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爱玲 于 2023-6-19 13:21 编辑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 在读这本书前,我和弟弟的关系一度紧张。他有各种小毛病吧,例如上课爱分神,精力旺盛爱跑爱蹦,老师经常反应坐不住。以至于上课效率低,学习成效不佳。我想在家给他补课,但是我俩不在一个频道上,经常因为辅导作业而生气。我觉得特别简单的一个问题都不会,上课根本都没听课,想想他上课的状态以及他对学习的态度,我就很生气,以至于在讲题辅导的时候带着愤怒与否定。我想让他变好,把最捷径最便利的道路和方法都给他们摆出来,就只要按着我设定好的路线就一定能进步。 他不是没有努力,可能跟性格习惯有关,他属于多血质的孩子,情感敏感,情绪变化快,好动,缺点就是毅力不足。他不是完全没有听课,听了一半觉得会了,神就跑走了,所以知识总是一知半解的。而我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否定了他所有的努力,我没有听取他的感受,而一直以我的高度来看他,我们就不在一个频道,所以我们的谈话总会一触即发。 我读了这本书很是受益,书里有这样的对话: 孩子:妈妈,我累了。 妈妈:你刚睡过,不可能累。 孩子:(大声)我就是累了! 妈妈:你不累,就是有点爱犯困,赶紧换衣服吧! 孩子:(哭闹)不,我就是累了! 妈妈在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孩子不要相信他们自己的感受,而是要依靠妈妈的判断,对话就变成了争吵。细细品来我和弟弟的对话好像就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在对待学习的时候总是会不欢而散。 书里有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 全神贯注地倾听。 2. 用简单的词语“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 说出他们的感受。例如:这件事让你很灰心! 4.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例如:“真希望我能立刻把香蕉变成熟了给你吃!” 所有的感受都应该被接纳,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例如:我看到出你很生弟弟的气,用嘴巴告诉你将怎么做,而不是用拳头。 我试着用上这种方法,改变与弟弟的相处。我用简单的语言回应弟弟的感受,而不是以我的感受来评价他的感受。在家辅导学习时,弟弟学习一段时间后就想玩不想写。 我会回应:“学习的这段时间你很用心,让你感到累了疲倦了,真希望我能把我的技能用功力输送给你,让你立马学会,再坚持一会会功力可能就到了。”或者看情况实在很累就回应:“是的我看出你的努力了,咱们约定休息十分钟,时间一到,然后立马进入状态开始学习。” 现在随着他年龄的增长逐渐懂事,同时我也在成长,我们的关系逐渐好转。弟弟有了学习的劲头,我的情绪也没有那么的暴躁,我们都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这也算是一件幸福地成长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