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王萱

单元课程纲要

  [复制链接]

5

主题

43

帖子

21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19
发表于 2023-6-12 17: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处处留心皆学问

——四上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解读
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顺承三年级的“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进一步引导学生的连续观察。围绕语文要素,本单元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此外,还安排了“资料袋”和“阅读链接”的教学内容。《古诗三首》 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续细致 的观察。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进行连续的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旨在培养学生进行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的能力。教学时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二、主题情境:“我观察你好久啦”
根据单元教学解读、四年级学生学业水平和教学资源,将主题定为——我观察你好久啦。
三、驱动任务与实践活动
驱动任务一“跟着作家去观察”
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跟着作家学会选择观察目标,解决观察什么的问题。
开展实践活动一:“找找作家的目光”
学生自主正确、流利地通读三篇课文,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律,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发现作家独特的观察视角:《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了作者游山所见,随着观察点的变化,庐山呈现出来的景象也各不相同。《暮江吟》前两句写日暮时分,后两句将时间从傍晚引至入夜后,描绘了不同时间江边的美景。学习在特定的环境、时间下,关注观察对象的变化。
《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是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品读关键词句,感受作家细致而持续的观察。勾画描写爬山虎脚以及攀爬的语句,圈出动词“伸、触、巴、拉”,其中“巴”字最为典型,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紧紧粘贴在墙上的样子。出示动画视频演示爬山虎的脚一步一步往上爬,让学生生动地体会到细致观察的妙处。
接着开展实践活动二:在班级举办“种豆芽、养蚕、养小金鱼”等活动。运用以上习得的方法,学生选择自己的观察对象,进入写观察日记的第一阶段。
驱动任务二“细致观察勤记录”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记录,解决“怎么记录”的问题。
开展实践活动三:“多种形式来记录”。
基于学生选择的观察对象,引导其进行连续细致地观察,用图文结合、文字、表格的形式,记录对象的变化。如:豆芽根须长度的变化、蚕宝宝从孵化到长大颜色的渐变等。再通过比较阅读资料袋两份观察档案,了解不同记录形式的特点。接下来,指导学生学写观察记录,每次记录时应该与以前的记录进行比较,留心观察对象的变化。鼓励学生收集相关的照片、视频等资料,为后期任务做准备。
结合本单元口语交际,开展实践活动四:“保护视力跟我学”。班级视力5.0以上的孩子介绍保护视力的经验。
在前期选择准备、中期观察记录两个任务群后,我接着设计了后期的两个驱动任务。
驱动任务三“妙笔生花学表达”
此任务意在引导学生品味作家语言表达的生动与准确,解决“怎么写”的问题。结合之前的观察记录,完成单元习作——观察日记。
为此,我设计了两项实践活动。
活动五:回归课本学方法。围绕“体会作家准确、生动地表达来自细致连续的观察”,整合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里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如在《蟋蟀的住宅》这一课里,进行换词练习,感受作者的生花妙笔。接着引导学生自主在“记录本”上抄妙笔,例如在古诗句里赏妙笔,感受古诗凝练的语言中描绘的山水风景之美;在“动物之家”连妙笔,区分动物住所的不同名称,体会表达的准确性;积累俗语思妙笔,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通过以上活动的进行,鼓励学生内化于心,尝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观察记录里,丰富观察内容。
活动六:学以致用巧表达。引导学生阅读《燕子窝》,回顾日记的格式,学习观察日记的书写。进入观察日记的第二阶段。学生可结合自己之前任务中所做的观察记录,聚焦豆芽、蚕宝宝等观察对象的变化,明确整理内容,确定日记重点,迁移运用学到的方法,记录当时的想法和心情,也可附上前期搜集的图画、照片等,形成日记初稿。
驱动任务四“观察日记秀出来”
此任务意在引导学生回顾观察实践记录,展示自己的观察日记,交流与分享,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的乐趣。
为此,我设计了如下实践活动:观察日记出炉啦!
学生自评自改,进入观察日记的第三阶段。接着以“分享会”的形式,围绕“观察细致”和“内容准确”进行评改,各班级开展小组展示、班级交流、年级组展示等活动,可提供观察实物、图画、照片等,评选“我喜欢的观察日记”和“日记之星”, 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写观察日记。活动结束后,形成班级观察日记册。
学生从观察、记录、写作、分享等自主、多元、有趣的活动中互通有无、增长见识,实现任务群的层级推进与落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8

帖子

2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0
发表于 2023-6-12 17: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下第二单元大单元设计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得以实现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的发展呢?新课标告诉我们,践行“学习任务群”是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探索的方向。
  
根据学习任务群三个层面的内涵,本单元主要依托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要求创设情境,设计学习任务
  
大情境
  
蓝天、森林、大海,蕴藏着自然的奥秘;过去、现在、未来,述说着科技的精彩······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走进科技大观园,探索自然奥秘,感受科技精彩。让我们乘着科技快车一起出发吧!
  
大任务
  
我设计了4个驱动任务来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驱动任务一:探寻自然奥秘。学生通过两项活动来完成此任务。
实践活动1.我是小小解密家。创设解密情境,学习课文《琥珀》和《飞向蓝天的恐龙》,到蓝天、森林和大海中探寻自然的奥秘.
(1)引导学生阅读“琥珀”和“恐龙”两本“化石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解开“化石书”秘密的兴趣,自主梳理琥珀形成过程和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然后小组合作以思维导图、时间轴等形式展示。(2)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整合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进行教学,让“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这一语文要素得以落实。
实践活动2.我是小小解说员。
(1)学生品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和课后链接片段,引导学生对比不同表达,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特色,感受语言的准确、生动。这也为第四项任务书写奇思妙想提供了语言素材。(2)创设语言实践活动情境,鼓励学生想象自己是博物馆的解说员,小组合作借助思维导图、表格支架、时间轴等工具向游客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恐龙的演化过程,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驱动任务二:感受科技精彩。
实践活动1我是小小播音员。
1)新闻会客厅(标题,不读)。本次口语交际话题是“说新闻”。课前布置收集新闻的任务,引导学生关注新闻。课堂上创设新闻会客厅情境,以科技新闻为例,学生先在小组中分享,根据要求自评和互评。激发学生对时事的兴趣后,鼓励学生课下收集更多类别的新闻,推荐几名小小播音员在全班展示。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我国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及文化自信。
2)新词汇大家谈。学习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部分,由说新闻到说新词汇,不仅能将生活和语文相关联,拓宽语文学习路径,也能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意识,有利于提升综合素养。
实践活动2我是小小播报员。(1)在学习新词汇和旧词新义的基础上,播放纳米机器人和嫦娥四号探测器的视频,引出“纳米技术”和“飞天圆梦”的话题,学习《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和《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学生了解前沿科技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体会航天人勇于探索、不懈努力的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激起求知欲。(2)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问题在小组内整理,并试着用任务二中掌握的方法解决问题。(3)借助思维导图,理清课文的写作条理,了解纳米相关知识,梳理中华民族飞天梦的发展历程。(4)创建情境:围绕纳米技术、载人航天技术、探月工程等新科技举行“新技术发布会”,鼓励学生以发布会播报员的身份介绍纳米技术和航天发展史。在这个任务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人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美好愿望所作出的努力,这对他们完成习作时选择素材有很大启发。
驱动任务三:书写奇思妙想。
开展活动:我是小小发明家: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看过的科幻电影或小说中印象深刻的发明创造,鼓励学生展开奇思妙想,搜集生活中的困难和美好愿望,并为解决或实现它们想办法,以书上《会飞的木屋》图示形式展示出自己发明创造的样子和功能,同时迁移课文中所习得的表达方法,运用准确生动地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完成习作。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动手画一画或者做一做。
驱动任务四:品读科普读物。

开展活动:我是小小品读家,根据“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的内容进行整本书阅读。设读有所问——读有所知——读有所品——读有所用四个任务,引导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阅读科普作品的乐趣,积累阅读经验,提高整体认知能力。
过程性评价方式

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动态评价,多角度、多主体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发掘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文字和科技之美。

1.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以到达不同场馆车站的形式表现。
2.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1(解说员):设定评价标准量表,采用自评、互评结合的方式,根据表达的完整性和生动性进行星级评价。在解说过程中讲述连贯者赋予一颗星,语言表达准确者两颗星,语言生动形象者三颗星。
3.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2(播报员):1.新科技知多少之新闻会客厅。设计评价标准阶梯,根据要求进行自评和互评。2.我是小小播报员。播报时采用小组内建议、评价、改进的动态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

4.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3(习作)。教师给出评价标准,由学生自评、互评后修改自己习作,进一步掌握习作要素。最后教师统一评价,在班内点评优秀习作,并展示学生们画或做出来的发明物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2

帖子

16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1
发表于 2023-6-13 15: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双苗 于 2023-6-13 16:08 编辑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课程纲要
一、背 景:
2022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内容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P21)
学业要求: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说明所得结果的实际意义。(P24)
教学提示:通过负数的运算,感悟负数的性质,感悟运算的一致性。(P25)
本单元重点培养的核心素养表现为: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数据意识、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单元教材整体解读:
《生活中的负数》属于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负数这个教学内容是学生“数”概念认识的一次拓展。学生以往所认识的数: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算术范围之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丰富了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负数,从而建立起正确的,相对完整的数的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阶段初步认识负数,有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负数。如,天气预报中显示的-3°C”、电梯上显示的“-1”层等等,这些内容都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借助这些学生熟知的情景,学生是不难理解负数的。
第二,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有趣的生活情境和能够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用负数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体会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第三,在学生利用熟悉的事物认识负数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丰富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
《生活中的负数》小学阶段学生初次接触,学生比较陌生,但生活中却普遍存在。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很丰富,他们更多的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进一步了解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但是,这一单元在实际练习中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真实情境中的负数;2.学生对从数中正确地找出负数感到困难;3.学生对于负数的认知过于肤浅。针对以上问题,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我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因此对本单元的内容和课时进行了一些微调,调整后的内容更加贴近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知道整数,会比较简单负整数的大小。(重点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数感、运算能力)
2.知道-”表示的实际意义,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解释,建立符号意识。(重点培养的核心素养是:符号意识、推理意识)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说明所得结果的实际意义。(重点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推理意识、数据意识、应用意识)
4.对现实生活中与负数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受负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负数来表示。(重点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数感、推理意识、创新意识、应用意识)
单元重点: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读、会写负数。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整数,会比较简单整数的大小。
单元难点: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及认识整数。
三、内容:
见下图一二

四、实施
(一)课程资源
1.冀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2.冀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3.课外资源:本单元提供的课程纲要及教学案例。
课外资源、跨单元、跨学科资源补充:
(二)教学建议
认识负数教学建议:
学生通过读温度计上的温度认识正数和负数进入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温度计上的数,学生在读数时会出现读数错误,并且对于直线上的数从0往左越来越小有部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在讲解横放温度计到直线上的点需要给孩子直观并对比时间。
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建议:
让学生了解问题的现实背景,讨论包装袋上500±5g”表示的意思,进而理解7袋白糖的检测结果最后再让学生了解用正数、负数和0表示与标准质量相差克数的要求。
综合实践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综合实践课程,将掌握的负数知识制成手抄报,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在同学们的眼里,负数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一堆数字,而是变得生动鲜活,现实中,每一个负数都有着具体的含义,负数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朋友”,通过实际生活,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
五、评价
单元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调控学生学习过程,为进一步的教学做指导。因此评价方式选择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客观全面地进行评价,评价的维度注重多元化,从多角度全面的分析学生,在评价结果方面,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1. 过程性评价
见下图三四

2. 结果性评价:
见下图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35

帖子

1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0
发表于 2023-6-13 16: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下第二单元课程纲要
一、单元导读页
人文主题:寓言故事

阅读要素:读寓言,明道理

习作要素:三年级属于起步阶段,本学期继续为习作奠定基础,本单元习作要求“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

二.单元解读与建议
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编排了4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这4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文体有故事,也有诗歌。
《守株待兔》教会学生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陶罐和铁罐》告诉学生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鹿角和鹿腿》教会学生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池子与河流》告诉学生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
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经典寓言故事,提示了阅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一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寓言,对寓言有过感性的认识,这次专门编排寓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寓言这种文学体裁,不仅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还要关注寓言中蕴含的道理,教学时可以结合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对寓言的基本特点及阅读寓言的好处进行总结梳理。
二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习作安排的是“看图画,写一写”。第一学段教材安排过“看图讲故事”和“看图写话”,要求学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并发挥想象,把图画的内容写与下来。三年级上册和本册第一单元对如何观察开展了进一步的训练,学生对按一定顺序观察有了基本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次习作进一步学习按顺序观察图画,并根据图画展开想象,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需要注意的是,读故事、晓道理是本单元寓言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教学时不能把道理从故事中剥离出来,对寓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要与故事内容相联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另外,本单元各部分之间关联性较强,“快乐读书吧”不仅推荐了中外经典的寓言故事,还提示了阅读寓言的基本方法,因此可将“快乐读书吧”的学习提前,不仅将课内外的阅读结合起来,还可提示学生把阅读寓言的方法用于课内的阅读实践。



三、单元设计思路
设置单元情境:畅游寓言王国

任务一:打开寓言之门 1课时
活动1 看图片,猜故事(出示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的成语图片,同学们猜一猜这是哪个寓言故事)
活动2发布寓言故事交流分享会通知(结合语文园地内容,学习通知的相关知识。并明确参加寓言故事交流分享会前,需要阅读寓言,做好准备,此处结合“快乐读书吧”的阅读要求和方法)

任务二:探寻寓言故事  7课时
活动1 学习《守株待兔》
(1)借助课文插图和注释,自学课文,读懂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一人说一句古文意思,互相指正、补充。再把课文意思说给同学们听。
(3)结合课后题探究原因,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
(4)阅读链接,感悟南辕北辙中的道理
活动2 学习《陶罐和铁罐》
(1)默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明确交流要求。
(2)结合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分角色朗读,体会陶罐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渗透积累描写人物的方法。
(3)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这篇寓言说明的道理或从中得到的启示。
(4)对比阅读链接,说出两个故事中铁罐和北风的相似之处。
活动3学习《鹿角和鹿腿》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说说鹿最初对自己的角和腿分别是什么态度?后来有什么变化?
(3)关注语言,体会心理。文中的小鹿四次自言自语,这也反映出鹿的心理变化。用横线勾画出来并读一读,体会鹿的心情变化。
(4)欣赏鹿角,体会惊喜。对比阅读,关注细节,体会抱怨。学习狮口逃生,体会腿美。
(5)深入理解,感悟道理。
(6)结合课后题,借助提示,讲述故事。辨论观点,说清理由。
活动4 自学《池子与河流》
(1)借助阅读提示,初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
(2)思考池子与河流的观点,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自己更赞同哪一种观点。体会这篇寓言说明的道理。

任务三:丰富寓言之旅 2课时
活动1 我是推荐官——故事交流分享会,推荐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活动2 观点大PK——鹿角和鹿腿哪个重要?
四、学习评价:《我是推荐官》                       
在班级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
将学生分为几个活动小组,从本单元四篇寓言或课外寓言故事中任意选择一篇,开展讲寓言故事活动,要求学生讲清楚故事的寓意及其对生活的启发等,并且配合肢体语言,向其他同学推荐故事。各个小组在组内先开展讲寓言故事的活动.先在小组范围初步筛选,每组选出2-3名最佳故事王,再在班级进行比赛展示。
比赛采用打分制,每个小组推选两个评委,组成评委团,根据评分细则对参赛同学进行评分。
1、故事内容健康丰富,观点正确。(2分)
2、故事能说明观点。(1分)
3、语言生动流畅,无语病。(2分)
4、普通话标准,声音响亮。(1分)
5、吐字清晰,语速适当。(1分)
6、神态自然大方,精神饱满,动作自然。(1分)
7、内容与表情相结合,感情丰富,感染力强。(2分)
“我来讲寓言故事“最终在班级展示,经过比赛展示,选出全班最佳“故事推荐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2

帖子

14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0
发表于 2023-6-13 16: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课程纲要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会用分数表示一个图形的几分之几、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简单分数的加减计算、认识了因数以及会进行因数分解等基础上安排的,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与分数有关的知识和计算以及进一步认识小数的重要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化简、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分数加减法等,本单元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一些具体的事物,能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2.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约分、最简分数,能把一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在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化简分数等数学活动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说明。
4.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分数问题,能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和计算过程。
5.对与分数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2.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一部分,能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教学难点: 
1.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解答求一个书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2.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四、单元安排
1.分数的意义 ,安排了4个课时。         
第1课时(P46-P47),平均分一组物品。教材首先选择了学生十分熟悉的三种物品:一捆小棒、一筐西红柿、一束鲜花。给出了书中两个同伴用“1”作单位描述的话:一捆小棒有10根,一筐西红柿厖然后,教材安排了两个学生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在平均分小棒以后,“试一试”设计了平均分一筐西红柿的活动。提出要求:一筐西红柿有12 个,把它平均分成若干份。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第2课时(P48-P49),分数的意义。本节课教材安排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第二,构建分数的意义,教材给出五种学生熟悉的用分数表示的事物。第三,理解分数单位与分数之间的关系。第四,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扩展应用。
第3课时(P50-P51),用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本节课是分数意义内涵的扩展,由原来相同物品构成的单位“1”,扩展为事物中相关对象数量组成的整体或单位“1”。
第4课时(P52-P53),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本节课安排了一个例题,设计了三个内容,第一,教材给出四朵相同的有5个花瓣的花朵轮廓图,在花瓣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表示下面的分数;第二,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第三,把上面的分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一方面体现数形结合,另一方面借助直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认识分数的大小,为以后学习数学打基础。
2.分数与除法 (P54-P55),安排了1课时。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学生在掌握了分数和除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知识间的连接点是“平均分”。以前的整数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都是大数除以小数,商比1大。本节课的除法被除数比除数小,商不够1,要用分数表示结果。教学重点是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知道可以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难点是理解除法算式和分数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
3. 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应用,安排了4课时。
第1课时(P56-P57),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材选择学生非常熟悉、也很感兴趣的《西游记》中孙悟空经常戏弄八戒的素材,设计了“师徒四人分饼”的故事,用3幅图给出了分饼的故事情境。
第2课时(P58-P59),化简分数。本节课围绕化简分数安排了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化成比较简单的分数。第二,找18和24公有的因数。第三,介绍约分的方法。
第3课时(P60),求最大公因数问题。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并且会用自己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安排的例题为:按要求剪彩带,每段最长是多少。2.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
第4课时(P61-P62),两数关系问题。1本节课安排两个例题。例 4,梅花鹿体重与袋鼠体重的关系;例5,一节课、一个课间是一小时的几分之几。
4.分数加减法(P63-P64),安排了1课时。本节课安排的例题为:在一块长方形菜地种三种蔬菜。(1)在图中涂色表示各种菜的占地面积。(2)自己提出加减问题并解答。
5.整理与复习(P65-P67),安排了1课时。5道复习课,9题练习题。
五、单元目标评价
 目标1、2的评价。一方面通过课堂活动来考查。首先看学生能否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分数表示的意思,是否理解单位“1”、分数基本性质以及约分、最简分数、最大公因数等的实际意义;另外,看学生是否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能否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看学生能否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化简分数,能否选择合适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能否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及加减混合运算。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完成教材中相关练习的情况来考查。必要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出一些习题进行书而考查。
目标3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活动考查。看学生在探究分数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化简分数等活动中,能否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总结概括出数学的规律;看学生在与他人交流中能否清楚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结果,能否说明探索结果的合理性和确定性。本册教科
目标4的评价。主要通过分数加减法学习活动来考查,一方面看学生能否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看学生是否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方法,看学生能否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计算过程。
目标5的评价。主要结合教学过程来进行。一方面,看学生对生活中与分数相关的事物是否感兴趣,是否体会到生活中有些问题可以用分数表示。另一方面,看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分数的活动,能否获得用已有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愉快体验,是否具有学好分数的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53

帖子

24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9
发表于 2023-6-14 09: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单元整体设计
1.跑与游戏
2.30米快速跑与游戏
3.各种方式的接力跑与游戏
迎面接力跑
往返接力跑
换物接力跑
障碍接力跑
4.300-500米走跑交替与游戏
根据单元整体设计,对换物接力跑教学进行详细教学
教学方法:根据学练赛评进行一体化教学,采用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情景化教学与游戏法教学相结合。
教学目标:
运动技能:初步学习换物接力跑,掌握正确的换物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健康行为:通过游戏,促进学生上下肢的协调发展。
体育品德: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重点:侧蹲换物
难点:降低重心,侧身换物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队列练习(三面转法与原地踏步)设计意图:树立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准备部分:选用了《童心向党》韵律操,使学生代入到少先队的爱国情操中充分热身,为接下来的情境做铺垫。体育与音乐跨学科的结合,成就学生完全的人格,同时在任务中加入模拟艰苦环境的情境,代入小步跑、高抬腿等练习。
基本部分:
这之后学生的闯关活动正式开始:
首先,我们进入到第一关情报传递。学生们需要将手中的情报传递给解放军叔叔们,每名团员将“红心”贴在右手上,以右手贴右手的形式完成情报传递。达到复习错肩交接技术的目的。成功进行右手击掌交接的学生为闯关成功。
进入第二关物资传递。在第一关的基础之上,拓展第二个物资接力的闯关,队员们这时右手拿上了接力棒,延续上一个动作方法,将右手的接力棒传递给下一名队员,此次练习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体验右手持棒的接力跑练习,并为下一步的取物接力跑奠定基础。练习中,进行右手交接,不掉棒为成功通关。
接下来,我们进入到第三关输送药品。同学们需要右手持棒,前往标志圈内,取回物资,在呼啦圈外,按照小脚印的方向,踩住小脚印,伸手穿过呼啦圈,做侧向下蹲取物的姿势,并能够取回药品。目的是使学生做到侧向下蹲,找到正确的方向。练习中能够做到踩在小脚印上做侧蹲姿势为闯关成功。
最后在学生能够做到侧蹲取物之后,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增加难度进入到第四关换送地雷标识环。本环节在侧向换物的基础上重点练习下蹲动作,教师在这一环节示范下蹲的基本要领,明确动作的基本要求,换物时肩膀高度低于呼啦圈的高度。通过在第四关的多次练习,学生能够做到下蹲换物、取正确物品为闯关成功。
此外,设定了多种评价方式,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闯关游戏前,我们明确后一排同学为前一排同学的小裁判员,看他们是否符合标准通过成功。通关4关的学生获得“一级标兵”称号,通关3关的学生获得“二级标兵”称号。这样可以直观观察到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
游戏:
小游戏的设计,是学生在本节课锻炼下肢力量的基础之上,增加上肢的一些活动,促进学生上肢力量的发展,从而达到学生上下肢力量的协调发展。
游戏“我是投远小战士”,结合本节课的情境延伸,学生们分成相同人数的小组,将手中的“手雷”面对由近及远的三个投掷区进行投掷,投掷到一号敌区得1分,二号敌区得2分,三号敌区得3分,小组总分高的小队获胜。游戏的设计,促进学生上肢力量的发展,使得学生的上下肢力量得到协调发展。同学们在体验乐趣的同时,增强了团结协作的能力。
结束部分:孩子们保持这样的热情,在游戏之后,我们在《闪闪的红星》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节课。《闪闪的红星》动作的设计,达到了身体放松的目的,继续贯穿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55

帖子

3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0
发表于 2023-6-14 10: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1

帖子

3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9
发表于 2023-6-14 10: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周会巧 于 2023-6-18 12:01 编辑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程纲要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神话故事组织单元,教材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三篇精读课文和《女娲补天》一篇略读课文。其中,《精卫填海》是文言文。“快乐读书吧”,通过展示精彩片段、简要介绍作品内容,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神话传说》《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阅读中外神话故事,感受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能够唤醒儿童对神话故事的阅读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对神话的亲近感。“语文园地”中有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与日积月累四个板块,从词语、古诗、课文重点片段、神话阅读方法要点等拓宽学生阅读神话的视野,引导学生从阅读体验出发,通过交流、积累、表达,总结对神话特点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神话的兴趣,感受神话想象神奇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能读懂神话故事,对故事情节比较感兴趣,但学生过多地关注故事情节,阅读浮于表层。对于读懂其中的内涵,品味字里行间作者表达的的情感,还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学情,我们确立了“借助神话故事,学习和运用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为主线,以开展“阅读神话故事”语文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体现“学-练-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尝试读懂文章,感受作者想象的合理、新奇与有趣这一教学重点,强化表达方法的学习与运用,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养。
三、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借助形声字、随文识字等已有的识字经验,认识41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正确规范写出“竭、衔、愤”等32个字及“睁眼、滋润、精疲力竭”等27个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卫填海》、背诵古诗《嫦娥》。
3.通过抓住文题,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练习复述故事。
4.通过语言文字、情节和留白这三个方面,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通过演一演神话剧活动更深刻感受故事情节,从而体现神奇的想象。
5.通过具体情节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
6.通过课内、课外的阅读中主动积累神话人物的素材,根据情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神话或童话人物,围绕“我和___过一天”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7.通过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初步认识神话,激发阅读神话的乐趣,交流对神话的认识。
四、单元内容安排:
     任 务                 课时                         活动                                   学习内容
神话故事知多少           1        采风:寻找家乡的神话传说                 快乐读书吧
                                           分享:讲讲读过的神话事        
展开想象话神奇           7          开天辟地有始祖                        12盘古开天地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第二题)
                                                                                           15女娲补天(略读)        
                                             惊天动地大英雄                       13精卫填海        
                                                                                          14普罗米修斯        
                                            中外神话大串讲                        语文园地四:1、识字加油站 2、词句段运用 (第一题)3、日积月累4、拓展阅读的神话故事
穿越时空的奇遇          4            绘制神话人物图谱                     单元页的插图、教材、拓展阅读及学生自选的神话故事
                                           和喜欢的神话人物过一天             习作四:和 ** 过一天
                                            神话故事巡演                            教材、拓展阅读及学生自选的神话故事
五、课程实施: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神话故事知多少”,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神话世界,在课外阅读与实践采风中感受魅力无限的神奇想象。一是“采风:寻找家乡的神话传说”,让学生以采访长辈、网上查阅等方式,了解乡土神话传说。二是“分享:讲讲读过的神话故事”,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分享课外阅读与实践采风的成果。
       第二个任务是“展开想象话神奇”,围绕阅读、讲述、串讲安排了三个活动。一是“开天辟地有始祖”,阅读、讲述《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感受天地万物从何而来;二是“惊天动地大英雄”,阅读、讲述《普罗米修斯》《精卫填海》,感受上古英雄不畏强暴、勇敢坚毅的品格;三是中外神话大串讲,激活学生已有经验,用自己的话,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好故事,感受中外神话不同的神奇。
      第三个任务是“穿越时空的奇遇”,围绕绘画、写作、表演设计了三个活动。先绘制我喜欢的神话人物图谱。再展开想象,写一写自己和喜欢的神话人物过一天会发生的故事。最后和同学一起开展神话故事巡演活动,在有趣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神话永恒的魅力。
      本单元的课文皆为中外神话故事的经典,学习中,可引导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朗读、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合作表演故事的过程中,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象及鲜明的人物形象,梳理神话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神话故事的亲近感,做神话故事的传讲人。
六、课程评价:
1.纸笔测试:随堂检测、单元测试,将采用百分制,内容包括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和习作表达五大板块,更注重测后自我总结反思,即自我评价,以此培养自我改进的积极性和方法。
2.在阅读方面,重点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1)朗读。小组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结对竞赛,要求对每篇课文都尽可能做到正确流利。声情并茂地朗读。同伴互赛,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学习的积极性。
(2)默读。教师提供语段篇章,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给予指导性评价。
(3)课外阅读。重点评价学生在内容概括、文意把握、写法领悟等方面的领悟。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精彩发、者上榜等方式。
(4)古诗文诵读。主要评价学生记诵积累过程中是否独立思考、是否主动表达、表达是否清晰等。师生共同评价,特别关注后进生。不仅评价学生个体情况,更注重评价学生对同伴学习的关注、互助的态度。
2.注重日常口头评价,即对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学生表现都给予随机评价。
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我会多角度、多主体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学会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9

帖子

14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8
发表于 2023-6-14 15: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晓思 于 2023-6-14 15:31 编辑


第六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本套教材第一次正式安排小数知识的单元,主要内容有:小数的初步认识,比较小数的大小,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小数的学习是数域的扩展,是学生认知上的一次飞跃。教材上首先呈现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旨在让学生再熟悉的情景中初识小数,借助具体的量(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来感知一位或两位小数的实际含义,为今后系统学习小数打下基础。
   二、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的特点:
  1、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具体的“量”的角度展开学习历程。
  《教与学的新方法(数学)》一书中谈到,认识小数都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一般有两条基本途径:第一途径是从记录花钱的数量发展而来,第二途径是使用米制系统经验,即以米制系统作为学习小数的基础。教材的编排正好体现了上述两种途径,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借助具体的常见的“量”来认识小数。例如,教材安排从说出物品价钱和物品的长度为主要情境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量’上体会和认识小数的含义,不涉及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在交流讨论中还出示生活中常遇到的实例:限高牌上的小数,视力表中的小数,饮料瓶上的小数来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探索。
本单元教材是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景下展开学习:在选购玩具、排列名次中探索小数的大小,理解小数的含义。在解决“用快餐”的问题中,经历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标准(2011)》倡导的理念“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单元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初步认识小数的过程,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能读、写小数;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能运用小数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在把商品的价钱、物体的长度改写成以“元”或“米”为单位的小数,结合具体情境比较小数大小以及安排快餐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3、 能从给出的情景中提出小数加减计算的简单问题,并尝试解决;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 了解小数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小数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小数,能正确的读、写简单的小数,体会小数的意义。
     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会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解决与小数大小的比较有关的实际问题。
     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难点:
能正确的读出小数,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比较小数的大小。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用所学到的小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小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五、教学建议
   1.学习前要摸清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小数的了解程度,把握好知识的起点。
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时,结合“商品价格调查“的实践活动,学生已经认识过商品标价中的小数,但没有出现”小数“的名称。到三年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这种商品价格的表示已经非常熟悉。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把握好本单元的知识起点。
   2.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 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 都能在本单 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 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3.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
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 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 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三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一学段小数加减法限定在一位小数,并且根据学生已有的人民币和小数知识上来进行计算。
   4.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较适合学生自行探究的学习内容。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有充分的估计。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5、收集小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
六、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了6课时。
课题
课时
人民币与小数
1
长度与小数
1
比较小数的大小
1
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
1
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1
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1
总计
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6

帖子

33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8
发表于 2023-6-14 15: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硕硕 于 2023-6-14 15:27 编辑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程纲要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体会并认识了厘米和米,知道分米,能进行米、分米、厘米间的简单单位换算等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毫米,测量较长一段距离,体会并认识千米,了解速度并解决和速度有关的问题,长度单位的整理和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等。
本单元的毫米、千米,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两个极端的长度单位,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毫米”“体会并认识千米’等不同要求,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教材编排采取由易到难、、亲身体验的的设计思路,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动手操作测量中,认识毫米。教材设计了学生用直尺测量自己橡皮的活动,引出毫米,认识毫米,并通过测量较薄物体的长度,体会学习毫米的意义。
第二、在现实生活中体会并认识千米。1千米是一段较长的距离,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亲身体验1千米是难以做到的。所以,教材在设计千米的认识和体会时,把学生的课外活动和课内学习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变成学生的生活。
第三、重视运用综合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千米是现实生活中常见和常用的一个长度单位,高速公路、城乡公路上的道路指示牌随处可见。为了让学生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认识千米之后安排了“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还设计了现实情景的问题,给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素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独立思考、知识迁移,综合利用已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在适当的数学情境中,分析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本单元通过课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师授课和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毫米;了解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1、在运用恰当的数和长度单位描述物体长度,估测并用自己的方式测量长度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2、了解速度,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3、积极参加测量活动,有与同伴合作测量和解决问题的体验。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知道可以从网络获得大量信息。
重点及难点
重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知道1千米=1000米。
理解路程和速度的含义,能用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难点
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体会长度单位“千米”的含义,根据自己的经验估算一段路程的长度。
理解、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及措施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的基础上来学习毫米、千米的。在小学阶段毫米和千米都属于两个极端的长度单位,为了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更深刻的体会并认识毫米、千米,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测量和交流的时间,引导学生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体会认识毫米的意义,了解用“转化”的方法测量较薄的物品的可行性。
2、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把握每个活动的重点,指导学生有序有效地进行活动。在学生交流估算结果时,教师要注意选择比较典型的数据,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创设情境参与交流。
3、重视运用综合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注重给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素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
课题
课时
认识毫米
1
实际测量
1
体会并认识千米
1
解决问题
1
整理与复习
1
合计
5
课后反思
本单元是和实际生活练习非常紧密的一个单元,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学生,由学生主导课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12 12:05 , Processed in 0.08340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