境,让师生的成长都有了无限可能,想到这里,我们怎能不感到骄傲! 二、如何理解我们的“美好教室” 第一次听到“我们的美好教室”这一说法,我脑海中浮现的是班级文化布置,当时我理解的“教室”就是常规的校内的一个物理空间,通过几天的学习,我渐渐认识到,当下的“教室”早已不仅仅是带有桌椅板凳的那个固定空间,它能承载的也不仅仅是55名学生和各位老师,它更像是一个促进共生共长的生态园林,凡是能够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关爱的场所和人员,随时随地都可以成立一间属于他们的“教室”,这样的“教室”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如果短时间内我们还不能达到广阔意义上的“教室”,还不能做到“走出去”,那不妨先从“请进来”开始,让更多的人员,例如家长、社会人士走进我们的课堂,带给孩子们更多的视角和可能。从而到达让每个班级都成为一个独特的小世界,都拥有其自身的特点、价值和发展潜力。 三、如何打造我们的“美好教室” 1. 用尊重与理解让对方被看见 无论是与家长相处,还是教育孩子,都应始终把理解和尊重放在首位。会上老师举了两个例子:有一个学生家里是卖鱼的,所以老师跟其他家长联系的时候都是正常工作时间,而和这位家长沟通时多数是在下班后,为了就是不影响家长的正常工作,看似一个小小的举动,拉近了老师和家长的距离。第二个例子是老师从不因为学生犯错而叫家长,而是在孩子过生日这天把家长请到学校来,和家长一起聊聊天,聊聊孩子,拉近家校距离,从而让家长觉得被尊重、被理解、被看见,长此以往,他又怎么忍心不配合学校工作呢? 同样的道理放到孩子们身上,回忆班里那些让我们头疼的孩子,他们一系列行为的背后,不也是在寻求“被看见”吗?他们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到的挫败感多于成就感,被忽视、被省略,所以才会“剑走偏锋”选择成为“不一样”,这时候就要求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到这些信号,尽量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并为他们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也许一件成功的小事就可以彻底改变这个孩子。当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感受到自己被真正理解和尊重时,他们会更愿意敞开心扉,与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我们才有可能让我们的教室成为一间人人互相滋养,共同成长的美好教室。 2. 强调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是“美好教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会上郑英老师的分享发人深省,她主张“教室是诗意的空间,而和谐就是最大的诗意”,如何让这间教室成为一间“诗意”的教室呢?郑老师举了以下几个例子:比如和学生一起设计带有本班特色的班徽、班旗、班歌等,让学生成为班级的真正主人;设立丰富多彩的班级岗位,例如“抹布清洁员”,负责每周五把抹布带回家清洗干净,这也是郑老师的班和其他班级不同点之一,这也和我们的“班级自主管理”不谋而合;利用好教室的每一面墙壁,不单是张贴孩子们的单幅作品,对于生产力的高的同学可以举办“个人展览会”,放大其发光点,同时还可以展示家长的作品、展示学生儿时的照片、自己画的肖像画等等,小黑板上每天更新一句话、讲桌上每周更新一束花,让教室里的内容丰富起来,让孩子们活起来。郑英老师认为,教育是向美而生的事业,教育的过程就是与孩子一起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能够营造出积极向上、富有美感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其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3. 重视师生关系的重构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级这个小世界中和谐发展的关键,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的“我要把他管成什么样的学生”,而是“我要把他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当我们尝试把这两种说法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时,可能会有一个更加具象的感受。在这个世界里,教师也好,父母也罢,我们都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陪伴者和支持者。教师应以耐心的态度、关注的神情积极倾听学生,给予他们完整表达的机会和温馨的回应。正如会上提到的:“最美的教育,在于师生之间相互倾慕彼此成全。”正如网上经常说到的那样,没有人喜欢被说教,当老师率先摆正自己的位置和态度时,学生才会更愿意主动参与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积极追求成长和进步。 4.打铁还需自身硬 记得刘娜老师在一次例会分享上提到,教师最根本的业务能力是上课,只有把课上好了,才能把班带好。这一观点,我深表认同。课堂教学是教师工作的核心,是知识传递的关键环节。当老师能够在课堂上展现出深厚的学科素养和出色的教学技巧时,学生们才会被深深地吸引,从而对老师产生信服之感。这种信服不仅仅源于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更在于教学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魅力和专业素养。 从信服到尊重,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当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用心付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以及对学生个体的关怀时,尊重之情便油然而生。而一旦学生“尊其师,信其道”,班级管理工作也会变得水到渠成。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会上田冰冰老师提出:“不需要很厉害才开始做,先开始做才能变得厉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找到自己班级的特色,找到学生们的兴趣点,然后深耕下去。不怕犯错,不怕失败,因为学校对于学生来说是犯错成本最低的地方,某些程度来说,这句话也同样适用老师。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都能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努力打造出一个个充满活力、富有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班一世界”。让我们的班级成为学生们茁壮成长的乐园,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个“一班一世界”里,每个学生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每个班级都能成为一个充满爱与智慧的小世界,而这些小世界将共同汇聚成美好的未来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