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文娜 于 2023-6-13 18:07 编辑
听李蕾讲经典,与费勇教授谈他的新书《作个闲人:苏轼的治愈主义》 这个“闲”并不是清闲、悠闲,而是指一种自然而然,率性真实,问心无愧,轻松自洽的一种状态。“治愈”这个词本质上是在内心求得与自己的和解,不拧巴,不纠结。苏东坡,家喻户晓的名字。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是个秉性开朗的乐天派,是个怀有慈悲之心的道德家。他一生从政,是百姓爱戴的地方官,是清正廉洁的诚恳精进的士大夫,杭州有名的苏堤就是他在任时主持修建的。 《作个闲人》是著名文化学者费勇教授从现代人的视角解读了苏东坡的作品,用苏东坡的诗词文章作为一条线,串起了苏东坡的人生经历。这次,我们且追随着费教授的笔触,再去看看这历经沉浮,大起大落的人是如何实现自愈的? 面对工作,何时忘却营营 苏东坡虽然在他那个年代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但是他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也会有世俗的烦恼,比如“工作”这件事。苏东坡在很多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如果放到现代,他也是一个充满了焦虑的公务员,同样也要思考应如何在工作和兴趣,现实与理想中找到平衡点。 苏东坡引用了韩愈的“两事皆害性,一生恒苦心”,表达了他不喜欢工作,但为了养家又不得不在官场上打拼的无奈。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为了钱工作则是一个十分正当的理由,这和现代社会是一模一样的。他不喜欢权力中心的政治斗争,选择了远离朝堂去做一个地方官,将自己的一腔热血都奉献给老百姓,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他正是通过这种方式给自己的工作赋予了新的使命和意义。 在凤翔做签判时,他修改了差前衙役规则;杭州做太守时治理了西湖水系,修建了苏堤;在密州做知州时解决了蝗虫和盗贼的社会问题;在徐州做知州时治理了洪水.......他的这些功绩展现出他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和政治家,也是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一心为民的好官。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如果不喜欢这项工作但是又离不开,那么就只做好本份之内的事就好了。所以在职业选择上,苏东坡和我们现代人一样是个保守的人,愿意呆在“体制”内。这也是费勇教授见解。但是他和我们不同的是,他虽身在体制内却可以活出体制外的自由,这既有他对士大夫这份工作的敬畏,更多的是他拥有一颗热爱生活,以及愿意去创造生活的快乐的心。 我们作为现代人,不论体制内外,可能有时并不太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是对于这个“不喜欢”我们又去做了什么呢?是毫无作为地等着它把自己有效的时间统统熬完,还是采取更加积极的方式去改变现状? 面对挫折,也无风雨也无晴 1079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湖北黄州,成为了一个没有任何实权的没有收入的团练,这让他的日子从繁华一下子跌入谷底,但是这并没有让他过分悲观失望,他甚至还打算在黄州安家,买地盖房。 一次出门遇雨的经历,让他写下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词句。这首诗是苏东坡依照自己的经历写下的,回首往昔,再看看现在,无论好的坏的,以前经历的一切都已成为了历史,又恢复了往夕的平静,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这既是接纳,也是释怀,更是与过去的和解。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更容易浮躁,也更容易焦虑。我们更加看重以往的高光时刻,也忘不了那些曾走过的风风雨雨。然而我们常会忘记,其实我们的眼光,更应该放在未来。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终究还是要过去的。接受一切荣耀,也不执着于曾经的失败,因为这些都是生活的常态,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都不影响我在自己的道路上坚定地前行,尽全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演绎好自己的人生。 苏东坡所谓“作个闲人”的理念,说到底就是用“闲”去治愈“忙”所带来的痛苦,去接受生活中的任何场景,然后打破他们原有的框架进行重组,并从中发现新的意义的一个过程,其实这也是与自我和解的一个过程。归根结底,每个人所经历的痛苦,都只能靠自己来治愈。如同书中这段话: 承认自己的渺小,承认自己不够完美,承认自己无能为力,安于天命,把自己交给大自然,抱着惭愧之心,随遇而安,想做的事,尽力去做,喝喝小酒,听听音乐,看看白云,倒也轻松快乐。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那条自我治愈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