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刘会琴

刘会琴主题帖

[复制链接]

61

主题

175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47
 楼主| 发表于 2025-4-2 10: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节奏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一)巧用打击乐器,提升学生节奏感知力

乐器是有效开展音乐教学的主要教学用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音乐音色的辨识力与节奏的控制力,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掌握音乐基本技能。由于低年级学生处于好动好奇的成长阶段,因此,在音乐节奏教学中巧用打击类乐器,设置相应的教学游戏,能够充分吸引小学生的关注,使音乐节奏更为生动化,通过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有效感染学生情绪,营造欢快的节奏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选择沙锤、手串铃、碰铃以及双响筒等简单的打击乐器,通过讲解与示范,使低年级学生基本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同一乐器的不同演奏方式,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使其明确不同乐器的演奏特点。在学生基本学会使用打击乐器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明确游戏规则,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分别负责不同的声部,联合演奏同一首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演奏过程中更好地体验音乐节奏的和谐美,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增强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二)立足生活实际,强化学生节奏模拟训练

利用游戏法开展低年级音乐节奏教学,是实现音乐教学情境化、互动化的重要形式。为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促进节奏训练的有效延伸,教师在开展游戏节奏训练时,需要立足生活实际,采用生活化的物品作为节奏教学用具,或者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将节奏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建立联系,使学生对节奏的练习不仅局限于音乐课堂音乐教学过程,还能有效深入日常生活中,有效强化听觉训练,提升音乐节奏的感知与掌控能力。教师可以从生活场景中精选音乐教学素材,如青蛙“呱呱呱”的叫声,夏日雨滴顺着树叶“滴答滴答”落下的声音等,对这些声音进行加工与创作,立足音乐节奏练习课堂,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搭建生活化的场景。组织学生自由选取恰当的发声工具,如纸张、沙锤,或者纸杯等,并分别扮演青蛙、雨水、小溪等不同的角色。教师可以播放舒缓的轻音乐,营造大自然中放松的练习氛围,使学生根据多媒体教学设备中画面的景象、教师朗读声以及节奏提示,根据自身角色的动态画面及时利用选择好的发声工具进行配音,如当青蛙开口叫时,学生可以利用纸杯根据节奏提示在桌子上适时敲打出相应的声音等,从而使学生在熟悉的自然情境下强化对音乐节奏的理解,提升节奏的掌控能力。

(三)设计游戏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游戏竞赛是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在音乐节奏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合理设计游戏竞赛,使小学生在感受竞赛快乐的过程中增强节奏体验,收获音乐节奏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教师可以结合音乐节奏教学内容,选择一首儿童歌曲作为“密码”,组织学生开展“密码”传递等游戏活动,使学生分为三组开展游戏竞赛。由教师在每组学生的手心中,以点击的形式传递一段音乐节奏,学生接收到后需要以同样方式向另一位同学传递“密码”,直至“密码”传至每组的最后一位学生时,该学生需要用手中的乐器将“密码”演奏出来,节奏演奏正确且用时最短的队伍获胜。通过设置竞赛式节奏游戏,能够使学生积极响应并参与教学活动,同时提升音乐节奏的识别与掌控能力,在快乐的体验中促进节奏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

(四)灵活编创节奏,激发学生音乐创造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节奏教学需要充分重视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利用创编节奏等游戏,不仅能够有效巩固节奏训练效果,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教师可以将音乐节奏训练作为手段,将创编节奏游戏作为教学突破口,组织学生积极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歌曲,利用课本、纸杯等常见物品,通过击打、碰撞、拍击等方式的变化演奏出歌曲中不同的音调与节奏,必要时可以根据音乐编创需要,增加拍手、拍桌子等相应的肢体动作,共同参与完成歌曲的配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创编相应的歌词,通过反复练习,创造出具有班级特色的音乐作品。通过创编游戏,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促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掌握节奏,为音乐素质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175

帖子

64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47
 楼主| 发表于 2025-4-2 11: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部合唱的教学训练方法
        二部合唱教学是唱歌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能够丰富音响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乐感、听音能力以及声音和谐与均衡的掌握能力。通过二部合唱教学,学生可以提高歌唱能力,培养多层次思维空间,增强主动性、协作性和创造性。以下是二部合唱教学的训练方法:
1.训练声乐技巧
在进行二部合唱教学之前,学生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练习,主要包括以下技巧:
  • 正确的唱歌姿势:保持身体放松,姿势端正。
  • 口形与呼吸:掌握正确的口形和呼吸方法,确保气息稳定。
  • 共鸣与发声:学会运用共鸣腔体,发声清晰、自然。
  • 咬字与吐字:做到咬字准确、吐字清晰。

这些练习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师生间需密切配合,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训练齐唱能力
齐唱是合唱的基础,要求声音整齐、协调与统一。教学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 整体协作:培养学生倾听整体歌唱效果的习惯,适当调节个人声音。
  • 音准与节奏:严格掌握音准和节奏,按统一的速度和力度演唱。
  • 发声技巧:统一发声方法,确保咬字吐字一致,表情风格统一。

练习时可采用轻声练习法,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声带损伤,逐步提高齐唱能力,为二部合唱打下基础。
3.训练和声听觉
和声听觉是合唱的关键,训练步骤如下:三度和声音程练习:在中音区内进行三度和声音程的听辨和复唱,学生可分男女两组进行练习。声部合声训练:熟练后,两组学生同时唱出上下三度和声音程,互相倾听,确保声音和谐统一。音程扩展:结合三度音程和音阶练习,逐步加入大、小六度及纯四、纯五度音程,提升学生的听觉敏锐度。
4.训练轮唱能力
轮唱是一种学生喜爱的演唱形式,具有以下优点:独立旋律线:每个声部都有独立的旋律,学生易于掌握。和声关系:旋律交错重叠,锻炼声部的均衡、协调、起止和音量控制。热烈气氛:轮唱能营造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5.识谱与视唱能力
识谱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识谱能力。
视唱训练:多练习中音区的音,确保声音位置靠前、明亮、流畅。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展音域,要求声音自如、有弹性、松弛而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4-19 20:01 , Processed in 0.14618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