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走向课程 ——张祖庆《从课堂到课程》 一、作者简介 张祖庆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儿童阅读推广人,《语文教学通讯》、《小学教学》杂志封面人物。谷里书院创办人。出版作品:《张祖庆讲语文》《童年不可错过的文学课》《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光影中的创意写作》等。 二、内容介绍 本书是张祖庆老师的网络研修课程 “从骨干教师到卓越教师”和“创新型教师12堂必修课”中精选备受好评的12讲内容,结集而成。 在书中,张老师讲述了自己30多年的专业成长经历,结合多位教师朋友的成长故事,提炼出教师专业成长的底层逻辑和路线图;展示了自己的10多个课堂教学案例,指引教师如何有创意地备课、上课;提供了自己开发的阅读课程、创意写作课程、电影课程等10多个课程案例,从课程的萌芽、开发、升级,到成果转化,清晰地解析了教师做课程的全过程。 书中既有温暖而令人百感交集的故事,又有诚挚而令人醍醐灌顶的箴言,内容非常丰富。 三、主要观点 本书分为上编从优秀走向卓越,中编修行在课堂,下编做自己的课程设计师三个部分。上编包含三节内容:走出职业生涯的洼地;专注力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原动力;教师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这一部分主要讲教师如何获得专业成长。 我们知道,新教师很有激情,可几年以后就会发觉,自己有些迷茫,怎样走出职业生涯的洼地呢?张老师告诉我们关键词是方向、能量、行动。选定方向即选定一把椅子,就是专心致志干好一件事情;能量就是要持续的阅读,读人,读书,读物,读课(听课)。另外还要行动,比如说上公开课,写论文,上好家常课,建构自己的课程等。每个人都有短板,张老师在书中谈到,木桶定律告诉我们,一只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木板,但在互联网时代,这个理论受到了挑战。当我们把木桶倾斜放置时,决定盛水量的,是那块最长的木板。我们与其补短板,不如练绝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个性、有魅力的教师,切忌追求全面优秀,否则结果可能会全面平庸。 中编主要讲怎样才能上出有创意的好课。包括四讲:文本细读与教学设计;怎样上有创意的好课(上);怎样上有创意的好课(下);怎样上好作文赏评课。 书中的一些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 教师备课时不应该先想着怎么教,而要先去思考选择什么内容来教。教师要通过细读文本,先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再来思考教学目标,最后才是设计流程和教法。 文学性文本教学解读有三把钥匙:抓文本矛盾处,抓文本反复出,抓文本易被忽略处。 好的课设计灵感从哪儿来?从广博的阅读中来,从“无用之用”中来,从执着思考中来。设计的时候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守正出新(守正,即守住“朗读”的正,守住“语用”的正,守住“思维”的正,守住“审美”的正,守住“大量阅读”的正等)。 下编主要围绕怎样开发自己的特色课程这个问题,主要讲了文本细读与教学设计;整本书共读的应为与可为;交际语境下的教材作文课程重构;儿童创意写作阶梯课程 ;我的电影课程的前世今生五个方面的内容。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老师做课程这件事是比较陌生的,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读了以后我发觉做课程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教师开发课程的策略与路径,张老师为我们做了梳理:教材拓展策略,特长发展策略,地域优势策略,问题解决策略,节日节气策略,仪式强化策略。 在每个策略中都举出了很多可做的课程,读完感觉脑洞大开,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这些策略,开发课程。比如说在教材拓展策略里,张老师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五年级下册有一个单元,主题与童年有关,其中有《祖父的园子》等文章,我们就可以做一个历时一周的“小学生萧红阅读周”迷你课程。让学生用一周时间,阅读钱理群主编的《小学生萧红传》。老师让学生每天在家细读一个章节,简单批注,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大声朗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篇文章。第二天,组织学生交流。学生读读喜欢的段落,分享精彩的批注,分享独特的阅读发现。在萧红的文字里浸泡五天之后,让学生周末回家模仿写作。就这样,细读、批注、分享、仿写,虽然简简单单,但是由于学生浸泡在高品质的文字里,语言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就得到了提升。类似的名家阅读周,可以做一系列。叶圣陶阅读周、冰心阅读周、丰子恺阅读周、巴金阅读周、老舍阅读周、鲁迅阅读周……这就是教材拓展策略。这种策略基于教材,超越教材,让课程紧跟着教材走。 四、收获 书中的知识点很多,每一节都可以拿来仔细琢磨。看完这本书,我收获满满: (一)阅读和写作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要靠大量的阅读来丰盈。一个人读的书越多,他的精神世界就越丰富。教师想教好语文,就要让自己爱上阅读。读书是扎根的事业,只有扎根越深,向上攀登才会更有力量。 读书是输入和享受,写作便是理解和输出。光读不写,时间长了也会变得肤浅;只写不读,长时间如此语言也会变得贫乏。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我们可以写什么呢?写写教学随笔、教育叙事、工作感悟等,让文字为自己的生命成长留痕。读书写作贵在坚持,一点一点的慢慢积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进步、成长。 (二)专注做事,持续深耕 每个人想做的事很多,但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可以专注于某一个领域,持续深耕,就一定会有所成就。深耕二字,很有力量。深,首先是时间深。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我们就可以把事做好。每个人的明天都拥有无限的可能,不要在今晚就放弃。我们认定的事情,坚持每天一点点,时间会给予馈赠。 其次,深还是程度的深。很多事情,浅尝则止,我们看到的、接触到的就只能是表象,无法贴近事物的本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问题我们可以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客观地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发生后,或成功,或失败,都记得进行反思,这样,就能够为自己积累一定的经验。慢慢地,我们的思考将更加深入,做事情也就不再浮于表面了。 耕,是耕耘,是耕作。就如农夫一般,真诚地面对我们教育的沃土,用汗水去浇灌,用耐心去守护,勤耕细作,终将收获累累的果实。 …… 阅读这本书,真的点相见恨晚的感觉。试想,如果在刚参加工作时就拥有它,是不是可以成长得更好呢?可是凡事没有如果,当下就是最好的时候。不管是哪个阶段的老师,都可以读读它。让我们一起专注地阅读,不断地成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