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路小学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郭振洲

2021下半年机场北郡教师专业阅读

  [复制链接]

5

主题

50

帖子

2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7
发表于 2021-12-3 09: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
在于老师的书里他分享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处事之道。他把自己比作甘草,像甘草一样温和,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学生的矛盾。像甘草一样包容,推己及人,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像甘草一样调和,张弛有度,保持中庸之道。
于老师在书中说过: “一味地温是不行的,还必须要严,但一味地严厉也不行,它会让教育变得更糟糕。”于老师强调要把握相对合适的度,犹如甘草的调和之效。比如,学生挨了于老师严厉批评后,于老师会在接下来的一两天里,找一个恰当的理由,郑重表扬这个学生,或者请这个学生帮忙做一件事,化解学生沮丧甚至抵触的情绪。
童心不泯更能受到学生的喜爱。于老师说“教了50多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一节作文课上,于老师和学生表演小品。于老师扮演小猴,抓耳挠腮、东张西望,让学生们爆笑。他带学生们外出野餐。这些陪孩子们一起成长的亲切瞬间让他们把老师作为了自己的朋友,所以特别愿意亲近他。
书中还提到要正确激励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并且激励要动情,真心的去夸赞学生。轻描淡写、一点都不走心的鼓励,学生感受不到也不会在意。激励要当众,既能激励个人,又能对全班形成鼓动、引领的效果。
于老师用了无数个经典的教学事例,展示了他从教50多年来一直在践行的为师之道,他的学识和修养,他对教育的态度和对学生的关爱,都是我们老师学习的榜样,今后希望我能像于老师一样,关爱孩子,成为孩子们喜欢的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健康,真诚善良,积极向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6

帖子

29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9
发表于 2021-12-3 11:5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们,你们好》读书有感
    慢慢翻阅这本厚厚的书,字里行间无不投射出老师爱的关怀和人道主义思想。“孩子们,你们好”既是这本书的书名,也是阿莫老师在新学期开学这一天去往学校的路上反复练习的一句话。虽然只有简短普通的五个字,但是他认为表达的情绪、速度和语气不同,则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反应。亲切、和蔼且面带微笑地说出这五个字,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孩子们深深的爱。我被他的这般细致所感染,把细节做到极致就是一种伟大!
    阿莫老师在第一章的这句话: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的幸福。我刚开始不太理解,我觉得在我的引导和管教下,孩子们可以听话懂事不吵闹。然而我忽略了他们只是个孩子,吵闹与顽皮是他们的天性。这些都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我们要改变的是我们的态度,从厌恶到理解,从理解到喜爱。喜爱他们在课间的这种喧嚷与大笑的样子;喜爱他们上课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迫切样子;喜爱他们在大课间活动时蹦蹦跳跳永不觉累的样子。我想,没有一个工作场所会如学校这般,充满着欢声笑语与生机活力。而这些,不正是这群可爱的孩子带给我们的吗?但是,顽皮叽喳不代表孩子们可以为所欲为,不受拘束,没有规矩。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教育他们学会张弛有度。该玩耍的的时候尽情地玩,该收敛的时候就要遵守学校纪律,同时认真学习。我想,这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吧。
    阿莫老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仅表现在处处为学生着想,更表现在他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这些都体现在他的日常教学的点滴之中。就如阿莫老师书中所说,我们在学校里除了传授知识给孩子,还要经常处理一些突如其来的孩子们的琐事,做他们心灵的导师。譬如,有孩子损坏了东西,有孩子发生了肢体上的争执等等。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些琐事,在本章中我想我们应该视阿莫老师老师的这句话作为我们教学生涯中的一句真理:怪罪一个并不认为有过错的儿童,这是一种教育的祸害。很庆幸,在那次课间操学生扣分时,我没有一味地职责学生,而是和学生一起面对。
    有人曾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的。毋庸置疑,阿莫老师是伟大的,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特别喜爱他在书中最后说的一句话:“老师应该把每个学日、每一堂课都看作是献给儿童的礼物。教师与儿童的每一次交往都应该使双方感到喜悦和快乐。”我想,让孩子们能在课堂中快乐学习,感受收获的喜悦,享受成长的幸福,是我们每位老师毕生的追求!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全心全意地为学生付出,体现在每一堂课,每次与孩子的交流之中。想要教育好学生,就必须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爱他们,把自己当做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了解他们的喜好,才能更好地融入到他们中去,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这种境界正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让我们用“爱”筑起教育之墙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89

帖子

59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93
发表于 2021-12-3 12: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吴旭 于 2021-12-3 15:15 编辑

      【书名】《问题学生诊疗手册》 王春晓      
      【内容简介】这本书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章是总论,介绍了什么是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类型及主要症状,应对问题生的总体思路等。第二章是专题研究 ,作者将问题生进行了分类并给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法,如不注意听讲、不完成作业、马虎等,都是我们在班里经常会遇到的问题。第三章是案例,具体介绍了如何处理问题生的几个例子。     
      【推荐理由】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问题学生”四个字,看到四个字,我的脑海里瞬间冒出来我们班的几个刺头儿,上课不认真听讲还打扰周围同学听课,无论如何催促都完不成作业,隔三差五跟同学打架等等。一些问题是我沟通了学生、家长,请教了其他有经验的老师仍旧没有办法解决的。这本书里作者不仅有学生常见问题分析,并给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在我们遇到问题时,可以做参考。
     【读书感受】作者在第二章列出了常见的所谓问题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因此我跳过第一章,马上翻开了第二章开始阅读。读完整本书的感觉是没有一本百科全书能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作者提供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处理事情的具体方法,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思维和逻辑,只有思想改变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处事不惊,才能镇静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总体上来讲,思维方式的改变主要有以下五点:
      1.少些是非判断、道德归因。不要急于让学生承认错误,要给孩子们说话的机会。
      2.要多问“为什么”而不是纠结于马上找到办法解决问题。要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把他们当做还没有掌握一定技能的小朋友,并研究他们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只有追根溯源,深究学生产生某种不良行为的背后原因,才能因人而异的对症下药。
      3.多观察学生,尤其是非正式场合的观察,并通过其他学生的视角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全貌,只有做学生的朋友,真正了解学生,才能进一步分析他做出某种行为的原因。比如:有孩子爱动手甚至咬人,与他父亲的家暴行为脱不了关系。
      4.多总结经验。除了王老师书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学生的应对方法,我们还要在实践中做个有心人,多总结和记录,最好以文字形式留存,这样既可以记录一个孩子六年的成长,也可以为我们处理问题提供资料。
      5.也是很重要的一点,遇事要冷静。给孩子冷静的时间,也给自己思考和了解事实的时间。冲动是魔鬼这话一点不假,想想自己也曾经冲孩子们发火,现在回头看实在是有点幼稚和惭愧。教育是需要智慧的,如果大嗓门能解决问题,要老师做什么。
      最后,我想说,每个孩子都是带着自己独特的个性而来,不一定每个孩子都适合学习,“三百六十行,行行要人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除了督促和帮助孩子在学校有好的表现外,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甚至是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可能是比学习更重要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3

帖子

30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3
发表于 2021-12-3 15: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山学校》
静静地半躺在床上,支完尼尔先生著的 《享山学校》后,确实感到一阵又一阵的热潮枰怦激荡自己的胸膛,我的脑子里浮想起了一幅又一幅教育的场面,我在不断地问自己:教育,到底有多大?教育,可以走多远?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教育内容之大,我被教育巨大的包容所侵服,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然而,当我读完 《皇山学校》之后,我对教育的理解,有了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如果说我之前理解的教育还是有形的、可演绎的,夏山学校里的教育似乎己经达到了"润物无声”"大象无形”的境界了。它让我真正认识到:教育,到底有多。教育,可以走多远!在享山学校,实现了真正的民主、平等,一切有关学校和集体的事情,由学校自治机构定,校长也只有一票之权。学校大会全体学生投票决夏山学校中的孩子厌学、自里、叛逆,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 “门题儿童”。来到宴山之后,他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发自觉地学习,独立自主地学习,充满自信,爱己爱人,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了 充分自由的发展。多年后,他们成为了杰出的艺术家,音乐家、设计师、演员、科学家和数学家太多的不叮思议和不可想象,都在这里真实而又生动活泼地展现,三让我真正认识到教育如何为生命奠基,如何自由发展。在豆山学校,没有任何的说教和管制。我感受到的只是校长,老师和学生们脉搏一起跳动的声音,一起成长的快乐。这种教育,己经超出形式. 技能乃至内容的层面,没有固定模式,没有固定内容,它事实上巴经超出了传统教育的理念而上升到一种精神的层面和哲学的境界。曾经有位哲人说过,比海洋还要竞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竞调的是人的心灵。我把皇山学校的教育比之为心灵的教育,只有我们教师的心灵和学生的心灵自由交融在一起的时候,才能达到这样一种“润物虚細无声〞“大象无形〞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夏山学校的教育无疑超越了 “爱的教育:《夏山学校》一—书无限地拓展了我们教育想象的空问。让我们合上书,从心灵深处再次发出叩问:教育,到底有多大?教育,可以走多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52

帖子

25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5
发表于 2021-12-3 16: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书心得

      我以前也听说过,《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是本好书,但从来没有真正去读过。而当我真正开始认真品读这本书时,这里的每一篇文章都震撼着我,“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如道家常般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那么熟悉,好像就是自己曾经碰到过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拿到这本书,我并没有从头至尾,按部就班的阅读,而是先阅读了其中我最为感兴趣的几篇——《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因为这是我迫切希望解决的几个问题。我们经常会抱怨没有时间、忙,我也想写教育日记,但总是不能坚持;我也想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但有些学生总能挑战我的耐心极限……看了后真的对我帮助很大,主要是在思想上、观念上有了转变。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这是因为要做一个“真正的教师”不可或缺的“精神底蕴”。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发现尽管现在的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苏霍姆林斯基那闪光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他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了,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教师只有懂得一些课堂上并不学习的东西,才能使自己的视野变得宽广,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而不是只是关注于自己所备课的教材上的内容,那样会使课堂变得缺乏情感,学生的兴趣也会荡然无存。教师与其他职业的区别在于: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这就决定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捷发展的今天,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变化。面临着许多挑战,知识结构的变化、观念的更新、教学技术的改进、新型教学手段的尝试等等,都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针对社会的变化来调整自己,读了这本书后,我获得了不少收益,感受到了拥有自己的“精神底蕴”对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认识到了赞美的神奇作用,体会到了思索的快乐,知道了宽容也是一种精神……
      有幸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感受颇深。这本书读起来非常亲切,每条建议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他不是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独具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我们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

帖子

11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3
发表于 2021-12-3 16: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琛 于 2021-12-3 16:10 编辑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本学期我阅读了一本好书,此时此刻来谈谈感想,这本书就是《苏菲的世界》。
       当我打开《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时,开始阅读时觉得很乏味,但是仔细地静读一章后,发现这不是一本空洞无聊的书。它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
       14岁的苏菲有一天放学回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此,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一名神秘哲学导师通过书信的诱导向苏菲传授哲学知识。苏菲开始接触、思考哲学问题,她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了解了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哲学,认识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绘画、莎士比亚戏剧、古登堡印刷机,知道了近代的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马克思哲学思想。世界就像谜团一样在她眼底展开。
       读着读着,好像我的思想里碰撞出了不一样的世界,好似在看美国恐怖大片,给人惊魂的感觉。甚至,我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好像在那个世界里我可以随意发挥自己的想法,抱着好奇心去探索、怀疑世界上的一切。它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和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好奇。
       我觉得苏菲就是代表着人类本身,她对宇宙和世界的探求代表着人类对哲学和世界的认识以及探索。所以优秀的世界观是人类的探索活动提供正确的引导。我们应该像苏菲学习,要做一个勇于探索,勇于尝试,敢于发现的人,说不定你会发现一个新的世界!生活中探索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探索,需要经受种.种的挫折。一个人需要在生命的磨难和失败中渐渐成长。失败固然可惜,但它可以磨炼人们的意志。正如腐朽的土壤中一样能够生长新鲜的植物,腐朽的土壤也一样能够为植物提供丰富的营养。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它已经让我走进了哲学的天地,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页页花木盛,期期小森林,闲来常做伴,意蕴可涤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42

帖子

2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2
发表于 2021-12-3 16: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主角雷夫老师一直在洛杉矶市霍伯特小学担任五年级的老师。这所学校是美国第二大小学,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家庭贫困,多是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移民子女。而且第56号教室是一间漏水的教室。硬件不行,软件也不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在同一间教室包揽了所有的课程,从1981年工作至今,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那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在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
雷夫老师真是一位全能型的老师,他在书中写到的“让孩子们站在同一条起跑线”、“我们的期望决定孩子们的表现”、“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师”、“为孩子将来过上一流的生活做准备”、“、“不要把信仰强加于孩子”、“孩子也是教师和家长的老师”、“教孩子终身受用的技能”、“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的关注”等教育理念中令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一名好教师要成长,必须得善于反思和总结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思想,这是教育的大智慧、真智慧。
因为对孩子的爱,才会不自觉得要对孩子进行终身有益的教育。让我想到我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初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只有爱自己选择的职业,才会让自己的人生快乐而阳光,只有我们教育者充满了爱,才能“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欣赏雷夫老师提倡的“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他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也欣赏他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奉行不悖。他让学生人人树立“成功无捷径”的信念,这是56号教室的座右铭,“好孩子,行事要努力”这是56号教室的口号。“我这个老师没有特别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
   给孩子再多的奖赏也比不上我们用心的陪伴。教育无捷径,真相往往是朴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46

帖子

27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5
发表于 2021-12-3 17: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姬欣 于 2021-12-3 17:12 编辑

读《爱弥儿》有感
       这段时间认真阅读了卢梭所著的《爱弥儿》书中闸述了卢梭对人的教育的观点,使我受益匪浅。
卢梭的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他认为,这种教育的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他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反对抽象的死啃书本。这种自然教育,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求得知识。冰心曾经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蔡志忠也曾经说过:让孩子快乐地成为他自己。
        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很值得借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妊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这段时问,也正好使他慢慢养成持久地注意同一个事物的习惯。
”卢梭的这段话有三个关键词,那就是“兴趣、方法、习惯”。的确,做好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几点。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动力。因此,兴趣是前提。那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对事物的或学问的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保持孩子对事物或学问的好奇心和孩子在学习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学生在学习中,教师应该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赏,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当孩子觉得学习很有意思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自我不断学习操作的过程就是养成习惯的过程。
      卢梭说:在儿童期,不要给孩子讲道理,那样只会使他觉得“道理”令人生厌,从小就对“道理”产生反感。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资,我们一定要对他特有的天资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寻找最适合他的方法施以教育,因材施教,才能使付出获得回报。教学中,我经常对学生讲道理,但感觉效果不是很好。卢梭的这个观点,对我启发很大。学生年龄小,对一些道理不能真正理解领悟。对他们讲道理,不如认真观察他、了解他,尽可能让他的心灵只关注快乐和玩耍。在快乐和玩要中学习知识。对他的一些缺点或错误,要谋定而后动,就像一位良医,不会糊里糊涂开药方,一定是在研究诊断后才开始治疗的。
      卢梭阐述的对女孩和男孩的不同教育方法,对我也很有启发。广梭说,教育女孩,只需对她说别人怎么会看她就可以把她们管理的好好的。而对男孩如此,则如对牛弹琴。我原来在教育学生时,也特别注重因材施教。但很少想到不同的性别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今后,我要积极采用学到的这些好的教育方法,我想教育学生会更加得心应手,效果会更好。
     这本书,使我学到了很多教育学生的新观念,收获很大。今后,在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教育教学方法,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一切从育人出发,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8

帖子

26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9
发表于 2021-12-4 11: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传》教育专著分享
之所以选择《孔子传》这本书,是看到这样的评价:无论是《水浒》中的草莽英雄,还是庙堂之上的圣人孔子,人生的本质,都是安身立命。安与自身现状,追求精神奇托,生命的价值,不是浪费在无谓的过去,而是永远追求希望的将来。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也就是他的学生,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可见,孔子育人,首先是德行。成为了仁德之人,再去谈学习文化、技术。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是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献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学有所成,六艺融贯于他的生命当中,他的神态始终谦恭而安详,他敞开的内心,仿佛始终在散发着一种鼓舞人的光明力量。孔子学琴,锲而不舍,学习一首琴曲,不单会弹,还要深入到更深的层次里。看到孔子如此专心致志、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与那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时,真令我深受感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孔子传》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即能者为师。在我们平常的教研活动中,经常听到某一位老师的精彩观点值得大家学习,这样的人可以做我的某一方面的老师。学生中也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孩子。比如:刘嘉曦很会打篮球,而我对于运动方面很是薄弱,这次体育节运球比赛中,刘嘉曦不但自己运球技艺高超,还教会了班里很多男生如何运球。在这一方面,刘嘉曦同学就可以做我的老师。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才能让自己更有进步。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句句都蕴含哲理,短短38个字,概括了孔子历经战乱,心怀天下苍生的一生。有人说,这是史上最短的人生自传。后来几乎成为了每一位中国人所追寻的完美人生。如果一个人,40岁了,还不知有命,那就活得太幼稚了。命无从把握,只能接受,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运道。用善良、求知、努力来达到自己期盼的人生高度。我们不能左右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广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这位伟人。他不似人们眼中的那样神奇,在我看来,他只是对于一些道德上的问题更加敏感罢了。无论什么事情,孔子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而这些看似奇怪的想法却总能让我在困惑迷茫时茅塞顿开。如果你不了解孔子,你会说他很伟大,是中国主流思想的创始者。当你真正了解了孔子,就会懂得他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是开创了儒学思想,他更是一个有温度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38

帖子

20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2
发表于 2021-12-5 01: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致青年教师》读后感
  韩愈在《师说》里给教师的定义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现在的白话文来说,就是: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也有教育学家曾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当然,这两种说法是指在专业领域,老师要有一定是专业知识,能够传递知识,解答学生的疑惑。
  一直以来,老师视乎也是被放在一个比较正经,端正的形象位置上,作为一个老师,最好的形象就是严肃认真,从来没有人说,老师要像太阳一样,给予学生阳光。但是,看了吴非老师写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之后,我对教师以及教师的形象,有了更新的理解。
  一个学生一生可能会遇到六十到九十位老师,能给他们留下一点点印象的`老师,不会超过六到九位。为什么?难道是这些老师不够严肃,不够认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吗?不是的,而是这些老师只是单纯地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此外,再无其他任何东西,哪怕留下一点点的印象。所谓留下印象,指的还是老师的个人素养,就是老师是不是能够充满正能量,如果老师心中有阳光,就能够带给学生一点改变,一点积极向上,一点正能量。
  那么学生就算成绩再怎么不堪,他最起码可以在教室里感受到如同太阳般的温暖,这或许会对他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社会人才的选拔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成绩能力,更重要的是一个的人的人格,修养,涵养,为人处世,态度等等非智力水平,知识可以再学习,但是一个人的品格却是青少年时期养成的,如果一个老师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或多或少地给予学生一点正能量,在学生心里播种一颗有爱的种子,再加上一点点阳光,那么以后的日子里,哪怕风雨再大,哪怕学生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他都可以正面对待,因为心里有爱有阳光。
  正如巴尔蒙特的诗句所言,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如果每个老师都是一个小太阳,那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起码也是带着阳光的种子,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这样的明天,一定是灿烂而美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机场路小学教研 ( 冀ICP备2021028907号 )冀公网安备13010502002285

GMT+8, 2025-1-12 16:00 , Processed in 0.1636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