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璐 于 2025-4-24 15:31 编辑
让每个孩子成为语文学习的小主人 ——二年级“小书虫当家记”自主教育实践分享 二年级的孩子认得1500多个字了,却常把语文当成“作业任务”:阅读等老师布置,识字靠反复抄写,发言总等着被叫到名字。我发现,当学习脱离真实场景,孩子就像“被动充电的小齿轮”,少了主动转动的热情。于是,我想:能不能让语文学习变成“当家任务”?让孩子在管理班级事务中,自然地识字、阅读、表达,让“我的语文我负责”的意识悄悄发芽? 怎么“当家”?有以下三个“小书虫行动”,让语文看得见、用得上。 第一个行动:图书角里的“识字小管家”——让汉字长在责任里,我们把图书角变成“小书虫驿站”,孩子们自己设计了4个“语文岗位”: “分类小博士”要给每类图书贴拼音标签(比如“童话类”),还要对照课本生字表,给书架写分类牌。你猜怎么着?为了写对“寓言”的拼音,他们会翻出语文书查“寓”字的部首; “好书推荐员”每天用一句话推荐图书,还要写在小黑板上(配拼音)。学《猜猜我有多爱你》那周,有个孩子写:“这本书里的爱,像星星一样多!”这是他现学的比喻句; “修补小能手”发现破损图书,要用生字贴纸修补(比如“爱护图书),还要写“修补日记”:“今天补了《小猪唏哩呼噜》,‘唏哩呼噜’四个字像在打呼噜!” 最动人的是“图书借阅公约”的诞生。孩子们用“谁+不能做什么+否则会怎样”的句式讨论规则,最后写成带拼音的儿歌:“取书要轻轻,看完送回家;好书大家看,损坏快修补”现在路过图书角,常听见他们边整理边拼读公约,生字就这样融进了日常。 第二个行动:教室变身“识字迷宫”——让汉字藏在游戏里。孩子们把教室变成了“汉字闯关地图”:他们找出课程表、同学姓名、物品标签上的汉字,做成“生字藏宝图”,轮流当“关卡管理员”。比如“词语接龙管理员”会从图书角书名里找词:“《没头脑和不高兴》→高兴→兴奋”,这不就是课本里“词语开花”的活用法吗? 还有个“拼音纠错员”岗位特别受欢迎。有次发现“安静休息”拼成了“ān jìng xī xiū”,孩子们举着课本纠正:“‘休’是单人旁加‘木’,拼音是xiū!”他们查字典的样子,比做练习册还认真。 我们还做了“我的生字手账”,记录岗位上认识的新字:修补图书时的“勇敢”,分类标签上的“科学”,配上小插图(比如“困难”画个皱眉的小熊)。每周分享时,孩子们会说:“我当分类小博士时,知道‘寓言’就是‘古人讲的道理故事’,这是课本里没学过的!” 第三个行动:人人都是“语文小主播”——让表达长在分享里 每天晨读前5分钟,“每日播报站”就成了孩子们的舞台。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后,小主播播报班级好人好事:“昨天小雨帮同学捡铅笔,她就是我们班的‘小雷锋’!”用的是课本里“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句式。学完《坐井观天》,他们自发改编故事:“青蛙跳出井口,看到了无边无际的草原,还有会‘汪汪’叫的‘大青蛙’(其实是狗)!”当“故事创编员”组织排练时,会用作业本写台词,“演员”们戴着写有“青蛙”的头饰表演。台下的观众评价:“我最喜欢青蛙说‘原来天不是圆的’,因为他很勇敢,敢承认自己弄错了!”你看,“无边无际”“弄错”这些课文词语,就这样变成了他们自己的语言。 三个月下来,孩子们的变化让我惊喜:语文能力“长”在了生活里:课本生字书写正确率从75%到92%,因为他们在贴标签、写推荐语时,不知不觉练了字;80%的孩子能主动用“因为……所以……”写话,比如“因为我是好书推荐员,所以每天都要读新书”。自主意识“发了芽”:以前要盯着交作业,现在85%的孩子能独立整理语文书包,还会记“未掌握生字清单”;图书角破损率降了60%,因为他们说“这是我们自己的书,就像我们的好朋友”。班级成了“会说话的语文课堂”:走廊里,“轻声小侦探”用课本里的“请你轻轻走”提醒同学;午餐时,“故事播报员”会给挑食的同学讲《大脚丫跳芭蕾》:“贝琳达遇到困难都不放弃,我们也要试试吃蔬菜呀!”语文,就这样从课本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实践中,我也遇到过问题:比如拼音薄弱的孩子贴错标签,后来我们设了“拼音小助手”,让熟练的孩子一对一帮忙;还有家长担心“当小管家影响学习”,我们就拍了孩子们整理图书、写推荐语的视频发群里,家长看到后说:“原来识字可以这么有趣!”其实,低龄孩子的自主教育,不是完全放手,而是给他们“踮踮脚够得着”的任务,配上“看得见的台阶”——就像我们给“分类小博士”提供课本生字表,给“小主播”准备“表达小锦囊”。当孩子发现,语文能帮他们做好“小当家”,学习就有了内驱力。 现在走进教室,你会看到:图书角的“分类小博士”蹲着给新书贴标签,一笔一画写拼音;“故事创编员”围在一起,用生字本画剧本;就连黑板上的课程表,都被孩子们贴上了自己写的“温馨提示”:“下节是语文课,请准备好课本和铅笔哦!”这些场景让我坚信:当我们把学习的“方向盘”交给孩子,他们会用语文去探索、去表达、去担当。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蹲下来,和他们一起看世界,然后微笑着说:“你做得真好,下次可以试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