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郭振洲

2022上半年校本课程《人生幸福课》

  [复制链接]

4

主题

47

帖子

2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6
发表于 2022-6-7 15: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的幸福修炼课
第一次接触到《人生只有一件事》这本书的时候,是因为在樊登读书上听到的。书中说到人生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学怎么活”,吸引住了。
书中的主旨意思就是说明,人生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造成的。一个人要从头开始“学怎么活”——学如何看见自己,如何看见心念,如何学听话,学习如何信任,如何做小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家庭、事业和人生中的难题。
遵心而为,什么事情都要用心,而不只是用你的脑子,无论是在与人相处中,还是做事情,都要以心待之。大道至简,要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专注到重要的事情。《人间清醒》里面也是要不断给人生做减法,对此很受启发,我一直是什么都很想要去尝试,然后就会落的很忙,也没有什么效果,还很疲惫,不如就专注一两件事,做好它们。让我想起了撒切尔夫人的一段话:“你要小心你的思想,因为它会变成你的语言;你要小心你的语言,因为它会变成你的行动;你要小心你的行动,因为它会变成你的习惯;你要小心你的习惯,因为它会变成你的命运。
我们要从我们的起心动念学习,从小的行为开始改变,才能逐步改善生活和事业中遇到的难题,收获圆满人生。什么是圆满人生呢,借用书中的一句话,人生大概就是从“见山是山”到“见山不是山”再到“见山是山”吧。
这是作者的人生自省书,所以里面很多事情,自己不一定又体会,但是遇到某些事情,会感慨作者的智慧。值得时时放在身边,时时看,时看时新。可能过几年来读,又有不一样的感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6

帖子

21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8
发表于 2022-6-7 17: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郭卫平 于 2022-6-8 07:56 编辑

“路怒症” 事例谈如果掌控情绪,获取取幸福感

  只有看透——看淡——看破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当情绪能被自己主宰,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被情绪左右时才会掌控人生获得幸福感。  
        什么情况是看淡,是我们想开了一点呢,还是它根本就是假的?这个真假到底应该怎么界定?这个作者说,我们界定这个真假,我们可以权且选择这样一个条件:就是它是否对你真的有利。拿这个条件来看,这种感觉对你是真的有利,还是对你无效,你就能够知道这是真的还是假的。
        比如说,路怒症——你在路上跟人别了一下车,然后你追过去踩下刹车,跟他在路上打一架,对你有什么好处?没有任何好处,没有人觉得路怒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一件事。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做呢,那么多人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呢?这种被操控的感觉是哪儿来的呢?
       这是进化过程当中给我们带来的痕迹,也就是说,假如你生活在原始社会,你跟一个部落生活在一起,这时候你被别人欺负了一下,你绝对不能忍气吞声。因为这个时候如果你忍气吞声,那么下一次可能要的就是你的命,或把你排斥在外,人们认为你是无关紧要的一个人。这时候展示你是一个愿意捍卫自己的人,你才能够受到部落的重视,这个有利于你的生存。
     所以,我们在被别人简单地冒犯以后,我们一定要发作出来,让你知道我是不好惹的。车人别了后,你去跟他理论,你停下车来把他摁在那儿,然后跟他大吵一架,甚至因此进了派出所。之后两个人相忘于江湖,谁也不认识谁。
     没有人重视这件事,因为我们现在生活在城市里,在一个陌生人的世界,你根本没必要在众人面前展示你的气概,展示你不能够被欺负的零容忍的态度。这种态度在原始社会的时候,能够保护你的基因,让你能够获得更多的交配权,让你能够活下来。但是到了今天,它已经成为幻觉,但是这种幻觉依然控制着我们,让我们觉得我必须这样做。你看,假如你不看破这一点,你依然会被路怒症所控制。
     人没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被这种幻觉所控制。所以,当它不利于我们个体的发展时,我们把这个东西叫作误报,就是你的大脑给你提供的信息是假的,它给你发出的警告信号是没必要的。
     你在路上开车被人别了一下,大脑应该没反应,无所谓,他又没撞着你,你继续开就好了,但是大脑发出警告说,你被冒犯了,不行,我得把这个面子争回来,这就叫作误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1

帖子

18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83
发表于 2022-6-8 10: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庆庆 于 2022-6-8 10:45 编辑

幸福是一种能力


       我非常赞同这句“做面向未来的教育,需要培养学生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即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幸福是不应被占有的,应该是自足的。曾听人说到这句话:如果你在管教孩子的过程当中,感觉到痛苦,那么你的方法一定是错的。无论是老师在于学生的交往中,还是家长在于孩子的交往中,让自己和对方都感到幸福和愉悦,这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能力。
(一)和善而坚定,是一种温和的力量

      “和善且坚定”是我在读《正面管教》中,最深刻的体会。在我看来,这五个字里有很深的寓意,意味着既尊重孩子(和善),也尊重自己(坚定)。正面管教的首要目标,是要让大人和孩子都能在生活和他们的关系中体验到更多的欢乐,和谐,合作,分担责任,相互尊重和爱。和善而坚定,是一种稳定的温和力量,也许比暴风疾雨般的批评和吼叫来的快得多。很喜欢作者的这句“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很多家长和教师都认为,要通过责备、羞辱和痛苦让孩子为其行为付出代价,认为孩子需要遭受痛苦才能变好(比如“回到你的房间反思”或罚抄写100次“我下次不会犯XX”等),而不是从自己的行为中学习。而事实是,孩子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让一个小生命感觉自己很棒,虽然调皮捣蛋做错了事情,但是他并不会因此失去老师和父母源源不断的爱,教师和父母永远是在教他整理情绪、处理事情,而不是斥责和抛弃这个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这一点,这是一种拥有幸福的可能。
(二)正向信号,让幸福成为可能

      昨天在樊登读书上听了《原生母爱》,里面提到了“忽冷忽热所导致的抵抗型依赖”,抵抗型依恋关系中,妈妈的爱与关怀毫无规律,并不出现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而是出现在妈妈愿意给予的时候。因此,孩子为了获得妈妈的不稳定的爱而变得终日不安。”其实不止是母亲,教师也是一样。带着生活中的情绪,再映射在教学和教育中,学生难免将其中的影响带到自己身上。给学生正向的信号,教师稳定而平和的情绪和状态就至关重要。教师拥有幸福的能力,并引导学生积极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让学生感到幸福,继而能自发、自主、主动地自我挖掘,拥有发现幸福的能力。
(三)让理智拉住情绪的大象

      《人生幸福课》中推荐的《非暴力沟通》,也是让我醍醐灌顶的一本书。“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推责于人很容易,容易到可以让每个人都可以从愤怒、愧疚、自责中全身而退。前几天听樊登读书,其中《孔子传》当中提到《论语》中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现先不论如何定义君子和小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评判、职责别人这样的暴力沟通粗暴、轻松,在生活中也十分常见。作为教师和父母,观察和感受就更为重要。静下来,好好感受,好好说话,幸福这种能力就可以传递下去,传给身边的人,尤其是我们的孩子。
       获得幸福是一种能力,传递幸福更是一种能力。人生幸福课,我们都是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80

帖子

3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47
发表于 2022-6-8 13: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浅谈《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蛤蟆先生本是一个热情、时髦、大胆,甚至有点浮夸的人。忽然有一天,一切都被改变了。他整个人都不好了,他变得悲惨兮兮,觉得自己再也不会好了。朋友们就决定带他去看心理医生。
医生这个领域里,它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类,心理医生其实特别重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如果一个人说他去看了精神科,好像大家都会用一个奇怪的眼光看他,觉得这个人是不是有什么需要我警惕的地方。所以大家对于看心理医生这件事,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是比较抵触怀疑的,或者是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心理医生特别重要的一个能力,叫作共情。也就是说你心里发生了什么,在人心的小宇宙里面,究竟埋藏了什么,他是要进入到里面,跟你一起去体验,然后帮你找出症结来解决问题的。所以做心理医生的人,本身也是需要强大的意志力,需要非常专业的能力,才能够把这个职业做好。
那么蛤蟆先生见到苍鹭医生之后,就发生了非常出乎意料的一幕。那么苍鹭医生长什么样子呢?他个子很高,看上去富有智慧。他在蛤蟆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下来,道过早安。接着他就无声地看着蛤蟆先生。很奇怪吧?如果你去看医生,医生就会问你哪儿不舒服。他什么都没说,那想要怎么样呢?蛤蟆先生也是这样想的。蛤蟆先生早已经习惯了别人跟他讲话,就等着苍鹭开启一场冗长的教训,可是什么都没发生。等呀等呀,这蛤蟆先生觉得好不自在,他有点屏不住了。接下来蛤蟆先生就觉得很紧张,他哀怨地说:“你就不打算告诉我该做什么吗?”他忽然有点委屈,你怎么把我扔在这儿不管了呢?我看到这觉得特别有意思。
那苍鹭医生怎么回答呢?
“关于什么?”
蛤蟆说:“告诉我怎么做才能觉得好受一点。”
“你不好受吗?”
你看这个一来一回的对话,蛤蟆先生主动地开始说话,他主动地把自己内心的感受暴露出来。苍鹭医生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呢?倾听者。倾听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蛤蟆说:“是的,不好受,他们肯定把所有关于我的事情都跟你说了吧。”
苍鹭医生就问他:“他们?他们是谁?”
蛤蟆就开始历数他的朋友们,獾、河鼠、鼹鼠先生,说着说着蛤蟆竟然就哭出来了。这一幕有没有觉得似曾相识,比如一个小孩子在那里写作业,然后他跟你讲他们都让我写作业。是谁呀?他会告诉你,爸爸、妈妈、阿姨、外婆,说着说着他就哭出来了。为什么?他好委屈,他非常愤怒,他也不敢反抗,可是他就觉得这件事他不快乐。那么责任在谁呢?他没想清楚。
蛤蟆此刻就处于这种状态。我不知道谁该为此负责,反正我不开心。可是他们让我来找你,那这是他们的决定呀,我还是不开心。这时候你有没有觉得,蛤蟆就像是一个小孩子,他所有的心理状态,都是一个儿童状态。
苍鹭医生等着蛤蟆先生哭,等他哭完,等他停下来,苍鹭问他:“你能告诉我为什么来这儿吗?”
蛤蟆就说:“是他们让我来的。”
“他们是谁?”
“那些朋友们,从报纸上看到了你的名字,他们觉得我需要咨询,他们让我准备好听你的,只要你觉得是最好的,我都会照办。我知道他们都是为了我好。”
苍鹭医生很专业地问了下一个问题,他说:“谁是我的来访者?是你,还是他们?”蛤蟆先生就不是很明白了,他没有听懂。
苍鹭医生就说:“你看,你的朋友想让我给你做咨询,来减轻他们的担忧。因为他们关心你,所以他们很担忧。而你似乎也想得到帮助,为了什么呢?为了让你的朋友们高兴。那这样看起来,你的朋友才是我的来访者,而不是你。”
有没有发现,在这里面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词,就是你来看医生,不是为了解决你的问题,你是为了让你的朋友们放心,为了让他们高兴。
蛤蟆先生困惑全部写在脸上,苍鹭医生接着说:“我们可以澄清一下现在的情况。你来找我咨询,费用由谁来支付?”
     那蛤蟆先生就很生气,他说:“你根本不需要为钱担心,我的朋友已经保证,他会支付所有的费用。”
那么苍鹭医生怎么看待这件事。他说:“这恐怕不行,我们今天就到此为止。你可以不用再来找我了,你就当是一次体验。”
为什么呢?难道钱都行不通吗?是不是很愤怒?钱也行不通,那什么行得通呢?苍鹭医生就给出了一个很明确的答案。什么是行得通的呢?只有当你真正的愿意接受咨询,愿意为自己负责,而不是要取悦你的朋友,我们才能够合作。蛤蟆先生终于听懂了,我们两个竟然是合作关系。合作意味着什么?双方都要认可和接受。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不光是医生的责任,也是自己的责任,这才是心理咨询最良好的开端。如果没有这个开端,一切都不能开始,这就是蛤蟆先生,从心理医生那里学到的第一课,只有当你想为自己负责的时候,改变才会发生。
那么苍鹭医生就和蛤蟆先生达成了共识。我们先来预约10次的面谈,那每一次需要付费40英镑,最重要的是,这个钱必须由蛤蟆先生自己支付。故事发生到这里,大家好像觉得一切有了一个保证。那么接下来会怎么样呢?
当你有了一个愿望,一定要用专业的方法,来让这个愿望达到最好的结果。所以有一些人,当发现自己不开心的时候,他可能去算命、去塔罗牌,然后他去什么神神鬼鬼的做一些奇怪的事情。甚至我们好像多吃一点这个鸭血,就能够让自己气血旺盛,不容易抑郁。这些方法到底有没有作用呢?即便它有,可能就是心理上的一点点暗示作用。一旦我们遇到了比较重大的挑战,首先要有好的方法,找到专业的人来解决这件事,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70

帖子

40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6
发表于 2022-6-8 14: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小孩》读书分享
这本书源于听到的樊登读书的推荐,很多人看到书名第一眼会认为是作者自己带娃的一些经验总结,实则不然,作者曾经作为央视记者及主持人,本书视野还是很开阔的,素材丰富,论证也很充分。她围绕着与小孩子息息相关的六个关系展开。首先是自我关系-从娃自身开始讲起,讲到尊重孩子的天性以及如何帮助他们建立真正的自我成长的根基。接着是亲子关系-孩子最亲密的妈妈,写到她在这段亲子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如何与孩子建立有效且健康的养育关系。第三章写到爸爸,虽然很多人喜欢调侃丧偶式教育,但本书区别了父母对孩子的不同影响下的不同行为,算是为爸爸发声,也说到爸爸应该如何有效的承担一个父亲的角色。四五六章外延到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与小孩的关系,通过友好型的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来搭建认知世界的阶梯,共同塑造孩子的心灵。
书中很多地方感触都很深,感觉自己都遇到过。比如说到自己女儿本本有天在公园里捡了根破树枝回家,本本说很像哈利波特的魔法杖,作者克制住了各种觉得脏,割到手,弄坏家里器皿等的内心戏,随她去了。本本跑去问爷爷怎么做成魔法杖?爷爷告诉她要削皮,还有对坑坑洼洼的地方进行打磨和抛光。她二话不说搬来各种工具在爷爷的指导下大刀阔斧的修理她的宝贝棍子,虽然动作笨拙却无比专注,最后兴匆匆给作者炫耀她的魔法杖。作者一番表扬后建议说想更光滑还可以打蜡,于是本本又去请教爷爷如何打蜡,最后自己不断打磨改进~看完蛮感慨,我小外甥也捡过树枝回家,被我姐一顿呵斥就丢出去了。于是我们没有看到后面一系列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自主研究的热情,反思~
第二件是就是关于低自尊和高自尊。我们可以发展有些人,看起来很普通,但是自信的不得了,你和她交流起来也会觉得她是闪闪发光的,反观还有些人各方面都很优秀,但总是觉得少了些东西。看完才知道,一个是高自尊一个是低自尊的人。有较高自尊的人往往拥有内在的安全感,能够欣赏自己的能力和长处,并接受自己的弱点和局限,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独立性以及适应变化的能力都比较强。反之低自尊的人即便很优秀,也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对自己和别人都缺乏正面评价,尤其是对自己很苛刻,很难接纳自己的弱点和限制。那如何培养高自尊的娃?社会学家认为高自尊不仅仅来源于自己的评价,还有他人的正面评价。对于孩子来说,他人的评价尤其是自己亲密的人比如父母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自尊度。毁掉孩子的,很多555时候都是以爱之名的干预,或者是堂而皇之的理由-怕孩子骄傲而假装没看见……
还有个案例印象深刻,就是遇到一个不随便给孩子贴标签的老师多么幸福。案例说一个一年级小孩总坐不住,注意力很难集中。有次班主任正上着课,这个男孩又坐不住了,站起来就往外走。快走到门口的时候班主任叫住他说:“教授,你干嘛去啊?”(教授是他外号)男孩说:“你讲的课太难听了,我要出去”。作为老师当着全班人的面被学生这么说,大多数人会觉得很难堪。但这位班主任说:“你们看,教授特别棒,他没编理由说上厕所之类的,勇敢的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特别棒。”就这么哄着伴着到了五年级,这个男孩突然就成为了传说中开窍了,成了学霸。我当时看完觉得这个小孩子真的很幸运,遇到个这么好的老师,给了他足够的耐心,也没贴问题男孩或者学渣的标签,或者被通知家长来接回去检查有没有多动症 其实孩子间都有个体差异,有些人心智就是还没成熟到能适应班级纪律。突然发现教育必须是柔软的,是可以有商量和改变空间的,是可以差异化的……
书中有很多很多案例,都是我们日常见到的,也许我们觉得当时处理的很好,但看完会发现原来做错了或者原来可以处理的更好,又或者以前对娃的一些举动和现象不理解或习以为常,看完才明白背后的缘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5

帖子

1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0
发表于 2022-6-8 14: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暴力沟通》读书心得
      在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前,我对非暴力沟通一直没有一个较为恰当的理解。读完之后,我才知道,原来非暴力即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而改变沟通的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从十二个方面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让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品质得到提升。
      首先,我们要做到心中有爱,让爱融入生活。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去探寻究意是什么蒙蔽了我们的爱。我们要通过日常的观察,找到结果,并清楚的描述下来。要成功的进行非暴力沟通我们还要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求,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有效的沟通要求我们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有时候倾听出语言更是有力量,倾听会使人身心痊愈,因此学会倾听尤为重要。让爱融入生活不仅仅意味着要爱他人,同时还要爱自己。充分表达愤怒,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我们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伤害,而不是为了惩罚他人。在情绪低落时,我们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我们才会重获生活的热情。非暴力沟通还要求我们学会表达感激。
      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非暴力沟通的重要性。学会非暴力沟通,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上都会受益匪浅。许是读的速度较快,对其中的某些内容理解的较为浅薄。但我相信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多,我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52

帖子

320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20
QQ
发表于 2022-6-8 14: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志英 于 2022-6-15 15:18 编辑

《大脑幸福密码》带给我的改变

       《大脑幸福密码》这本书最近几个月一直伴随着我,我的桌子上总有它的身影。这本书读了很多遍,还是常看常新。真是宝贵的财富,豁达又共情。
        这本书让我想起自己的经历、感受。生完宝宝以后又要面临工作上的压力和带孩子的压力,不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总会有比较烦心的某个瞬间。也特别感谢领导督促我们去看书,让我喜欢上读书,让自己内心充实和平静,虽然这种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日积月累我已经发现自己在慢慢的改变。继续读书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接下里说说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最让我触动的是书里讲到的大脑工作的两种模式,一种是反应模式,另外一种是顺应模式。反应模式大脑亮的是红灯,顺应模式大脑亮的是绿灯。
怎么理解这两种模式呢?我们可以先来想象一个场景。
       你今天一早起来开车上班,结果刚坐上车准备出门就被人别了一下,这个时候笑了笑说:“唉,还是有这么多这人不读书啊”,然后你继续往上班的路上走。刚到公司楼下,发现门卡没带,这个时候你碰到一个同事,你让他带你一块进去,你想正好借此机会跟同事认识一下聊会天。到了公司,你的领导对你上周做的方案提出了质疑,问你还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你想挺好,又跟老板学到了东西,今天有收获。这个时候你开启的顺应模式。
我们再来想象一下另一个场景。你刚出门哗一声被人别了一下,你不知道为什么,一股怒火从后脑门窜上来,想要跟他拼命,你也别了他一下,然后跟他展开一场汽车追逐战,两个人差点打起来。等你气哼哼来到公司跟前,发现卡又没带,“我这人怎么总这样,我这个人真是没救了”,生气。然后一上楼说诸事不顺,又被老板叫来骂了一顿,老板批评你,然后你觉得特别羞愧,老板看不上我,老板总是挑剔我,生气,搞不好要离职。这个时候你开启的是反应模式。
      你看同样的事情,如果你的大脑选择不同的应对模式便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
      但当我听完了这本书,我忽然想,我们应该多想想那些美好的事物,而不要总盯着自己想要的。书里有一个观点让我很受触动,那就是我们要分清什么是“liking”,什么是“wanting”。
就像我们在路边看到一棵松树,你说好美啊,我很喜欢。而"wanting"呢?是你看到这棵树很美,你在想怎么才能把它种到你们家的院子里去。你在想是要铲子挖呢,还是用吊机把它连根拔起,你还会担心树移栽到你家能不能活。
liking能让我们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却没有占有它的欲望,而wanting是会带给我们压力的欲望。
      人要活得幸福就应该多做liking的事,而少做wanting的事。就像瓦尔登湖小说里描述的那样,让自己的外在尽量简单,让自己的内心愈加丰富,幸福也就顺其自然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2

帖子

3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0
发表于 2022-6-8 15: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终身成长》
      这是樊登老师把自己以往看过讲过的,跟育儿有关的书中的观点融合贯通的一本书,书中有一种育儿法则,很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在孩子做对事情成功的时候,给予二级反馈表扬并说出为什么,这是孩子的价值感增加。
      第二在孩子做错事情失败的时候,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这时孩子的归属感增加。
      第三无论孩子成功还是失败,做对还是做错,家长都要在事后给孩子培养成长型思维或者说终身成长的心态,这是孩子自我成长的永动机。
      家长的不打扰给孩子充足的自由,选择权在孩子那里,家长只是辅助孩子自主的选择,加上投入的尝试,更能让孩子发展出心灵的体验,更容易获得幸福,从而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路并坚持下去。
      此外家长自己也需要成长性思维不纠结于孩子一时的失误,这样才能更好的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通过和孩子一起积极的想办法解决问题,也能更好的给孩子亲身示范什么是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天赋,这样孩子才能更加珍视自己的努力,也更加容易拥有坚毅的品质。
      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三行代码,获得价值感,获得归属感,拥有成长性思维。
父母育儿过程中最重要的三行代码,孩子做对事二次反馈,孩子做错事无条件的爱培养自己和孩子的成长性思维。
      父母育儿过程中最重要的三行代码,孩子做对事二次反馈,孩子做错事无条件的爱,培养自己和孩子的成长性思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36

帖子

19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1
发表于 2022-6-8 16: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不在于拥有,而在于体验
                             --------读《瓦尔登湖》后感

这本书在很早之前就买了实体书,但面对这本通篇有点晦涩的文字,一直没能全篇读下来。前一段时间在樊登读书上看到了这本书,通过APP上的思维导图和演讲实录使我在工作之余对于这本书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本书讲述了作者在二十多岁的时候,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拿了一把斧子,在瓦尔登湖边上,建造了一座小木屋,开始了两年的独居生活。清澈的湖水,温暖的阳光,他自己种地,读书,写作,享受着悠然,恬淡,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思考着人生的哲学。
梭罗在书中给我们讲诉了一个故事:有一个追求完美的艺术家,他想做一根手杖,对他来说,凡是完美的作品是不受时间限制的。于是,他一生就做这一件事,力求把手杖做得十全十美。他一心一意,锲而不舍,心无旁骛,坚定而又极其虔诚。在他制作手杖的过程中,他的同伴逐渐不忍时间的流逝都先他而去,唯有他却在不知不觉中保持着青春。最后当他终于将手杖完成时,它突然辉煌无比,成了梵天世界上最美丽的一件作品。
通过这个故事,它告诉我们其实人的一生只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好了。我们每天匆匆忙忙,到底在做些什么?我们不要盲目地追随成功者的脚步,每一个人都该非常谨慎地找到并追随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你的父辈,偶像,或邻居们的生活方式。
因为,你只有一次活着的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43

帖子

4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2
发表于 2022-6-8 16: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 小孩

  什么叫做善意的教育?并不是说善意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就是不输出⾃⼰的价值给孩⼦。有很多很多既尊重他、⼜能够表达意思的⽅式。
  对孩⼦,其实最重要的、最难的、也最正确的就是中间,就是⼀个平衡:有爱、有规则,在爱的基础上,建⽴规则。表达规则的⽅式可以是温柔的
温柔但是有边界,这个很重要。
  
  教育者不是警察,不是法官,他永远相信这个⽣命是在完善的过程中的。我只是在他的这个阶段要助他⼀臂之⼒,送他到下⼀个台阶,⼀点⼀点地        
往前⾛。如果你把⾃⼰当成了⼀个维持秩序的警察,就完了。
  有⼀个关于陶⾏知先⽣的经典故事:他在操场上看到了⼀个⼩孩打架,他说你去我办公室。⼩孩先去的,陶⾏知后来的,⼀坐下陶⾏知就打开抽屉
——这块糖奖励你,按时来到我这⼉,⽐我来得还早,说明你尊重我;第⼆块糖,我叫你停下,你就没再打架了,你听了我的劝;第三块糖,我了      
解了你打架是为了帮别⼈出⽓,仗义。这孩⼦就慌了,说您打我得了,我是错了。第四块糖,知错就改,你可以⾛了。这个故事说明:教育可以有
⾮常善意的⾯孔,去塑造好的灵魂、好的孩⼦;惩罚是恶意的,体现⾃⼰权⼒的,绝不会是正好、正确的教育。     养育真的不是⼀时的事,它是
⼀⽣的事。

  做家长,做⽼师真的别觉得只有严酷地对待、冷酷地要求、分数和指标才是对孩⼦最负责任。给他爱、给他⿎励、给他信⼼,让他感受到周围⼈的        
善意,这才是⼀个学校最应该尽到的责任。
  善意对于⼀个孩⼦是多么重要的⼀件事。⽽且我们这个社会上的每⼀个⼈,都可以成为善意养育的参与者,因为为孩⼦的未来做⼀些努⼒,就是给      
我们整个社会带来希望。
  这是⼀本适合老师也很适合家长读的书,常读常新。.世界如何对待孩⼦,孩⼦也将如何反馈给社会,⼀个孩子的成长教育不仅仅是⼀个家庭,⼀座        
学校,⽽是整个社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12 12:24 , Processed in 0.0804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