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松鼠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与16课《太阳》比照,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语言运用: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思维能力:懂得围绕事物的主要特点,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学习分段介绍事物的方法。审美创造: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课前解析】 关注文本内容:《松鼠》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以生动形象的描写及准确简练的说明,向我们介绍了松鼠漂亮的外型、驯良的性格和乖巧的行为,突出表现了松鼠讨人喜欢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关注语文要素:《松鼠》在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太阳》截然不同,本文侧重于直接描述,适当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语言生动活泼,曼妙多姿,引人入胜,极具文学色彩。 关注策略指导:《松鼠》兼具说明的准确性与描写的形象性一体,因此,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交流资料、默读自学,从课文准确的说明、生动的描写中了解松鼠的外形、习性、行动特点,感受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关注学法指导: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提取与处理主要信息的能力,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一、教学目标 1.认识 “驯、矫” 等 8 个生字,会写 “鼠、秀” 等 11 个字,会写 “松鼠、乖巧” 等 13 个词语。 2.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重点) 3.体会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写,积累语言。(难点)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松鼠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说说对松鼠的印象。引出课题《松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认读 “驯、矫” 等 8 个生字,会写 “鼠、秀” 等 11 个字,理解 “松鼠、乖巧” 等 13 个词语的意思。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 4.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发放学习单,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单的问题进行阅读和思考。 任务一:松鼠初印象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松鼠,归纳每个自然段大意,完成下表“内容”部分的填写。(方法指导:抓住关键词,归纳段落大意) 任务二:观察小松鼠 再次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每个自然段有关松鼠的具体信息,分组讨论:作者大概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完成上表“相关信息”的填写。(方法指导:梳理各自然段每句话的意思,记录关键信息,不要遗漏) (一)老师示范学习第1自然段: 步骤一:圈画外形特征,记录下来 答案:漂亮、乖巧、驯良 步骤二:第1自然段具体写了松鼠哪些部位,都有什么特点? (二)学生迁移学习2—5自然段,填写表格。 学习提示: 第2自然段:松鼠活动范围在哪里?有怎样的活动规律?第3自然段:松鼠行为怎样?动作特点?冬天做什么事情?第4自然段:松鼠的窝有什么特点?搭窝技术如何?第5自然段:松鼠生育方式?毛发?怎样梳理毛发? 任务三:观察交流会 1.表达方式不同,阅读感受也不相同,找找下面几个句子在课文中对应的段落,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种表达?为什么?
2.回顾课文,思考:本文和《太阳》都是说明性文章,在语言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生:《太阳》主要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任务四:初试身手练一练 1.用“先……再……然后……”说一说制作某种食物的过程。 2.试着将课文《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体会它们的不同。可参考以下资料: 【师指导】: ①散文中有些修辞手法可以直接转换为说明方法。 ②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可以让我们把白鹭的外形写得更明白。 【教学效果】:写做菜过程时学生兴趣盎然,争着分享。 改写《白鹭》时,经过指导学生能明白意思,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为习作准备素材和方法。
使用学习单的优点: 1.学习单能够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和思考,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学习单上的问题设计,学生能够快速地找到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对松鼠的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学习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单上的问题,独立思考、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