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王静敏

分享教育专著(童书)

  [复制链接]

15

主题

80

帖子

34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47
发表于 2023-6-14 11: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童书分享《城南旧事》
      像《城南旧事》类似的自传体很好读,很有画面感,所以也很能抓住人的感受。作者很大篇幅都在展现童年的旧人旧事,在后续少年时代的经历只做了点缀的带过。我想这也是本书给人的触感之强烈的地方吧!
      童年是一个人最单纯,最质朴,最无忧无虑的年代,无论你的童年在哪里度过,那都会是你深处最不可能忘记的人生经历。作者书里面描写的童年玩伴妞儿,有点疯癫的秀贞三婶,半路出现而又离开的兰姨娘,骆驼对的画面,学校的同学和发生的一件件事情,都让我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而这些曾经相伴、最终离别的人,那些流逝的岁月时光,总让人有淡淡的忧伤,甜甜的感动,这种感觉是温暖的,也是值得深刻回忆的。
      书里面秀贞与妞儿母女的结局让人不免心酸,刚刚相认就马上双双离开,作者在此处也只是做了轻微划过的描写;而德先叔与兰姨娘的结合又强化了那个年代美好的生活记忆;在作者看来,那些更是她里面抹不去的曾经往事。
      网上有一句话我觉得特别适合我对作者童年记忆追寻的总结:“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就像我们无法在童年的美好生活中,去感受当下的纯真无邪,而在多年以后,再去回往,那种感受竟是那么的强烈、那么的温暖、那么的让人回味。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81

帖子

3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88
发表于 2023-6-14 13: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专著分享—《马文柯林斯的教育之道》
我建议朋友们读一读《马文柯林斯的教育之道》这本书,这是所有教育者都应该读的一本书。由于对封面的介绍,我好奇地阅读了这本让我受益并感动的书。马文柯林斯是一位黑人女教师,被公认为美国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曾被两任总统邀请出任美国教育部长,但被谢绝邀请的当代传奇教师。哈佛大学幸福课沙哈尔教授、斯坦福大学德韦克教授、李希贵郑重推荐,朱永新倾情作序。看这封面的介绍,就让人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

马文老师的班级被认为是 “废弃物小站”,其他老师不愿意接受的学生,都会被扔到她的教室。她总是精力旺盛,活力四射,浑身萦绕着一种感染人心的能量。书中记录了很多课堂真实发生的故事,马文老师管理课堂的语言可以直接被拿来应用,对我们在教学管理中帮助很大。例如:马文老师与叛逆、脾气暴躁,上课不学习的学生的对话非常经典:“你这么愤怒,”她柔声细语道,“但我知道,你并不是生我的气,因为我什么都没做。我们所有人的身体里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而且我知道,你有好的一面。你能帮我发现那个你吗?我是你的朋友,我会一直帮助你的,而且会一直爱你。我已经喜欢上你了,即便你不爱自己,我也会一直爱你。”
多么神奇而经典的话!我在课堂中常引用改编马文老师的语言,与纪律不好的学生沟通:“人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我知道你有好的一面,老师希望看到你展现好的一面。”大部分学生听到这句话,都愿意展示自己好的一面,课堂纪律也随之好转。这句话真的好神奇,任何行为偏差的学生听到——“我知道你也有好的一面”时,眼睛里都会闪出光来。马文老师给我们的解释是:“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成功者。他们需要的就是,有那么一个特别的人相信他们,激发出他们最好的一面。”

赞扬是使学生对学习和学校产生正确态度至关重要的一步。马文老师每天能在每个孩子身上找到要赞扬的东西,小到学生的衣服、发型甚至袜子,去夸赞孩子们身上细小的事情。让学生得到满满的重视感 ,让孩子感受到我是被老师喜欢的,支持的,关注的,被老师爱着的孩子。在我的课堂上,我也会学着马文老师的方式与学生拉近距离,“你的裙子真漂亮”“你的声音真好听”“你的运动鞋真酷”,这让学生和我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孩子们也更加敞开愿意与我沟通,更喜欢音乐课,我的课堂管理就变的轻松了。

每个人都希望被温柔以待,当我们期待孩子做出改变,我们就要温柔的对待孩子。马文老师对犯错的孩子是这样做的:“你非常聪明,不应该做那样的事。虽然我必须惩罚你,但我要你记住,即便我不赞同这样的行为,我也会一直都爱你。”听到这样的话,你会不会感受到被爱、被重视呢?这时你会不会愿意听从老师的意愿来改变呢?在我的音乐课上,我也会把马文老师的管理方法拿来活学活用,比葫芦画瓢对违反课堂常规的学生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不应该做这样的错事,老师批评你不是老师不喜欢你,因为老师喜欢你,所以告诉你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希望你变得更好。”这时,我常能看到孩子眼中信任与理解的目光。

马文老师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和选择坚定不移,充满激情。她内心有强大的信念:她相信自己能够促使学生们攀上想象不到的高度——“我们不断告诉我们的学生,他们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生来就是胜利者,他们有着高贵血统,他们什么都能做到。我们是认真的,因为我们相信他们,所以学生也逐渐开始相信自己。”  如果你为学生创造了积极的环境,你就会看到奇迹发生。如果你告诉学生,他们是聪明博学的胜利者,他们就会表现出聪明博学的胜利者该有的样子。马文老师对孩子的期望和信任的能量传递给了孩子们,让孩子们相信自己也可以做到。你是否被马文老师坚定的信念而感动和鼓舞呢?
这本书中很多教学实例,对每一位教师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拿来借鉴到我们的教学工作中,马文老师的事迹与魅力一定会深深的吸引着你,她不仅仅在教室里是一名老师,她无时无刻不是一名老师。对她而言,为人师表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以至于在待人接物等所有事情上她都情不自禁地身体力行,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值得学习的榜样。
对父母来说想要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学习,自尊自爱,自强自立,马文老师是很好的榜样。读此书的过程中,你定会被马文老师充满爱与智慧的处理方式而感动、激励。

以下是马文柯林斯对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更好的老师提出了十个基本原则,与大家共勉:
一是信念:相信每个学生能够攀上想象不到的高度;
二是收获:让每个学生每一天收获满满,决不让学生失败;
三是忠实:踏实做好每一件事情;
四是不要做一个叛徒:做学生的朋友是永远要做的事情;
五是公平: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
六是发自内心地教书育人,而不是为了薪水:要有激情、决心和奉献精神,不允许任何学生平庸和失败;
七是认真: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
八是积极热情:把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的生命;
九是不让学生失望:让后进的学生变得更好,让优秀的学生变得卓越;
十是决不放弃:即使一开始不顺利,也要继续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3

帖子

3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1
发表于 2023-6-14 16: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读后感

   最近,我细细地品读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的作者赫伯特。斯宾塞是一名火车机车司机,他的教育对象是其堂弟丹尼。斯宾塞的儿子,在小斯宾塞两岁的时候丹尼。斯宾塞在一次洪水事故中丧生,成了孤儿的小斯宾塞从此成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的作者赫伯特。斯宾塞的儿子。作者以小斯宾塞的成长经历为线索,以快乐教育为主题,融理论于实践,寓思想于方法,以小见大,因事说理,读来颇有教益。全书二十一章,涉及教育、心理、医学、生理的方方面面,确系一本难得的育人全书。书的开头有这样一段话“无论是出于爱研究的兴趣,还是出于教育小斯宾塞的责任,我都不得不去关注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得不关注英国的教育制度,以及传统的教育习俗和必须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我终于决定开始写这部关于教育的半是自传、半是札记的书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情,像是一次又一次在充满回忆的林中漫步,除了一些关于教育的真理的思考外,更多的时候我的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温馨。书中还这样写到”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它在本质上除了知识传递,道德培养之外,就应该是对孩子权力的尊重。不明白这一点,任何苦心孤诣的教育都是会失败的。“当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都感到汗颜。一个火车司机都能成为教育的行家里手,我们这些教育人又思考了多少?我们在对学习的教育中爱和责任的比重又占了多少?以下两点是我读了这本书的心得:
一、是否真正给孩子信心。斯宾塞认为”自信是生命中积极而肯定的力量“,是”是每一个孩子走向成熟和成功的源泉“,因此要”给孩子信心“。多数学生对老师的一言一行是相当敏感的,教师不经意的否定、指责就会对孩子特别是学困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没有了自信,学习的快乐也就消失了。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适时的给予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健康的心理,使之快乐的学习、生活。
二、给孩子解释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力,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过这种权力,特别是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孩子,当他受到批评、指责的时候,他们的解释和辩解常常被这样打断:”你不要辩解了,我不想再听你的任何解释。“”你已经解释过很多次了,我不会再相信你“。在批评孩子之前,如果孩子要对自己的行为辩解时,我们应都认真的听完。在孩子进行辩解后,我们一般会明白他行为的动机或本来的目的,这样再进行教育,可以有的放矢,孩子一般也更容易接受。给孩子辩解的机会看起来是很小的问题,但孩子一旦明白了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尊重别人说话的权力,他也会同样对待其他人。
最后,我想用斯宾塞的几句话作为自己在教育道路上的座右铭吧: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来;当孩子遭遇不公的时候,告诉他:这不是你的错;当孩子悲观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习这本书所阐述的原理,把它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我相信,自己将会是个更快乐、更健康、更随和的教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3

帖子

3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1
发表于 2023-6-14 16: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数学》读书心得
      近期我拜读了华应龙老师的《我就是数学》这本书,我被它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这本书它不单单是一本讲小学教育教学的书,而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创新性教育教学的一本书,书中华老师的课堂上总让我感到,他时刻以学生为主,关注学生,关心学生的一言一行。从书中我领略到了华老师的睿智、博学多才、乐学善思、风趣幽默。
  全书共有六部分,即“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和“生活感悟”。读后的感想有以下几点:
  1、华老师的观察细致。
  所作随笔大都从细处入手。从老师的教具掉地上,孩子捡起来交给老师,老师没有道谢。到蹲下来和孩子对话,到老师自己擦黑板,到究竟怎么读分数……等等。这些细节问题在我们的课堂上都会经常出现有的我有所注意,有的我根本就没放在心上。读了华老师的这些随笔,对我太有启发了。是的,教育就是要从小细节方面入手,小的不注意,大的即使注意了,对一个教育者的进步来说,也不会有特别大的作用。
  2、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热爱数学。
  要想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并不难,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而从字里行间更能看出华老师对每一个孩子的尊重,从而他也换回了同学对他的爱和信任。
  3、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并积极实践。就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采取活动的形式。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其主动探究非常重要。另外要采取把知识趣味化的形式。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为了一个简单的导入,苦思几个星期,最终找到小猴滑滑梯这一情景。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采取好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持续发展。教师的评价要根据差异原则因人而异,对学生的要求不要一个标准,要根据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教师的评价用语应该有针对性、导向性,比如,有的孩子的解题方法新颖,就能批上:“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子的好孩子”。有的孩子学习进步了,可写道:“看到你的进步,我非常高兴,这说明只要你努力去做,就会有所收获。”对个别同学还能写上:“最近怎么了,为什么错题比较多?应该找一找原因,也可以找一找老师。”这样,把作业作为媒介,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通过评价鼓励与众不同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总之,让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以利于增强自信心。
  最后以华老师的一个案例作结。
  《中括号》一课,华老师带着一顶帽子上课,是磕破了头才戴的,但为了这顶帽子华老师就斟酌了很久,该怎么来跟孩子解释戴着帽子上课。最后终于让他想到了,请看以下案例:
  “小朋友们,此时此刻,看到讲台上的我,你最好奇的是什么?”
  “您的腰杆挺得特别直。
  “您戴着帽子。”
  “我为什么戴帽子?”
  “您没头发。”“您的发型不好看。”“戴帽子年轻。”“推广奥运。”“帽子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可以装饰,可以遮阳,可以保暖,还可以遮羞。那我为什么戴帽子呢?不告诉你,这是个迷。”
  下课了“我”深深一鞠躬,同学和老师都看到了后脑勺的白纱布,轻轻地笑了。
  “哈哈,脑袋上带个帽子和算式中加个中括号是一样的,都是因为某种需要,帽子和括号都有着特别的功能。
  在华老师的课堂上一顶帽子可以成为教具,一次意外可以转化为教学资源。
     作为一青年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思维、新理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断自我反思,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促使自己尽快成长。多读书,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我将循序渐进,踏实勤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将自己锤炼成一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要求的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的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99

帖子

5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48
 楼主| 发表于 2023-6-14 16: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静敏 于 2023-6-14 16:29 编辑

《课程的逻辑》读后感   
    当我看到学校为老师们推荐的阅读书目时,对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的《课程的逻辑》很感兴趣,后又结合巴蜀项目的学习,再次认读阅读这本书,收获颇丰。
    很喜欢这本书封面上的一段文字:“课程改革的过程充满新旧观念的碰撞,引发着多元声音的交响。这是好事。因为,正是这种碰撞和交响,才能给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新的希望。”该书主要围绕“创新课程文化”和“重建课堂教学”两大主题展开,是一本论述课程改革的学术思想养料。它以“课程知识”概念的重建为核心,强调“儿童本位”的课程发展观。
   书中指出:“教育是发生在学校中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中的教育,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追寻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教育。”“为了弥补传统学科教学过分抽象的弊端,就得设计从生活、实践、问题出发来组织的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的、现实的、切身的问题才会使他们感到有意义,学生才能真真切切地把握习得的知识的意义。”
钟启泉教授明确地提出“教师及课程”。由此可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课题。当今教育的改革说到底就是课程的改革,而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即课程,再次明确了教师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生活态度和学习观念等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尤其是教师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动。只有教师的知识储备深厚、不断更新,以师者的好学行动带领学生的热爱,才会有教师的敏锐观察、发现、影响和带动。
    现以清单的方式呈现我的主要收获:
(一)有关“课程”:儿童立场
1.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教学已经从传统的3R(读Reading, 写Writing, 算Arithmetic) 转向3C(关怀Caring, 关心Concern, 关联Connectedness)。
2.新课程是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全成长的活动,而不是“教化”与“训练”。
3.新课程力图实现三大转型:课程政策从“集权”到“放权”;课程范式从“科学中心主义课程”到“社会建构中心课程”;教学规范从“传递中心教学”到“探究中心教学”。
4.课程之下,“学科群”反复被提到,可见打破学科壁垒的重要性,且会成为课程发展的趋势。
(二)有关“课堂教学”:教学觉醒
1.教学觉醒意味着学生主体的回归。
2.体验学习的具体形态包括观察、调查、栽培、饲养、扮角色、设计学习、模拟游戏、即兴表演、志愿服务等。
3.学科到科学类似于从体验到理论的过程:体验--经验--实验--逻辑--理论。
4.项目学习、主题学习、体验学习、投入学习、示范学习、服务学习、综合学习、真实学习等等,和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异曲同工。
5.有效教学之所以“有效”,因为:寻求教学效益;规范教学行为;关注学生成功。
6.“教教科书”和“用教科书”清晰反映两种教材观:目的型教材观和手段型教材观。
    钟启泉教授在本书的引言中特别提到新时代学校课程改革需要围绕着“保障学习权”、“学校改革逻辑”、“课程文化”、“课程资源”和“学习共同体”5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同时,他还明晰课程发展的挑战为概念的重建和制度的创新:重建“知识”的概念和“学习“的概念、凸显教师新形象、强调课程育人的道义当担。
    喜欢钟启泉教授的《课程的逻辑》!读完这本书,我想再结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突破大杂烩——有逻辑的学校课程变革》,便会对“有逻辑地推进学校课程深度变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6

帖子

14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40
发表于 2023-6-14 16: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秦佳林 于 2023-6-14 16:31 编辑

                                                                                                                                       《向孩子学习》读有所思
       最近我读了《向孩子学习》一书,这本书看似平淡,看似平凡,但仔细读来,静心思考,却能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找到自己和孩子之间存在的距离。再通过细细琢磨,能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找到通往学生内心的大门。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说:“孩子的世界是未曾发现的美洲,孩子就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孩子常常有我们想象不到的智慧,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能静下心来,听孩子说话,是种难得的境界。而现在我们家长和老师往往就是缺少这样俯耳倾听的耐心。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和小孩子们打交道,不会去揣测学生的心里,而且怕和学生走得太近导致学生不害怕你,教学质量体现不了,所以和学生之间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上课的时候,总想把知识传输给学生,想让学生能顺利的说出自己心中所想。特别是在公开课的时候,预设好的环节,结果学生却不能顺着你的思路,相信这是令教师头痛的问题。
      往往这时我总会把学生硬生生的拉回到自己的预设环节中,最后导致学生学得糊里糊涂,自己则感觉上的太累!结果导致一堂不成功的课!细细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生硬灌输问题,最要的就是我们不能虚心的向孩子学习!不知道静下心来听孩子说说自己心里对知识的感受,没有给孩子平等交流的机会。
      “向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这是每一位家长更是每一位老师应该审视的一个问题。这是一种灵感,一种学生和老师之间相通的默契。教师也许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因为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如果教师这时能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融入其中和孩子说话,这时的交流是一种信息的双向传输、共同感染,更是一种信息的双赢过程。
      有这样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交换后有两种思想。说的不正好就是这个道理吗?
      同时,向孩子学习还是一种思想境界。学生往往是单纯的,有什么就说什么,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没有任何的掩饰和伪装,给我们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感受的是一种纯洁的美好。可是我们大人往往做不到像孩子般的纯真无暇,每天生活中面具之后,这样的生活会不会让你有些窒息的感觉。让我们赶紧向孩子们学习,把自己释放出来,重新在阳光下畅快呼吸!
      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共享知识,共享生活的真谛!向孩子学习!让我们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真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走进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同孩子分享成长的喜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限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受到孩子成长、成功的历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108

帖子

43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32
发表于 2023-6-14 17: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野风车》童书分享

             《野风车》这本书的作者是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农村。他是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有文学作品集、长篇小说《青铜葵花》、《红葫芦》、《甜橙树》、《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等。 主要学术著作有《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小说门》、《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等。 有作品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曾获国家图书奖、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奖、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意大利第十三届Giffoni电影节“铜狮”奖、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优秀学术论文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中国时报》1994年度十大优秀读物奖等学术奖和文学奖30余项。
     《野风车》收录中短篇小说15篇,是作者从多年创作的百余篇中短篇小说中精选出来的。它们都是受到广泛赞誉的名篇佳作。这些作品在叙事上细腻而睿智,细致而深刻地挖掘着男孩女孩的心灵,净化着人们的灵魂。该书所收录的作品分别获得作协, 中国国家优秀儿童文学奖、新儿童文学冰心奖、海峡两岸青少年小说散文创作优秀奖、1994年台湾《中国时报》十大阅读奖和台湾“让所有人都读好书”最佳短篇小说创作奖、北京市杰出文学作品奖等奖项,其中《蓝花》和《甜橙树》是获得广泛赞誉的著名作品。
       曹文轩说:“文学一开始就是满足人们的感情需要的。多少世纪以来,文学就一直在做这个文章。这个文章挽救了我们。这个文章还将继续挽救我们——我们的孩子。”《野风车》这本书中的第一个故事《甜橙树》就用独特的方式抒发情感,挽救孩子的心灵:从前,在秋天的太阳照耀着安静的田野,油麻地一颗最大的甜橙树下,发生了一个叫弯桥的男孩和他的四个小伙伴的故事。弯桥是一个有些智障的男孩,家里又很穷,油麻地的孩子都希望能见到弯桥,因为这是一个可以获取快乐的机会,但是对于他们的取笑与捉弄,善良的弯桥从不生气。因为自己的被取笑而给别人带来了快乐,这似乎也是一件令弯桥感到快乐的事情。有一天,当弯桥躺在甜橙树下沉沉睡去的时候,他的四个小伙伴再一次获得了可能获得快乐的机会。他们以孩子特有的淘气心理,互相感应似的生出了一个恶恶的念头:在弯桥熟睡的脸上搞起了恶作剧,用撒尿和的黑泥在弯桥脸上涂抹。弯桥在他们因恶作剧而心满意足的笑声中醒来,开始讲述他关于小伙伴们和甜橙树的美梦。智障的男孩弯桥,用他甜美的梦打动了淘气的伙伴,用一颗善良的心感化了他们。最后,怀着愧疚和不安,伙伴们用他们特有的方式纠正了自己的行为,“五个孩子,一样的黑脸,像五个小鬼一般,在甜橙树下转着圈儿,又唱又跳……”
        故事很短却能抓住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叹弯桥的不幸:弯桥是一个弃婴,被四十五岁的光棍刘四捡到,八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病好后就有点傻了,老莫名其妙地笑。读到三瓢、浮子、六谷和红扇用尿和的黑泥在熟睡的弯桥脸上涂抹时让我悬着一颗心:这是对弯桥的捉弄啊!弯桥已经够可怜的了,还要被其他孩子捉弄。作为老师不想看到孩子们这样相处。弯桥醒来会有什么反应呢?故事用奇妙的办法扭转了这种态势。弯桥在他们因恶作剧而心满意足的笑声中醒来,开始讲述他关于小伙伴们和甜橙树的美梦:毒太阳下,红扇把甜橙树下仅有的一片树阴让给弯桥,自己却被晒得头发焦了,口干舌燥。荒地里,枯草着火了,三瓢拖着弯桥往前走。三瓢把自己废了好大劲,把自己摔晕了才抓到的仅有的一颗橙子送给弯桥。弯桥生病了,听到六谷家院子里甜橙树上的鸟叫就好了。六谷很喜欢这只鸟,却想把鸟赶到弯桥家,鸟儿不肯飞,六谷就把甜橙树一起赶到弯桥家。弯桥梦见了妈妈,妈妈朝弯桥招手,可弯桥怎么也过不去。弯桥就坐在大河边上,望大河,望妈妈。浮子就把自己家门前的甜橙树锯倒,用它给弯桥做船,实现弯桥找妈妈的愿望。多美的梦啊!淘气的伙伴们被感化了;他们怀着愧疚和不安用特有的方式纠正了自己的行为,“五个孩子,一样的黑脸,像五个小鬼一般,在甜橙树下转着圈儿,又唱又跳……”多么感人的故事,我们每个读者心灵都会有所触动吧!
       此外,曹文轩的文笔也是值得一品再品的:
       阳光透过卵形的甜橙树的叶子,筛到了弯桥的身上、脸上。有轻风掠过枝头,树叶摇晃,光点、叶影便纷乱错动,使四个孩子眼中的弯桥,显得有点虚幻。
        弯桥笑了一下,并随着笑,顺嘴角流下粗粗一串口水。
       女孩红扇"扑哧"一声笑了﹣﹣笑了一半,立即缩了脖子,用手紧紧捂住了嘴巴。
        光点、叶影依然在弯桥身上、脸上晃动着,像阳光从波动的水面反映到河岸的柳树上一般。
       …………
       多么动人的笔墨啊!不仅值得学生学习、积累,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美——人美,景美……。书中还有很多故事耐人寻味,还有许多优美的语言值得我们去品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99

帖子

5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48
 楼主| 发表于 2023-6-15 08: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静敏 于 2023-6-15 08:09 编辑

《课程的逻辑》读后感

      当我看到学校为老师们推荐的阅读书目时,对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的《课程的逻辑》很感兴趣,后又结合巴蜀项目的学习,再次认读阅读这本书,收获颇丰。
      这本书主要围绕“创新课程文化”和“重建课堂教学”两大主题展开,是一本论述课程改革的学术思想养料。它以“课程知识”概念的重建为核心,强调“儿童本位”的课程发展观。书中指出:“教育是发生在学校中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中的教育,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课程教学应该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关注教育意义的建构,在现实生活中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与理解,追寻富有意义的、充满人性的教育。”“为了弥补传统学科教学过分抽象的弊端,就得设计从生活、实践、问题出发来组织的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的、现实的、切身的问题才会使他们感到有意义,学生才能真真切切地把握习得的知识的意义。”
      钟启泉教授明确地提出“教师即课程”。由此可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课题。当今教育的改革说到底就是课程的改革,而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即课程,再次明确了教师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生活态度和学习观念等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尤其是教师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动。只有教师的知识储备深厚、不断更新,以师者的好学行动带领学生的热爱,才会有教师的敏锐观察、发现、影响和带动。
现以清单的方式呈现我的主要收获:
      (一)有关“课程”:儿童立场
      1.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教学已经从传统的3R(读Reading, 写Writing, 算Arithmetic) 转向3C(关怀Caring, 关心Concern, 关联Connectedness)。
      2.新课程是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全成长的活动,而不是“教化”与“训练”。
      3.新课程力图实现三大转型:课程政策从“集权”到“放权”;课程范式从“科学中心主义课程”到“社会建构中心课程”;教学规范从“传递中心教学”到“探究中心教学”。
      4.课程之下,“学科群”反复被提到,可见打破学科壁垒的重要性,且会成为课程发展的趋势。
      (二)有关“课堂教学”:教学觉醒
      1.教学觉醒意味着学生主体的回归。
      2.体验学习的具体形态包括观察、调查、栽培、饲养、扮角色、设计学习、模拟游戏、即兴表演、志愿服务等。
      3.学科到科学类似于从体验到理论的过程:体验--经验--实验--逻辑--理论。
      4.项目学习、主题学习、体验学习、投入学习、示范学习、服务学习、综合学习、真实学习等等,和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异曲同工。
      5.有效教学之所以“有效”,因为:寻求教学效益;规范教学行为;关注学生成功。
      6.“教教科书”和“用教科书”清晰反映两种教材观:目的型教材观和手段型教材观。
      钟启泉教授在本书的引言中特别提到新时代学校课程改革需要围绕着“保障学习权”、“学校改革逻辑”、“课程文化”、“课程资源”和“学习共同体”5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同时,他还明晰课程发展的挑战为概念的重建和制度的创新:重建“知识”的概念和“学习“的概念、凸显教师新形象、强调课程育人的道义当担。
      喜欢钟启泉教授的《课程的逻辑》!读完这本书,我想再结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突破大杂烩——有逻辑的学校课程变革》,便会对“有逻辑地推进课程深度变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2

帖子

24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48
发表于 2023-6-15 08: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分享的书籍是《八十天环游地球》。
儒勒.凡尔纳,这部作品的作者,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为总名,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他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
主人公福格与朋友打了一个赌,他将自己所有的财富、事业和名誉都押在了一场与俱乐部所有成员的豪赌上,他承诺在80天时间内,环绕地球一周,如果他成功了,就可以顺利地拿到两万英镑的赌注。在这漫长的旅程中,路路通担任他的助手,利用火车,轮船,大象和热气球等方式环游世界。在旅途中,他们遇到了数不尽的磨难和险情,也碰到了不少朋友,最有意思的是福格先生还邂逅了他未来的妻子——艾达。他们合力战胜了重重危机,经过巴黎,土耳其,印度,中国和美国等国家,最终在80天内返回了伦敦,完成了环游世界的旅行。
书中主要写他在途中的种种离奇经历和他们所遇到的千难万险,告诉我们他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最后取得了胜利的故事。作者生动的表现出机智、勇敢、天性乐观的主人公福格和活泼好动易冲动的仆人等人物。这本书可以说是世界科幻小说的经典之作。总能让我们感到身临其中。
火车以极快的速度向前奔驰,经过了康斯尔布拉夫斯、得梅因和衣阿华。当天夜晚,又越过了密西西比河,从石鸟进入了伊利诺斯州。第二天下午四点钟,火车到达了芝加哥,这个城市已经从几年前的大火中重建起来,它比过去更加雄伟地耸立在美丽的密执湖岸边。
这部小说如同一部引人入胜的戏剧,时刻都充满着紧张和悬念。福格能否在八十天内返回出发点?侦探费克斯还会想出什么样的办法来延缓他的行程?福格即使在预定时间内返回伦敦,但会不会被当做窃贼抓进监狱?到底谁是真正的窃贼?这一切都让读者充满了期待和疑问。
小说中福格主仆环游地球的线路是:绕道非洲到达印度,从印度到日本,再通过日本到达旧金山,最后从旧金山返回英国,写到的国家有印度、中国、菲律宾、日本等,篇幅上占将近三分之一,这一部分的东方想象和书写也是《八十天环游地球》中戏剧性元素最突出的部分,充满了刺激和冒险、戏谑和讽刺。
儒勒·凡尔纳充分的表现出他作为一名作家的人文主义思想。他借笔下人物之口,表达了对印度野蛮殉葬制度的愤慨;借万事通的遭遇,对英国鸦片毒害中国人民表现出深刻的同情和义愤;他也借旧金山大会上费克斯和福格挨打的一幕,讥讽了美国民主选举的混乱局面。
钱钟书先生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环游地球很少有人可以做到,但书可以帮我们做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8

帖子

7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5
发表于 2023-6-15 09: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一个宽容的智者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有一条就是宽容在《中国教师缺什么》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宽容意味着承认儿童的差异,承认儿童的未完成状态。教育应从宽容开始。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你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对待工作如此,对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免有许多不如意,同事相处、朋友相交,难免有一些误会,但如果能用宽容的心对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通过假期静心读书使我受益不浅,并体会到作为教师,尤其要多读教育类书籍。愿读书能让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12 12:24 , Processed in 0.0825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