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活动—— 《寻找蚂蚁的家》
实践经历: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在校园里观察过”季节的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因此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有一定的基础。 在进行观察前要制作观察记录表,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观察记录表中的具体内容,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制作。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于本节课内容也有很大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在观察小动物时积极性很高,可是我发现一个问题,虽然我经常提醒学生要爱护小动物,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将用于观察的小动物随意玩弄,导致它们死亡。那么如果在上《寻找蚂蚁的家》这课的时候让学生将更弱小、更易受到伤害的蚂蚁带到课堂上来观察,又得死多少蚂蚁啊!这不是和本单元的情感目标矛盾了吗?于是我决定试着将这堂课搬到校园里,让学生在校园中去观察蚂蚁。 活动设计:(一)情境与问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蚂蚁在土地上活动的视频,引导学生交流并讨论“你看到了什么?它们的‘家’在哪里?”由此引出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与发现 寻找蚂蚁的家 1制订计划:活动开始前要制订活动计划。可以从“去哪里寻找” “带些什么”“怎样观察”“小组同学怎样分工”“观察时需要注意什么”全面进行交流,学生说不出来的地方教师可以补充。 通过交流,学生明确了活动地点是学校的花园,活动目的是寻找蚂蚁以“家”。活动前准备活动材料,如放大镜、活动记录本、笔等;活动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感官和工具观察;提示同学“未知的物体不要随意碰触品尝”,观察时要注意安全;及时记录,观察后洗手,注意卫生。 2.搜集信息:在这一环节各小组学生要仔细观察、记录学校花园中蚂蚁的行踪、“家”的位置、形状等。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看哪组观察得最仔细,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记录下来以便交流。 3.处理信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理,提醒学生把观察和交流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及时记录下来。 4.表达交流: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在汇报时尊重事实,交流中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交流内容可以围绕“我在什么地点”“利用了哪种观察方法”“观察到蚂蚁怎样活动”“蚂蚁的‘家’是什么样子”,“蚂蚁在干什么”等几个方面进行。此时教师可以适当询问学生:我们在地面上看到了蚂蚁的“家”,蚂蚁的“地下宫殿”是什么样子的呢?教师要借机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认识到蚂蚁的“地下宫殿”是坚固而庞大的。 活动过程:
实践效果: 我预先通知学生在上课之前准备一些食物,到时候直接在校园里引出蚂蚁并观察它们。到了上课那天,我发现每个实验小组都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如面包、饼干、白糖、辣椒等等。孩子们准备得如此认真充分,可见他们是比较期待这节课的。我带领他们来到校园的一角(这个地方是我课前找好的,有比较多的蚂蚁,比较方便观察),让他们带着疑问去观察蚂蚁。只见这些学生为了好好观察蚂蚁,有的蹲着,有的跪着,有的干脆就趴在地上,但就是不随便干扰甚至捉弄它们。由此我发现,学生通过近距离观察蚂蚁的自然生活状态,无形中增加了对蚂蚁的喜爱。同时,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也更加深入了他们的内心。在观察过程中,有学生跑过来问:“老师,蚂蚁要吃辣的吗?”话音未落,又有学生跑来问:“蚂蚁有眼睛吗?”“蚂蚁怎么传递信息的?”“蚂蚁窝是怎么样的?”“我把蚂蚁的路给拦起来了,怎么它还是能找回原来的路啊?”……学生们的一个个问题使我应接不暇。 可见,对蚂蚁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们无穷的探究欲望,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动手动脑并鼓励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蚂蚁的研究中去。通过自然环境下观察蚂蚁,使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究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从而持久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学生由好奇而产生的探究欲望的天性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由不自觉到自觉,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变成科学素养。 学习评价: 1.学习对象能通过“寻找蚂蚁的家”这一活动,从土壤与蚂蚁的关系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如土壤中还生活着哪些动物。 2.学习对象能针对寻找土壤中的动物制订简单的计划。 3.学习对象能用合适的语言初步描述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以及动物与我们生活的关杀。 4.学习对象能与同学讨论、交流爱护动物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