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马双苗 于 2023-6-13 16:08 编辑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课程纲要 一、背 景: ★2022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 内容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P21) 学业要求: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说明所得结果的实际意义。(P24) 教学提示:通过负数的运算,感悟负数的性质,感悟运算的一致性。(P25) 本单元重点培养的核心素养表现为: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数据意识、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单元教材整体解读: 《生活中的负数》属于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负数这个教学内容是学生“数”概念认识的一次拓展。学生以往所认识的数: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算术范围之内的数,建立负数的概念则使学生认数的范围从算术的数拓展到有理数,丰富了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负数,从而建立起正确的,相对完整的数的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阶段初步认识负数,有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负数。如,天气预报中显示的“-3°C”、电梯上显示的“-1”层等等,这些内容都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借助这些学生熟知的情景,学生是不难理解负数的。 第二,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有趣的生活情境和能够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用负数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体会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第三,在学生利用熟悉的事物认识负数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丰富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 《生活中的负数》小学阶段学生初次接触,学生比较陌生,但生活中却普遍存在。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很丰富,他们更多的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进一步了解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但是,这一单元在实际练习中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真实情境中的负数;2.学生对从数中正确地找出负数感到困难;3.学生对于负数的认知过于肤浅。针对以上问题,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我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因此对本单元的内容和课时进行了一些微调,调整后的内容更加贴近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知道整数,会比较简单负整数的大小。(重点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数感、运算能力) 2.知道“-”表示的实际意义,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解释,建立符号意识。(重点培养的核心素养是:符号意识、推理意识)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说明所得结果的实际意义。(重点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推理意识、数据意识、应用意识) 4.对现实生活中与负数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受负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负数来表示。(重点培养的核心素养是:数感、推理意识、创新意识、应用意识) 单元重点: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读、会写负数。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两种相反意义的量,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整数,会比较简单整数的大小。 单元难点: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及认识整数。 三、内容: 见下图一二
四、实施 (一)课程资源 1.冀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2.冀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3.课外资源:本单元提供的课程纲要及教学案例。 课外资源、跨单元、跨学科资源补充: (二)教学建议 认识负数教学建议: 学生通过读温度计上的温度认识正数和负数进入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温度计上的数,学生在读数时会出现读数错误,并且对于直线上的数从0往左越来越小有部分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在讲解横放温度计到直线上的点需要给孩子直观并对比时间。 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建议: 让学生了解问题的现实背景,讨论包装袋上“500±5g”表示的意思,进而理解7袋白糖的检测结果最后再让学生了解用正数、负数和0表示与标准质量相差克数的要求。 综合实践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综合实践课程,将掌握的负数知识制成手抄报,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在同学们的眼里,负数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一堆数字,而是变得生动鲜活,现实中,每一个负数都有着具体的含义,负数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朋友”,通过实际生活,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 五、评价 单元学习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调控学生学习过程,为进一步的教学做指导。因此评价方式选择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客观全面地进行评价,评价的维度注重多元化,从多角度全面的分析学生,在评价结果方面,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进步,关注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1. 过程性评价 见下图三四
2. 结果性评价: 见下图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