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郭振洲

聚焦教育专著,分享研读的收获

  [复制链接]

21

主题

66

帖子

3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11
发表于 2021-6-11 11: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静悄悄的革命》
  佐藤学著作《静悄悄的革命》提出的主旨鲜明的教育理念,生动形象的比喻,给我留下的印象尤其深刻。
  一、做一个用心的捕手
  读这本书,恐怕大多数老师会对倾听这两个字有深刻的感受。佐藤学先生通过实例说明了在教室里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而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却是多多发言,我们以为孩子不发言是因为胆小,一味地鼓励孩子要勇敢,大胆发言,却忽略了对他们听的能力的培养。这一学年,我教一年级。一年级的孩子,喜欢发言,但缺乏听的习惯。我会引导他们要学会听别人的发言,了解别人的想法,从而正确评价别人的思路。如佐藤学先生所说: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
  倾听,不仅仅是学生听教师、学生听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倾听学生的发言十分重要。佐藤学先生把倾听学生的发言比作和学生在玩棒球投球练习,我想,教师,就是一个捕手。一个用心的捕手,无论学生投过来的是好球还是差球,都应能准确地接住。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投球的快感,才会继续投出越来越多的好球。如果我们让学生投出的球一个又一个地掉落在地,或是让学生自己去捡,久而久之,学生还是喜欢投球吗?棒球投球式的倾听,是多么形象的比喻啊!在我们的课堂上,被我们弃之不接的球还少吗?我扪心自问:我每天准确接住学生投来的球了吗?还是在按自己的计划上课?每次听年轻教师的课,我总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生成了这么好的教学资源,为何弃之不用?年轻教师常会这样回答:我怕扰乱我的教学思路;我没听清;我怕完不成教学任务这说明我们还不擅长接球。佐藤学先生这样告诫我们:不擅长接球的老师,应当专心一意地正面直对学生,去接住他们的每一个球,重视他们的每一个球,而不要以为只有按自己的教学计划上课才是上课。作为教师,我们都应努力做一个用心的捕手!
  二、做一个细致的裁缝
  学生的学习乃是不断的从个体发出,又回归到个体的,因此教师的活动也应当从应对学生个体出发又回归到学生个体上去。美国教师称之为tailoring,意思是服装的裁剪制作。也就是说想按照每个人的身体尺寸量体裁衣那样去对应每个学生的个性,创造课程。量体裁衣的理念,实际上就是我国的因材施教。不过,佐藤学先生认为:在学生做作业的这一时间里,教师集中精力去量体裁衣是更重要的。这一点我感受颇深。
  每个班都有需要帮助的学生,我也常常会在学生做作业时去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我常常会呈现收集到的错例,一一呈现,引发争辩,在一次次地辨析中让学生了解错误的原因,收获正确的思路。但是,我不是个细致的裁缝,我有量体裁衣的意识,却又常常会用统一的尺寸来要求学生。看到作业进度未跟上大部队节奏的我会着急,看到学生不可思议的错误我会生气,我常常就巡视而巡视,没能给那些不能达到目标的学生提供具体的帮助,而是如同一个监工,不断行使着督促、管理的权力。做一个细致的裁缝,应当是对应每个学生的个性去量体裁衣的,应当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反思自己,可能多了些师道尊严,少了点儿服务的意识。
  三、做一个睿智的指挥
  量体裁衣是以学为中心的两种活动形式之一,另一种是与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认识相互激荡回想的活动,称之为交响乐团。这又是一个多么形象的比喻!在教室里,各种各样的意见、想法相互呼应便产生了如同交响乐般的教学。在一个个学生的声音相互回响、相互烘托的交响乐团中,十分关键的是交往展开的丰富程度、深入程度怎样。文中提出了四种交往:单向交往、双向交往、反向交往和异向交往。这些交往,组成了教室里的交响乐团。教室里的交响乐团,不可能经历预演、排练,随时都可能有不和谐的声音,此时,作为交响乐团的指挥教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里我所说的指挥,并不是真正的交响乐团中的那种一人令,众人行的指挥,而是一个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能敏锐判断,及时调节,恰当引导的睿智的指挥。比如,当教室里出现多种声音,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时候,教师应当有效的评价和指导;当教室里出现冷场,众人迷茫时,教师需要巧妙地点拨和引导;当教室里出现别样精彩的声音,教师应及时抓住,引发讨论,说不定就能谱写一曲动听的交响乐相反,如果教师对不同思路的话语不敏感,那么教学就只可能顺着教师的路数进行下去,交往也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变得非常肤浅和单薄。由此可见,教室里的交响乐团需要一个睿智的指挥。
  读完《静悄悄的革命》,印象最深的是以上这三个比喻,通俗易懂,形象贴切。阅读还在继续,思考不会停止,思考之后,是静悄悄的革命。在教室里,但愿我能做一个用心的捕手、细致的裁缝和睿智的指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57

帖子

2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7
发表于 2021-6-11 15: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儿童技能教养法》

   儿童技能教养法,这个教养概念以前我不曾接触过,也不明白到底什么是儿童技术教养法。读了这本《儿童技能教养法》以后,有所了解。就如封面上讲的那样“儿童技能教养法把问题转化为技能的学习,就像给孩子施了魔法一样,让他们在游戏中快乐地享受成长。”听了这样的解释,以及通过书的阅读,算是明白了“儿童技能教养法”这种教养方法。
儿童技能教养法,不是简单地帮助孩子克服这些问题,在教养的过程中,还会有父母老师的介入,把这些焦点作为大家共同学习和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孩子受益,父母和老师也会从中得到收获。而且一个问题解决了,触类旁通,连带其他问题一并解决。
    从书里,我了解到儿童技能教养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教养方法,它不是单一的说教,而是把孩子存在的问题转化成教养孩子掌握某些技能来改变,比如有的孩子胆小、恐惧某样东西,那么按照儿童技能教养法的15个步骤,可以这样来解决:首先孩子胆小,需要帮孩子找回勇气,把恐惧变成勇敢;然后跟孩子一起商定如何找回勇气;和孩子一起讨论勇气的好处,给它取一个特别的名字;让孩子选择一个魔法宝贝,支持他找到勇气;可以邀请爸爸妈妈做孩子的支持者,帮助孩子建立信心,然后可以想想庆祝的方式,可以举办一个类似万圣节的派对,那些女巫、僵尸的面具,还有蜘蛛、蛇等道具,和孩子一起准备,邀请小伙伴们来参加,孩子亲自准备这样的活动,一定不会再怕那些黑暗的东西,不怕所谓的传说里的女巫鬼怪了。孩子的恐惧转化为勇气了。借此机会,也让他把技能教给别的孩子。那么良性循环,孩子可能还克服了内心的胆小,结识了更多的好朋友。下一个技能学习再着手……
这本书,这种教养方式引人入胜,我想也用这样的方式来帮助我的学生们解决一些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03

帖子

5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7
发表于 2021-6-14 13: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阅读《正面管教教师指南》这本书后,我收获到了如何用一种阳关心态来处理学生中的一些事情。“正面管教”(阿德勒心理学)研究的是:如何让每个人找到归属感瑜自我价值感,而归属感和价值感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信息,它超越了所有的语言和文化,因为它传达了每个人的希望——得到尊重。
正面管教就是教成年人如何用鼓励性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当孩子感受到归属感与自我价值感的时候,他会自愿选择配合成年人,从而表现出在成年人看来听话的行为,所以,听话是正面管教的附属产品。正面管教强调的是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情形。
书中列举了多种情况和解决的对策,其中针对班级存在的问题我认真阅读了“排队”的讨论和建议。让学生排队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保证学生们安全地从一个地点走到另一个地点。
在班级大课间后返回教室的路途中,女生队列能做到有序返航,但是男生队列在站队时就总有几个调皮的男孩子记不住自己的位置,导致男生队伍一直比较松散没有固定的站队位置。为此,在一年级上学期,我单独给男生队列编号、组成一帮一小组,再进行走路训练后,男生队列的确整齐了许多。
第二学期后,因为个子高矮都变动,女生队伍自己进行了队伍的调整,男生队伍中又一次出现了“乱”的情况,在一次班级课间抽查中,我发现有2名同学没有完成课间运动。在对男生队伍再一次编排、录制视频后,经过几次的列队训练,30名小男生们终于找对了自己的位置。但是,在返回班级路队上队伍容易出现不整齐的情况,经过我细心观察发现:有些男生没有意识到列队的用意,有些男生自身自控力较差。于是,我再次强调了队列的用意,同时也要求第一排小个子男生放慢速度,经过几次尝试,男生队伍终于有了一定的进步。
定行走目标:列队整齐安静走回班级,发现问题及时找解决方法,加强日常列队训练,相信学生们会在日常练习中不断进步。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用正面方法引导和管教学生,用阳光心态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尊重每一位学生,方法总比问题多。


    在翻看“研读教育专著的收获分享”跟帖内容中,看到郭校长提出的几个问题,尝试分析几个问题:
问题3、 在很多家庭中,学生家庭作业时间充满了争斗、眼泪、威胁、拒绝做功课,甚至撒谎。你如何看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尝试分析:如何引导学生“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改变学生内心求学的动力,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慢慢引导学生“想学”。兴趣就是动力,学生一定会积极地做感兴趣的事情。如何将作业变得“有趣”,需要老师“变花样”来布置。首先请老师多用一些鼓励的语言和方式来激励学生。比如:课上练习生字的时候,我会随时在投影仪上展示书写棒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展示欲望”,在激励下,学生们用心书写,都希望老师展示自己的书写作品。一年级下学期班级开启了摘抄本,从最初的方格书写改为小格书写,学生们不适应,于是我自己写模板,带着学生书写后给作品做点缀和装饰,将书写任务变成绘画任务,学生们积极性很好,一段时间后我会将摘抄本拍照编辑成美篇进行展示和表扬。利用“展示欲望”的激励方法,同学们书写认真,摘抄本书写和绘画质量很高,良性循环下,同学们积极书写,主动完成书写任务。将学习和作业变成一种乐趣,一种自我展示的时候,学生就不感觉的作业是负担了,在享受“展示”自我的同时,很乐于去完成学习任务了。希望每一位学生都爱上书写。

问题4、 班级里总有一些学生,对班级和学校的事情不积极,既不愿意听老师的话,也不肯与同学之间相互关心帮助。如果你作为这种学生的班主任老师,该怎么办?
尝试分析:学生因生活家庭背景不同,所表现出的与人相处方式也会不同,所以每个班会出现上述情况的学生。作为班主任,我想应先认真分析这样学生的家庭背景,在和家人取得正常沟通后,再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引领工作。可能在与这样学生家长沟通过程中不是很顺利,但是用博爱来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老师对这样的学生多一些“偏爱”,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老师再多一些关心和理解,相信学生和家长会看懂老师的用心,长期的帮扶和关心会“软化”对方。同时在班级内,班主任也要引导学生之间相处方式,生活中和谐友爱相处,活动中感受团队力量。用大爱来帮助这样的学生,希望能有一定的改变和进步。

问题8、 教育学生的前提是理解学生,可是困扰我们的是好多学生跟我们交谈时,不愿意或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应该归结于我们缺乏与学生的沟通技巧,如何才能促进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尝试分析:在日常教育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交谈中,如何做到有效的、入脑入心的和学生交谈,并通过交谈帮助学生有好的改变和进步,我想首先老师要放低自己的谈话姿态,和学生水平线上(平等地位)交谈,在交谈中关注学生的眼神和表情的变化,根据学生心理来帮着学生进行问题分析。我想: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和老师沟通,是因为学生担心老师的指责、批评等。所以,在和学生沟通中,先从学生顾虑的方面,和谐融洽地探讨问题,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分析和引导,甚至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的来龙去脉,在分析中,老师多听学生的分析,在学生分析中老师去寻找“漏洞”和需要纠正的方面,然后,耐心分析事情。坦诚相待,相信学生会对老师无言不谈。事后,老师还应该帮学生做好事情处理的保密工作。尊重学生,平等对待,耐心引导,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喜欢和老师交谈。

问题9、 从本年级里或者曾经教过的学生中,列举2-3个行为不良学生的典型表现,分析这些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除了家庭因素外,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对待他(她)?
尝试分析:一年级是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有些孩子适应能力比较好,会在一年级上学期融入到班级,完成每天的教学学习和活动,但是班级内总会有几个调皮的男生“挑战”着班级的纪律要求,同时也“考验”着老师的管理智慧。一年级上学期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男生张骏泽,刚入学一段时间不会坐姿,不会站队列,课上不听课,不会书写,每天不能听铃如班级,需要老师从外面找回后上课……等等情况出现后,我第一时间和家人进行了沟通和了解,经过多次耐心的沟通,了解骏泽家长的工作性质和幼儿园学习经历,知道了骏泽是一位让人同情的男孩。妈妈长期外地工作,爸爸每天晚上很晚才能到家,白天只有爷爷相伴,幼儿园因为骏泽淘气,所以总被老师批评和训斥,导致骏泽上一年级后内心总对老师有一定抵触和排斥,骏泽爸爸曾想放弃对孩子的辅导和教育,我表明:班级一个也不能少,孩子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和关爱,不能放弃一个孩子。在对孩子和家庭分析后,我想:作为班主任,我有优势能带好这个孩子,我从生活关心到学习帮扶一点点耐心关怀和感化骏泽。我慢慢从骏泽身上找优点,他喜欢劳动,主动为班级打扫卫生,我会及时认可和表扬;他课上端身正坐认真学习,我一定会及时为他竖起大拇指,也会把骏泽的进步及时传递给他的爸爸。慢慢地,孩子和我走近了,课上不断有向上的改变,爸爸的态度也有了一定的转变。目前一年级下学期,虽然骏泽学习成绩还是有些落后,但是每天看到骏泽用心努力,认真学习和书写,我都会对他及时表扬和鼓励。用心感受孩子的进步,用爱关心孩子的成长,小小的孩子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鼓励,孩子们一天天在进步。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我们一起去发现,去发掘,耐心陪伴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向前奔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03

帖子

53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37
发表于 2021-6-14 13: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翻看“研读教育专著的收获分享”跟帖内容中,看到郭校长提出的几个问题,尝试分析几个问题:

问题3、 在很多家庭中,学生家庭作业时间充满了争斗、眼泪、威胁、拒绝做功课,甚至撒谎。你如何看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尝试分析:如何引导学生“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改变学生内心求学的动力,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慢慢引导学生“想学”。兴趣就是动力,学生一定会积极地做感兴趣的事情。如何将作业变得“有趣”,需要老师“变花样”来布置。首先请老师多用一些鼓励的语言和方式来激励学生。比如:课上练习生字的时候,我会随时在投影仪上展示书写棒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展示欲望”,在激励下,学生们用心书写,都希望老师展示自己的书写作品。一年级下学期班级开启了摘抄本,从最初的方格书写改为小格书写,学生们不适应,于是我自己写模板,带着学生书写后给作品做点缀和装饰,将书写任务变成绘画任务,学生们积极性很好,一段时间后我会将摘抄本拍照编辑成美篇进行展示和表扬。利用“展示欲望”的激励方法,同学们书写认真,摘抄本书写和绘画质量很高,良性循环下,同学们积极书写,主动完成书写任务。将学习和作业变成一种乐趣,一种自我展示的时候,学生就不感觉的作业是负担了,在享受“展示”自我的同时,很乐于去完成学习任务了。希望每一位学生都爱上书写。


问题4、 班级里总有一些学生,对班级和学校的事情不积极,既不愿意听老师的话,也不肯与同学之间相互关心帮助。如果你作为这种学生的班主任老师,该怎么办?
尝试分析:学生因生活家庭背景不同,所表现出的与人相处方式也会不同,所以每个班会出现上述情况的学生。作为班主任,我想应先认真分析这样学生的家庭背景,在和家人取得正常沟通后,再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引领工作。可能在与这样学生家长沟通过程中不是很顺利,但是用博爱来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老师对这样的学生多一些“偏爱”,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老师再多一些关心和理解,相信学生和家长会看懂老师的用心,长期的帮扶和关心会“软化”对方。同时在班级内,班主任也要引导学生之间相处方式,生活中和谐友爱相处,活动中感受团队力量。用大爱来帮助这样的学生,希望能有一定的改变和进步。


问题8、 教育学生的前提是理解学生,可是困扰我们的是好多学生跟我们交谈时,不愿意或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应该归结于我们缺乏与学生的沟通技巧,如何才能促进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尝试分析:在日常教育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交谈中,如何做到有效的、入脑入心的和学生交谈,并通过交谈帮助学生有好的改变和进步,我想首先老师要放低自己的谈话姿态,和学生水平线上(平等地位)交谈,在交谈中关注学生的眼神和表情的变化,根据学生心理来帮着学生进行问题分析。我想: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和老师沟通,是因为学生担心老师的指责、批评等。所以,在和学生沟通中,先从学生顾虑的方面,和谐融洽地探讨问题,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分析和引导,甚至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的来龙去脉,在分析中,老师多听学生的分析,在学生分析中老师去寻找“漏洞”和需要纠正的方面,然后,耐心分析事情。坦诚相待,相信学生会对老师无言不谈。事后,老师还应该帮学生做好事情处理的保密工作。尊重学生,平等对待,耐心引导,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喜欢和老师交谈。


问题9、 从本年级里或者曾经教过的学生中,列举2-3个行为不良学生的典型表现,分析这些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除了家庭因素外,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对待他(她)?
尝试分析:一年级是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有些孩子适应能力比较好,会在一年级上学期融入到班级,完成每天的教学学习和活动,但是班级内总会有几个调皮的男生“挑战”着班级的纪律要求,同时也“考验”着老师的管理智慧。一年级上学期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男生张骏泽,刚入学一段时间不会坐姿,不会站队列,课上不听课,不会书写,每天不能听铃如班级,需要老师从外面找回后上课……等等情况出现后,我第一时间和家人进行了沟通和了解,经过多次耐心的沟通,了解骏泽家长的工作性质和幼儿园学习经历,知道了骏泽是一位让人同情的男孩。妈妈长期外地工作,爸爸每天晚上很晚才能到家,白天只有爷爷相伴,幼儿园因为骏泽淘气,所以总被老师批评和训斥,导致骏泽上一年级后内心总对老师有一定抵触和排斥,骏泽爸爸曾想放弃对孩子的辅导和教育,我表明:班级一个也不能少,孩子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帮助和关爱,不能放弃一个孩子。在对孩子和家庭分析后,我想:作为班主任,我有优势能带好这个孩子,我从生活关心到学习帮扶一点点耐心关怀和感化骏泽。我慢慢从骏泽身上找优点,他喜欢劳动,主动为班级打扫卫生,我会及时认可和表扬;他课上端身正坐认真学习,我一定会及时为他竖起大拇指,也会把骏泽的进步及时传递给他的爸爸。慢慢地,孩子和我走近了,课上不断有向上的改变,爸爸的态度也有了一定的转变。目前一年级下学期,虽然骏泽学习成绩还是有些落后,但是每天看到骏泽用心努力,认真学习和书写,我都会对他及时表扬和鼓励。用心感受孩子的进步,用爱关心孩子的成长,小小的孩子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鼓励,孩子们一天天在进步。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我们一起去发现,去发掘,耐心陪伴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向前奔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76

帖子

26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0
发表于 2021-6-15 15: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菲 于 2021-6-16 10:54 编辑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后感
      世上的每个人都会不断的犯错误,只要他还活着。
      因为我们都会犯错误,所以更有益的做法是把错误当作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表明自己能力不足。当全班学生都真正理解了他们可以通过犯错误,每个学生作为个体都不会介意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了。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课堂中常常出现的“举手”问题,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知道问题的答案或都有自己的思考,可是他们都不愿意举手发言,很多同学都是因为害怕说错,老师从未责罚过说错的同学,但是他们会觉得在同学面前丢了脸,所以选择沉默。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实例和老师管教学生的例子,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经常因为孩子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因为她好像没有责任感而深感苦恼,因为她无端的胡闹而心烦。我就在心里嘀咕:这孩子怎么就这么难缠呢?孩子之所以缺乏责任感,是因为我替她做了很多,从而就剥夺了她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她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我的照顾,或者她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之所以经常犯同样的错误,是因为我总是在孩子犯了错误时给予她的更多是说教、叱责,让她去承担一些逻辑后果,而不是让她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体验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惩罚中,孩子充满了怨恨甚至是屈辱,她哪里还有心思去学习和改正呢?我发现孩子总是在我特别忙的时候来烦我,让我陪她,以前我一直认为她在无理取闹,没事找事,不懂事,不理解妈妈,但是简尼尔森却告诉我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这样做只是在寻求我对她的关注。而她只不过是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时间来获得家长对她的关注。
      那么怎样做才算着有效管教或者说是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了。即: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鼓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药。除了口头上的鼓励,行动上的鼓励更能激发学生的斗志。
     关于惯例,让学生能受尊重的参与。所以在教学当中,我可以尝试让学生的难参与设立惯例。例如:和学生一同制定班级班规,早读读什么?大课间做什么等等。制定好后,遵循同学们提供的这个惯例,而不是不停地去提醒和唠叨。如果要改变惯例,需要真的他们的允许在他们的参与下重新修改和制定。
     关于关爱。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自己对待学生的责骂会变,在学生眼中会变成一种敌意,这就是我们和学生的情感联结出现了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并不能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当我弄清楚学生是怎样的人,鼓励他们把错误看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并相信他们有能力做出有意义的贡献时,学生们就会知道你关爱他们,让他们感觉到你在倾听他们对认真对待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尊重是前提,师生间有了彼此对相互的尊重,才能谈得上平等的对话。有了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心,也才能让教育从心开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想如果我能坚持坚定与和善并行,在以后的教学和课堂管理中也积极地应有正面管教的方法,一定能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心理更加健康!
      感谢《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书的作者,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让我在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上迈出了第一步。相信我的坚持与改变,一定能让正面管教在以后教育孩子和管理学生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78

帖子

44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42
发表于 2021-6-15 15: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这本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她在书中提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对于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我们成为更加称职的父母,对于老师来说,它可以教会我们成为更合格的老师。

这本书着眼点在于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关系。如书中开篇所言,“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方式。”与现在普遍执行的以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法有别,正面管教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教育方式。书中提出的核心概念是“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让我印象深刻。即:帮助孩子们在学校和人生中成功的三个信念:1、我能行。 2、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3、我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做出选择,对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和我的群体中的事情产生积极影响。以及帮助孩子们在学校和人生中成功的四项技能:1、我能自律和自我控制。2、我能与他人相互尊重地共事。3、我理解我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4、我能够通过日常的练习,发展我的智慧和判断能力。

学校除了教给学生们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当学生们受到鼓励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机会选择而不是被命令,并和其他人一起解决问题时,教室里的气氛就会改善,变成合作、协同和相互尊重的氛围。
一、充分挖掘数学自身的魅力,让学生热爱数学。    数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充实和挖掘数学中新奇有趣的事实和现象,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数学有意思!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真正地喜爱数学这门学科。我们数学教师要去搜集,要广泛阅读相关的数学读物,不断充实自己的数学知识宝库,同时要组织学生阅读数学读物,师生在数学阅读中同成长,小学数学虽然姓“小”,但只有让它置身于“大数学”的滚滚洪流和背景之下,才能使它焕发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产生应有的魅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上数学。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数学的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逻辑推理性强,数学更有其特有的思维方式,被大家广泛认同的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达到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数学学习要让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有较高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随时根据教学情况调控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要有深度和广度,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切忌自问自答,没有耐心等待学生去思考,或者与少数学生的一问一答,而忽视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数学学习过程,提问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大多数学生的思考和争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共享智慧和真理!数学思考力的训练还包括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如转化的思想、假设的思想、还原的思想、有序思考的思想等等。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充满信心,要让学生说话,不要封住学生的嘴,要让学生动手,不要捆住学生的手,要让学生观察,不要遮住学生的眼,教师们千万不要掩耳盗铃,认为只要讲深讲透了,学生自然就懂了,以教代学,包办代替。

    三、注重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总结和反省的过程,只有经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数学知识才能形成系统,要帮助学生把新知识不断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它成为后续学习的助推器。现在许多小学生在学习上负担过重,压力很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太低,因此让学生不断反省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总结成败得失,是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的有效办法。每节课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如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经验想告诉大家?每周可布置学生写数学周记,写自己数学学习中的经验教训、写自己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成败得失、写自己对今后数学学习的目标措施、写自己对某一数学题的思考过程,通过让学生写数学周记,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数学学习,从而达到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提供帮助的目的。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让学生自己对本单元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反思学习中学得好的方面和学得不好的地方,让学生学会画知识网络图等。每学期让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的状况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努力方向,向教师提出建议等。每次考试后让学生对自己答卷情况进行分析,进行自我评价,写写考试后的感想、体会。这些办法只要教师长期地坚持去做,一定会对学生数学学习很有帮助。

    四、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特有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培养学生静静地思考,静静地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数学课堂上来不得半点的浮躁之气,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在数学阅读过程中要专注,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学好数学。我们还要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赞同时要点头示意,有不同意见要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学会评点别人发言内容中的优缺点。通过让学生完成数学作业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认真做好每一题后要再仔细检查和验算,要让自己会做的题都做对,如果遇到不会做的题要通过看书和向别人请教想办法克服困难做出来,完成作业后要及时整理和收拾好学习用品,做到有始有终。我们要培养学生对数学书报的兴趣,让学生有阅读数学读物的良好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去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不能急功近利,时紧时松,不要因为要教学质量而对学生的坏习惯迁就,其实如果课堂教学秩序混乱,课堂如同一盘散沙,教师难以调控教学局面,教学面向全体就得不到真正落实,要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对学生的坏习惯决不能因为课改的理念而一味地迁就,还是要严格要求学生,一切按规矩、制度办事。好习惯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好习惯也一定能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也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途径。   
五、培养师生情感,使其亲师信道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允许学生有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绝对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答案的教师绝不再作指导。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绝不允许教师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3

帖子

35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1
发表于 2021-6-15 15:44: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寒假我认真阅读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先生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受益匪浅。我被佐藤学先生的那种务实、求真的精神和日本教师的敬业精神所深深地感动;为他们所碰到的与我们共同的实际问题及他们认真、朴实、讲究实效的教研活动和教学实践所吸引;为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所启迪;而书中论述关于学习主体性的问题更让我深有感触,大受启发。
一、什么是静悄悄的革命
佐藤先生认为,教育改革应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种“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虽然写的是日本的教育,但却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把我们的新课程改革看作是一场革命,它就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和我国的教育改革相似,日本教育也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期”,“在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历史观上,日本的教师正在体验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混乱状况,边摸索着新的学习方式”,但乐观的伊藤学称“这种混乱局面决不是坏的征兆”。真正从事教育改革的人士,也许就要有这种耐心和观察的。在耐心与观察时,伊藤学融入了学校和教师中。他说:“教学是充满活力的,如果我没能与教室中的一个个学生和老师共鸣的话,那么,真实而生动的观察是不可能的。”他发现每个教室都有一个个固定的风景,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进而提出忽略教室的多样性和在其中发生的事情的固有性,仅一般性地议论教学是非常空洞而没有什么意义的。第二实验中学的所有教室也同样和上边一样,每个教室都有不同的风景,都有不同的问题。我们所有教师必须重新审视每天的教学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向改革教室迈出新的一步。
二、学会相互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
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倾听,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在我们的平常课堂中,学生发言热烈,一个问题出来,学生展开思索、讨论,然后争先恐后的回答,在反馈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孩子的脑子里装着自己的见解,而没有用心倾听同学的回答,这样的学习,就显得片面、欠主动。课堂中的热烈发言固然重要,但倾听是前提。其实,我的课堂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班级孩子们研究问题或是讨论问题看似异常激烈,而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杂乱、学习的质量低下,教育被表面化,陷入了浅薄与贫乏,收不到最佳效果。文中提出学生要学会相互倾听,我认为我们的教师更要学会倾听,不但要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内容,更要会倾听学生的心情与想法,与学生产生共鸣,作孩子的最佳听众。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做到不轻易下结论(如:回答错误、不当等),以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宜用委婉的语气,因势利导的开导与纠正。同时,让每个孩子也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与结论,这样使每个孩子都能打开心扉,让他们的差异得到关注,正如“木桶原理”中的那块最短的木板,使较差的学生也能得到发展与提高。
三、相互工作的同事关系
教师间怎么形成“合作性同事”的关系呢?必须是所有的教师都开放自己的教室,互相观摩教学、互相“批评”时才能构建起来。同时,改变教学研究的方法和目的。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授课情况的好坏进行评价,研讨的焦点应针对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共同来分享。因此,互相谈论这节课哪里有意思,哪里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并通过相互交谈让学生学习时的具体样子重新浮现出来,这样的教学研讨才是每位教师所期待的。我们学校组织的研究课、开放日等活动时,我们教研组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想教育改革需要的不是僵化的头脑,而是和同事们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快乐感。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作者多年观察和参与的教学改革的案例,呈现出课程改革中的艰辛和努力。这是在教学改革轰轰烈烈的年代里的冷却剂,让我们躁动不安的心平静下来,聆听学生与教师真实的声音。因此,我想教育改革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它提倡一种新的学习观。这场教育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08

帖子

43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32
发表于 2021-6-15 17: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刘彦平 于 2021-6-15 17:22 编辑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


    “正面管教”最初是听过樊登读书会中樊登讲到过,书中的一些理念让人耳目一新。作为老师和家长特别想汲取这本书的营养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后来听说有更适合教师阅读的《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直想找机会读一读。寒假期间有机会真正拿起《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品读,让我感慨良多。
      正面管教讲究的是不惩罚、不骄纵,用和善而坚定的方式帮助孩子成长。一开始我并不能很好地感悟“正面管教”的内涵,且深感疑惑,带着好奇与困惑翻开了这本书。
书中第1页便提到了“老师们普遍实行的是以奖励与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学生。”我不以为然。我承认我们主要以奖励与惩罚作为管教的基础,为的是对学生学习与行为习惯进行评价,而这个评价就像是一种“刺激”,“刺激”他们向好的方面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这与教育心理学中行为学派的强化理论如出一辙。可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学生吗?我相信大多数老师的初心绝非如此。
      真正震撼我的是第二章的内容: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书中第11页提到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取悦大人,总是寻求他人认可,为了取得好成绩而刻苦学习,为了努力做个好孩子而避免受到惩罚,感觉这无可非议。科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中提到,低年级孩子做出是非道德判断的标准正是如此,根据行为的具体结果做出道德判断,他们总是寻求他人的认可并以此作为道德判断标准。书中的一句话“你从来没有想过,你的想法和观点对别人来说应该很重要”让我错愕。是啊,孩子们的想法与观点何其珍贵!他们也具有独立意义,不应只是一昧地寻求奖励,寻求他人的认可。为了管教,多次的惩罚与奖励不是强化了孩子们寻求他人认可的动机,而忽视了他们内心情感的需求吗?看到这里,我就感觉到了,正面管教所带来的是一种思想意识的颠覆。果不其然,紧接着书上就将正面管教和传统的行为学派两种理论基础做了一个对立比较,这让我感到震撼,作者列出了一张表格,从多个方面对比呈现两种学派理论的内涵,并且在标题上明确指出“人类行为的两种对立学派”,我想这张表格是整本书的理论支撑。
       在本书中,基于行为学派奖励和惩罚的管教方法是受到批判的。正面管教理论认为,惩罚和奖励在短期内有效,对于长期的行为改变是无效的,甚至带来伤害。因为这好比一座冰山,孩子们表现出的行为就像是裸露可见的冰山,而冰山下面却是隐藏着更多的情感需求。当孩子们出现异常行为时,用“惩罚”这一行为去解决,“行为解决行为”这一方式终将无效,因为这忽视了行为背后的根-----情感。
      所以要想解决问题,先进行情感联结。在触及头脑之前,必须先触及心灵!
      我对书中的一句话甚是喜欢,一个行为不良的学生,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学生。的确如此,一个孩子表现出所谓不良的行为背后也许隐藏着偌大的情感需求----缺失自我价值感与归属感,从而变相表达着自己的情绪。书中详尽列举了“四种错误目的行为”,把孩子们的异常行为分为四大类“寻求多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针对每一项错误目的,从六个方面进一步分析孩子的心理,并指出老师或父母能够给予、赋予孩子力量的回应。我觉得特别受用。
      书中大篇幅的提到了 “鼓励”,因为正面管教是一种鼓励模式。通过鼓励的方式,而不是赞扬和奖励,不是寻求他人认可,更不是惩罚,而是和善而坚定的鼓励,从而真正帮助孩子们形成内驱力,在具有安全感、平静的、倍感关爱的氛围中,帮助孩子培养自我价值感与归属感,学习人生技能,并提高学习成绩,实现“双轨道”并行。
正面管教是英文positive discipline的翻译,在台湾被译为正向教养力,可以理解为对孩子的正面引导。可我想“管教”替换为“育导”更为契合。因为书中彰显的人文主义精神,儿童中心的教育观与“育导”一词更为匹配,而“jiào”很多时候的意思是“指导,训诲、使、令”,“管教”一词含有管制、教导、有控制学生之意,“管教”一词会让人有所误解。于是,我翻阅相关资料,发现2014年李培挺在一篇论文中提出“育导型”教育管理观,其中“育导”一词与本书观念颇为契合。
      初识正面管教,这是一次思维碰撞的过程,采用既不骄纵、也不惩罚的方式育人,转变“刺激”和“反应”之间关系的传统行为强化理论的思维,“育导”不再建立在奖励与惩罚的模式基础之上,不再强化孩子寻求他人认可的动机,唤醒他们心底的力量,帮助他们培养自我价值感。和善而坚定地鼓励孩子,与其进行情感联结,用“情感”唤醒“情感”,赢得孩子,而不是控制孩子、赢了孩子。对于作为老师的我而言,书中的教育思想一直撞击着我的内心。书中所营造的那种和谐的、积极向上的班级和帮助学生培养自我价值感的思想和方法让我如饥似渴地想快点读完,但又担忧自己对正面管教方法一时吃不透和自己的力量不够,在自己班级实施困难重重。教育理论流派如此之多,可理论终将需付诸于实践,方可出真知!但愿孩子们能良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并有着优秀的社会和情感技能、优秀的品质,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这是我唯一不变的初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2

帖子

25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4
发表于 2021-6-16 10: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心得
  在这本书中,佐藤学不仅仅把教学当作一个认知过程,也把教学当作一种情感体验过程。我们总说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希望学生能多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佐藤学把倾听作为课堂的基础,认为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他认为在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语言表达能力才会变得丰富起来。
  学生的发言情况是容易被观察到的,学生是否尽可能地参与到课堂当中也常常成为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之一,与发言相比倾听是容易被老师忽视的。关于如何倾听,佐藤学认为教学应该伴随着师生共同的体验过程,教师要能够重视学生的每一个回答,即使学生的回答不准确,也要努力地与学生的想法产生共振,在倾听时不仅是听发言的内容,而且也倾听发言中包含的心情、想法,产生共感、共鸣。
  在倾听的同时,佐藤学还谈到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教师在对学生群体讲话时,要能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认为教师在聆听发言的时候还应该调动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感情去激发学生的身体动作和情感。
  我们常常责备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但佐藤学却说,那些对枯燥无味的或者无意义的课题表现消极、毫无兴趣的学生不仅是自然的,也是健康的,面对这种现象,促进课堂中思考和情感的交流是教师的责任,有的时候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很有可能是因为我们教师没有认真倾听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没有调动起学生的情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曹晓丽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21-6-16 17: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12 16:01 , Processed in 0.14092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